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的相关思考周鹏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的相关思考周鹏

关键词:后浇带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要点

1建筑施工中后浇带技术的功能

1.1可以解决沉降差问题

通常在设计阶段会把建筑和裙房结构设计成一个整体。但是在具体的施工阶段,往往会把后浇带短暂分为两大部分。当工程主体建筑施工完成后,建筑半数的沉降量已经完成,接下来需要对建筑的连接处进行混凝土浇注,最终使高、低两层建筑重新构成一个整体。但是在设计阶段,必须考虑到以上两个阶段的受力状态,并且进行强度校验,此外在形成整体建筑后,还要考虑到由于沉降导致的附加内力,并且保证地基土良好。此外,还需要通过以下策略进行调整:首先,压力差的调节。通常情况下,主楼所受荷载力更大,因此建筑工程中常应用桩基进行承载荷载,埋设深度也要提升,以此减少附加压力。而低层结构的基础要应用十字交叉梁,使高层建筑和低层建筑的沉降值更加接近。其次,标高差的调节。在技术人员对沉降值的计算后,通常会发现主楼标高偏高,裙房标高相对较低,因此需要提前预留出两者的沉降差,使实际标高差距更加接近。

1.2减少温度收缩产生的影响

新浇注的混凝土在硬结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而在建筑工程中,水泥水化热将释放热量,这会导致建筑结构膨胀,遇冷后会出现收缩的情况。通常来说,混凝土硬结收缩主要在完成施工后,以施工之后1-2月常见。从混凝土的变形过程来看,一旦变形受到约束,就会导致结构中产生温度应力,严重时会出现裂缝的情况。但是如果事先预留后浇带位置,混凝土就会在变形和收缩中减少冲击,并减少收缩应力。

2如何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后浇带施工技术

2.1后浇带设计的技术要点分析

2.1.1按照原有设计进行后浇带的设置

在设计房屋建筑的结构时,设计者往往会考虑到降沉的状况而预留后浇带的位置。因此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按照原有的设计工序进行,对于施工中涉及到的技术参数不能够被随意进行篡改,必须要按照图纸预留和设置后浇带。

2.1.2科学的进行后浇带间距的控制

按照以往的建筑施工经验来看,一般来说进行建筑的后浇带设计时一般间距为30~40m。为了方便相关人员进行施工操作,要根据工程的结构来设置后浇带的宽度,一般来说适宜的宽度为700~1000mm。因此为了保证施工质量,相关工作人员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后浇带的间距。

2.1.3合理的设置后浇带位置

在进行工程施工时,后浇带应该规避建筑结构中受力较大的位置,此外还可以选择通常情况下剪力、弯矩情况较小的位置设置后浇带,例如梁板的反弯点处。也可以选择在建筑物横梁、立板中间的位置设立,虽然在这个地方会出现比较大的弯矩,但受到的剪力却非常小,因此这个位置也非常适宜设置后浇带。

2.2建筑施工后浇带施工技术的重点

2.2.1关于建筑混凝土相关材料选取

建筑在使用过程中会遭受出现裂缝等问题,主要原因是因为材料受温度影响而产生热胀冷缩。所以在材料的选择中,温度影响就是必须优先考虑的要素之一。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应该优先选择随气温变化伸缩性变化不大的材料,这种材料至少可以保证能降低些气温的影响。当然混凝土的硬度也是材料选择中需要考虑的环节之一,作为建筑物建起的要材,建筑物的坚固性可以说都是由混凝土和钢筋在中间起着大的作用,混凝土的硬度越高,建筑物则会更加坚固,当然硬度和韧性都是建材的性质,两者是截然相对的两种性质,硬度要是越好,则韧性会越差,两者不可兼得。但是混凝土正是只需要优良的硬度,而不需要韧性的材料。所以一定要按照相关比例来配置混凝土,否则混凝土的性质可能会有很大的改变。混凝土的使用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要点,混凝土具有很强的收缩性,所以再有混凝土进行两物体之间的衔接时要充分将接触处填满,必要时也应该使用类似膨化剂作用的辅助,以防止混凝土收缩之后产生的裂缝。在混凝土使用过程中也要利用机器一直进行搅拌,以防止混凝土凝结而导致性能变差。

2.2.2模板支护施工

模板支护是后浇带施工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具体进行后浇带浇筑作业时,需要控制好浇筑施工时间。而且具体混凝土浇筑施工需要在建筑主体部分施工完成后再进行浇筑作业。具体间隔时间需要综合考虑施工地点的气候情况。在具体间隔期间,可以进行裙房施工,在裙房施工完成后,主楼与裙房之间会有一个梁板结构产生,这就需要设立独立的模板支撑系统,以此来有效的对建筑上层及施工重量起到支撑作用。

2.2.3垂直浇筑施工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时,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来促使混凝土达到初凝状态,即在搅拌完成后要科学检测混凝土是否达到初凝状态,待混凝土满足初凝相关要求后,利用水压对混凝土进行清理,使其露出骨料,并由相关人员使用钢丝网来清理上面存在的杂质。对于较为粗糙的后浇带在进行清理时,可以借助于高压水进行冲洗,冲洗完成后利用模板来处理相关的施工缝,在具体处理施工缝时宜采取垂直浇筑的方式。模板拆除需要与工程的具体状况相结合,相关缝面处理可以利用凿毛的手段进行。

2.3保护后浇带的具体措施

对后浇带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增加后浇带的强度,延长使用期限。一般情况下,需要在底板后浇带的两侧垒砌高于底板的临时挡水墙,并涂抹防水的砂浆。在必要的情况下,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挡水墙的防护栏。处理好后浇带的施工缝后,及时用木模板和铁皮封住顶部。留设基础承台的后浇带,根据工程需要和技术要求设置防护设施,有效控制杂物、垃圾飘落或坠落浇带。

3后浇带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后浇带两侧的隔断做法。后浇带两侧应采用钢支撑的导丝网或单层钢板网隔板。钢支撑钢筋的直径和间距应根据构件的截面尺寸来设定。支架的稳定性是原则。如果网孔太大,可在网孔外粘贴一层塑料薄膜,支架固定好,可承受浇筑混凝土时产生的挤压压力。混凝土凝固后,薄膜和钢支撑可以去除,而两侧的引线网不会被去除并永久留在后浇带中。(2)确保后浇带处钢筋的准确位置。一般预留700~1000mm的后浇带,这是为了操作的需要,并连续加固,以确保准确定位,对板材,应设置单层加固砌块,在双层加固支撑下应设置梁,还要在底部加钢块,上部钢筋平均直径较大,不能支撑,但应注意在浇注区设置,不应直接在钢筋上。(3)后浇收缩带,后浇温度带灌注混凝土的时间问题。如果单独设置后浇温度带,则应在温度较低时选择浇筑混凝土的时间,冷天时留下的后浇温度带不应在热天操作。后浇带的施工,温度要严格把控,尤其是灌注混凝土的时间,更是要引起施工单位的重视。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使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时,应该科学合理的对施工流程和标准进行设计,严格的参照设计标准进行施工,进而保证后浇带施工质量。后浇带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减少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对建筑整体质量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汪光喜.浅析后浇带施工方法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7,43(02):174~175.

[2]赵利芳.高层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J].居业,2018(10):130+132.

标签:;  ;  ;  

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的相关思考周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