导读:本文包含了针刺时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针刺时效,即时效应,后效应,综述
针刺时效论文文献综述
林璐璐,王丽琼,杨静雯,屠建锋,王天琪[1](2019)在《针刺时效关系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针刺时效的研究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对针刺最佳效应时机进行阐述与分析,为取得临床最佳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及PubMed数据库2000年1月至2018年8月有关针刺时效的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共纳入43篇文献,分别从即时效应、后效应及总时效3方面进行研究,涉及留针时间、穴位种类、穴位数量及针刺频次等影响因素。结论:目前针刺作用时效关系的研究虽已取得初步成果,但研究多分散孤立,不成体系;留针时间及后效应观察时间不够长,无法观察到针刺确切的最佳诱导期、半衰期和残效期。今后应结合前人的研究经验与成果,制定更加合理的研究方案,纵向观察针刺的整个作用时期。(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期刊2019年05期)
郑笑男,张铎,李平[2](2018)在《针刺对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周围脑组织中凋亡细胞及其百分率影响的时效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血肿形成后不同时间的血肿周围脑组织凋亡细胞及其百分率影响,研究针刺作用及其时效性的相关保护机制。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尾状核自体血缓慢注入法制作脑出血模型。脑组织细胞凋亡率测定分别应用TUNEL法及流式细胞术。结果:脑出血急性期TUNEL阳性细胞率显着升高,针刺各组均偏低,但高于假手术组,且针刺干预越早该比率越低;流式细胞检测结果基本与其一致。结论:针刺治疗能够改善脑出血急性期所造成的血肿周围脑组织相关的凋亡情况,从而在脑出血急性期起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且脑出血发生后针刺干预越早疗效越好。(本文来源于《世界中医药》期刊2018年02期)
沈书泓,许金森[3](2018)在《电针命门对阳虚体质针刺反应时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电针命门穴前后督脉线上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变化,探讨平和体质、阳虚体质两种不同中医体质间的针刺反应时效差异。方法:选择受试者20例,采用Thermo Tracer TH9100型红外热像仪观察自然状态下电针命门穴20min期间、电针后10min红外热像图的变化。结果:(1)自然状态下,阳虚体质组受试者督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与周围组织分界较不明显且长度较短,平和体质组受试者督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连续性较好,与周围组织分界较明显且长度较长;(2)电针20min期间,各体质组督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由四周散在分布逐渐变为向后中线集中,并有增强趋势,但不同体质组间督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和体质组针刺反应稳定时间点出现慢于阳虚体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体质组督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差异与体质间气血阴阳状态相关;各体质组电针后督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均有变化,但针刺反应稳定时间点出现具有差异性,在一定意义上间接反映出针刺反应时效与体质的密切相关性。(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18年03期)
郑笑男,张铎,李平[4](2017)在《针刺对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周围脑细胞内Ca~(2+)浓度影响的时效关系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血肿形成后不同时间的血肿周围脑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研究针刺作用及其时效性的相关保护机制。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尾状核自体血缓慢注入法制作脑出血模型。脑细胞内Ca~(2+)浓度通过特异性荧光探针Fluo-4与Ca~(2+)结合而荧光强度增强的技术原理,应用荧光分光光度仪进行测定。结果: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周围脑细胞内Ca~(2+)浓度显着升高,针刺各组均偏低,但高于假手术组。结论:针刺治疗能够降低脑出血急性期所造成的血肿周围脑细胞内Ca~(2+)浓度,从而在脑出血急性期起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且脑出血发生后针刺干预越早疗效越好。(本文来源于《内蒙古中医药》期刊2017年Z2期)
沈书泓,许金森[5](2017)在《叁种不同中医体质人针刺反应时效差异的初步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电针命门穴前后督脉线上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的变化,初步探索阴虚质、平和质、阳虚质叁种不同中医体质间的针刺反应时效差异。方法:健康志愿者9例,应用Thermo Tracer TH9100型红外热像仪观察并记录自然状态下、电针命门穴20min、电针后10min红外热像图的变化。结果:(1)自然状态下,①阳虚体质组督脉平均体表温度,至阳、中枢及腰阳关穴体表温度均低于平和体质组,平和体质组则低于阳虚体质组;②阳虚体质组督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楚而长度短,平和体质组督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连续性好、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而长度长,阴虚体质组督脉IRRTM连续性较差、与周围组织边界较清楚而长度较短。(2)电针20min后,①阴虚体质组电针针刺反应起效最快,平和体质组次之,阳虚体质组出现最慢;②阳虚、平和体质组督脉平均体表温度,至阳、中枢及腰阳关穴体表温度均有显着升高,其中阳虚体质组升高幅度更大;而阴虚体质组督脉平均体表温度,至阳、中枢及腰阳关穴体表温度均低于针前;③阳虚、平和体质组督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由四周散在分布逐渐变为向后中线集中,并有增强趋势,阳虚体质组受试者表现更着;而阴虚体质组督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更加连续、规整,但有减弱趋势。结论:不同体质组督脉平均体表温度、督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差异与体质间气血阴阳状态不同相关;各体质组电针后督脉平均体表温度、督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均有变化,但针刺反应起效时间具差异性,在一定意义上间接反映出针刺反应时效与体质的密切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十六届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1-05)
陈少宗,郭珊珊[6](2016)在《从针刺对痛经止痛作用时效规律看针刺作用的效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留针时间内针刺作用的效能。方法:将14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单穴针刺粗、多穴针刺组。采用国际上常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记录每个患者针刺前即时及针刺后多个时点的疼痛指数,根据针刺作用时效规律比较两组患者针刺效能的变化特点。结果:两组痛经患者在留针期内不同时段的针刺作用的效能是不同的,留针后期针刺效能均呈减弱趋势。结论:针刺作用的强度或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非留针时间越长针刺效能越高,但对于重度痛经患者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有利于获取最佳止痛效果。(本文来源于《山东针灸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暨首届鲁台针灸高峰论坛论文集》期刊2016-09-16)
赵枫[7](2016)在《针刺对脑出血及血肿周围组织水肿吸收时效关系的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针刺对脑出血及血肿周围组织水肿吸收时效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脑出血急性期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1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发病后的24h内予以针刺治疗,实验2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发病后的24-72h内予以针刺治疗,对比叁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1组和实验2组的血肿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与实验2组比较,实验1组的改善效果更好(P<0.05),叁组比较,实验1组和实验2组脑水肿的分级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实验1组脑水肿分级情况优于实验2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针刺治疗脑出血效果明显,介入治疗的时间越早,治疗的效果越好,因此,予以患者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6年30期)
侯学思,王影,白鹏,何云龙,王天识[8](2015)在《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效关系的临床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不同留针时间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究留针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4例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3组,各组均采用相同的穴位及针刺手法,分别留针15 min、30 min、45 min,10次为一疗程。观察指标包括:简式Mc Gill疼痛量表、重复改良版Schober、中文版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量表,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各组疼痛积分均显着减低(P<0.01)、关节活动度均显着提高(P<0.05)、功能障碍程度均显着降低(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上述指标及疗效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改善疼痛症状及功能活动方面疗效显着,但尚不能说明留针时间影响疗效,而在趋势上,留针30 min组和45 min组均优于留针15 min组,当前结果可能与样本量小有关。(本文来源于《针灸临床杂志》期刊2015年09期)
朱仙芬,赵金生,孟凡征,李平[9](2015)在《针刺对脑出血及血肿周围组织水肿吸收时效关系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脑出血急性期脑组织血肿及水肿吸收程度改善的时效关系,确定针刺治疗脑出血介入的最佳时间。方法将30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3组、治疗4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管理血压、脱水降颅压、维持电解质平衡、营养神经、防治并发症等对症处理,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治疗1组针刺介入时间为发病24 h,治疗2组为72 h,治疗3组为1星期,治疗4组为2星期。观察各组治疗前后血肿大小参数差值及脑组织周围水肿级别参数。结果各组治疗后血肿大小及脑水肿分级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各治疗组治疗后血肿大小及脑水肿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治疗2组和治疗3组治疗后血肿大小及脑水肿分级与治疗4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治疗2组治疗后血肿大小及脑水肿分级与治疗3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治疗后血肿大小及脑水肿分级与治疗2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药物治疗对脑出血急性期的患者疗效肯定,且针刺在脑出血急性期的介入时间越早则效果越显着。(本文来源于《上海针灸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徐翔,薛聆,王海军,程艳婷[10](2015)在《电针腧穴“胃病方”不同留针时间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针刺治疗的时效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电针"胃病方"(足叁里+中脘+内关)针刺不同留针时间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炎性微环境的调控及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最佳留针时间及时效关系。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及针刺治疗1、2、3、4、5、6组(分别留针30 s、3 min、5 min、10 min、15 min、30 min),共8组。采用无水乙醇灌胃法制作模型,按Guth法记录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光镜下观察胃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含量。结果:与针刺治疗1、2、3组比较,针刺治疗4、5、6组胃黏膜损伤指数降低、血浆中内皮素(ET)、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等炎性因子含量降低(P<0.05),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时间留针能更有效地修复大鼠胃黏膜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相关炎性介质释放有关。(本文来源于《山西中医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针刺时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血肿形成后不同时间的血肿周围脑组织凋亡细胞及其百分率影响,研究针刺作用及其时效性的相关保护机制。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尾状核自体血缓慢注入法制作脑出血模型。脑组织细胞凋亡率测定分别应用TUNEL法及流式细胞术。结果:脑出血急性期TUNEL阳性细胞率显着升高,针刺各组均偏低,但高于假手术组,且针刺干预越早该比率越低;流式细胞检测结果基本与其一致。结论:针刺治疗能够改善脑出血急性期所造成的血肿周围脑组织相关的凋亡情况,从而在脑出血急性期起到保护脑组织的作用,且脑出血发生后针刺干预越早疗效越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针刺时效论文参考文献
[1].林璐璐,王丽琼,杨静雯,屠建锋,王天琪.针刺时效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2019
[2].郑笑男,张铎,李平.针刺对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周围脑组织中凋亡细胞及其百分率影响的时效关系[J].世界中医药.2018
[3].沈书泓,许金森.电针命门对阳虚体质针刺反应时效的影响[J].亚太传统医药.2018
[4].郑笑男,张铎,李平.针刺对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周围脑细胞内Ca~(2+)浓度影响的时效关系的实验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7
[5].沈书泓,许金森.叁种不同中医体质人针刺反应时效差异的初步探讨[C].全国第十六届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2017
[6].陈少宗,郭珊珊.从针刺对痛经止痛作用时效规律看针刺作用的效能[C].山东针灸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暨首届鲁台针灸高峰论坛论文集.2016
[7].赵枫.针刺对脑出血及血肿周围组织水肿吸收时效关系的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
[8].侯学思,王影,白鹏,何云龙,王天识.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效关系的临床对比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5
[9].朱仙芬,赵金生,孟凡征,李平.针刺对脑出血及血肿周围组织水肿吸收时效关系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5
[10].徐翔,薛聆,王海军,程艳婷.电针腧穴“胃病方”不同留针时间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针刺治疗的时效关系研究[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