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基因间交互效应论文-王璐

基因基因间交互效应论文-王璐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因基因间交互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环芳烃,抑癌基因,CpG岛甲基化,宫颈上皮内瘤变

基因基因间交互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王璐[1](2018)在《多环芳烃暴露与RAR-β、MGMT基因CpG岛甲基化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交互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子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发展为宫颈癌一般需要8-12年,寻找影响CIN进展的关键因子对阻断宫颈癌的发生至关重要。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子宫颈癌及CIN发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尽管女性HPV感染率很高,但只有不超过1%的HPV感染妇女进展为宫颈癌,即使是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也仅有约12%的妇女继续发展为CIN和宫颈癌,因此势必存在其他因素影响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近年来环境污染与子宫颈癌的关系逐渐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DNA甲基化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多环芳烃(PAHs)暴露可能引起DNA甲基化异常,但关于PAHs与抑癌基因DNA甲基化在宫颈病变中的相互关系尚未见相关报道。本次研究旨在探讨PAHs在CIN中的作用以及PAHs与RAR-β及MGMT基因CpG岛甲基化在CIN中的相互关系,为进行CIN病因学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CIN防治措施的制定开拓新思路。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课题组2014年6月至9月建立的山西省阳曲县和介休市自然人群研究队列,从液基薄层细胞检测技术(TCT)筛查出的宫颈细胞学异常妇女(TBS系统诊断≥ASC-US)中,选取经阴道镜检查,最终经病理学确诊的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患者107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患者98例以及正常宫颈(NC)妇女138例。采用结构式问卷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生殖情况和既往病史等信息。采用导流杂交法检测HPV感染状态及分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尿中1-OHP水平,特异性甲基化PCR法(MSP)检测RAR-β及MGMT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相关资料的Kruskal-Wallis H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应用相加模型进行交互作用分析,并计算RERI、API、S评价交互作用。应用Amos21.0进行路径分析,采用拟合优度指数(GFI)、调整自由度的GFI(AGFI)、比较拟合指数(CFI)、正规拟合指数(NFI)、增值适配指数(IFI)、均方根残差(RMR)评价拟合效果。结果:1.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HPVs在NC组、CINⅠ组和CINⅡ/Ⅲ组的感染率分别是31.9%、44.9%和63.3%,高危型HPV在NC组、CINⅠ组和CINⅡ/Ⅲ组的感染率分别是29.7%、43.0%和62.2%,HPV16在NC组、CINⅠ组和CINⅡ/Ⅲ组的感染率分别是6.5%、14.0%和40.8%。HPVs、高危型HPV和HPV16感染率在CINⅠ组和CINⅡ/Ⅲ组均分别高于NC组,在CINⅡ/Ⅲ组均分别高于CINⅠ组,并且随着宫颈上皮内瘤变程度的加重,HPVs、高危型HPV和HPV16感染率逐渐升高(χ~2_(趋势)=22.528,P<0.001;χ~2_(趋势)=24.392,P<0.001;χ~2_(趋势)=42.014,P<0.001)。2.尿中1-羟基芘水平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各组尿中1-羟基芘浓度的总体分布不全相同(H=64.812,P<0.001),多重比较显示,CINⅡ/Ⅲ组1-羟基芘浓度高于CINⅠ组和NC组,CINⅠ组1-羟基芘浓度高于NC组,随着宫颈上皮内瘤变程度的加重,1-羟基芘浓度逐渐升高。进一步以NC组的1-羟基芘浓度的中位数为界值划分为低暴露组(≤0.07μmol/molCr)和高暴露组(>0.07μmol/molCr)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在调整宫颈病变相关因素后,1-OHP高暴露可增加罹患CINⅠ(OR=1.72,95%CI:1.02-2.90)和CINⅡ/Ⅲ(OR=3.92,95%CI:2.14-7.19)的风险,随着宫颈上皮内瘤变程度的加重,1-OHP高暴露率逐渐升高(χ~2_(趋势)=23.955,P<0.001)。1-羟基芘与HPVs、HR-HPV感染在CINⅠ和CINⅡ/Ⅲ组存在正相加交互作用,1-羟基芘与HPV16感染在CINⅡ/Ⅲ组存在正相加交互作用,但在CINⅠ组未显示存在交互作用。3.抑癌基因RAR-β、MGMT CpG岛甲基化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对各组的抑癌基因RAR-β、MGMT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INⅡ/Ⅲ组RAR-β和MGMT基因CpG岛甲基化率(19.4%;19.4%)均高于NC组(6.5%;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072,P=0.003;χ~2=11.979,P=0.001),但在NC组与CINⅠ组未发现RAR-β和MGMT基因甲基化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316,P=0.574;χ~2=0.606,P=0.436);随着宫颈上皮内瘤变程度的加重,RAR-β和MGMT基因CpG岛甲基化率均呈现逐渐升高趋势(χ~2_(趋势)=9.178,P=0.002;χ~2_(趋势)=12.302,P<0.001)。4.1-OHP水平与抑癌基因RAR-β、MGMT CpG岛甲基化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关系:采用相加模型进行1-羟基芘与RAR-β、MGMT基因CpG岛甲基化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1-羟基芘与RAR-β、MGMT基因CpG岛甲基化在CINⅡ/Ⅲ组存在正相加交互作用,但在CINⅠ组未显示存在交互作用。通过路径分析可知1-羟基芘不仅对宫颈病变有直接效应,同时还可能通过RAR-β、MGMT基因CpG岛甲基化对宫颈病变产生间接效应,其中直接效应更为显着。结论:1.HPVs感染、HR-HPV感染和HPV16感染均可使妇女患CIN的风险增加,因此,实施HPV筛查,特别是高危型HPV,有助于降低宫颈癌的发生风险。2.1-OHP高暴露可增加罹患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风险,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环境污染,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PAHs暴露,对于控制CIN进展具有重要意义。3.RAR-β、MGMT基因CpG岛高甲基化可能增加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风险,可作为高度CIN阶段的辅助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用于宫颈癌早期检测。4.1-OHP高暴露与RAR-β、MGMT基因CpG岛高甲基化之间的交互作用可能增加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风险,1-OHP可能通过影响RAR-β、MGMT基因CpG岛甲基化从而影响宫颈病变的进展,可为CIN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控制CIN进展,延缓甚至阻断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8-05-30)

苏矿喜[2](2018)在《基因与基因交互效应检测高效统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的疾病多为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复杂性疾病。目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已经成功鉴定了上千种与人类复杂性疾病相关联的SNP位点。这些新发现极大地推动了医学和生物学的发展。随着各个国家科研人员持续深入的研究探索,GWAS也逐渐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在GWAS研究中,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科研人员已经识别了上千种SNPs和不同的性状或者疾病之间的关联性,并提供了实质性的内容了解疾病机制的信息。尽管关于基因与疾病的关联检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GWAS中可识别与疾病关联的SNPs仅仅解释了基因变异的百分之几的比例,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即这些删失的遗传可以在哪儿以及怎样被识别,可能的解释包括以下几点:一方面,目前主效应不足以解释所有的遗传效应,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了关联分析中存在交互效应,基于此,最近几年大量的检验统计量被提出来检验基因与基因之间的交互效应。另一方面,被广泛使用的检验基因之间交互作用或基因与环境之间交互作用的统计量功效一般比较低。例如常规的logistic回归方法,交互效应参数估计很不精确,且其检验识别力很低,因此提出一种高效的统计量来提高检验基因与基因之间交互效应的功效很有必要。在病例对照实验中,对照组中基因满足连锁平衡(LE)与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HWE)条件下,本文推导出一个新的得分检验统计量来提高检验基因与基因交互效应的功效并利用δ方法计算出得分检验统计量方差的渐近估计。本文主要在二种不同的遗传编码方式下讨论基因与基因之间的交互效应是否存在,分别为1:G1,G2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均采用可加遗传编码。2:G1,G2的主效应采用共显性遗传编码而交互效应采用可加遗传编码。我们证明了在两种不同的遗传编码下,推导出来的得分检验统计量及其方差的渐近估计完全一样。最后的模拟部分显示,在两种不同的遗传编码下,我们提出的得分检验统计量相比常规的logistic方法具有明显的数值优越性。(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樊石磊[3](2017)在《hnRNP K与HPV16整合关键基因E2、L1表达在子宫颈癌变中的作用及其交互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子宫颈癌(cervical cancer)位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第四位,对女性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持续感染是引起子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因。HPV DNA与宿主基因的整合是子宫颈癌变发生的关键环节,在此过程中,HPV16整合关键基因E2和L1发挥着重要作用。核不均一性核糖核蛋白K(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K,hnRNP K)可通过保守的hnRNP K同源结构域(KH域)与DNA或RNA结合,参与DNA的转录、RNA的加工运输、以及对细胞周期、细胞凋亡进行调节等多种生物过程,从而调控基因的表达。因此,hnRNP K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hnRNP K在子宫颈癌变中的作用及其与HPV16整合关键基因E2和L1间的相互关系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检测HPV16整合关键基因E2、L1和hnRNP K在子宫颈癌病变的不同阶段蛋白的表达,旨在探讨hnRNP K及HPV16整合关键基因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从而为子宫颈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为子宫颈癌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从课题组于2014年6月至2014年9月在山西省介休市建立的子宫颈病变研究队列中选取正常子宫颈(NC)女性62例,低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患者64例,高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患者60例,以及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就诊的子宫颈鳞状细胞癌(SCC)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经液基薄层细胞检测技术(TCT)筛查、阴道镜检查,最终由病理学确诊。采用结构式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和子宫颈癌变的相关因素,同时采集其子宫颈脱落细胞和子宫颈组织标本。采用导流杂交法检测HPV感染状况,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hnRNP K和HPV16 E2、L1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相关资料的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和Kruskal-Wallis H检验。应用相加模型及其交互作用指标RERI、API、S进行两因素间交互作用的定性和定量评估,应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进行多因素间交互作用的分析。结果:(1)HPV的感染率在NC组(24.2%)、CINⅠ组(43.8%)、CINⅡ/Ⅲ组(68.3%)和SCC组(87.5%)中不同(X~2=47.580,P<0.001)。HPV感染导致CINⅠ、CINⅡ/Ⅲ和SCC发生是HPV阴性的2.44倍、6.62倍和21.93倍。随着子宫颈病变的加重,其感染率逐渐升高(X~2趋势=47.238,P<0.001)。(2)HPV16的感染率在CINⅠ组(15.6%)、CINⅡ/Ⅲ组(46.7%)和SCC组(67.5%)中均高于NC组(9.7%)。HPV16感染导致CINⅠ、CINⅡ/Ⅲ和SCC发生是HPV16阴性的1.73倍、8.17倍和19.39倍。随着子宫颈病变的加重,其感染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X~2趋势=48.036,P<0.001)。与NC组相比,HPV16感染率在CINⅡ/Ⅲ组和S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754,P<0.001;X~2=37.144,P<0.001),但在CINⅠ组与NC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05,P=0.316)。(3)hnRNP K蛋白表达量在NC组、CINⅠ组、CINⅡ/Ⅲ组和SCC组中不同(H=36.768,P<0.001)。hnRNP K蛋白表达量在CINⅠ组、CINⅡ/Ⅲ组和SCC组的均高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除CINⅠ组和SCC组间外,其余各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nRNP K蛋白高表达导致CINⅠ、CINⅡ/Ⅲ和SCC发生是hnRNP K蛋白低表达的2.56倍、5.00倍和3.00倍。随着子宫颈病变的加重,hnRNP K蛋白的高表达率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X~2趋势=11.331,P=0.001)。hnRNP K蛋白高表达与HPV16感染在子宫颈病变过程中存在正相加交互作用。(4)HPV16 E2蛋白在NC组、CINⅠ组、CINⅡ/Ⅲ组和SCC组中表达量分别为1.86±0.08、1.61±0.80、1.02±0.60和0.85±0.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20.990,P<0.001)。随着子宫颈病变程度的加深,HPV16 E2蛋白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除NC组和CINⅠ组、CINⅠ组和CINⅡ/Ⅲ组及CINⅡ/Ⅲ组和SCC组之间,其余各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HPV16 L1蛋白在NC组、CINⅠ组、CINⅡ/Ⅲ组和SCC组中表达量分别为0.90±0.66、0.93±1.28、0.39±0.46和0.21±0.66,经Kruskal-Wallis H检验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0.701,P=0.013)。HPV16 L1蛋白相对表达量除CINⅠ组外,其余各组均低于NC组。除CINⅠ组和CINⅡ/Ⅲ组及CINⅠ组和SCC组之间,其余各两组间HPV16 L1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应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GMDR)分析hnRNP K高表达、HPV16 E2和HPV16 L1蛋白低表达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在CINⅡ/Ⅲ组和SCC组中最佳模型均为hnRNP K高表达、HPV16 E2和HPV16 L1蛋白低表达,而在CINⅠ组中未见类似效应。进一步纳入子宫颈癌变相关因素后进行GMDR分析,结果显示,CINⅠ组中的最佳模型由hnRNP K蛋白高表达和被动吸烟构成;CINⅡ/Ⅲ组中最优模型由hnRNP K高表达和HPV16 E2蛋白低表达、性生活后洗阴、人工流产史构成;hnRNP K高表达和HPV16 E2蛋白低表达、哺乳喂养、人工流产史、产次的五因素模型是SCC组中的最佳模型。结论:(1)HPV感染特别是HPV16感染可增加患CINⅠ、CINⅡ/Ⅲ与SCC的风险。(2)hnRNP K高表达可增加子宫颈癌变发生的风险,可作为CIN的早期标志物。若出现持续升高后hnRNP K表达量降低,提示癌变的可能性增加。hnRNP K高表达与HPV16感染在子宫颈癌变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提示两者同时存在可增加罹患子宫颈癌的风险。(3)HPV16 E2、L1蛋白在CINⅡ/Ⅲ和SCC中的表达量均低于NC和CINⅠ,提示两者在子宫颈高度病变和子宫颈癌中可能与宿主DNA发生了整合,可做为子宫颈癌防治的新的靶蛋白。(4)hnRNP K高表达、HPV16 E2、L1蛋白低表达间的交互作用可能增加CINⅡ/Ⅲ和SCC的发生风险。提示在发生高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癌时,hnRNP K与HPV16 E2、L1可能有协同作用,但仍需进一步研究。(5)hnRNP K蛋白高表达和被动吸烟的交互作用可能增加CINⅠ的发生;hnRNP K高表达和HPV16 E2蛋白低表达表达、性生活后洗阴、人工流产史的交互作用可能增加患CINⅡ/Ⅲ的风险;hnRNP K高表达和HPV16 E2蛋白低表达、哺乳喂养、人工流产史、产次的交互作用可能增加SCC的发生。提示子宫颈癌变的发生过程中,可能存在环境和病毒基因的相互作用。(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7-05-13)

李巧玲[4](2017)在《hnRNP E1与HPV16早期基因E2和E6在宫颈病变中的作用及交互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特别是高危型HPV(HR-HPV)16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最主要的病因因素,HPV DNA与宿主细胞DNA整合是病毒致癌作用的重要机制。HPV16早期基因E2和E6是与病毒致癌密切相关的基因,E2是HPV整合的关键基因,E6是病毒癌基因。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E1(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hnRNP E1)在基因转录和转录后调控中具有独特作用,特别值得关注的是,hnRNP E1特有的KH域提供了与HPV16基因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独特分子结构,但hnRNP E1在宫颈病变中的作用及与HPV16E2和E6的关系尚不清楚。本次研究以不同宫颈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明确其HPV感染状态,检测不同级别宫颈组织中hnRNP E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与HPV16整合相关基因E2蛋白表达水平和致癌基因E6蛋白表达水平。以期揭示hnRNP E1与HPV16早期基因E2和E6在宫颈癌变进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为进行HPV致宫颈癌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从课题组于2014年6月至9月在山西省介休市建立的自然人群宫颈病变队列中,分别选取正常宫颈妇女(NC)56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患者58例和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患者50例,以及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就诊的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病人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的研究对象都是经液基薄层细胞检测技术(TCT)筛查、阴道镜检查、最终由病理学确诊的。在获得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采用结构式问卷收集全部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殖情况等资料,同时采集全部研究对象宫颈组织活检标本和宫颈脱落细胞。采用导流杂交法检测HPV感染状况,Western blot检测hnRNP E1以及HPV16早期基因E2和E6蛋白表达水平。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相关资料的Kruskal-Wallis H检验、Bonferroni检验、χ2检验、χ2趋势检验、Spearman秩相关分析、logistic回归和因子分析,应用相加模型、相乘模型及广义多因子降维(GMDR)模型进行交互作用评价。结果:1.HPVs/HPV16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HPVs感染率(41.38%、58.00%、87.5%)和HPV16感染率(15.52%、40.00%、67.50%)在CINⅠ、CINⅡ/Ⅲ和SCC组均高于NC组的感染率(16.07%、8.93%),并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加重均呈现升高趋势。HPVs感染(CINⅠ:a OR=3.62(1.41-9.29);CINⅡ/Ⅲ:a OR=6.44(2.48-16.72);SCC:a OR=28.32(5.24-98.46))和HPV16感染(CINⅠ:a OR=1.73(0.51-5.86);CINⅡ/Ⅲ:a OR=5.96(1.92-18.49);SCC:a OR=13.96(3.33-58.50))与宫颈病变之间均呈正关联。2.hnRNP E1与宫颈病变的关系:hnRNP E1表达量在不同宫颈病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979,P=0.019),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加重呈现降低趋势(χ2趋势=9.50,P=0.002),hnRNP E1表达量与CINⅡ/Ⅲ和SCC之间均呈负关联。hnRNP E1低表达与HPV16感染在宫颈病变中存在正相加交互作用,而相乘交互作用未显示有统计学意义。3.HPV16早期基因E2和E6与宫颈病变的关系:HPV16 E2表达水平(H=16.20,P=0.001)与HPV16 E6表达水平(H=15.44,P=0.001)在不同宫颈病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PV16 E2蛋白表达量在SCC组和CINⅡ/Ⅲ组均低于NC组,SCC组低于CINⅠ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PV16 E6蛋白表达量仅在SCC组与CIN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任意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E2/E6比值与宫颈病变程度呈现负相关。4.hnRNP E1与HPV16早期基因E2和E6在宫颈病变中的交互作用:应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模型(GMDR)分析显示,hnRNP E1低表达/HPV16 E2低表达/HPV16E6高表达在CINⅡ/Ⅲ和SCC组存在交互作用,而在CINⅠ组未发现类似交互作用存在(P>0.05)。结论:1.HPVs/HPV16感染是宫颈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HPVs/HPV16感染可降低宫颈病变发生的风险。2.hnRNP E1低表达可增加CINⅡ/Ⅲ和SCC的发生风险,提示hnRNP E1表达可以反映宫颈病变进展情况,hnRNP E1低表达可能是宫颈病变加重的有效指标,可以作为高度宫颈病变和癌变的诊断和预测依据,且hnRNP E1低表达与HPV16感染在宫颈病变的发生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3.HPV16整合关键基因E2蛋白低表达与主要致癌基因E6蛋白高表达是SCC发生的危险因素,是宫颈癌变的有效指标,可以作为SCC的诊断依据。E2/E6比值与宫颈病变程度呈负相关,可以反映宫颈病变的进展情况。4.hnRNP E1低表达/HPV16 E2低表达/HPV16 E6高表达在宫颈病变中存在交互作用,叁者共同存在时的作用大于单独存在时作用的和,提示宫颈病变的发生可能存在病毒与基因之间的协同作用。hnRNP E1可以作为防治宫颈病变的干预靶点,预防和控制HPV16感染,降低两者形成交互效应的机会,可使宫颈病变发生的风险降低。(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7-05-10)

傅咏南[5](2016)在《减重过程中饮用绿茶与COMT基因rs4680位点多态性的交互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探索饮用绿茶对COMT基因rs4680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对体重控制效果的差异。研究方法在上海纳入88名肥胖者(BMI≥25kg/m2),测定其COMT基因rs4680位点多态性,将受试者随机分为AB两组,均接受为期5周、每周2日受控饮食(能量600kcal/天)的轻断食减重干预,除饮料外两组的饮食保持一致。A组代餐日饮食为基本方案+每日新鲜绿茶20g冲泡饮用,B组代餐日饮食为与A组一致的基本方案,但避免饮用咖啡、茶叶和含糖饮料。将受试者体力活动限制为中等体力活动以下。在减重前后测量并分析人群各项体质指标和生化指标。研究结果AB两组人群减重干预前后的体重、体脂质量、BMI、身体水分含量、体脂比例和胆固醇指标指标出现显着下降(p值均<0.05);干预后,A组中rs4680GG基因型携带者内脏脂肪面积、HDL-C和血清胆固醇含量的下降幅度显着高于同组的AG和AA基因型携带者;而B组中rs4680 GG基因型携带者的体脂比例、身体水分质量和内脏脂肪面积的下降幅度显着高于同组的AA基因型携带者。在组间比较中,对于GG基因型携带者,A组体脂质量、体脂比例、内脏脂肪面积和血清胆固醇的下降幅度与B组有统计学差异;而对于AA和AG基因型,A组HDL-C的下降幅度显着低于B组(p=0.036),其余指标的差值在两组间无显着差异。结论COMT基因rs4680位点不同基因型携带者对减重过程中坚持饮用绿茶的效应程度不同,GG基因型携带者饮绿茶的减重效果更好。(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世界》期刊2016年04期)

谢婉秋[6](2015)在《基于老鼠免疫抑制数据的基因主效应及交互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生物技术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即如何提出一个行之有效、计算可行的处理高维数据的方法,问题大多集中在处理基因之间的交互效应上.传统的方法受到算法的复杂程度,软件计算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不再适用.因此,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统计方法势在必行.本文主要研究老鼠群体对紫外线辐射引起的免疫抑制易感性基因间的主效应及交互效应.首先,我们利用筛选清理(Screen and Clean)和Dantzig变量选择的方法筛选数据变量,建立合理模型,分析位点间的主效应及交互效应.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的显着位点之间的区别,并评价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显示Dantzig变量选择的方法较前者准确度更高.其次,结合Dantzig变量选择方法提出两阶段法,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老鼠群体的与紫外线辐射引起免疫抑制易感性有关的性状之间的主效应及交互效应.最后,分析总结所应用的方法,识别出主效应显着性强烈的位点是D10Mit170,交互效应显着的位点对是D14Mit266和D19Mit34.(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大学》期刊2015-03-28)

丁玲,郝俊霞,周芩,郝敏,王金桃[7](2014)在《FHIT基因与HPV16感染在宫颈癌变中的交互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FHIT基因mRNA及其蛋白异常表达与HPV16感染的关系以及在宫颈癌变中的交互效应。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在山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就诊的宫颈鳞状细胞癌新发病人100例,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科、太原市妇幼保健院和介休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就诊的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患者142例(其中CINⅠ72例,CINⅡ/Ⅲ70例)及宫颈炎症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检测宫颈组织和细胞中FHIT蛋白的表达量(Western blot)和mRNA水平(real-time PCR)。利用SPSS 16.0软件进行相关资料的t检验、方差分析、x~2(本文来源于《第七次全国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编辑委员会第七届换届会议论文集》期刊2014-10-24)

丁玲,郝俊霞,周芩,郝敏,王金桃[8](2014)在《FHIT基因与HPV16感染在宫颈癌变中的交互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FHIT基因mRNA及其蛋白异常表达与HPV16感染的关系以及在宫颈癌变中的交互效应。方法:选择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在山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就诊的宫颈鳞状细胞癌新发病人100例,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妇科、太原市妇幼保健院和介休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就诊的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患者142例(其中CINⅠ72例,CINⅡ/Ⅲ 70例)及宫颈炎症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检测宫颈组织和细胞中FHIT蛋白的表达量(Western blot)和mRNA水平(real-time PCR)。利用SPSS 16.0软件进行相关资料的t检验、方差分析、X~2检验、Spearman相关、OR值及其95%CI值,应用相加效应模型进行交互作用评价。结果:FHIT蛋白表达在CINⅠ组(1.184±0.172),CINⅡ/Ⅲ组(1.133±0.126)和宫颈癌组(1.099±0.148)均低于宫颈炎组(1.255±0.130)(P=0.001,P<0.001,P<0.001)。FHITmRNA表达在宫颈癌组和CINⅡ/Ⅲ组低于宫颈炎组(P<0.001,P=0.002),宫颈癌组低于CINⅡ/Ⅲ组(P=0.020)。FHIT蛋白低表达和HPV16感染在不同宫颈病变组均有正相加作用。结论:FHIT蛋白低表达可增加宫颈癌变风险,随着宫颈病变进展,FHIT蛋白高表达率逐渐降低,FHIT蛋白低表达和HPV16感染在宫颈癌变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本文来源于《产业竞争力与创新驱动——2014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10-22)

姚树桥[9](2014)在《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应激性生活事件的交互效应对青少年焦虑症状的预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域连锁多态性(5-HTTLPR)对青少年焦虑症状的影响;(2)探讨5-HTTLPR与应激性生活事件的交互效应对焦虑症状的预测作用。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法选取湖南省长沙市2所高中的651名高一年级学生,并进行为期1年共4次测评的追踪研究。初次测评时,分别用儿童多维焦虑量表(Multidimensional Anxiety Scale for Children,MASC),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CES-D)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问卷(Adolescent Life Events Questionnaire,ALEQ)评估被试的焦虑、抑郁症状和生活事件,并采集每个被试的口腔拭子以提取DNA及鉴定5-HTTLPR基因型。初测后,每隔3个月对所有被试的焦虑症状和生活事件进行追踪评估,共3次追踪。运用多层线性模型(Hierarchical Linear Model,HLM)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层线性模型分析显示:(1)应激性生活事件对男性和女性的焦虑症状均有显着预测作用(男性:B=0.22,p<0.001;女性:B=0.20,p<0.001);(2)5-HTTLPR对男性和女性的焦虑症状的预测作用均无主效应(男性:B=-0.53,p>0.05;女性:B=0.98,p>0.05);(3)在男性和女性样本中,5-HTTLPR与生活事件均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男性:B=-0.13,p<0.001;女性:B=0.16,p<0.001),即LL基因型的男性和SS基因型的女性在遭遇应激性生活事件后会表现出更高的焦虑症状。结论:5-HTTLPR对青少年焦虑症状无直接预测作用;5-HTTLPR与应激性生活事件的交互作用能够预测青少年的焦虑症状,且其交互作用存在性别差异。(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10-10)

吕朵[10](2014)在《BRAP基因rs3782886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及其交互效应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饮食结构的改变,代谢综合征已逐渐发展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虽低于发达国家,但近年来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严重威胁到了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加重了居民和社会的医疗经济负担。代谢综合征是一种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共同导致的复杂性疾病。本文拟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探讨BRAP rs3782886位点的基因型和吸烟、饮酒、体力活动、荤素搭配、甜食喜好、油炸食品喜好等环境因素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分析rs3782886与上述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从而为进一步探索代谢综合征的病因提供证据支持,并为实现代谢综合征的个性化干预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基于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共纳入研究样本4128例,其中病例为1120例,对照为3008例。样本来自多个研究中心,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沈阳、萧山、温州七个地区。rs3782886基因多态性的数据来自GWAS研究、一期验证、二期验证。其中GWAS研究采用Illumina Human-OmniExpress-12vl.0芯片技术,一期验证利用SNPScan技术进行分型,二期验证采用Taqman探针进行基因分型。环境暴露因素的数据采集采用面对面调查问卷的形式。体格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血压等由受过培训的专业医务人员测量。血糖、甘油叁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生化指标采用氧化酶法进行测定。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的比较,服从正态分布的变量采用两样本t检验,频数指标采用χ2检验。以logsitic回归模型估计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代谢综合征的作用及其95%可信区间。遗传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及叉生分析。数据的统计分析软件为SPSS19.0和SAS9.2(SAS Institute).本文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我们对BRAP rs3782886位点和环境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代谢综合征的作用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 BRAP rs3782886位点和代谢综合征风险的关系BRAP rs3782886位点在代谢综合征的病例组中T等位基因占78.7%,C等位基因占21.3%,对照组中T等位基因占69.9%,C等位基因占30.1%,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和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3.23×10-15);基因型在病例中的分布情况,TT、TC、CC叁种基因型分别占62.5%、32.3%、5.2%,而对照中TT、TC、CC叁种基因型分别占49.4%、41.1%、9.5%,病例与对照组的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5.33×10-14)与野生纯合组TT相比,杂合基因型TC组可降低代谢综合征的发病风险,校正OR值为0.59(95%CI=0.51-0.69),突变型CC组的OR值为0.39(95%CI=0.29-0.53)。按性别分层后,男性组中,TC、CC基因型的OR值分别为0.44(95%CI=0.36-0.55)、0.31(95%CI=0.20-0.47);女性中,上述两种基因型的OR值则分别为0.78(95%CI=0.63-0.97)、0.50(95%CI=0.32-0.77)。按年龄分层后,<45岁组中,TC基因型的OR值为0.43(95%CI=0.28-0.67),CC基因型的OR值为0.23(95%CI=0.08-0.67);≥45岁组中,TC基因型的OR值为0.65(95%CI=0.55-0.76),CC基因型的OR值为0.43(95%CI=0.31-0.58)。(2) BRAP rs3782886位点和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关系进一步分析BRAP rs3782886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的人体体格指标和生化指标的关系。经年龄、性别调整后发现rs3782886在TT、TC、CC叁种基因型间BMI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甘油叁酯和空腹血糖这5个组分中分布不同,且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随着携带保护基因C个数的增加,这5个组分的均值也相应增加;调整年龄、性别和BMI后,发现叁种基因型之间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甘油叁酯、空腹血糖差异存在显着性(P<0.01),统计学意义最显着的为空腹血糖(P=6.56×10-10),血糖随着C等位基因个数的增加而降低。收缩压与rs3782886的关联主要受BMI的影响,在调整BMI后无统计学意义(P=0.512)(3)环境因素和代谢综合征风险的关系环境因素与代谢综合征的关联分析中,吸烟因素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OR值为1.15(95%CI=0.95-1.40)(P=0.153);饮酒可能增加代谢综合征的发病风险,OR值为1.35(95%CI=1.15-1.58);体力活动因素中,与高体力活动相比,中等和低体力活动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体力活动中等和低体力活动的OR值分别为1.39(95%CI=1.16-1.67)、1.59(95%CI=1.33-1.90)。与素食为主者相比,荤素搭配者和荤食为主者代谢综合征的发病风险升高,其校正OR值分别为1.34(95%CI=1.12-1.61)、1.66(95%CI=1.40-1.97)。喜欢甜食者相对于不喜欢甜食者OR值为2.10(95%CI=1.82-2.43)。喜欢油炸食品相对于不喜欢油炸食品是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校正OR值为1.24(95%CI=1.15-1.33)。(4)环境因素和代谢综合征组分的关系进一步深入分析环境因素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的关系。经年龄、性别和(或)BMI调整后,吸烟因素与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甘油叁酯和空腹血糖相关。其中,收缩压和低密度脂蛋白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不大,相对于不吸烟来说,吸烟者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甘油叁酯、空腹血糖则上升。饮酒因素主要与BMI、高密度脂蛋白、甘油叁酯指标相关,与不饮酒者相比,饮酒者的BMI、高密度脂蛋白、甘油叁脂均升高,并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舒张压和空腹血糖主要受BMI影响,调整BMI后未发现与饮酒的关联性,高密度脂蛋白有统计学意义但指标变化较小无临床意义。与体力活动相关的代谢综合征组分主要是BMI、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中等和低体力活动相对于高体力活动,其BMI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临床意义不大。荤素搭配因素中,随着荤食比例的增加,BMI、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糖均升高且有统计学差异(P<0.0001),高密度脂蛋白和舒张压有统计学意义但无实际临床意义。甜食喜好中,喜好甜食相对于不喜欢甜食,BMI、舒张压、甘油叁脂和空腹血糖升高相关且有统计学差异(P<0.0001),低密度脂蛋白有统计学意义但无临床意义。油炸食品喜好中,相对于不喜欢油炸食品来说,喜好油炸食品者BMI、舒张压、甘油叁脂和空腹血糖均较高,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 BMAP rs3782886位点和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及交互作用在BRAP rs3782886位点与环境因素关系的研究中,发现rs3782886主要影响饮酒和甜食行为的分布情况(P=4.59×10-51和P=4.63×10-14)。遗传-环境的交互作用结果显示,位点rs3782886和吸烟、饮酒、饮食、体力活动各单因素对代谢综合征存在交互作用,其中,位点rs3782886与吸烟有相乘和相加的交互作用,OR值为1.22(95%CI=1.13-1.32),AP (attributable proportion of interaction)为0.50(95%CI=0.36-0.64);位点rs3782886与饮酒有相乘和相加的交互作用,OR值为1.17(95%CI=1.09-1.27),AP为0.43(95%CI=0.27-0.59);该位点与甜食喜好存在相乘及相加的交互作用,OR值为1.09(95%CI=1.01-1.18),AP为0.38(95%CI=0.23-0.52);该位点与荤素搭配仅有相乘的交互作用,OR值为1.07(95%CI=0.99-1.15),AP为0.29(95%CI=0.12-0.45)结论(1) BRAP rs3782886的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的易感性及代谢组分显着相关。(2)饮酒、体力活动、荤素搭配、甜食喜好、油炸食品喜好与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组分存在关联。(3)BRAP rs3782886与饮酒行为和甜食喜好相关,相对于CC基因型携带者,TC或TT基因型携带者更喜欢饮酒和甜食。(4)BRAP rs3782886与吸烟、饮酒、荤素搭配、甜食喜好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吸烟并且为TT基因型携带者,代谢综合征的发病风险增加1.15倍;饮酒同时为TT基因型携带者,相应的代谢综合征的发病风险增加至1.01倍;荤食为主同时为TT基因型携带者,发病风险增加至1.59倍;喜好甜食同时TT基因型携带者,发病风险增加至2.33倍。(5)环境与遗传易感性及其交互作用在代谢综合征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4-02-01)

基因基因间交互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类的疾病多为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复杂性疾病。目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已经成功鉴定了上千种与人类复杂性疾病相关联的SNP位点。这些新发现极大地推动了医学和生物学的发展。随着各个国家科研人员持续深入的研究探索,GWAS也逐渐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在GWAS研究中,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科研人员已经识别了上千种SNPs和不同的性状或者疾病之间的关联性,并提供了实质性的内容了解疾病机制的信息。尽管关于基因与疾病的关联检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GWAS中可识别与疾病关联的SNPs仅仅解释了基因变异的百分之几的比例,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即这些删失的遗传可以在哪儿以及怎样被识别,可能的解释包括以下几点:一方面,目前主效应不足以解释所有的遗传效应,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了关联分析中存在交互效应,基于此,最近几年大量的检验统计量被提出来检验基因与基因之间的交互效应。另一方面,被广泛使用的检验基因之间交互作用或基因与环境之间交互作用的统计量功效一般比较低。例如常规的logistic回归方法,交互效应参数估计很不精确,且其检验识别力很低,因此提出一种高效的统计量来提高检验基因与基因之间交互效应的功效很有必要。在病例对照实验中,对照组中基因满足连锁平衡(LE)与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HWE)条件下,本文推导出一个新的得分检验统计量来提高检验基因与基因交互效应的功效并利用δ方法计算出得分检验统计量方差的渐近估计。本文主要在二种不同的遗传编码方式下讨论基因与基因之间的交互效应是否存在,分别为1:G1,G2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均采用可加遗传编码。2:G1,G2的主效应采用共显性遗传编码而交互效应采用可加遗传编码。我们证明了在两种不同的遗传编码下,推导出来的得分检验统计量及其方差的渐近估计完全一样。最后的模拟部分显示,在两种不同的遗传编码下,我们提出的得分检验统计量相比常规的logistic方法具有明显的数值优越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因基因间交互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王璐.多环芳烃暴露与RAR-β、MGMT基因CpG岛甲基化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交互效应[D].山西医科大学.2018

[2].苏矿喜.基因与基因交互效应检测高效统计方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3].樊石磊.hnRNPK与HPV16整合关键基因E2、L1表达在子宫颈癌变中的作用及其交互效应[D].山西医科大学.2017

[4].李巧玲.hnRNPE1与HPV16早期基因E2和E6在宫颈病变中的作用及交互效应[D].山西医科大学.2017

[5].傅咏南.减重过程中饮用绿茶与COMT基因rs4680位点多态性的交互效应研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6

[6].谢婉秋.基于老鼠免疫抑制数据的基因主效应及交互效应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5

[7].丁玲,郝俊霞,周芩,郝敏,王金桃.FHIT基因与HPV16感染在宫颈癌变中的交互效应[C].第七次全国流行病学学术会议暨中华预防医学会流行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编辑委员会第七届换届会议论文集.2014

[8].丁玲,郝俊霞,周芩,郝敏,王金桃.FHIT基因与HPV16感染在宫颈癌变中的交互效应[C].产业竞争力与创新驱动——2014年山东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9].姚树桥.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应激性生活事件的交互效应对青少年焦虑症状的预测作用[C].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4

[10].吕朵.BRAP基因rs3782886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及其交互效应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4

标签:;  ;  ;  ;  

基因基因间交互效应论文-王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