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GF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bFGF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一、膀胱癌组织中bFGF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张汝,危志红[1](2021)在《ESPL1和CENPM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ESPL1、CENPM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住院并接受膀胱癌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的膀胱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病历,术前均经病理活检证实。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化疗和放疗。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ESPL1、CENPM在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研究ESPL1、CENPM蛋白表达与膀胱癌临床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在膀胱癌组织中ESPL1、CENPM蛋白的高表达率分别为55.83%和60.00%,高于其癌旁正常组织的38.33%和45.83%(p﹤0.05);在T1期的膀胱癌患者组织中ESPL1的高表达率为44.00%,在T2-T4期的膀胱癌患者组织中ESPL1的高表达率为64.29%,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病理分级为低分化和高、中分化的膀胱癌组织中ESPL1的高表达率分别为67.27%和46.15%,两者有明显的差异(p﹤0.05);ESPL1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患者组织的高表达率为70.59%,在无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患者组织的高表达率为50.00%,二者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CENPM在T分期为T1期的患者膀胱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46.00%,在T分期为T2-T4期患者的膀胱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70.00%,二者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CENPM在病理分级为低分化和高、中分化的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72.72%和49.23%,二者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CENPM在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膀胱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76.47%,在无淋巴结转移患者膀胱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53.49%,二者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ESPL1、CENPM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ESPL1、CENPM蛋白高表达与T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这提示ESPL1、CENPM或许能成为膀胱癌新的诊断和治疗的靶点。有助于为膀胱癌的靶向治疗及药物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肖驰[2](2021)在《SNCG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SNCG在卵巢正常组织以及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差异性,分析SNCG蛋白在人卵巢癌中的表达状态。进一步分析SNCG在人卵巢癌中的表达情况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化疗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的关系,以期为临床上诊治卵巢癌患者提供特异性监测指标。方法:1.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119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以及50例正常卵巢患者的石蜡切片及其临床资料。2.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中SNCG的表达情况。3.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的分析采用假设检验的方法,用Pearson chi-square test分析SNCG蛋白表达状态在卵巢癌组织中的差异与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分析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检验;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1.共收集到119例卵巢癌患者以及50例正常卵巢患者的石蜡切片,其中浆液性癌89例,透明细胞癌3例,粘液性癌4例,其他类型9例,子宫内膜样癌14例。Ⅲ期有65例、Ⅳ期为14例、Ⅱ期为22例、Ⅰ期为12例、分期不明的6例。免疫组化示SNCG在正常卵巢组织基本不表达,在癌组织中SNCG高表达,其阳性率为72.3%(86/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分析113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与SNCG的表达的关系发现SNCG的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的年龄、原发部位、伴发腹水无关,P>0.05;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达到满意减瘤术、CA125、HE4水平相关,P<0.05。在SNCG表达阳性的卵巢癌患者中,浆液性癌为73例(占84.9%),高级别浆液性癌60例(占69.8%),Ⅲ-Ⅳ期68例(占79.1%),有淋巴结转移的60例(占69.8%),CA125≥175U/m L有55例(占64.0%),HE4≥172pmol/L有62例(占72.1%),有腹水的64例(占74.4%),SNCG表达阳性的卵巢癌患者表现出高危临床病理特征。3.进一步分析SNCG的表达与卵巢癌患者复发及化疗耐药的关系,SNCG表达阳性组的复发病例为53例(占63.9%),未复发为30例(占46.1%),铂类耐药者34例(占41.0%),铂类敏感者为49例(占59.0%);SNCG表达阴性组的复发病例为21例(占70.0%),未复发为9例(占30.0%),铂类耐药者13例(占43.3%),铂类敏感者为17例(占5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分析SNCG的表达状态与卵巢癌预后的关系,结果示入组卵巢癌患者的中位PFS为19个月(95%CI:15–24月),中位OS为40个月(95%CI:36–48月),生存分析示卵巢癌患者的PFS、OS与SNCG表达状态无关,P>0.05,以卵巢癌患者的SNCG表达状态作为主要预测因子并调节与SNCG表达相关的临床因素(CA125、HE-4、腹水、肿瘤分期、满意细胞减瘤术)进行多变量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在PFS的分析中,SNCG的表达(HR 1.025 95%CI 0.516-1.428 P=0.557)、在OS的分析中,SNCG的表达(HR 1.075 95%CI 0.644-1.794 P=0.783)。进一步分析HGSOC患者的预后与SNCG表达状态的相关性,结果示SNCG的表达与HGSOC患者的PFS、OS相关,分别为P=0.007,P=0.048。用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示,在PFS中的分析中,SNCG的表达(HR 2.107 95%CI1.014–3.795 P=0.034)、在OS的分析中,SNCG的表达(HR 1.238 95%CI 0.716–1.928P=0.047)。即SNCG蛋白的过表达为HGSO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1.在卵巢恶性肿瘤中SNCG为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的高低与卵巢癌患者的高危临床病理特征相关。2.SNCG的表达与卵巢癌患者是否复发、化疗耐药无关,但能作为HGSO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为HGSOC患者的预后判断及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徐豪,郝建伟,束坤鹏,张灏,皇甫雪军,张云天,石红林[3](2021)在《PRR1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富含脯氨酸蛋白11(PRR1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基因沉默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7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PRR1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PRR11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永生化膀胱上皮细胞株SV-HUC-1以及人膀胱癌细胞株HTB-9、T24、J82和UM-UC-3细胞中PRR1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慢病毒shRNA干扰技术沉默膀胱癌T24细胞中PRR11基因表达,qRT-PCR检测细胞中PRR11 mRNA表达水平;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RR11、Caspase-3、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结果 PRR1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患者肿瘤病理分级和T分期显着相关。HTB-9、T24、J82和UM-UC-3细胞中PRR1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SV-HUC-1细胞显着升高(P<0.05),其中T24细胞最为显着。PRR11基因沉默后,T24细胞中PRR1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细胞增殖活性和克隆形成能力显着降低、细胞凋亡率增高、Cleaved-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结论 PRR1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膀胱癌细胞株中高表达,干扰PRR11表达可抑制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并促进其细胞凋亡。

余昭军[4](2021)在《CAB39在膀胱癌中的临床意义及其对膀胱癌侵袭与转移的影响》文中认为背景:膀胱癌是全球范围内第10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较高的死亡率。近年来有研究表明,CAB39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其在膀胱癌中的作用未见相关报道。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检测CAB39在膀胱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体外实验观察CAB39对膀胱癌细胞二维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探索CAB39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侵袭转移中的作用,为寻找膀胱癌新的预后指标及潜在的基因治疗靶点提供理论及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自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我院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的临床标本89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AB39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织、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通过慢病毒转染构建CAB39沉默的细胞模型,利用荧光倒置显微镜及Western-Blot实验检测其转染效果,采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观察CAB39对膀胱癌细胞二维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1)CAB39在膀胱癌组织中较癌旁组织中高表达(P<0.05);CAB39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较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显着高表达(P<0.01)。(2)CAB39的表达水平与膀胱癌的有无淋巴结转移(P=0.001)及临床分期(P=0.034)呈正相关,与肿瘤分化程度(P=0.009)呈负相关。2、(1)转染效率检测提示针对CAB39 KD1及KD2两个目标序列的慢病毒在两个转染细胞株中的转染效率都达90%以上,转染效果好,符合后续实验要求。(2)划痕实验结果显示:CAB39沉默组(KD group)较阴性对照组(NC group)及转染试剂组(MOCK group)细胞迁移距离短(P<0.001),而NC组及MOCK组差异不显着(P>0.05);说明CAB39沉默可减弱膀胱癌细胞的二维迁移能力。(3)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CAB39 KD组较NC组及MOCK组侵袭细胞总数少(P<0.01),而NC组及MOCK组差异不显着(P>0.05);说明沉默CAB39可减弱膀胱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结论:1、CAB39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其可能与膀胱癌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2、CAB39的表达水平和膀胱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CAB39有可能参与膀胱癌的侵袭与转移,有望成为膀胱癌新的预后指标。3、CAB39沉默之后,膀胱癌细胞的二维迁移及侵袭能力显着下降。

冯超[5](2020)在《Tiam1、CD44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在泌尿系统中,不同部位发生肿瘤的概率不同,在临床工作中膀胱癌的发病率居首位。在全球范围内,据研究发现膀胱癌的总发病率位于全身肿瘤第十一位,其中男性稍高排第七位,女性排第十七位。在我国,罹患膀胱癌的男性在全身各部位肿瘤发病率中排名第七,而女性罹患膀胱癌者排第十位之后。2009年全国肿瘤登记处显示,膀胱癌死亡率为2.60/10万,其中男性为3.75/10万,女性为1.24/10万,男、女性死亡率之比2.97:1。据统计,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仍有约30%-60%患者术后出现复发,然而部分复发者存在向基层浸润性膀胱癌或出现局部及远处器官组织转移的风险,此风险比率在10%-15%间。膀胱癌的高发病率、死亡率及手术后高复发率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然而现阶段膀胱癌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探索其发病机制迫在眉睫。已有相关报道,在多数肿瘤组织内如乳腺癌、口腔癌、胃肠道癌等中均可检测到Tiam1及CD44表达产物,且其表达有统计学意义。本实验的目的是检测Tiam1和CD44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是否与膀胱癌病理参数有关,并探讨肿瘤细胞侵袭和浸润的机制,以早期发现和诊治膀胱癌,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用于检测临床确诊的111例膀胱癌肿瘤组织和癌旁37例正常膀胱组织中Tiam1及CD44的表达,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各自表达差异与膀胱癌临床病理参数(如肿瘤大小、TNM分期、病理级别等)之间的关系,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Tiam l在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6%(85/111),对照组癌旁正常组织中Tiam1阳性表达率为24.3%(9/37)。Tiam l在膀胱癌组织与膀胱正常组织的表达,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且有统计学意义。在≤T1期(Tis除外)组别中其阳性表达率为70.1%(54/77),≥T2期组别为91.2%(31/34)。在病理分级为高级别组中其阳性表达率为90.6%(29/32),低级别高分化组为70.9%(56/79)。在无淋巴结转移组其阳性表达率为71.1%(59/83),有淋巴结转移组为92.9%(26/28)。无血管浸润组其阳性表达率为71.6%(58/81),有血管浸润组为90.0%(27/30)。膀胱癌临床分期不同、病理级别高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血管浸润,影响Tiam1的表达且有统计学意义;Tiam l在膀胱癌肿瘤大小、性别、年龄中的不同表达水平无意义。2.CD44在膀胱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7.6%(75/111),癌旁正常组织中CD44的阳性表达率是18.9%(7/37)。CD44在膀胱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且有统计学意义。在≤T1期(Tis除外)组别中其阳性表达率为59.7%(46/77),≥T2期为85.3%(29/34)。在病理分级为高级别组中其阳性表达率为78.1%(25/32),低级别高分化组为63.3%(50/79)。在无淋巴结转移组其阳性表达率为63.9%(53/83),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为78.6%(22/28)。在无血管浸润组其阳性表达率为61.7%(50/81),有血管浸润组为83.3%(25/30)。膀胱癌不同的临床分期、病理级别高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血管浸润,影响CD44的表达且有统计学意义。膀胱癌肿瘤的大小、年龄、性别因素对CD44的表达无影响。3.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推知,Tiam 1、CD44两者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可能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726,χ2=10.14,P<0.01)。结论:1.Tiam1和CD44在膀胱癌组织中均高表达,且与膀胱癌临床分期、病理级别、淋巴结转移和血管浸润可能正相关。2.Tiaml和CD44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可能呈现出正相关,表明Tiam1与CD44在膀胱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具有协同效应,并共同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局部淋巴结和血管浸润。

安相臣[6](2020)在《CD164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探讨CD164糖蛋白(th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64,CD164)在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膀胱全切的膀胱癌患者30例,标本离体后,于肿瘤处(实验组)和距肿瘤边缘5厘米以上的癌旁正常上皮组织(对照组)处各取组织若干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组织中CD164蛋白阳性表达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两组细胞CD164 mRNA表达水平;新发膀胱癌患者(实验组)30例,非膀胱癌患者(对照组)15例,于术前清晨留取尿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CD164mRNA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中CD164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膀胱癌组CD164mRNA表达水平为癌旁组织表达水平的1.82倍(P<0.05),CD164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等无关,而与是否侵及肌层相关,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患者CD164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患者(P<0.05);膀胱癌患者尿液中CD164 mRNA表达明显高于非膀胱癌患者(P<0.05)。结论:CD164在膀胱癌组织及膀胱癌患者的尿液中呈高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能力相关,可能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对膀胱癌的诊断、新的潜在治疗靶点、术后复查的监测指标及预后的评估等具有重要的提示意义。

王炳卫[7](2020)在《TMSB10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GEO数据及TCGA数据分析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和目的: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a)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3.2%[1]。全球范围内,每年新诊断的膀胱癌患者超过350,000名[2]。在我国其发病率居泌尿系肿瘤的首位,男性患病率是女性患病率的3倍,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主要发病年龄位于50~70岁[1],近年来发病率呈现稳中上升趋势。其中,大约90%的膀胱癌为膀胱尿路上皮癌。膀胱癌的复发率高,60%~70%的患者可能复发[3],其中11%复发的膀胱癌患者可进展为浸润性膀胱癌,一旦肿瘤侵袭浆膜层则复发率高、预后差。尽管,膀胱癌的诊断、治疗有了长足进步,但总体疗效仍不十分理想。因此,寻找新型浸润性膀胱癌标志物对早期诊断膀胱癌,提高患者预后尤为重要。研究内容和结果:1.TMSB10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高表达:TCGA及GEO数据研究分析我们通过TCGA膀胱癌样本mRNA表达芯片以及2个GEO膀胱癌样本表达谱芯片发现,膀胱癌中TMSB10表达较正常癌旁组织高,并且浸润性膀胱癌中TMSB10表达较非浸润性膀胱癌中高。2.TMSB10高表达提示膀胱癌患者不良预后我们回顾性分析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自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1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膀胱癌患者总生存率,采用Cox模型对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选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生存差异,并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其临床特征。结果显示,在101例膀胱癌患者中,有55例膀胱癌患者TMSB10表达蛋白存在高表达(54.5%,55/11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0%,6/20),通过卡方检验分析TMSB10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级及T分期,肿瘤转移及转移个数的关系,发现TMSB10与患者T分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同时,Log-rank检验比较TMSB10高表达与低表达患者组之间的差异,发现高表达TMSB10患者中总体生存时间(OS)更短,预后更差,进一步,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TMSB10可作为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3.TMSB10促进膀胱癌细胞侵袭转移利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构建了膀胱癌细胞株T24及EJ的TMSB10低表达株,通过小室侵袭实验及划痕迁移实验,发现敲低TMSB10后T24及EJ细胞穿过transwell小室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证实TMSB10可增强T24及EJ细胞迁移及侵袭潜能。结论:1.TMSB10mRNA水平在膀胱癌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TMSB10存在明显高表达;2.膀胱癌患者中,TMSB10蛋白表达水平在肿瘤组织中高于癌旁正常膀胱组织;TMSB10蛋白表达水平与膀胱癌患者T分期存在显着性相关;高表达TMSB10患者预后更差;3.TMSB10可以促进膀胱癌细胞的侵袭;4.针对TMSB10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治疗膀胱癌的新方法,从而更好的阻止膀胱癌细胞的转移侵袭。

田萍[8](2020)在《CBX7通过ITGβ3/TGFβ1/AKT信号通路在宫颈癌进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色素框同源物7(CBX7)在宫颈癌中的作用,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论证CBX7通过整合素β3(ITGβ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干扰宫颈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发生、宫颈癌的进展和化疗药物治疗的敏感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人宫颈癌组织中CBX7及肿瘤相关基因ITGβ3、TGFβ1、磷酸化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AKT、上皮细胞钙粘蛋白(E-cad)和波形蛋白(VIM),回顾性收集患者临床病理信息。分析CBX7和肿瘤相关基因在癌组织与癌旁非瘤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分析CBX7与临床病理参数、肿瘤相关基因的关系;采用生存分析,评价CBX7表达对宫颈癌患者生存的影响。利用Lentivirus载体系统转染He La、Si Ha细胞,构建CBX7过表达和下调的稳定转染细胞系。将稳定转染Si Ha细胞暴露于顺铂,应用敲低CBX7 Si Ha(si CBX7 Si Ha)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采用MTT、克隆形成实验方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伤口愈合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情况;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检测转染不同水平CBX7细胞的成瘤率、移植瘤体积及重量;IHC、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检测移植瘤模型中CBX7及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利用RNAi的方法下调稳定转染细胞株中TGFβ1表达,抑制ITGβ3/TGFβ1轴;将稳定转染Si Ha细胞暴露顺铂,检测上述细胞生长、侵袭能力和凋亡情况;检测转染与未转染sh RNA TGFβ1细胞中,暴露与未暴露顺铂中CBX7及肿瘤相关基因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CBX7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显着负相关,并随着组织分化的消除而表达下降;(2)CBX7与宫颈癌生存率呈正相关;(3)IHC检测CBX7在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非瘤组织并与ITGβ3、TGFβ1、PI3K、AKT、p-AKT和VIM负相关,与E-cad正相关;(4)稳定转染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检测,敲低CBX7促进了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凋亡能力明显减弱;上调CBX7提高了顺铂对Si Ha细胞的增殖抑制和凋亡作用;敲低CBX7提高了裸鼠成瘤率,增加了移植瘤模型的体积和体重;(5)IHC分析移植瘤组织结果显示,CBX7、E-cad在si CBX7组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VIM高于对照组;ITGβ3、TGFβ1在si CBX7组阳性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6)移植瘤中ITGβ3、TGFβ1、PI3K和AKT m RNA高于对照组;(7)沉默TGFβ1的细胞生物学行为检测,沉默TGFβ1消弱了si CBX7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和对凋亡的抑制作用;(8)敲低CBX7升高了ITGβ3、TGFβ1、PI3K、AKT、VIM m RNA和蛋白等表达,降低了E-cad表达;采用sh RNA TGFβ1转染逆转了si CBX7对ITGβ3、TGFβ1、PI3K、AKT、VIM m RNA和蛋白的升高,抑制了对E-cad的降低;(9)Si Ha细胞暴露于顺铂,过表达CBX7调低了ITGβ3/TGFβ1信号通路及VIM的m RNA和蛋白表达,升高了E-cad的表达。结论:CBX7在人宫颈癌组织中表达降低,CBX7是宫颈癌预后的预测因子之一;CBX7的低表达可促进宫颈癌细胞生长、迁移和侵袭,抑制凋亡,CBX7过表达提高了宫颈癌细胞对化疗药物顺铂的敏感性;si CBX7调控ITGβ3/TGFβ1轴调节宫颈癌EMT的发生,沉默TGFβ1,可以部分逆转宫颈癌细胞EMT表征;CBX7通过ITGβ3/TGFβ1轴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EMT的发生和化疗药物敏感性;证明CBX7在宫颈癌中是抑癌基因,可能是治疗宫颈癌的一个潜在因子,通过CBX7抑制ITGβ3/TGFβ1信号通路可能成为提高宫颈癌疗效的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邓雷弘,徐芳华,曾涛,徐想达,巢海潮[9](2019)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激活剂3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激活剂3(LAMTOR3)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索Oncomine和Expression Atlas数据库,获得LAMTOR3相关的基因芯片数据,分析LAMTOR3在膀胱癌细胞及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AMTOR3在膀胱癌细胞、癌组织及其配对的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验证其表达和临床相关性。结果 Expression Atlas数据库检索结果显示,LAMTOR3在20株膀胱癌细胞中的基础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其中,在Hs 172.T、HT-1376、RT4、JMSU-1和T24细胞株中呈较高表达。Oncomine数据库检索结果显示,LAMTOR3在浸润性(t=2.857,P=0.005)及非浸润性膀胱癌组织(t=3.105,P=0.003)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病理分级越高的膀胱癌组织中表达越高(P<0.05)。实验验证结果显示,LAMTOR3 mRNA在膀胱癌细胞株UMUC3(t=10.84,P=0.0084)、J82(t=21.75,P=0.0021)、5637(t=45.88,P=0.0005)和T24(t=87.58,P=0.0001)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膀胱永生化细胞SV-HUC-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LAMTOR3蛋白水平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LAMTOR3蛋白在癌组织中高表达,在浸润性癌组织中较非浸润性癌组织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膀胱癌临床分期(χ2=9.189,P=0.002)、病理分级(χ2=4.746,P=0.029)和淋巴结转移(χ2=6.210,P=0.013)密切相关,但与性别(χ2=0.965,P=0.326)、年龄(χ2=2.126,P=0.145)、远处转移(χ2=1.261,P=0.261)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LAMTOR3在膀胱癌细胞及组织中高表达,与膀胱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郭维[10](2017)在《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对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标本取材自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手术治疗后的61例原发性膀胱癌患者。患者术前未经过任何放化疗和免疫学治疗且无糖尿病或心血管合并症,并且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膀胱尿路上皮癌,其中男性48例,女性13例,年龄30-82岁,中位年龄64.6岁。病理分级:高级别51例,低级别10例;TNM临床分期:Tis期1例,T1期9例,T2期7例,T3期26例,T4期18例。另取经病理检查确诊的癌旁组织2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随访至2017年2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纳入的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进行ERRα表达检测。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与ERRα表达之间的关系,并分析ERRα的表达对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在膀胱癌组织中,ERRα染色阳性为细胞核棕黄色均匀一致的粗染颗粒,细胞质及细胞膜未见染色,背景无着色,阴性对照组几乎未见着色。ERRα在61例膀胱癌患者的组织样本中出现了45例阳性表达、16例阴性表达,阳性率73.77%。25例癌旁组织样本中只出现1例ERRα的阳性表达。统计学分析发现ERRα的阳性表达与患者TNM分期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分级等变量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RRα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膀胱癌患者预后生存期OS明显相关,ERRα阳性表达的患者生存率显着低于ERRα阴性表达的患者(P<0.05)。结论:ERRα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显着高于癌旁组织,TNM分期越低的患者ERRα表达越高,ERRα阳性表达的患者其预后越差。

二、膀胱癌组织中bFGF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膀胱癌组织中bFGF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ESPL1和CENPM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选取
        1.1.1 病例来源
        1.1.2 试剂
    1.2 方法
    1.3 结果判断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ESPL1和CENPM在膀胱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
    2.2 ESPL1、CENPM蛋白在不同临床特征的膀胱癌患者组织中表达情况比较
3 讨论

(2)SNCG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2.方法
    3.统计学分析
    4.技术路线
结果
    1.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和正常卵巢组织SNCG的表达水平
    2.13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SNCG表达的差异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2. 卵巢癌患者临床资料与 SNCG 表达的关系
    3.卵巢恶性肿瘤患者SNCG表达的差异与复发及耐药的关系
    4.卵巢癌患者及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患者SNCG表达的生存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SNCG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附图

(3)PRR1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细胞及主要试剂和仪器
    1.3 方法
        1.3.1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1.3.2 细胞培养
        1.3.3 慢病毒感染
        1.3.4 qRT-PCR检测
        1.3.5 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
        1.3.6 平板克隆形成实验
        1.3.7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1.3.8 Western blot实验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PRR1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
    2.2 PRR11表达水平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3 干扰PRR11表达对T24细胞中PRR11表达水平的影响
    2.4 干扰PRR11表达对T24细胞增殖的影响
    2.5 干扰PRR11表达对T24细胞凋亡的影响
3 讨论
作者贡献:

(4)CAB39在膀胱癌中的临床意义及其对膀胱癌侵袭与转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膀胱癌流行病学及概述
    1.2 CAB39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
第2章 材料与实验方法
    2.1 材料收集
        2.1.1 组织标本收集及细胞株获取
        2.1.2 研究资料
    2.2 主要仪器及试剂
        2.2.1 主要仪器
        2.2.2 主要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细胞培养
        2.3.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IHC)
        2.3.3 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
        2.3.4 细胞转染实验
        2.3.5 细胞划痕实验
        2.3.6 细胞Transwell侵袭实验
        2.3.7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CAB39与临床相关性分析
        3.1.1 CAB39在膀胱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3.1.2 CAB39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
    3.2 CAB39沉默检测
        3.2.1 膀胱癌细胞株5637及T24的慢病毒转染效率检测
        3.2.2 Western-Blot实验检测CAB39沉默后在膀胱癌细胞5637及T24中的表达情况
    3.3 细胞功能学实验
        3.3.1 细胞划痕愈伤实验检测膀胱癌细胞二维迁移能力
        3.3.2 细胞侵袭实验检测膀胱癌细胞侵袭能力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综述 CAB39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Tiam1、CD44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Tiam1在肿瘤调控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CD164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1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1.1 实验资料
        2.1.2 主要试验仪器
        2.1.3 实验抗体与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癌和癌旁组织的提取
        2.2.2 尿沉渣的提取
        2.2.3 免疫组织组织化学法检测膀胱癌和癌旁组织中CD164蛋白阳性表达率
        2.2.4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 组组织及2 组尿液中CD164 mRNA表达水平
        2.2.5 结果表示
    2.3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2组组织中CD164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
    3.2 2组组织中CD164 mRNA表达水平比较
    3.3 膀胱癌组CD164 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间关系
    3.4 2组尿液中CD164 mRNA表达水平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本项研究的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TMSB10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GEO数据及TCGA数据分析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膀胱癌概述
        1.1.1 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
        1.1.2 膀胱癌的病理类型、分级与分期
        1.1.3 膀胱癌的筛查与诊断
        1.1.4 膀胱癌的治疗
    1.2 胸腺素β10 (TMSB10)在肿瘤中差异表达
        1.2.1 TMSB10概述
        1.2.2 TMSB10在肿瘤中的差异表达
    1.3 TMSB10在肿瘤中的机制
第二章 TMSB10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高表达:TCGA及GEO数据研究分析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研究结果
    2.4 研究结论
第三章 TMSB10高表达提示膀胱癌患者不良预后
    3.1 实验材料
        3.1.1 临床资料与组织标本
        3.1.2 实验仪器
        3.1.3 实验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3.2.2 免疫组化评分标准
        3.2.3 苏木素-伊红染色(hematoxylin and eosin,HE)
        3.2.4 统计学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实验结论
第四章 TMSB10可以促进膀胱癌细胞的侵袭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仪器
        4.1.2 细胞
        4.1.3 实验试剂
        4.1.4 相关试剂的配制
    4.2 实验方法
        4.2.1 细胞培养
        4.2.2 总RNA提取
        4.2.3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TMSB10蛋白表达
        4.2.4 质粒制备及转染细胞
        4.2.5 Transwell细胞体外侵袭实验
        4.2.6 体外细胞迁移实验(细胞划痕法)
        4.2.7 统计学分析
    4.3 实验结果
    4.4 实验结论
第五章 讨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CBX7通过ITGβ3/TGFβ1/AKT信号通路在宫颈癌进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CBX7及ITGβ3/TGFβ1 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2 主要试剂与耗材
        1.3 实验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CBX7 在宫颈癌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系的选取
        1.2 主要试剂和耗材
        1.3 主要仪器
        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1.5 裸鼠来源和饲养
        1.6 实验方法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CBX7 调控宫颈癌生物学行为的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系的选取
        1.2 主要实验试剂及耗材
        1.3 实验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创新点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CBX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9)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激活剂3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基因芯片数据筛选
    标本来源
    材料和试剂
    RT-PCR法检测LAMTOR3 m RNA表达
    Western blot检测LAMTOR3蛋白水平
    免疫组织化学法
    统计学处理
结 果
    LAMTOR3在各膀胱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LAMTOR3在膀胱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LAMTOR3 m RNA/蛋白在膀胱癌细胞及组织中的表达
    LAMTOR3的表达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讨 论

(10)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原理和方法
实验结果
    1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2 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ERRα的表达情况
    3 膀胱癌患者临床资料与ERRα表达的相关性
    4 ERRα表达与膀胱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
讨论
结论
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膀胱癌组织中bFGF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ESPL1和CENPM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张汝,危志红. 宜春学院学报, 2021(06)
  • [2]SNCG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肖驰.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3]PRR1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 徐豪,郝建伟,束坤鹏,张灏,皇甫雪军,张云天,石红林. 肿瘤防治研究, 2021(05)
  • [4]CAB39在膀胱癌中的临床意义及其对膀胱癌侵袭与转移的影响[D]. 余昭军. 南昌大学, 2021(01)
  • [5]Tiam1、CD44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冯超.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
  • [6]CD164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安相臣.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7]TMSB10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GEO数据及TCGA数据分析及机制研究[D]. 王炳卫.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8]CBX7通过ITGβ3/TGFβ1/AKT信号通路在宫颈癌进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 田萍. 新疆医科大学, 2020
  • [9]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激活剂3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邓雷弘,徐芳华,曾涛,徐想达,巢海潮.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9(05)
  • [10]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D]. 郭维. 广西医科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bFGF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