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下视雷达论文-谭珂

机载下视雷达论文-谭珂

导读:本文包含了机载下视雷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前视扫描雷达,卷积反演,波束锐化,统计优化

机载下视雷达论文文献综述

谭珂[1](2018)在《机载前视雷达扫描波束锐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载前视扫描雷达可以全天时、全天候对飞行器正前方区域的地形地貌和目标分布情况进行成像探测,在飞行器自主着陆、地形回避、物资空投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现有雷达技术受天线实波束的孔径限制,方位分辨率较低,无法实现前视较远区域地形地貌及集群目标的有效分辨。因此,研究机载前视扫描雷达波束锐化成像技术,在不改变系统基本硬件条件的情况下,通过信号处理的方法提高目标方位分辨率,对提升机载雷达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提高机载前视扫描雷达方位分辨率的相关理论与方法问题,从基于统计优化及正则化两种途径开展了波束锐化方法、算法实现和畸变修正等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如下:1.提出了基于I/Q通道噪声建模的最大似然波束锐化方法,通过联合考虑I/Q通道噪声分布构建匹配的似然函数,缓解了传统方法中回波统计模型失配造成的噪声敏感问题,有效抑制了成像结果中的寄生波纹和虚假目标。2.提出了基于平方拉普拉斯约束的最大后验波束锐化方法,利用拉普拉斯分布联合二次项分布对目标进行约束,解决了稀疏场景中由噪声放大现象引起的不完全收敛问题,在实现稀疏目标精确反演的同时,提高了波束锐化算法稳定性。3.提出了双通道正则化处理策略,构建了相应的锐化方法,打破了现有正则化波束锐化方法只能对单一特性场景进行处理的局限性,解决了集群目标反演时的背景轮廓丢失问题。4.提出了基于叁点向量外推的加速迭代阈值收缩方法,解决了迭代正则化方法收敛速度较慢的问题,为正则化波束锐化方法的高效实现奠定了技术基础,利于算法的工程实现。5.针对载机高速运动情况下的波束畸变问题,建立了运动速度与畸变方向图的解析关系,采用基于分块处理的正则化修正算法,有效改善了载机高速运动条件下的波束锐化效果。以上理论和方法已通过仿真与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上述方法能够有效解决机载前视扫描雷达波束锐化方法的工程应用相关问题。(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7)

周希波[2](2017)在《机载前视雷达杂波建模与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实际对抗环境中,需要探测、打击的战场一般是前方区域,所以对于预警机而言前视雷达是十分重要的,而相比于机载正侧视雷达,机载前视雷达的空时杂波分布复杂了许多。而对于机载雷达这种平台运动雷达而言,原本静止的杂波散射点相对于雷达产生了频移,同时频移量与杂波散射点相对于雷达的空间角度有耦合关系。对于这种在空间角和多普勒频率张成平面呈二维分布的杂波,空时自适应信号处理(STAP)算法是针对它的重要抑制方法之一;不过对于不同的杂波二维分布情况,需要采用相应的算法处理进行杂波抑制。本文重点研究机载前视雷达杂波建模与抑制方法。对于机载正侧视雷达,杂波在空间角余弦与多普勒频移张成的二维平面上形成清晰的脊线;随着距离单元的变化,杂波脊线分布斜率不变,但是杂波功率存在剧烈变化的情况。而对于机载前视雷达,不仅存在杂波功率变化剧烈的情况,同时在近程随着距离单元的变化,杂波在空间角余弦与多普勒频移构成的二维平面上分布范围变化剧烈,反映在距离多普勒谱中近程区域形成一条明显的弧线(又称为“眉毛线”),这对传统杂波抑制方法产生很大干扰。针对此问题,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对机载前视雷达的杂波回波信号进行建模,分析前视和非前视情况下杂波的分布特性,同时结合仿真和实测数据分别分析了距离模糊和背面散射效应对杂波分布的影响。2、研究了低脉冲重复频率情况下的杂波抑制方法,主要针对近程区域的非均匀杂波,研究实现了两类杂波谱距离依赖性补偿方法,局域补偿方法和导数更新法。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3、研究了基于先验信息的中、高脉冲重复频率情况下的杂波抑制方法。根据杂波分布的先验信息,构建变换矩阵,可以实现机载前视雷达近程杂波抑制。在雷达是二维阵列的前提下,研究实现了俯仰预滤波方法。针对上述两种方法进行了仿真实验。4、当缺少先验信息时,中、高脉冲重复频率情况下的杂波抑制方法只能基于数据本身展开研究。本文提出来一种联合相邻多个普勒通道数据进行二维滑窗的杂波分区方法,更具分区结果归并数据,并且结合样本选择策略进行空时自适应杂波抑制处理,实测数据处理结果反映出此方法相比较于传统的方法,实际目标信杂比改善十分明显。(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马超,顾红,苏卫民,李传中,陈金立[3](2015)在《多输入多输出阵列的机载前视雷达成像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机载前视成像有着很多潜在的应用,如在能见度很低的天气实现飞机的导航和盲降等.针对一种基于多输入多输出布阵的机载前视成像系统,通过结合调频变标算法和波束形成技术,推导出了适用于该机载前视成像雷达系统的成像算法,根据实际的飞行参数进行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对目标场景进行精确的成像;该系统与普通线阵前视合成孔径雷达相比,不仅避开了须求高重复脉冲周期的问题,也大大减少了天线阵列中使用的阵元数.(本文来源于《电波科学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杨俭,侯海平,曲长文,周强,冯万[4](2012)在《机载下视阵列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的微多普勒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机载阵列合成孔径雷达(SAR)采用机翼共形天线,机翼振动会引起回波相位误差而导致成像散焦。基于微多普勒模型和时频分析方法,研究了机载下视阵列调频连续波(FMCW)SAR成像的微多普勒效应。对振动模型进行了建模,结合阵元振动几何模型分析了信号特点,并基于时频分析方法对下视阵列FMCW SAR的微多普勒效应进行了成像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准确估计下视阵列SAR天线振动误差。(本文来源于《电波科学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滕秀敏,李道京[5](2012)在《机载交轨稀疏阵列天线雷达的下视叁维成像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研究了机载交轨稀疏阵列天线雷达的下视3维成像处理问题。将稀疏阵列天线布设在载机交轨向,采用频分正交信号实现多发多收以提高发射功率,利用多相位中心孔径综合原理将稀疏阵换成满阵,采用与空间位置相关的匹配滤波器使不同子带信号孔径综合后相位中心的空间位置相同,进一步将子带信号合成宽带信号以提高距离分辨率实现下视3维成像。为了扩大观测幅宽,提出将ScanSAR模式与SweepSAR模式相结合的扫描方式,以降低雷达系统的脉冲重复频率。分析了机载交轨稀疏阵列天线雷达的系统参数,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子与信息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黄敏,王玉兰,王娜,陈涌,任鹏[6](2012)在《机载测风激光雷达下视VAD反演及算法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机载测风激光雷达对机下空域3维风场分布进行探测的问题,基于陆基测风激光雷达建立风场模型,采用Levenber-Marquardt(LM)最小二乘法优化径向速率,与传统反演算法进行了仿真对比。结果表明,机载测风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和扫描方式与陆基测风激光雷达类似,不同的是,机载测风激光雷达不仅受飞机速度干扰,而且存在飞机飞行状态不稳定性影响、地球曲率影响、地面强散射回波干扰、地面杂波干扰等特有误差来源,使得风场反演难度更大;而LM最小二乘法具有Newton-Gaussian最小二乘法的快速收敛特性和梯度下降法的保证收敛特性,能满足风场快速和准确的反演。相关结果对测风激光雷达的优化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激光技术》期刊2012年01期)

文珺,廖桂生,李明[7](2010)在《一种机载前视雷达杂波距离依赖性补偿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机载前视阵雷达近程回波距离依赖性严重,直接距离采样估计杂波协方差矩阵会导致地面动目标检测(ground moving target indication,GMTI)性能下降,提出了一种完全基于数据的前视阵雷达处理新方法。该方法利用最小二乘准则对近程的杂波进行变换,然后再进行空时自适应处理(space-time adaptive processing,STAP)。该方法不需要知道雷达的先验参数,在存在误差的情况下具有稳健性。基于计算机仿真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10年06期)

杜磊,王彦平,洪文,吴一戎[8](2010)在《机载下视叁维成像合成孔径雷达空间分辨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基于阵列天线的机载下视叁维成像合成孔径雷达(3D-SAR)实现叁维分辨成像的基本原理,建立了机载下视3D-SAR的原始回波信号模型,得到了回波信号分别在方位向、跨航向和高程向上的波数域支持带,推导了机载下视3D-SAR的空间叁维分辨率的解析表达式.结合计算机仿真,分析了机载下视3D-SAR的空间叁维分辨特性,并重点分析了影响跨航向分辨率和高程向分辨率的系统参数,得出了机载下视3D-SAR在跨航向和高程向上的分辨率都具有空变特性的结论.本文的研究对系统参数设计和系统性能指标分析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测试技术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焦丽[9](2008)在《机载下视雷达地杂波研究与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杂波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仍然是雷达技术的热点。机载PD雷达地杂波强度大、杂波谱分布广,特别在下视状态下在所有的距离上都成为目标检测的背景,因此,机载PD雷达地杂波的研究和计算已经成为机载雷达最基本和最关键的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从机载下视雷达地杂波散射机理出发,结合机载下视雷达地杂波的特殊性,首先概括了机载下视雷达常用的杂波信号的特性即空间相关性和时间相关性,讨论了几种常用的相关杂波的模拟方法,做出了有效的模拟结果。网格划分法是机载雷达地杂波分析和计算时常用的分析方法,本文通过对机载雷达地杂波的几种网格划分方法的分析发现,杂波网格单元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可能超过了雷达的分辨率,因此,本文提出了地面杂波具有扩展目标的性质的观点。而角闪烁是扩展目标最重要的性质,于是本文对由扩展目标的角闪烁性质引起的杂波幅度起伏和相位分布进行了数字仿真;为了提高仿真精度,本文提出了模拟具有特定频谱特性的扩展目标算法,并对迭加频谱特性前后的序列进行了分析比较。基于前面对地面杂波特性的讨论和对机载下视雷达地面后向散射系数模型的研究,在充分考虑地面杂波起伏特性的情况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RCS起伏模型的机载下视雷达地杂波功率谱算法,并在Matlab平台上仿真实现,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正好吻合,提高了杂波模拟的逼真度。(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08-01-01)

殷蔚明,柳健,田金文[10](2002)在《机载前下视激光雷达成像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在成像噪声和载机运动影响下 ,前下视激光雷达对地面目标成像的仿真问题 ,分析并建立了成像过程的噪声模型 ;通过运用马尔科夫随机过程模型和独立同分布随机变量的迭加原理模拟载机运动状态和惯导姿态测量数据 ,对激光成像与地形高程进行映射变换 ;全面地给出了利用数字地图和导航系统测控精度生成测试用途激光像的仿真方案。实验显示 ,应用仿真系统提供的成像数据和映射变换关系 ,能对惯性 /激光雷达地形辅助导航系统进行有效的定位性能测试。成像仿真为惯性 /激光雷达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方案预研和仿真测试手段。(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02年04期)

机载下视雷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实际对抗环境中,需要探测、打击的战场一般是前方区域,所以对于预警机而言前视雷达是十分重要的,而相比于机载正侧视雷达,机载前视雷达的空时杂波分布复杂了许多。而对于机载雷达这种平台运动雷达而言,原本静止的杂波散射点相对于雷达产生了频移,同时频移量与杂波散射点相对于雷达的空间角度有耦合关系。对于这种在空间角和多普勒频率张成平面呈二维分布的杂波,空时自适应信号处理(STAP)算法是针对它的重要抑制方法之一;不过对于不同的杂波二维分布情况,需要采用相应的算法处理进行杂波抑制。本文重点研究机载前视雷达杂波建模与抑制方法。对于机载正侧视雷达,杂波在空间角余弦与多普勒频移张成的二维平面上形成清晰的脊线;随着距离单元的变化,杂波脊线分布斜率不变,但是杂波功率存在剧烈变化的情况。而对于机载前视雷达,不仅存在杂波功率变化剧烈的情况,同时在近程随着距离单元的变化,杂波在空间角余弦与多普勒频移构成的二维平面上分布范围变化剧烈,反映在距离多普勒谱中近程区域形成一条明显的弧线(又称为“眉毛线”),这对传统杂波抑制方法产生很大干扰。针对此问题,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对机载前视雷达的杂波回波信号进行建模,分析前视和非前视情况下杂波的分布特性,同时结合仿真和实测数据分别分析了距离模糊和背面散射效应对杂波分布的影响。2、研究了低脉冲重复频率情况下的杂波抑制方法,主要针对近程区域的非均匀杂波,研究实现了两类杂波谱距离依赖性补偿方法,局域补偿方法和导数更新法。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3、研究了基于先验信息的中、高脉冲重复频率情况下的杂波抑制方法。根据杂波分布的先验信息,构建变换矩阵,可以实现机载前视雷达近程杂波抑制。在雷达是二维阵列的前提下,研究实现了俯仰预滤波方法。针对上述两种方法进行了仿真实验。4、当缺少先验信息时,中、高脉冲重复频率情况下的杂波抑制方法只能基于数据本身展开研究。本文提出来一种联合相邻多个普勒通道数据进行二维滑窗的杂波分区方法,更具分区结果归并数据,并且结合样本选择策略进行空时自适应杂波抑制处理,实测数据处理结果反映出此方法相比较于传统的方法,实际目标信杂比改善十分明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机载下视雷达论文参考文献

[1].谭珂.机载前视雷达扫描波束锐化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

[2].周希波.机载前视雷达杂波建模与抑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3].马超,顾红,苏卫民,李传中,陈金立.多输入多输出阵列的机载前视雷达成像算法[J].电波科学学报.2015

[4].杨俭,侯海平,曲长文,周强,冯万.机载下视阵列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的微多普勒效应[J].电波科学学报.2012

[5].滕秀敏,李道京.机载交轨稀疏阵列天线雷达的下视叁维成像处理[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

[6].黄敏,王玉兰,王娜,陈涌,任鹏.机载测风激光雷达下视VAD反演及算法仿真[J].激光技术.2012

[7].文珺,廖桂生,李明.一种机载前视雷达杂波距离依赖性补偿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0

[8].杜磊,王彦平,洪文,吴一戎.机载下视叁维成像合成孔径雷达空间分辨特性[J].测试技术学报.2010

[9].焦丽.机载下视雷达地杂波研究与模拟[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

[10].殷蔚明,柳健,田金文.机载前下视激光雷达成像仿真[J].计算机仿真.2002

标签:;  ;  ;  ;  

机载下视雷达论文-谭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