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二乔刺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乔刺槐,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降温方法
二乔刺槐论文文献综述
翟晓巧,程斐,朱延林[1](2009)在《二乔刺槐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及适宜降温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二乔刺槐叶片在添加5mg·mL-16-BA的MS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将愈伤组织在冻存液(MS+10%DMSO+0.5mol·L-1蔗糖)中于4℃预冷2h,置入程序降温仪以1℃.min-1的速率降温至-7℃停留1h,再以0.1℃.min-1的冷却速率将样品冷却至-20℃,平衡1h,接下来以0.3℃.min-1的冷却速率将样品冷却至-40℃投入液氮保存,是适宜的降温方法。液氮保存1天后以38℃温水浴解冻。解冻后将愈伤组织用液体培养基(MS+6-BA5mg·mL-1+30g.L-1蔗糖)洗涤后转入恢复培养基暗培养,14天后放于光照下培养。光培养3天后冻后愈伤组织上开始长出新生愈伤组织颗粒,成活率最高可达52%,新生愈伤组织可诱导成苗。(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期刊2009年10期)
黄建全,朱延林,张娜[2](2009)在《二乔刺槐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有丝分裂过程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茎尖压片法对二乔刺槐染色体的数目进行了统计,并进行了核型分析,观察了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结果表明:二乔刺槐单倍体染色体数为2n=22,核型公式为2n=2x=22=4m+10sm+2st+6t;属于"3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72.14%。二乔刺槐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逐渐浓缩变粗,中期染色体清晰可见,后期染色单体发生分离并向相反的两极移动,末期形成新的子核。(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09年09期)
程斐[3](2009)在《二乔刺槐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及植株再生》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材料在超低温保存过程中,其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其它生命活动降至最低限度,从而避免了因长时间保存而带来的变异可能性。因此,超低温保存成为长期和稳定保存植物种质的有效方法之一。试验以木本植物二乔刺槐离体培养的愈伤组织作为材料,对其超低温保存方法进行研究,筛选出了适合的冻存程序,得到了50%以上的二乔刺槐愈伤组织成活率,并成功利用化冻后的二乔刺槐愈伤组织进行了体外植株再生。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利用程序降温仪对二乔刺槐愈伤组织进行冻存时发现样品降温速率和冷槽降温速率之间存在一定偏差,采用较慢的降温速率和适当时间的低温停留可以缩小这一偏差,偏差的缩小有利于样品成活率的提高。2.采用4种冰冻保护剂对二乔刺槐愈伤组织进行超低温保存,结果发现以冰冻保护剂(MS+10%DMSO+0.5mol·L~(-1)蔗糖)处理下的愈伤组织冻后活力最高,相对成活率可达91.81%。冰冻保护剂(MS+10%DMSO+0.5mol~(-1)蔗糖)可以作为二乔刺槐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较适宜的冰冻保护剂。3.降温过程中降温速率和低温停留时间会显着影响二乔刺槐愈伤组织活力,某一温度段的降温方式如果不适宜将会显着影响后续结果。适宜于二乔刺槐愈伤组织的控速降温超低温保存程序为:冷槽以1℃·min~(-1)的速率降温至-7℃停留1h后,再以0.1℃·min~(-1)的冷却速率将样品冷却至-20℃,然后平衡1h。接下来以0.3℃·min~(-1)的冷却速率将样品冷却至-40℃再投入液氮。4.化冻后的愈伤组织用液体培养基(MS+5.0 mg·L~(-1)6-BA+30g·L~(-1)蔗糖)洗涤2次,暗培养2周后转于光下。冻存后的愈伤组织以旧有愈伤组织表面长出活力旺盛的新生愈伤组织颗粒继而生长的方式恢复生长,新生的愈伤组织可以顺利出芽并进行体外植株再生,再生的植株与正常植株形态上无明显差异。取出生根培养30d的健壮苗进行炼苗,其成活率可达90%以上。(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翟晓巧[4](2008)在《二乔刺槐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二乔刺槐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二乔刺槐叶片在添加了5 mg·L~(-1)6-BA的改良MS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在冻存液(10%DMSO+0.5 mol·L~(-1)Sucrose)中于4℃预冷4 h后,以1℃·min~(-1)的冷却速率冷却至-7℃,在10min后进行植冰。植冰平衡至样品温度稳定于-7℃后,再以0.1℃·min~(-1)的冷却速率冷却至-20℃,然后平衡1h,再次以0.1℃·min~(-1)的冷却速率冷却至-30℃,最后以0.3℃·min~(-1)的冷却速率冷却至-40℃后投入液氮,1h后以38℃温水浴化冻。化冻洗涤后将愈伤组织转入恢复培养基暗培养14d,然后放于光下。3d后材料开始长出新生愈伤组织,成活率最高可达59%,新生愈伤组织可以出芽成苗。(本文来源于《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期刊2008-11-01)
翟晓巧[5](2007)在《二乔刺槐叶片的组织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乔刺槐组织培养苗的叶片为繁殖材料进行植株再生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芽诱导培养基:MS+BA5.0mg·L-1,生根培养基:1/2MS+IBA0.5 mg·L-1。该研究结果为工厂化快速繁殖二乔刺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南林业科技》期刊2007年04期)
翟晓巧,胡文远,王念,赵蓬晖[6](2006)在《二乔刺槐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乔刺槐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结果表明:二乔刺槐茎段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IBA0.2mg/L+BA3.0mg/L,愈伤组织芽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MS+IBA0.1mg/L+BA5.0mg/L,根诱导培养基为1/2MS+IBA0.4mg/L。(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06年11期)
曹艳春,翟晓巧,赵振利,范国强[7](2006)在《二乔刺槐组织培养及其体外植株再生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二乔刺槐叶片为试验材料,进行组织培养及其体外植株再生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二乔刺槐幼嫩叶片进行组织培养的适宜基本培养基为WPM,芽诱导最适培养基为WPM+IBA0.25mg.L-1+BA5mg.L-1+GA30.05mg.L-1,根诱导最适培养基为WPM+IBA0.3mg.L-1.该结果为二乔刺槐的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操作及其新品种的快速繁殖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06年02期)
黄茶英,刘青林[8](2003)在《激素、通气和pH值对四倍体刺槐和二乔刺槐离体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四倍体刺槐和二乔刺槐的不定芽为试验材料,通过比较培养前后的芽伸长量、增殖率和生物量等指标,研究了激素、通气状况(封口材料)、培养基pH值对刺槐离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A0.5mg/L、NAA0.1mg/L时,四倍体刺槐不定芽的生物量最大;在BA0.5mg/L、NAA0.5mg/L时,二乔刺槐不定芽的生物量最大.在湿度为35%±5%环境条件下,四倍体刺槐封口材料以耐高温塑料最好,二乔刺槐以棉塞最好;在湿度为55%±5%条件下,四倍体刺槐和二乔刺槐均以棉塞最好.在pH值为5.6、5.8和6.0时四倍体刺槐的增殖系数大,二乔刺槐在pH为6.4时的增殖系数大,而两品种在不同pH下的质量增量百分率差异不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南林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5期)
王四典[9](2002)在《花开二度的绿化树种——二乔刺槐》一文中研究指出二乔刺槐由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引种,经过5年的培育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 二乔刺槐是刺槐属种间杂交种。 该品种珍稀之处在于一年之内开两次花。第一次开花在“五一”节前后,第(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报》期刊2002-12-14)
二乔刺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茎尖压片法对二乔刺槐染色体的数目进行了统计,并进行了核型分析,观察了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结果表明:二乔刺槐单倍体染色体数为2n=22,核型公式为2n=2x=22=4m+10sm+2st+6t;属于"3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72.14%。二乔刺槐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逐渐浓缩变粗,中期染色体清晰可见,后期染色单体发生分离并向相反的两极移动,末期形成新的子核。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乔刺槐论文参考文献
[1].翟晓巧,程斐,朱延林.二乔刺槐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及适宜降温方法[J].林业科学.2009
[2].黄建全,朱延林,张娜.二乔刺槐染色体核型分析及有丝分裂过程观察[J].北方园艺.2009
[3].程斐.二乔刺槐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及植株再生[D].河南农业大学.2009
[4].翟晓巧.二乔刺槐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研究[C].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2008
[5].翟晓巧.二乔刺槐叶片的组织培养[J].河南林业科技.2007
[6].翟晓巧,胡文远,王念,赵蓬晖.二乔刺槐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
[7].曹艳春,翟晓巧,赵振利,范国强.二乔刺槐组织培养及其体外植株再生技术研究[J].河南科学.2006
[8].黄茶英,刘青林.激素、通气和pH值对四倍体刺槐和二乔刺槐离体生长的影响[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3
[9].王四典.花开二度的绿化树种——二乔刺槐[N].江苏科技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