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腹部论文-刘东婷,刘家祎,温兆赢,李宇,张楠

主动脉腹部论文-刘东婷,刘家祎,温兆赢,李宇,张楠

导读:本文包含了主动脉腹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4D相位对比技术

主动脉腹部论文文献综述

刘东婷,刘家祎,温兆赢,李宇,张楠[1](2017)在《4D Flow MRI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腹部血流模式的定量研究及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4D-flow MRI分析主动脉夹层(AD)患者腹部真腔和假腔内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以及各血流指标与夹层破口大小、数量及假腔内血栓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应用可行性及诊断价值。方法:16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4DFlow MRI技术进行腹主动脉成像,同时行胸腹主动脉CTA检查。对腹主动脉4个层面的图像进行分析,测量各层面真腔和假腔的横断面积、血流速度、峰值速度、平均净流量、最大流量、净正向血容量及反流分数,并观察主动脉夹层各种形态学指标。真假腔各血流指标及面积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AD的各形态学指标与血流指标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腹主动脉各水平真腔的平均横断面积及反流分数均小于假腔,真腔内血流速度、峰值速度、平均净流量、最大流量、净正向血容量均明显高于假腔,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层破口越大,真腔血流速度及流量越小(P<0.05),而假腔的平均血流速度、平均净流量及最大流量越高(P<0.05)。随破口数量增多,真腔各血流指标增高(P<0.05),假腔最大流量变小(P=0.025)。假腔有血栓形成,则真腔平均血流速度、峰值速度增高(P=0.003、0.005)。破口大小对真假腔血流指标的影响意义较大。结论:4DFlow MRI技术能够定性、定量地提供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腹主动脉血流信息,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放射学实践》期刊2017年04期)

郭兴全[2](2016)在《螺旋CT在胸腹部主动脉损伤破裂中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诊断胸腹部主动脉损伤破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收治的经手术证实为胸腹部主动脉损伤破裂的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的诊断资料,总结其诊断价值。结果 22例胸腹部主动脉破裂损伤患者在术前的64排128层螺旋CT检查中都存在动脉受损征象,可见对比剂外溢。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100.00%。结论 64排128层螺旋CT能定性诊断胸腹部主动脉损伤破裂,可对其进行定位诊断,是胸腹部主动脉损伤破裂的首选诊断手段,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6年06期)

赵向南,李安振[3](2015)在《主动脉旁腹腔神经丛毁损治疗上腹部晚期癌痛》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提高腹腔神经丛穿刺的成功率,增强晚期癌痛的治疗效果,减少治疗中的并发症。方法选择上腹部脏器晚期癌痛患者139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17例,采用主动脉旁腹腔神经丛毁损,B组22例,采用脚后间隙腹腔神经丛毁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治疗1周后,A组有效率97.4%,优良率88.9%,B组有效率95.4%,优良率77.3%。治疗后1月进行随访,A组有效率96.6%,优良率85.5%。B组有效率90.9%,优良率72.7%。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严重并发症发生率,A组0%,B组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一般并发症发生率,A组58.1%,B组59.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旁毁损腹腔神经丛治疗上腹部晚期癌痛,较脚后间隙毁损,定位准确、穿刺容易、成功率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本文来源于《医药论坛杂志》期刊2015年01期)

Marcelo,Ferreira,Luiz,Lanziotti,Rodrigo,Cunha,Guilherme,d'Utra[4](2013)在《使用分叉支架型人工血管行完全腔内治疗胸腹部主动脉瘤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此视频按步骤描述了使用分叉支架型血管完全腔内治疗胸腹部主动脉瘤的方法。我们比较了术前和术后CT上的变化并显示此项技术的3D及真实图像。(本文来源于《中国普通外科杂志》期刊2013年06期)

袁涛,霍天龙,杜湘珂[5](2013)在《64排螺旋CT评价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夹角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性病变及腹部脂肪分布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和腹部脂肪分布及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性病变的相关性。方法使用64排螺旋CT回顾性观察19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性病变患者及238例正常检查者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夹角的大小以及腹部脂肪体积百分率,并计算出正常人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夹角的参考范围以及腹部脂肪体积百分率的范围。结果 19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性病变患者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夹角为15.74°±4.93°,腹部脂肪百分率为(22.79±8.30)%;238例正常检查者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夹角为48.79°±25.85°,腹部脂肪百分率为(32.58±9.85)%。两组有显着差异(P<0.0001)。结论 64排多层螺旋CT清楚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夹角,该夹角<25°时易发生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性病变,该夹角的大小与腹部脂肪体积百分率呈正相关。(本文来源于《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期刊2013年10期)

陆燕飞[6](2013)在《腹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应用B超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B超在诊断腹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腹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17例,采用B超检测患者的主动脉内径,并观察主动脉径内膜的情况。将诊断结果与MRI、CT及手术病理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腹主动脉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宽,无环形剥离和血栓,4例患者的夹层出现了云雾状的回声;与MRI或者CT检查结果相比较,诊断符合率为88.2%。结论 B超诊断具有快速简便、费用低的优点,能够明确腹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具体发生部位、形态、大小等,是早期诊断该病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前沿》期刊2013年05期)

李晓曦[7](2012)在《腹主动脉瘤与腹部外科疾病并存时的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腹主动脉瘤与其他同时需要外科手术干预的腹部外科疾病并存的情形不常见。有关的处理次序存在争议,焦点是选择同期还是分期处理共存的疾病,若选择分期手术,孰先孰后?治疗抉择应该依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例如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手术治疗的风险、恶性肿瘤的预后和病人的意愿等。应该优先处理威胁生命的疾病和症状明显的疾病。如病人的全身状态和局部的情况许可,应考虑同期手术治疗,这样可以避免再次手术和麻醉的创伤,而且免除了未治疗疾病的影响。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具有微创、可以早期和快速康复的优势,是理想的选择。在治疗与其他腹部外科疾病并存腹主动脉瘤时,先进行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病人经过短期的康复后再进行其他腹部外科疾病的治疗,这是有效的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外科杂志》期刊2012年12期)

Z·摩塔扎维尼亚,A·扎尔,A·麦迪查德,海治[8](2012)在《肾动脉变窄和流-固结构相互作用对非Newton脉动流的影响——一个真实的腹部主动脉和肾动脉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肾动脉狭窄(RAS)对血液流动和血管壁的影响.根据CT扫描图像,重建腹部主动脉和肾动脉的解剖模型,通过模型的脉动流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中考虑了流体-固体结构的相互作用(FSI).研究RAS对血管壁剪切应力和位移的影响,RAS使得肾动脉中流量减少,肾素-血管紧缩素系统可能被激活,从而导致严重的高血压.(本文来源于《应用数学和力学》期刊2012年02期)

冀卫平,蔺春华[9](2011)在《一场空前的麻醉考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论有无手术经历的人,对麻醉医生的了解,大多停留在浅层,认为麻醉就是让术者没有疼痛感,至于手术中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如何维持,出现意外怎么办,鲜有人能跟麻醉联系起来。其实,医学界流传的一句 “外科大夫治病,麻醉医生保命”就道出了其中的真相。手术有大小之分(本文来源于《山西日报》期刊2011-03-11)

盛敏,孔令燕,薛华丹,刘炜,王怡宁[10](2010)在《双源CT胸痛叁联症联合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双源CT胸痛叁联症联合腹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5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双源CT胸痛叁联症联合腹部CTA检查,所有患者原始数据应用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方法进行主动脉成像,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进行诊断。根据结果分为夹层组(12例)及非夹层组(13例),分别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夹层组各例分别测取第1破口周围及双肾动脉开口水平真、假腔主动脉平均强化值。结果夹层组12例中按DeBakey分型,Ⅰ型6例、Ⅱ型2例、Ⅲ型4例,图像质量优为83.3%、良为16.7%,均能满足诊断要求,非夹层组图像质量优为100%。夹层组第1破口周围真腔与双肾动脉水平真腔平均强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源CT胸痛叁联症联合腹部CTA检查方法稳定可靠,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一种无创、准确、快速的检查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主动脉腹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总结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诊断胸腹部主动脉损伤破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龙潭医院收治的经手术证实为胸腹部主动脉损伤破裂的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的诊断资料,总结其诊断价值。结果 22例胸腹部主动脉破裂损伤患者在术前的64排128层螺旋CT检查中都存在动脉受损征象,可见对比剂外溢。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100.00%。结论 64排128层螺旋CT能定性诊断胸腹部主动脉损伤破裂,可对其进行定位诊断,是胸腹部主动脉损伤破裂的首选诊断手段,值得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主动脉腹部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东婷,刘家祎,温兆赢,李宇,张楠.4DFlowMRI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腹部血流模式的定量研究及评估[J].放射学实践.2017

[2].郭兴全.螺旋CT在胸腹部主动脉损伤破裂中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

[3].赵向南,李安振.主动脉旁腹腔神经丛毁损治疗上腹部晚期癌痛[J].医药论坛杂志.2015

[4].Marcelo,Ferreira,Luiz,Lanziotti,Rodrigo,Cunha,Guilherme,d'Utra.使用分叉支架型人工血管行完全腔内治疗胸腹部主动脉瘤的方法[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

[5].袁涛,霍天龙,杜湘珂.64排螺旋CT评价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夹角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性病变及腹部脂肪分布相关性[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

[6].陆燕飞.腹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应用B超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3

[7].李晓曦.腹主动脉瘤与腹部外科疾病并存时的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2

[8].Z·摩塔扎维尼亚,A·扎尔,A·麦迪查德,海治.肾动脉变窄和流-固结构相互作用对非Newton脉动流的影响——一个真实的腹部主动脉和肾动脉模型[J].应用数学和力学.2012

[9].冀卫平,蔺春华.一场空前的麻醉考验[N].山西日报.2011

[10].盛敏,孔令燕,薛华丹,刘炜,王怡宁.双源CT胸痛叁联症联合腹部CT血管造影检查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0

标签:;  ;  ;  ;  

主动脉腹部论文-刘东婷,刘家祎,温兆赢,李宇,张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