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停歇论文-王子健,杨渺,夏媛媛,黄华智,高忠斯

迁徙停歇论文-王子健,杨渺,夏媛媛,黄华智,高忠斯

导读:本文包含了迁徙停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图牧吉保护区,鹤类,春季,迁徙

迁徙停歇论文文献综述

王子健,杨渺,夏媛媛,黄华智,高忠斯[1](2019)在《图牧吉自然保护区五种鹤类春季迁徙停歇动态初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2015和2016年春季鹤类迁徙期,在图牧吉保护区采用以定点观测为主,结合路线统计的方法用望远镜对保护区内的鹤类进行了观察统计,结果表明:图牧吉保护区春季灰鹤(Grus grus)在3月中下旬至4月初开始迁来,5月初至5月中旬离开保护区,种群平均停留时长为(46. 00±7. 94) d。白鹤(Grus leucogeranus) 3月末至4月初开始陆续迁来,4月中下旬迁离保护区,种群平均停留时长为(23. 33±2. 08) d。白头鹤(Grus monacha) 3月末至4月初到达图牧吉保护区,4月下旬至5月中旬陆续离开保护区,种群平均停留时长为(36. 00±7. 94) d。白枕鹤(Grus vipio)在3月末至4月初到达图牧吉保护区,4月下旬至5月中旬离开保护区,种群平均停留时长为(30. 00±6. 56) d。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到达图牧吉保护区的时间为3月末至4月初,4月中旬离开保护区,种群平均停留时长为(14. 00±5. 66) d。保护区内的鹤主要分布在图牧吉泡子和叁道泡子,偶尔会在农田发现灰鹤、白鹤和白头鹤。结合往年保护区内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对每年保护区内5种鹤类停歇期种群数量变化进行了一些分析讨论。最后针对保护区内存在一些保护不当问题,给保护区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野生动物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宁,高珊,尚成海,吴鹏,田翠杰[2](2018)在《天津北大港湿地东方白鹳和白琵鹭迁徙停歇期的种群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珍稀鸟类东方白鹳和白琵鹭在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的迁徙停歇规律,2013年10月至2016年12月,采用观测计数方法,对2种鸟类在保护区内迁徙停歇期的起止日期、种群数量变化以及与日极值温度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发现:东方白鹳春秋2个季迁徙季在北大港湿地的平均停留时间分别为(47.00±21.07)d和(51.00±5.94)d;白琵鹭春秋2个季迁徙季的平均停留时间分别为(156.33±8.14)d和(48.33±15.31)d.春季迁徙季东方白鹳离开时的最高和最低温度均显着低于白琵鹭离开时的数值;秋季迁徙季东方白鹳到达时的最高和最低温度均显着低于白琵鹭到达时的最高和最低温度.春季东方白鹳和白琵鹭大批迁来的日期随同期温度的升高而逐渐提前;秋季则随着同期温度的降低而逐渐提前.(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马昱君[3](2018)在《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迁徙期停歇水鸟群落组成及生境利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对北仑河口保护区及周边湿地的迁徙水鸟停歇状况进行调查,采用点、线、区相结合的调查模式,尽可能详尽地调查了研究区域内的水鸟群落,分析了保护区迁徙期水鸟群落的组成、确定了保护区迁徙水鸟停歇的重点区域和重要生境、探索了环境因子对保护区水鸟停歇情况的影响,并对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建设提出了保护性建议。研究结果如下:1、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迁徙水鸟重要的停歇点,迁徙期停歇的水鸟总共有66种,隶属于7目12科,数量超过10000只。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岩鹭(Egretta sacra)、大天鹅(Cygnus cygnus)、小青脚鹬(Tringa guttifer)3种,国家叁有保护动物占比93.9%,IUCN重点关注对象占比7.5%,其中包括小青脚鹬(EN)、勺嘴鹬(Eurynorhynchus pygmeus,CR)。停歇水鸟中属《中日候鸟保护协定》范围的有44种,占66.67%;属《中澳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范围的有29种,占43.94%。2、红嘴鸥(Chroicocephalus ridibundus)、环颈鸻(Charadrius alexandrinus)、白鹭(Egretta garzetta)是保护区的优势物种,普通种有黑翅长脚鹬(Himantopus himantopus)、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a)、蒙古沙鸻(Charadrius mongolus)、须浮鸥(Chlidonias hybrida)等12种,勺嘴鹬、小青脚鹬、岩鹭、大天鹅等珍稀濒危鸟类在优势度划分上属于保护区的稀有种。据以往的记录,北仑河口保护区每年都有新的濒危珍稀鸟类记录,是重要的濒危珍稀鸟类停歇区域。3、红嘴鸥、白鹭、环颈鸻、青脚鹬(Tringa nebularia)、黑翅长脚鹬、泽鹬(Tringa stagnatilis)等30种优势度较高的水鸟在秋季迁徙季节到达保护区停歇,迁徙期内能长期记录到,冬季时在保护区越冬,主要集中在金滩区域、榕树头区域、克溪区域和交东区域。青脚滨鹬(Calidris temminckii)、翘嘴鹬(Xenus cinereus)、草鹭(Ardea purpurea)、中杓鹬(Numenius phaeopus)、灰头麦鸡(Vanellus cinereus)、红脚鹬(Tringa totanus)等水鸟南北迁徙时固定到保护区停歇,它们冬季不在保护区越冬。斑尾塍鹬(Limosa lapponica)、勺嘴鹬等水鸟只在秋季南迁时到保护区停歇,白翅浮鸥(Chlidonias leucopterus)、绿鹭(Butorides striata)等水鸟只在春季北迁时到保护区停歇。普通燕鸻(Glareola maldivarum)在春季迁徙季节末被记录到,并观察到在工业园区域的沙地繁殖。4、秋季迁徙季节时,水鸟种类数量变化显着,高峰期是11月份,约50种、近4000只的水鸟到达北仑河口保护区停歇,主要停歇在佳邦区域、克溪区域、金滩区域和榕树头区域。春季迁徙季节有近5000只的水鸟在保护区停歇,停歇水鸟数量比秋季迁徙期更多,但丰富度上稍少于秋季迁徙期,超过40种,以须浮鸥、中白鹭(Egretta intermedia)为代表,高峰期为3月份,主要集中在榕树头区域、克溪区域、佳邦区域、工业园区和交东区域停歇。5、榕树头区域、克溪区域和佳邦区域是水鸟迁徙停歇的主要区域,水鸟生物承载量高,互相之间物种相似度高。金滩区域生境为滩涂类生境,水鸟生物承载量稍逊,停歇的水鸟种类略少,与其他区域水鸟物种相似度不高,是勺嘴鹬、翘嘴鹬、叁趾鹬(Calidris alba)、斑尾塍鹬、灰尾漂鹬(Tringa brevipes)、黑嘴鸥(Chroicocephalus saundersi)、黑尾鸥(Larus crassirostris)、阔嘴鹬(Limicola falcinellus)等水鸟特异性选择的停歇地。交东区域和工业园区域迁徙期生物承载量较弱,停歇的水鸟较少,但工业园区域是须浮鸥和中白鹭停歇的主要区域。6、保护区内水鸟停歇的生境以滩涂、沙质滩涂、入海口滩涂等自然湿地为主,大部分停歇水鸟在滩涂类生境中栖息,其次是养殖塘这类人工湿地,草地沼泽生境是非鸻鹬类迁徙水鸟的主要停歇生境。7、沙地、乔木、农田、养鸭场等小生境为水鸟停歇提供更丰富的活动层次,满足它们不同活动的生境需求,也在主要停歇生境受到影响时为水鸟们提供暂时栖息活动的场所。红树林生境呈现出鹭类水鸟停歇地的特异性。8、保护区停歇水鸟的数量受潮汐情况和天气变化的影响。潮位高低直接影响记录到的鸟类个体数量,潮位高时记录到的水鸟个体数量更多;温度变化对停歇水鸟的个体数量影响显着,温度越低,水鸟个体数量越多;潮汐方向也影响着停歇水鸟的数量,落潮时水鸟个体数量较涨潮时更多。9、保护区停歇水鸟的活跃度受潮汐情况和天气变化的影响。高潮位时水鸟多选择休息,低潮位时水鸟多选择觅食、活动;较落潮时来说,涨潮时水鸟更活跃;晴好天气水鸟活动和觅食更积极,阴雨天则活跃度降低。10、水鸟停歇情况受潮汐、天气等因子的影响在克溪区域、榕树头区域、金滩区域表现更显着。此外,克溪区域刮北风的非强风天气水鸟个体数量增多;金滩区域和克溪区域的停歇水鸟在早上、上午不甚活跃,更多到稍晚的下午表现出觅食、活动的状态。11、沟渠、海面、滩涂生境的水鸟个体数量随潮位升高而减少,堤坝、养殖塘生境的水鸟个体数量随潮位的升高而增多;养殖塘中的水鸟个体数量还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多;石滩滩涂中水鸟个体数量在下午时增多。在草地沼泽、沟渠生境中,随着温度升高,更多水鸟进行觅食、活动;在养殖塘、堤坝等人工生境中,阴雨天水鸟的活跃程度降低;红树林生境中停歇的鹭类受人类活动影响,在早晨、上午表现活跃。(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刘慧,刘强,刘文,李振吉,王汝斌[4](2018)在《宁夏中卫黄河沿岸迁徙灰鹤停歇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途停歇地是候鸟重要的能量补给地及休息站,对其顺利完成迁徙有着重要作用。为了解灰鹤(Grus grus)迁徙途中的停歇模式,于2013年和2015年冬季,采用卫星跟踪技术在贵州草海保护区成功跟踪了4只灰鹤。结果显示,其中3只灰鹤在宁夏中卫市境内的黄河和清水河流域湿地停歇,表明该地区为灰鹤迁徙时的重要停歇地。春季迁徙时,灰鹤在2月初至3月初到达中卫,平均停留(24.5?6.7)d(15~30 d,n=4),2月底至3月底迁离;秋季迁徙时,10月末至11月初到达,平均停留(32.0?4.2)d(29~35 d,n=2),至11月底迁离。停留期间主要的活动范围为中宁县境内的长山头水库、黄河河心岛及同心县境内的清水河周边区域。2017年3月18日,采用夜栖地直接计数法进行实地调查,共发现灰鹤636只,其日间活动范围和卫星跟踪结果类似。此次发现的灰鹤停歇地均未纳入自然保护体系,建议当地林业部门在灰鹤迁徙期间加强管理,可适当投食,以减少灰鹤误食耕地中经农药包衣处理的玉米(Zea mays)种子造成的死亡。(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谷红亮,林宝庆,李连山[5](2018)在《向海保护区白鹤春秋迁徙停歇期数量及生境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2015年向海保护区境内停歇的白鹤系统科研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季白鹤在3月下旬途径向海湿地补充体力,栖息在较浅的泡沼及低湿草甸上,4月下旬北飞;秋季9月下旬停歇向海湿地,栖息在低湿草甸及农田中,11月上旬基本离境飞往南方越冬。指出向海保护区作为白鹤重要停歇地所存在的人为干扰严重、鹤类核心区湿地干旱等问题对白鹤的影响,提出加强白鹤栖息地管护、保证向海湿地补水策略。(本文来源于《吉林林业科技》期刊2018年01期)

马志军,张守栋,彭鹤博,何鹏,刘文亮[6](2017)在《迁徙停歇地食物资源下降对大滨鹬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黄海北部的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是大滨鹬Calidris tenuirostris在春季迁徙途中的关键能量补给地。近年来,鸭绿江口滨海湿地大滨鹬的主要食物:光滑河蓝蛤的数量急剧下降。虽然该区域大滨鹬在迁徙高峰期的种群数量没有显着变化,但大滨鹬在该区域的平均停留日期明显缩短;食物由以壳较薄的河蓝蛤为主变为以壳较硬的四角蛤蜊及托氏昌螺等为主,并通过呕吐行为排出摄入的螺类的硬质部分;其觅食效率和(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7-10-27)

王宁,高珊,尚成海,阳积文,姚庆峰[7](2017)在《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和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迁徙停歇期种群数量变化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鸟类迁徙途中的停歇策略与其自身种群的生存繁衍关系紧密。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是候鸟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线上的重要停歇地之一。本研究对2013年10月至2016年12月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内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和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迁徙停歇期的起止日期、种群数量变化与日极值温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发现:东方白鹳春季和秋季迁徙季的平均停留时间分别是47.00±21.07天和51.00±5.94天;白琵鹭春季和秋季迁徙季的平均停留时间分别是156.33±8.14天和48.33±15.31天;春季迁徙季东方白鹳离开时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均显着低于白琵鹭离开时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秋季迁徙季东方白鹳到达时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均显着低于白琵鹭到达时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东方白鹳和白琵鹭大批迁来的日期随同期温度的升高而逐渐提前。(本文来源于《2017年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区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7-28)

陶蕊[8](2017)在《松嫩平原五种鹤迁徙期停歇栖息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每年都进行长距离迁徙的鹤类来说,松嫩平原是其迁徙途中的重要停歇地,是鹤类迁徙途中的食物补给地与能量加油站。松嫩平原分布有丹顶鹤、白枕鹤、白头鹤、灰鹤与白鹤五种鹤类,探讨松嫩平原迁徙期五种鹤类的迁徙分布规律,能够对五种物种的种间关系及停歇地选择有更深层次地认知,为维护鹤类生态安全提出行之有效的保护建议。本文以鹤类为主要研究对象,预调查时间为2014年秋季8月-11月,旨在熟悉各保护区调查路线与区内资源,优化调查方法;实际野外调查时间为2015年及2016年春季的3月-5月、秋季的9月-11月,对松嫩平原的扎龙、乌裕尔河、哈拉海湿地、向海、莫莫格及图牧吉六个保护区对五种鹤类的春迁期及秋迁期进行了连续地追踪调查。研究内容主要有:对春迁期及秋迁期五种鹤类的种群数量及时序对比,分析松嫩平原每种鹤类的迁徙规律;对停歇点栖息地进行环境影响因子分析,寻找影响鹤类选择停歇地的主要因素;对鹤类停歇点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分析不同迁徙阶段松嫩平原每种鹤类的空间分布型。通过以上研究,探讨松嫩平原迁徙期五种鹤类的迁徙对策,使我们对五种物种的种间关系及停歇地选择有更深层次地认知,以期为维护鹤类生态安全提出行之有效的保护建议。1.五种鹤春迁期迁徙时长依次为:白头鹤(29)灰鹤(29)白鹤(29)丹顶鹤(29)白枕鹤;秋迁期迁徙时长依次为:白头鹤(29)灰鹤(29)白鹤(29)丹顶鹤(29)白枕鹤。春迁期五种鹤类种群数量排序为:灰鹤(29)白鹤(29)白头鹤(29)丹顶鹤(29)白枕鹤;秋迁期种群数量排序为:白头鹤(29)灰鹤(29)白鹤(29)白枕鹤(29)丹顶鹤。2.丹顶鹤春迁期迁徙时长32.5±3.5d,春迁期集群多以叁四个家族群的方式活动,影响丹顶鹤春迁期停歇地选择的因素主要为:气候要素、干扰要素、农田距离及水要素;丹顶鹤春迁期松嫩平原停歇地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多在扎龙、乌裕尔河保护区停歇。秋迁期迁徙时长47.5±0.5d,多以单独家族群的方式活动,影响丹顶鹤秋迁期停歇地选择的因素主要为:干扰要素、气候要素、农田距离及水要素;秋迁期停歇地空间分布型为随机分布。3.白枕鹤春迁期迁徙时长31±1d;影响白枕鹤春迁期停歇地选择的因素主要为:食物与水要素、干扰要素及农田距离;春迁期停歇地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白枕鹤秋迁期迁徙时长42d,多以10只家族群方式活动。4.灰鹤春迁期迁徙时长57.5±1.5d,种群多以220只的集群规模活动,4月中旬达迁徙高峰;影响灰鹤春迁期停歇地选择的因素主要为:水要素与农田距离、隐蔽要素及气候要素;春迁期停歇地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集中在各保护区的核心区内。秋迁期迁徙时长58.5±2.5d,秋迁期集群规模多在100只,10月下旬出现迁徙高峰;影响灰鹤秋迁期停歇地选择的因素主要为:隐蔽要素与水要素、气候要素及干扰;秋迁期停歇地空间分布型为随机分布。5.白头鹤每年春季3月下旬迁飞至松嫩平原,停留时间持续59.5±0.5d,多以50只种群规模进行活动,每年四月中旬达迁徙高峰;影响白头鹤春迁期停歇地选择的因素主要为:食物要素、干扰要素及水要素;春迁期停歇地呈现稍显聚集的空间分布型,但随机因素发挥着重要作用。秋迁期9月下旬迁来,种群规模多集150只活动,停留时间持续59.5±2.5d,10月中上旬达迁徙高峰;影响白头鹤秋迁期停歇地选择的因素主要为:干扰要素、食物要素、水要素与风速;秋迁期停歇地空间分布型为随机分布。6.白鹤春迁期时长55.5±0.5d,影响白鹤春迁期停歇地选择的因素主要为:气候要素、植被要素、水与干扰要素;春迁期适宜其停歇的地点多集中在莫莫格鹅头泡、图牧吉叁道泡、向海长隆屯附近,呈现明显的空间聚集趋势。秋迁期时长57.5±0.5d,影响白鹤秋迁期停歇地选择的因素主要为:食物要素、气候要素与干扰要素;秋迁期停歇地空间分布型为随机分布。自然保护区作为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作为生态系统保护事业的中心与重心,保护区最直接的参与到保护工作的一线,对于鹤类等迁徙水鸟的保护意义重大。通过对迁徙期五种鹤类种群数量的调查及对迁徙停歇地的相关研究,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在松嫩平原鹤类迁徙期的主要保护管理措施包括对各保护区提出以下建议:一、建立生态补水长效机制。二、加强人为活动干扰监测力度,限制区内人为活动。叁、对重要迁徙停歇点可采取人工投放食物。四、强化核心区的资源保护。五、建议构建鹤类局部保护网络。(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姜海波[9](2016)在《白鹤(Scirpus planiculmis)东部种群迁徙停歇区湿地生境保育与恢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鹤(Grusleucogeranus)是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CR(极危)级物种,全球数量约为4000只。目前对白鹤及其停歇地的保护和研究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白鹤东部种群迁徙路线上的重要中转停歇地,停歇的数量超过整个种群的95%。近几年,由于该区域环境变化和某些保护策略的不科学,致使停歇地有些泡沼补水过剩,而有些却面临着干涸,影响了白鹤的正常停歇和有效栖息面积的增加。如何科学合理的利用水资源,实现白鹤停歇地的保育,已经成为白鹤保护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环境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针对莫莫格保护区存在的生态问题,收集了1983~2013年间白鹤现今及历史停歇地水文条件变化、白鹤食物(扁秆藨草Scirpusplaniculmis)的生长情况、白鹤数量变化及其他资料,采用水文模型模拟方法,对现今停歇地已有的恢复工程进行了评价,并对不合理的补水方案提出了调整建议,以此为基础计算了现今停歇地的白鹤环境容纳量,说明了对白鹤历史停歇地补水恢复的必要性。应用生态需水量计算和叁维动态模拟方法,模拟两种情景下白鹤历史停歇地不同补水量的栖息地水环境状况并提出补水的实施建议。论文取得了以下研究结果:(1)研究白鹤停歇习性、白鹤主要食物扁秆藨草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与地表水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扁秆藨草正常生长的水位范围为-0.05m~0.3m。当水位为0.1m左右时,扁秆藨草地上、地下生物量达到最大值。白鹤多数在水位为0m~0.5m的区域范围内停歇、取食,活动数量能够达到整个研究区停歇白鹤种群数量的92.70%。因此,确定停歇地生境适合白鹤种群活动和扁秆藨草生长的最适水位范围为0m~0.3m。这些水位参数的确定能够为白鹤停歇地补水量的计算提供科学的依据。(2)应用水文模型模拟了白鹤现今停歇地湿地恢复工程建设后的日水位变化情况,分析了恢复工程实施前后水文、植被和白鹤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工程建设初期3年,白鹤生境恢复效果显着,具有适宜白鹤种群停歇的水位,扁秆藨草分布面积增加,盖度达到55%~65%,白鹤种群累计停歇数量最大时达到恢复前的4倍,湿地恢复工程的建设对白鹤现今停歇地保护和生境提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证实了因补水管理方案的不科学,工程建设3年之后白鹤生境质量下降,平均水位达到了0.6m,扁秆藨草分布面积锐减,白鹤数量下降;采用恢复初期白鹤最佳停歇时段的水位变化作为恢复标准,提出了两阶段、叁梯度且精确到日补水量的管理方案,即夏初和植被生长季节按照不同需水情况采取两个梯度持续供水,保证白鹤秋季停歇水位及扁秆藨草生长水位;秋末采取大水量快速供水,满足翌年春季白鹤停歇要求的管理建议。(3)依据基础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根据对白鹤取食行为观察及现今停歇地合理恢复后的食物储量,估算了现今停歇地的白鹤环境容纳量。研究结果表明,一只白鹤一年在莫莫格进食大约1.49×105个扁秆藨草球茎,白鹤现今停歇地理论上能够承载大约2765只白鹤停歇。近些年的白鹤实际停歇数量已经达到并超过了这一阈值。为了减小白鹤现今停歇地的压力,防止停歇环境恶化并满足其食物需求,加快对白鹤历史停歇地的恢复以扩大适宜停歇面积,成为对该种群进一步保育应采取的必要措施。(4)根据白鹤历史停歇地1988~2007年白鹤数量和湿地面积等指标的动态分析,估算了历史停歇地适宜白鹤停歇的最小和最适生态需水量分别为2.47×108m~3~3.66×108m~3和4.96×108m~3~10.36×108m~3;建立研究区叁维静态模型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并按照不同阈值下的生态需水量和β值进行补水模拟,校正后的最小和最适生态需水量分别为3.75×108m~3和5.21×108m~3。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实际来水量、来水途径和可操作性,进一步提出了恢复白鹤历史停歇地的叁种生态补水方案:一是水量充足时根据嫩江的水文规律和补水区域的实际情况,采取全年持续供水方式。二是根据丰水年、枯水年周期模拟洪水过境情况进行补水。叁是来水量不足时可实施的分区补水。基于研究的分析结果,得出既适宜白鹤种群活动又有利于扁秆藨草生长的最适水位范围为0 m~0.3 m。据此评估的白鹤现今停歇地恢复工程初期有利于白鹤的停歇,而后期对停歇造成了较大影响,为此提出了两阶段,叁梯度的补水模拟方案。现今停歇地的白鹤环境容纳量已经超过其阈值,需要对历史停歇地进行生态恢复。校正后的历史停歇地最小和最适生态需水量分别为3.75×108m~3和5.21×108m~3。本文对该区域白鹤停歇地的恢复方法和管理方案可为松嫩平原大型水禽停歇地的恢复提供有应用价值的参照,同时也为中国其他地区大型涉禽栖息地的恢复与管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01)

李秀明[10](2016)在《白鹤(Grus leucogranus)迁徙路线及中途停歇地的卫星跟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白鹤(Grus leucogranus),属鹤形目鹤科鹤属,为大型涉禽。IUCN将白鹤列为极危(CR)物种,我国将白鹤列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中将其列为濒危级物种。目前全世界约有3500~4000只白鹤,主要分布在亚洲大陆,可分为东部、中部、西部3个种群,均繁殖于俄罗斯北部,越冬地分别在中国、印度和伊朗。中部种群和西部种群数量极少,东部种群99%越冬于中国长江中下游的鄱阳湖。目前白鹤东部种群面临的主要威胁是迁徙中途停歇地和越冬地适宜栖息地的减少和退化。白鹤东部种群秋季迁徙的迁徙路线和重要停歇地已基本掌握。本研究在国内首次运用新的卫星跟踪技术,对白鹤东部种群的迁徙路线和中途停歇地进行了研究,以期进一步了解白鹤的迁徙,尤其是白鹤春季迁徙路线和中国境内更为具体的迁徙停歇地,为了解白鹤携带禽流感的潜在威胁提供基础性资料,以及进一步分析20年间湿地变化对白鹤迁徙路线和中途停歇地的影响提供依据。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我们给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辽宁獾子洞国家级湿地公园救护的7只白鹤佩戴卫星跟踪器。运用卫星跟踪技术获得白鹤迁徙过程中的位点数据(包括经度、纬度、海拔)、定位时间、运动瞬时速度、定位等级等数据,整理并统计后得到迁徙路线和中途停歇地的各类基础数据,得出了白鹤东部种群确定的春季和秋季迁徙路线,并依据中途停歇地的停留时间,将白鹤中途停歇地分为长期补给停歇地、短期补给停歇地、昼夜停歇地、昼间停歇地和夜间停歇地5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白鹤的迁徙路线4只成功完成春季和秋季迁徙的白鹤,均越冬于江西鄱阳湖,繁殖于俄罗斯亚纳河下游与因迪吉尔卡河下游之间的北极苔原沼泽湿地,长期补给停歇地位于中国东北松嫩平原西南部的沼泽湿地。2015年春季从越冬地至繁殖地的迁徙距离为5594.83±371.70 km;2015年秋季从繁殖地至越冬地的迁徙距离为5366.66±61.19 km。在迁徙距离和迁徙时间方面,2015年春季和秋季间无显着性差异。本研究揭示的白鹤秋季迁徙距离与Kanai等研究的秋季迁徙距离差异不显着,迁徙路线基本重迭,无论是繁殖地、越冬地还是重要的迁徙中途停歇地都没有发生显着变化。以往研究均认为位于松嫩平原中部的齐齐哈尔湿地(包括黑龙江扎龙保护区)是白鹤重要的中途停歇地之一,但本研究跟踪的白鹤,无论在春季还是秋季,都没有在齐齐哈尔湿地长期停留的记录。纵观白鹤迁徙路线上的山脉,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季,其迁徙路线的选择只对大别山脉有明显的回避现象。据监测观察发现跟踪白鹤已融入越冬或迁徙的群体之中,其所表现的行为并无异常。可见,通过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对救护白鹤进行野外放飞,以便它们回归野外群体的实验具备一定的可行性。2.白鹤的中途停歇地白鹤长期补给停歇地均位于中国东北松嫩平原西南部,8只次中有6只次位于二龙涛河流域,包括了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及两者之间的湿地。在二龙涛河流域湿地停歇的跟踪白鹤,春季活动比秋季活动分散,但是春季和秋季的活动区差异并不显着。位于环渤海地区6个短期补给停歇地中,2个位于辽宁辽河口,2个位于山东黄河叁角洲,另外2个分别位于河北唐山沿海和山东长岛,以上叁个区域为白鹤重要的中途停歇地。从我们的研究结果来看,白鹤迁徙路线分布有许多休息停歇地,它们大多数为夜间停歇地。3.白鹤的迁徙特点从跟踪白鹤的迁徙结果可以看出,白鹤春季迁徙时离开越冬地的时间在3月底至4月底,到达繁殖地的时间为5月底至6月中旬;秋季迁徙时于9月中下旬开始南迁,至11月初陆续到达越冬地。我们对跟踪白鹤秋季迁徙开始时间与当地气温的分析,认为当繁殖地平均气温低于0℃,最低温度达到-5~-10℃时,白鹤离开繁殖地,开始南迁。从白鹤的跟踪结果可以计算出,2015年春季跟踪白鹤迁徙时间约为60d,其中停歇时间约50d;2015年秋季跟踪白鹤迁徙时间约为50d,其中停歇时间约40d。同时,我们还发现跟踪白鹤80%以上的迁徙时间在停歇活动,停歇时间最长在白鹤长期补给停歇地的松嫩平原西南部,该地的停歇时间占总停歇时间的60%。我们认为白鹤春季迁徙在连续的两个停歇地之间迁徙距离短,停歇时间长,停歇次数少;秋季迁徙在连续的两个停歇地之间迁徙距离长,停歇时间短,停歇次数多。白鹤飞行瞬时速度通常在50~60km/h,监测数据中高于70 km/h的不到20%,最大能达到144.3km/h。白鹤迁徙过程中,飞行海拔通常在100~200m,1000m以上的占比不到20%。莱州湾和曹妃甸是白鹤春季和秋季的重要停歇地,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季,均有白鹤在此停歇,其主要是做夜间停歇。(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期刊2016-05-01)

迁徙停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究珍稀鸟类东方白鹳和白琵鹭在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的迁徙停歇规律,2013年10月至2016年12月,采用观测计数方法,对2种鸟类在保护区内迁徙停歇期的起止日期、种群数量变化以及与日极值温度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发现:东方白鹳春秋2个季迁徙季在北大港湿地的平均停留时间分别为(47.00±21.07)d和(51.00±5.94)d;白琵鹭春秋2个季迁徙季的平均停留时间分别为(156.33±8.14)d和(48.33±15.31)d.春季迁徙季东方白鹳离开时的最高和最低温度均显着低于白琵鹭离开时的数值;秋季迁徙季东方白鹳到达时的最高和最低温度均显着低于白琵鹭到达时的最高和最低温度.春季东方白鹳和白琵鹭大批迁来的日期随同期温度的升高而逐渐提前;秋季则随着同期温度的降低而逐渐提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迁徙停歇论文参考文献

[1].王子健,杨渺,夏媛媛,黄华智,高忠斯.图牧吉自然保护区五种鹤类春季迁徙停歇动态初步分析[J].野生动物学报.2019

[2].王宁,高珊,尚成海,吴鹏,田翠杰.天津北大港湿地东方白鹳和白琵鹭迁徙停歇期的种群动态[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3].马昱君.广西北仑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迁徙期停歇水鸟群落组成及生境利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4].刘慧,刘强,刘文,李振吉,王汝斌.宁夏中卫黄河沿岸迁徙灰鹤停歇模式[J].动物学杂志.2018

[5].谷红亮,林宝庆,李连山.向海保护区白鹤春秋迁徙停歇期数量及生境选择[J].吉林林业科技.2018

[6].马志军,张守栋,彭鹤博,何鹏,刘文亮.迁徙停歇地食物资源下降对大滨鹬的影响[C].第十叁届全国野生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7

[7].王宁,高珊,尚成海,阳积文,姚庆峰.天津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Ciconiaboyciana)和白琵鹭(Platalealeucorodia)迁徙停歇期种群数量变化的初步研究[C].2017年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区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8].陶蕊.松嫩平原五种鹤迁徙期停歇栖息分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7

[9].姜海波.白鹤(Scirpusplaniculmis)东部种群迁徙停歇区湿地生境保育与恢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10].李秀明.白鹤(Grusleucogranus)迁徙路线及中途停歇地的卫星跟踪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6

标签:;  ;  ;  ;  

迁徙停歇论文-王子健,杨渺,夏媛媛,黄华智,高忠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