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性乙型肝炎论文-王钧,刘妍,徐东平

漫性乙型肝炎论文-王钧,刘妍,徐东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漫性乙型肝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BV再激活,终末期肝病

漫性乙型肝炎论文文献综述

王钧,刘妍,徐东平[1](2019)在《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ccult HBV infection, OBI)是公共健康的一大难题,也是全球临床医学面临的挑战。由于目前检测方法以及临床实际问题的限制,不同研究中对于OBI的定义也不同。OBI的存在会影响临床诊断和输血安全,且OBI在临床高危人群中有再激活的风险,可能会导致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等终末期肝病。本文就近年OBI定义和不同人群流行率、OBI发生机制以及临床意义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传染病信息》期刊2019年05期)

张毓,孙国栋,张丽,徐晓艳[2](2019)在《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的血清学分布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邯郸地区无偿献血者隐匿性乙肝(OBI)的血清学分布特征。方法选取邯郸市中心血站2017年3月1日~12月31日、采用两种ELISA试剂进行HBsAg检测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75 984例,用常规HBsAg单试剂阳性标本和阴性标本进行核酸(定性)检测,将得到的核酸检测为HBV DNA反应性标本,采用化学发光"两对半"和核酸定量检测,结合检测结果和献血者统计资料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得到HBsAg~-/HBV DNA+/HBcAb+的样本26例,可能为OBI标本,其中HB sAg~-/HB sAb~+/HBcAb+及HBsAg~-/HBsAb~-/HBcAb~+为OBI的主要血清型模式,这两种血清型各占总数的30.8%和50.0%。HBsAb>100IU/L标本占总例数的11.5%(3/26),HBsAb为(20~160) IU/L的例数为6例,占总例数的23.1%(6/26)。梯度稀释HBV DNA标准品的浓度(3.15 IU/mL、4.2 IU/mL、6.3 IU/mL、8.4 IU/mL)的核酸检测对应CT值依次为41.14、37.45、36.23、35.04。OBI感染率在男性和女性性别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年龄分布上,随着岁数增大而呈现升高趋势。结论增加核酸检测会降低单纯采用两遍ELISA法检测HBsAg造成的输血感染风险,特别是对于OBI的检出,提高输血安全。鼓励抗-HBs滴度较低的健康献血人群适时注射乙肝疫苗,降低乙型肝炎的输血传染风险。(本文来源于《临床输血与检验》期刊2019年05期)

马青松,张云芬[3](2019)在《miR-122、miR-150在隐匿性乙型肝炎鉴别诊断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微小RNA(miR)-122和miR-150在隐匿性乙型肝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45例隐匿性乙型肝炎患者(A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B组)和50例健康人(C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受检者清晨空腹静血血清miR-122和miR-150水平。以血清miR-122和miR150的Ct值作为自变量,以是否为隐匿性乙型肝炎作为因变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122和miR-150水平鉴别诊断隐匿性乙型肝炎感染的效能,绘制ROC曲线,确定最佳截断值并计算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符合率。结果 A组和B组血清miR-122和miR-150的Ct值显着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和B组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iR-122的AUC为0.949(95%CI:0.903~0.991),最佳截断值为Ct=28,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符合率分别为95.56%、88.00%、83.56%、83.67%、95.65%和91.58%。血清miR-150的AUC为0.937(95%CI:0.893~0.985),最佳截断值为Ct=26,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符合率分别为91.11%、90.00%、81.11%、89.13%、91.84%和90.53%。结论血清miR-122和miR-150鉴别诊断隐匿性乙型肝炎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来源于《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张莉,邱艳[4](2019)在《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发生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指用高灵敏度的核酸检测可在HBsAg阴性感染者肝组织中检测到HBV DNA。本文介绍了OBI形成的基因分子机制:s、p、x和c基因的开放阅读框突变、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突变;基因调控序列突变影响转录过程及转录后调控;表观遗传调控。目前OBI个体HBV复制、基因表达过程中的表观遗传调控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前景广阔。此外,本文对欧洲、南非、东南亚以及中国献血者OBI形成的基因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了梳理和汇总。(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17期)

张小兰,赵润玲,吴依芸,李红梅[5](2019)在《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隐匿性乙肝流行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乙肝病毒(HBV)隐匿性感染的血清学及HBV-DNA特点。方法: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血清乙肝血清标志物和HBV-DNA 600例。结果:血清血清表面抗原(HBsAg)阴性而HBV-DNA阳性90例,隐匿性HBV检出率为15%。其中HBsAg(-)的患者中,抗-HBe(+)抗-HBc(+)患者的隐匿性感染率显着高于抗-HBe(-)抗-HB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ti-HBe(+)隐匿性感染者的HBV-DNA水平显着高于Anti-HBe(-)隐匿性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常门诊血清的隐匿性HBV检出率较高,尤其是抗-HBe(+)抗-HBc(+)患者的隐匿性HBV感染率显着高于其他人群,在诊断时需要注意。(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9年16期)

李奇[6](2019)在《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HBVS基因突变特点及突变病毒株致瘤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肝病人群中隐匿性HBV感染(OBI)患者HBV S基因主要亲水区(MHR)的突变特点及突变病毒株的致瘤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临床研究管理中心血清库中2011年9月-2016年3月的7 323例患者样本,分析OBI检出率及其HBV S基因MHR突变特点。并选取其中一例典型OBI患者来源的一株新型突变病毒株aa126-127“RPCMNCTI”insertion,用pLVX-Puro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HepG2细胞,通过嘌呤霉素筛选出突变型的稳定细胞株,同样方法筛出野生及空载体对照组稳定细胞株;Western Blot实验分析目的蛋白表达;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和CCK-8实验分析突变组与野生和空白对照组细胞在克隆形成能力和增殖能力上的差异;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析突变组与野生和空白对照组细胞在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上的差异;通过细胞周期实验和ROS检测实验分析突变组细胞周期的情况和细胞内ROS的水平。结果:样本库中7 323例患者同时检测了血清HBsAg和HBV DNA,筛查出血清HBsAg阴性及HBV DNA阳性的OBI患者14例,OBI检出率为0.191%(14/7323)。14例患者中检出9种MHR突变类型,除126-127“RPCMNCTI”insertion和F161S变异外其余变异均为已报道的OBI相关突变。Western Blot检测到突变蛋白表达,鉴定稳定细胞株构建成功;细胞肿瘤表型实验结果显示,与空载体对照组和野生组细胞相比,突变组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和迁移侵袭能力均明显增加,且突变组细胞内ROS水平明显升高。结论:本研究显示肝病人群中有较高的OBI检出率,且多数患者可检出文献报道的OBI相关突变。“aa126-127‘RPCMNCTI’insertion”新型突变HBV S基因具有促进肿瘤生长的细胞生物学特点,可能会增加慢性HBV感染患者向肝癌进展的潜在风险。(本文来源于《桂林医学院》期刊2019-06-01)

张小芬,蒋兴华[7](2019)在《可疑隐匿性乙型肝炎化疗后再激发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隐匿性乙型肝炎(OBI):HBV标志物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乙肝e抗原(HBeAg)阴性或HBsAb乙肝表面抗体(俗称保护性抗体,HBsAb)与抗-HBc(乙肝核心抗体)阳性,血清中可检测到低水平HBV DNA或肝组织检测出HBsAg或HBcAg(乙肝核心抗原)称隐匿性HBV感染。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存在,给肝脏疾病病因学诊断、献血安全、需要行化疗或免疫抑制治疗患者和(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9-05-16)

何成山[8](2019)在《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其S区基因突变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分析临床上血清HBsAg阴性、HBV DNA阳性的HBV隐匿性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表达模式,评价CIA法的检测性能。通过对OBI标本HBV S区基因特别是“α”决定簇内核苷酸的测序,分析HBV S区基因突变导致的氨基酸替换现象。进一步分析本地区HBV S区基因高频突变位点,及流行病学数据,探讨造成OBI的原因及其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收集临床上HBcAb阳性、HBsAg阴性的五组血清学模式血清样本1527例,通过ELISA复筛HBcAb从中选择OD450nm值<0.070的样本,采用高敏PCR检测试剂盒检测HBV DNA。第二部分:收集第一部分研究中经HBV DNA检测阳性的OBI组样本和HBV DNA高载量的慢乙肝病人对照组样本。使用两轮PCR扩增技术扩增筛选出的OBI临床样本HBV S区基因全长,通过对PCR产物直接测序或克隆测序对HBV S区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将得到的S区基因序列与相应基因亚型的参考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获得各样本HBV S区基因突变及氨基酸变异的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多组及各组率的比较均采用χ~2检验,当以P<0.05(双侧)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率两两比较中,当样本含量>40且每个格子中的理论频数≥5时,采用χ~2检验;当样本量>40但1≤理论频数<5时,需采用卡方检验的校正公式)结果:第一部分:1527例HBcAb阳性、HBsAg阴性的血清样本经ELISA复筛HBcAb其中OD450nm值<0.070 423例,423例血清样本进行高敏PCR检测,获得42例HBV DNA阳性(HBV DNA>20IU/ml为阳性),阳性率为2.75%(42/1527)。28例HBV DNA载量为20~1×10~2 IU/ml;8例为1×10~2~1×10~3 IU/ml;6例>10~3IU/ml,主要以低水平形式存在。以HBeAb和HBcAb阳性,以及HBsAb、HBeAb和HBcAb阳性这两种血清学模式中HBV DNA检出率相对较高。HBcAb S/Co≥10.0样本HBV DNA阳性率显着高于其他血清学模式组,可达5.26%(4/76)。第二部分:OBI组42例样本中仅有20例成功扩增出明亮的目的基因条带,共计进行了100个克隆菌株进行测序分析,每一例样本5个克隆,68个克隆菌株质粒经测序证实为HBV S区基因。慢乙肝对照组10例样本全部扩增出明亮的目的基因条带,PCR纯化产物测序均为HBV S区基因。OBI组MHR区域内共有16个位点发生62次突变,突变率3.80%(62/1632),其中“α”决定簇内常见的突变位点有:I126T、C124R、M133L;MHR区域内常见的突变位点有(除去“α”决定簇):K122E、L162R、V106G。慢乙肝对照组MHR区域内共计发生5次突变,其中“α”决定簇内4次。OBI组在MHR区域内的突变率要显着高于慢乙肝对照组(P<0.05)。本研究发现的I126T、K122E、L162R等HBV C型主要突变类型,在文献中鲜有报道。结论:CIA法作为业界HBsAg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很高的方法,依然存在HBsAg漏检的现象。临床上对于HBsAg阴性伴高反应性HBcAb(S/Co值≥10.0)的患者应进一步行HBV DNA检测,以明确OBI的存在。各采供血中心应扩大NAT技术的使用,可适当增加HBcAb项目为献血筛查项目,谨防OBI献血员的血液制品流向临床造成血源性HBV感染。针对我国地区热点突变位点研发新型的血清学诊断试剂,增强HBsAg检测试剂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提高识别变异HBsAg的能力。(本文来源于《蚌埠医学院》期刊2019-05-01)

袁婷婷[9](2019)在《改良胃镜清洗消毒方法对防止医源性乙型肝炎病毒交叉感染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改良胃镜清洗消毒方法对防止医源性乙型肝炎病毒(HBV)交叉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个经常规及改良方法进行消毒的项目进行监测,每个项目取样50次进行分组清洗消毒:常规方法为使用注射器抽吸灌洗,改良方法为在常规消毒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增压泵及清洗喷枪清洗。并对两种清洗消毒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检测比较:经常规消毒法胃镜清洗消毒的合格率为75%,而经改良后的合格率为100%,改良胃镜清洗消毒法的合格率明显优于常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活检钳采用改良消毒方法清洗消毒后,灭菌合格率提高至95%,2%戊二醛及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合格率也得到明显提高,分别为95%和100%,全部高于常规消毒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胃镜清洗消毒法可有效抑制患者出现医源性HBV交叉感染的风险,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易于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期刊2019年07期)

何成山,马晨芸,陆志成[10](2019)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HBcAb阳性、HBsAg阴性血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血清学模式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情况,旨在了解CIA检测HBsAg的分析性能,并为评价OBI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检验科近20000份CI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五项血清学标志物中HBsAg无反应性、HBcAb阳性且信号值比临界信号值(S/Co值)>7.5的样本1157例,对样本HBcAb再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复筛,选取A450nm吸光值<0.070样本294例进行HBV DNA检测。结果 1157例样本进行HBcAb ELISA检测,复筛得HBcAb阳性标本1053例,阴性104例,其中A450nm吸光值<0.070样本294例。294例样本进行HBV DNA检测,其中HBV DNA阳性(HBV DNA>20IU/mL为阳性)34例,总阳性率为2.94%(34/1157)。22例HBV DNA载量21~99IU/mL;7例为100~1000IU/mL;5例为> 1000IU/mL;主要以低水平形式存在。以HBeAb、HBcAb阳性及HBsAb、HBeAb和HBcAb阳性这两种血清学模式中HBV DNA检出率较高;HBcAb S/Co≥10.0样本HBV DNA阳性率可达13. 5%。结论 CIA作为检测HBsAg灵敏度较高的方法 ,依然存在HBsAg阴性而HBV DNA阳性的OBI。这对于输血的安全性和乙肝的预防监测及治疗都存在重大影响。临床上对于HBsAg阴性伴高反应性HBcAb(S/Co值≥10.0)的患者应进行一步行HBV DNA检测,以明确OBI的存在。(本文来源于《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期刊2019年01期)

漫性乙型肝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邯郸地区无偿献血者隐匿性乙肝(OBI)的血清学分布特征。方法选取邯郸市中心血站2017年3月1日~12月31日、采用两种ELISA试剂进行HBsAg检测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75 984例,用常规HBsAg单试剂阳性标本和阴性标本进行核酸(定性)检测,将得到的核酸检测为HBV DNA反应性标本,采用化学发光"两对半"和核酸定量检测,结合检测结果和献血者统计资料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得到HBsAg~-/HBV DNA+/HBcAb+的样本26例,可能为OBI标本,其中HB sAg~-/HB sAb~+/HBcAb+及HBsAg~-/HBsAb~-/HBcAb~+为OBI的主要血清型模式,这两种血清型各占总数的30.8%和50.0%。HBsAb>100IU/L标本占总例数的11.5%(3/26),HBsAb为(20~160) IU/L的例数为6例,占总例数的23.1%(6/26)。梯度稀释HBV DNA标准品的浓度(3.15 IU/mL、4.2 IU/mL、6.3 IU/mL、8.4 IU/mL)的核酸检测对应CT值依次为41.14、37.45、36.23、35.04。OBI感染率在男性和女性性别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年龄分布上,随着岁数增大而呈现升高趋势。结论增加核酸检测会降低单纯采用两遍ELISA法检测HBsAg造成的输血感染风险,特别是对于OBI的检出,提高输血安全。鼓励抗-HBs滴度较低的健康献血人群适时注射乙肝疫苗,降低乙型肝炎的输血传染风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漫性乙型肝炎论文参考文献

[1].王钧,刘妍,徐东平.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J].传染病信息.2019

[2].张毓,孙国栋,张丽,徐晓艳.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的血清学分布特征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9

[3].马青松,张云芬.miR-122、miR-150在隐匿性乙型肝炎鉴别诊断中的研究[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9

[4].张莉,邱艳.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发生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9

[5].张小兰,赵润玲,吴依芸,李红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

[6].李奇.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HBVS基因突变特点及突变病毒株致瘤性研究[D].桂林医学院.2019

[7].张小芬,蒋兴华.可疑隐匿性乙型肝炎化疗后再激发1例报告[C].第十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论文汇编.2019

[8].何成山.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其S区基因突变的分析[D].蚌埠医学院.2019

[9].袁婷婷.改良胃镜清洗消毒方法对防止医源性乙型肝炎病毒交叉感染的效果[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

[10].何成山,马晨芸,陆志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HBcAb阳性、HBsAg阴性血清中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析[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9

标签:;  ;  ;  

漫性乙型肝炎论文-王钧,刘妍,徐东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