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弹簧论文-庄初立,五十子幸树,张永山

减震弹簧论文-庄初立,五十子幸树,张永山

导读:本文包含了减震弹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惯容器,隔震结构,极端地震,定点理论

减震弹簧论文文献综述

庄初立,五十子幸树,张永山[1](2019)在《极端地震下惯容器-弹簧-阻尼装置对隔震结构减震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常在隔震层附加黏滞阻尼系统以增加阻尼从而减少大震下的隔震层位移,但可能带来结构加速度响应的增加,故在减少隔震层位移与加速度响应增加这两者间需要平衡。将惯容器-弹簧-阻尼装置(ISD)应用于隔震结构受极端地震作用时抑制过大的隔震层位移,同时控制加速度响应的增加,ISD装置由惯容器串联弹簧单元和阻尼单元构成,该装置具备放大表观质量和对主系结构进行调谐。基于定点理论推导了无阻尼单自由度体系受简谐荷载作用时的ISD最优参数封闭解,且对全频段最大值的控制效果好于既有文献的优化解。采用一栋6层隔震建筑为例进一步检验ISD的控制效果,分别附加ISD和线性黏滞阻尼器(LVD)在隔震层,ISD的参数由定点理论推导的最优解确定,从而进行极罕遇地震水准下的性能对比分析。算例结果表明,ISD装置性能优于LVD,ISD装置能更有效地改善极罕遇地震下的结构性能状况,在减少隔震层位移的同时也能减轻加速度响应,结构楼层剪力与倾覆弯矩有所降低。(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2期)

戢广禹[2](2019)在《一种新型环形弹簧-SMA拉索自复位阻尼器的减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筑增加消能减震装置是一种常见的抗震措施,但传统的消能减震装置在经历过强震后会使结构产生较大的残余变形。基于上述情况,研制具有自复位功能的消能装置成为工程抗震的研究热点之一。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缩写为SMA)是一种具有形状记忆效应、超弹性以及高阻尼特性的新型智能材料,利用形状记忆合金作为消能减震装置,具有较好的复位性和耐久性,允许较大变形且具有良好复位特性;环形弹簧是由多对内外环组合迭加在一起的可压缩型弹簧,通过内外环圆锥面相互挤压产生摩擦力,它的空间紧凑且又能吸收较大能量。本文采用了一种环形弹簧和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组成的新型自复位阻尼器,该阻尼器通过SMA拉索与环形弹簧协同工作,两部分部件均兼具复位与耗能特性,有利于发展高性能自复位控制结构体系,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制作了直径为200mm的环形弹簧试件,对其进行了滞回性能试验,研究了位移幅值、加载频率对环形弹簧滞回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利用ABAQUS建立环形弹簧的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加卸载模拟,验证了试验结果。(2)选用超弹性良好的NiTi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分别进行了SMA丝(直径分别为0.5mm、1mm、1.5mm)以及SMA拉索(由7根1mm的SMA丝绞制而成)的拉伸卸载试验,探究了不同加载频率、位移幅值、加卸载循环次数以及丝材直径对SMA丝以及SMA拉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3)设计了一种环形弹簧-SMA拉索自复位阻尼器试件(Ring spring-SMA cables re-centering dampe,简称RSD),对其进行了滞回性能试验研究。基于ABAQUS软件,建立了RSD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从而验证结果。(4)以9层Benchmark钢框架作为研究对象,将RSD作用于该结构的交叉支撑,形成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采用了ETABS软件进行建模,开展了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评估了受控钢框架的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北京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曹静,谭浩华,荣光伟[3](2018)在《风机弹簧减震器的效率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风机弹簧减震器的选型与校核计算。利用隔振效率得出当弹簧减震器的工作频率大于5倍的固有频率时,弹簧减震器的减震效果可以达到95.8%以上。通过简单的计算可以验证所选的弹簧减震器是否合理。如果验算未能达到预期要求,可以采取加大基座重量或增加弹簧减震器的数量以及选取较低弹簧减震器的刚性系数等措施来达到期望的减震效果。(本文来源于《机械研究与应用》期刊2018年06期)

王奇,李宏男,张鹏[4](2018)在《弹簧摆碰撞减震系统计算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减小高柔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提出了弹簧摆碰撞减震系统,以降低高柔结构在地震作用的动力响应.方法基于拉格朗日方程及HertzDamp碰撞模型推导了弹簧摆碰撞减震系统的运动方程;选取El Centro地震波验证了弹簧摆碰撞减震系统的减震效果;分析了地震强度对减震效果的影响.结果弹簧摆碰撞减震系统减震效果受地震强度影响,地震动烈度越大减震效果越好.在弹簧摆未与限位器发生碰撞时,阻尼器依靠弹簧振动与整体摆动的内共振现象增强吸震效果;在弹簧摆与限位器发生碰撞时,依靠撞击耗能来降低结构动力响应.在中震作用下,弹簧摆碰撞减震系统减震率为13%~19%.结论弹簧摆碰撞减震系统充分利用了弹簧摆的内共振现象及碰撞冲力做功耗能两种减震机理,减震效果良好,适用于超高层结构及高耸结构的振动控制.(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2期)

劳悦敏[5](2018)在《SMA螺旋弹簧消能支撑对框架结构的减震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消能减震技术是工程结构减震控制的有效途径之一,它通过在结构中设置特定的消能构件或装置可以在地震中消耗传入到结构中的地震能量,快速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从而达到保护主体结构在强震中不被破坏的目的。形状记忆合金(SMA)是一类对形状有记忆功能的材料,它独特的形状记忆效应和超弹性效应使其可以很好地被运用到消能减震控制中。将形状记忆合金运用到工程结构减震控制中既能发挥SMA材料的特有性能扩大其在减震控制中的应用,又能为减震控制提供可供选择的新型材料。故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SMA螺旋弹簧消能支撑,它由SMA螺旋弹簧和普通钢丝组成。这种新型消能支撑装置制作安装简单易实现,不仅可以提供耗能能力,而且具有自我恢复能力。本文首先采用热加工方法训练出用于消能支撑的SMA螺旋弹簧。由于SMA螺旋弹簧在受外力作用时其力学特性不同于SMA丝,不可以简单地套用SMA丝的本构模型,因此开展多组SMA螺旋弹簧的拉伸试验对其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SMA螺旋弹簧力位移关系的模型。通过对试验得到的滞回曲线进行拟合和计算,给出该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并将其与拉伸试验得到的力位移滞回曲线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所提出的SMA螺旋弹簧力位移关系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SMA螺旋弹簧的滞回特性,表明了所提出模型的有效性。为了研究SMA螺旋弹簧消能支撑的减震效果,建立了一个装配有消能支撑的二层钢框架数值仿真模型,模拟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为了验证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制作相应的试验模型并进行一系列的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所提出的SMA螺旋弹簧消能支撑在不同的地震波作用下能够很好地耗散输入的地震能量,可以同时减小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响应,展现出优越的减震控制效果。与钢弹簧支撑相比,SMA螺旋弹簧消能支撑在不同地震作用下都能够稳定发挥减震作用,能够提供更好的减震效果。考虑到其耗能能力和自复位能力,SMA螺旋弹簧消能支撑在框架结构减振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庄鹏,王文婷,韩淼,薛素铎[6](2018)在《摩擦-SMA弹簧复合耗能支撑在周边支承单层球面网壳结构中的减震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新型摩擦-SMA弹簧复合耗能装置(Friction-SMA spring Device,FSD),该阻尼装置由大尺寸超弹性SMA螺旋弹簧装置和摩擦耗能装置。基于SMA装置和摩擦装置的力学模型,建立了FSD的恢复力模型。将FSD用于周边支承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耗能支撑(Friction-SMA spring Brace,FSB)。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整体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了多维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对比分析了受控结构与无控结构中屋盖和下部框架的位移响应、加速度响应、等效塑形应变和能量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设置于网壳屋盖下部结构中的FSB在强震作用下可提供饱满的滞回环,有利于发挥耗能作用;强震作用下受控结构主要通过FSB进行耗能,可有效减轻主体结构的塑形发展和地震损伤;FSB对网壳屋盖及其支承结构在水平方向的减震效果优于竖向减震效果。(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8年04期)

孙付春,杨涛,陈云,吴昌明,袁影[7](2017)在《减震器弹簧盘叁维检测方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典型的异形零件,汽车减震器弹簧盘的结构尺寸复杂,传统的检测技术难以高效、精确地实现误差检测。本文总结了传统检测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针对减震器弹簧盘等复杂曲面零件的快速而准确的叁维检测方法,即采用叁维扫描技术得到弹簧盘点云数据模型,并将数据与参考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精确的检测报告并分析了检测结果,对弹簧盘的工艺研究以及减震器性能的提升有重大意义。(本文来源于《工具技术》期刊2017年12期)

宋勇,王富生,靖建全[8](2017)在《基于梁-弹簧模型的双级减震系统冲击响应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双级减震系统是国内外潜射装置抗冲减震的主要结构形式,明确结构参数对减震性能的影响规律,对工程设计和研究分析具有重要作用。采用3层梁-弹簧模型,从梁结构质量比、双级减震环节刚度比以及梁变形等角度出发,对减震系统中结构变形、结构质量以及减震环节刚度等因素对双级减震系统冲击响应的影响规律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双级减震结构,能够获得有效的抗冲击性能;随着下层相对上层减震环节刚度比的增加,模拟弹体的上层梁最大过载响应减小,而模拟内外筒的中间层与下层梁间最大相对距离增加;随着中层梁相对其他2层的质量比增加,中层梁质量对系统响应的影响减小。(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2017年21期)

劳悦敏,黄斌,陈军明,蒲武川[9](2017)在《SMA螺旋弹簧消能支撑对框架结构的减震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形状记忆合金(SMA)的超弹性效应,提出了一种由SMA螺旋弹簧和普通钢杆组成的新型消能支撑。通过拉伸试验给出了SMA螺旋弹簧在往复荷载下的力位移关系模型。建立了一个基于新型消能支撑的二层钢框架模型,分析其在不同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并与无控和装有普通钢弹簧支撑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MA螺旋弹簧消能支撑可以有效地减小结构的动力响应,与普通钢弹簧支撑相比,新型消能支撑能够提供更好的减震效果。(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郝大伟[10](2017)在《电磁可调减震弹簧》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乘坐普通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驾乘者会感觉很舒服。但是,如果行驶在乡间小路上,坐在车里就会觉得很颠簸,甚至车的底盘会托底。如果乘坐越野车在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上行驶,我们又感觉车的避震器弹簧太硬,有乘坐卡车的感觉。由此,我产生了一个想法,要研制一种可调整弹力(弹性性能)的弹簧减震系统。(本文来源于《青少年科技博览》期刊2017年07期)

减震弹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建筑增加消能减震装置是一种常见的抗震措施,但传统的消能减震装置在经历过强震后会使结构产生较大的残余变形。基于上述情况,研制具有自复位功能的消能装置成为工程抗震的研究热点之一。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缩写为SMA)是一种具有形状记忆效应、超弹性以及高阻尼特性的新型智能材料,利用形状记忆合金作为消能减震装置,具有较好的复位性和耐久性,允许较大变形且具有良好复位特性;环形弹簧是由多对内外环组合迭加在一起的可压缩型弹簧,通过内外环圆锥面相互挤压产生摩擦力,它的空间紧凑且又能吸收较大能量。本文采用了一种环形弹簧和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组成的新型自复位阻尼器,该阻尼器通过SMA拉索与环形弹簧协同工作,两部分部件均兼具复位与耗能特性,有利于发展高性能自复位控制结构体系,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制作了直径为200mm的环形弹簧试件,对其进行了滞回性能试验,研究了位移幅值、加载频率对环形弹簧滞回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利用ABAQUS建立环形弹簧的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加卸载模拟,验证了试验结果。(2)选用超弹性良好的NiTi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分别进行了SMA丝(直径分别为0.5mm、1mm、1.5mm)以及SMA拉索(由7根1mm的SMA丝绞制而成)的拉伸卸载试验,探究了不同加载频率、位移幅值、加卸载循环次数以及丝材直径对SMA丝以及SMA拉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3)设计了一种环形弹簧-SMA拉索自复位阻尼器试件(Ring spring-SMA cables re-centering dampe,简称RSD),对其进行了滞回性能试验研究。基于ABAQUS软件,建立了RSD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从而验证结果。(4)以9层Benchmark钢框架作为研究对象,将RSD作用于该结构的交叉支撑,形成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采用了ETABS软件进行建模,开展了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评估了受控钢框架的抗震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减震弹簧论文参考文献

[1].庄初立,五十子幸树,张永山.极端地震下惯容器-弹簧-阻尼装置对隔震结构减震效果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2].戢广禹.一种新型环形弹簧-SMA拉索自复位阻尼器的减震性能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9

[3].曹静,谭浩华,荣光伟.风机弹簧减震器的效率计算[J].机械研究与应用.2018

[4].王奇,李宏男,张鹏.弹簧摆碰撞减震系统计算模型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劳悦敏.SMA螺旋弹簧消能支撑对框架结构的减震控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

[6].庄鹏,王文婷,韩淼,薛素铎.摩擦-SMA弹簧复合耗能支撑在周边支承单层球面网壳结构中的减震效应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8

[7].孙付春,杨涛,陈云,吴昌明,袁影.减震器弹簧盘叁维检测方法分析[J].工具技术.2017

[8].宋勇,王富生,靖建全.基于梁-弹簧模型的双级减震系统冲击响应特性[J].舰船科学技术.2017

[9].劳悦敏,黄斌,陈军明,蒲武川.SMA螺旋弹簧消能支撑对框架结构的减震控制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7

[10].郝大伟.电磁可调减震弹簧[J].青少年科技博览.2017

标签:;  ;  ;  ;  

减震弹簧论文-庄初立,五十子幸树,张永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