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宗教意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康德,宗教,义务,自然宗教
宗教意蕴论文文献综述
马彪[1](2019)在《道德宗教的内在意蕴——以康德的《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康德的宗教思想一直被后世学者解读为道德宗教或理性神学,即基于道德的宗教或根于理性的神学,然而从既有的文献看,人们对其内在意蕴所指为何的细化研究却不甚多见。为准确理解康德,须对此议题加以探讨:就宗教的起源而言,康德主张人的义务(道德)应先于上帝的诫命,而非相反。在此层面上,可以说康德的宗教观念倾向于自然宗教,而非启示宗教。不过,这不意味着康德完全拒绝启示的作用。在他看来,只要有助于真的宗教的确立,上帝启示,甚至奇迹都是容许的,虽然它们与宗教的本质无涉,只有引导作用。然而,这一引导作用到底是体现在唤醒理性神学的外在起始处,还是体现在促进道德宗教的内在过程中,却是不可知的。基于此,可以说,康德的道德宗教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自然神论,也不是他所界定的理性主义以及纯粹理性主义,而是基于自然宗教之上的不可知论。(本文来源于《国外社会科学前沿》期刊2019年10期)
戴峰[2](2019)在《元代宗教剧的典型意象与象征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象征性是宗教剧的显着特点,也是解读其主旨和蕴涵的关键。在元代宗教剧众多的宗教意象中,"灵山""蓬莱""桃源""仙子"等意象的象征性尤为突出。在表层意义上,它们是宗教理想世界的象征;但在深层意义上,它们则是文人世俗情怀的寄托。将《黄粱梦》杂剧与同题材的宗教文献对比可以发现,二者表现出明显的人本位与神本位的不同。对人神恋爱剧的分析也可以发现,浪漫的仙乡实为文人心中的故乡。从"蓬莱"到"桃源",有着渐近人性的内在关联。元代宗教剧虽然不乏鲜明的宗教色彩,但其最核心的象征意蕴并不是宣扬宗教的解脱,而是表现人间的窘迫和人生的热望。神圣与世俗的掺杂正是元代宗教剧的特征与魅力之所在。(本文来源于《青海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张曼[3](2019)在《论费尔巴哈宗教批判要素的双重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人本视野出发去批判和考察宗教是费尔巴哈宗教研究的一大特色,其中"自然"与"依赖感"是其开展研究和建构宗教理论体系的重要元素。"自然"与"依赖感"在费尔巴哈人本宗教观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单向度的,而是具有辩证法色彩的双重意蕴。即"自然"与"依赖感"二者既是宗教产生的根源条件,又是宗教所要超越的对象。在"自然"与"依赖感"的双重意蕴的身份转换之下,使宗教存在的应然性与实然性得以展现,从而更加透彻地阐明了宗教的本质。(本文来源于《科学与无神论》期刊2019年05期)
孔俐颖[4](2019)在《爱之不朽——试析吉皮乌斯宗教神秘剧《圣血》的象征主义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俄罗斯象征主义戏剧形成于20世纪初期,从西欧引入,脱胎于俄罗斯象征主义诗歌。吉皮乌斯的戏剧《圣血》的问世具有双重意义,它不仅拉开了俄罗斯象征主义戏剧的序幕,也预示着宗教神秘剧的诞生。本文试从体裁、人物、意象、细节等方面对宗教神秘剧《圣血》的象征主义意蕴进行分析以揭示吉皮乌斯戏剧创作的一些特点。(本文来源于《俄语学习》期刊2019年02期)
李小荣[5](2019)在《玄奘东归与达摩西归的文学书写及其宗教意蕴——以“摩顶松”“只履西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佛教史上,玄奘是从本土西去求法高僧的典型,达摩则是从印度东来传法的代表。有趣的是,佛教文学对二者圣僧形象的塑造,都着力于表现其"行脚僧"的本色,并且都有"还乡"主题及相关故事的文学书写。其中,预示玄奘东归的故事是"摩顶松",而表现达摩西回的是"只履西归"。两者都注重回归过程的神奇叙事,但其宗教意蕴却有"空""有"之别。(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杨茜[6](2019)在《多克托罗小说中的宗教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E.L.多克托罗对宗教问题极其关注。他在小说《盗窃》《沃尔特·约翰·哈蒙》《上帝之城》中刻画了基督教神甫、宗教骗子、犹太拉比等一系列人物的形象;作品在对宗教教义与思想进行审视与评判的同时,也暴露了西方社会的信仰危机。多克托罗进而提出涤除世间罪恶、消弭人间苦难的最根本性方法在于"重塑上帝"。(本文来源于《丽水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卢苇[7](2018)在《对宗教传统陋习的批判与女性自觉意识的召唤——印度电影《厕所英雄》和《护垫侠》文化意蕴论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印度是一个宗教文化极为浓郁的国度,随着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剧,印度传统宗教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冲突日渐显现。近年来如《厕所英雄》和《护垫侠》等一批新电影的出现,可视为对印度社会改革观念的呼应。这两部电影通过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镜像语言,传达对印度宗教传统陋习及文化观念的强烈不满和绝决批判,以及对女性自觉意识的深入反思和热切召唤,还有对宗教世俗化转型的关注和期待。(本文来源于《剧影月报》期刊2018年06期)
郭帅帅[8](2018)在《《聊斋志异》中人鬼恋与人神恋之比较——从心理意识、宗教意蕴及情感内涵的维度出发》一文中研究指出将《聊斋志异》中的人鬼恋与人神恋置于比较视野下予以考察,对认识两类题材的特性、把握非现实婚恋的通趣,都有着重要意义。众多异同之中,通过心理意识、宗教意蕴及情感内涵叁个维度的比较所得出的结论,最富学术价值。两类故事凝聚着共同的心理意识,即因性压抑而产生的性幻想。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两项重要差别:其一,不同的宗教意蕴:人鬼恋故事受佛教影响更深,而人神恋故事受道教影响更强烈。其二,女主人公的命运形成鲜明对比,折射出不同的情感内涵:人鬼恋中的女主人公富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寄寓着作者红颜薄命之嗟与怀才不遇之叹;而人神恋中的女主人公身份华贵,能力超凡,书生一旦与之结合,便跻身富贵,这反映出蒲松龄对荣华的强烈企羡,以及无缘富贵的深沉感慨。(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8年35期)
王金华[9](2018)在《《太平广记》医部小说的宗教叙事及其文化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太平广记》医部小说(即卷218-220)中,有一些医家传闻和疾病治疗的记载,具有明显的宗教叙事特征,蕴含着丰富的宗教文化意蕴。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叙事表层结构中的角色和情节设定,另一方面是隐含于表层结构下的深层文化内涵。宗教文化意蕴不仅反映了时人在特定社会历史环境里的有限认识,也赋予此类小说奇诡谲怪的审美艺术风格。借助于此,我们可以分析宗教文化对小说叙事的影响,也可以从小说文本中去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状况。(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8年35期)
谢光典[10](2018)在《流动的图像意涵——蒙人驭虎图与财神牵象图的宗教意蕴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蒙人驭虎图和财神牵象图,作为一组固定搭配的图案,普遍见于藏地寺院及宅院两旁的壁画上。他们一般被赋予祛除灾祸厄运、带进财富吉祥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当今蒙藏民众对蒙人驭虎图的图像解释,搜集了蒙人驭虎图中所绘蒙古人索波拉贝(索波贝格益希)、都伽斋桑(都伽扎萨克)的传记、传说,认为这种诠释和另一种事部怙主叁尊的解释方式一样,都是后人对蒙人驭虎图的一种基于过去历史事实或想象的附会性的溯源。爬梳更早的戒律文本再结合佛教教义,可知蒙人驭虎图和财神牵象图中的蒙古人、印度人原初只是佛教修行者的代称,猛虎、大象等代表的只是妨碍修行人获得禅定的烦恼、贪着等一切逆缘的化现。整组图案只是一种禅修者调伏心意过程的形象化示意图。(本文来源于《青海民族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宗教意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象征性是宗教剧的显着特点,也是解读其主旨和蕴涵的关键。在元代宗教剧众多的宗教意象中,"灵山""蓬莱""桃源""仙子"等意象的象征性尤为突出。在表层意义上,它们是宗教理想世界的象征;但在深层意义上,它们则是文人世俗情怀的寄托。将《黄粱梦》杂剧与同题材的宗教文献对比可以发现,二者表现出明显的人本位与神本位的不同。对人神恋爱剧的分析也可以发现,浪漫的仙乡实为文人心中的故乡。从"蓬莱"到"桃源",有着渐近人性的内在关联。元代宗教剧虽然不乏鲜明的宗教色彩,但其最核心的象征意蕴并不是宣扬宗教的解脱,而是表现人间的窘迫和人生的热望。神圣与世俗的掺杂正是元代宗教剧的特征与魅力之所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宗教意蕴论文参考文献
[1].马彪.道德宗教的内在意蕴——以康德的《纯然理性界限内的宗教》为中心[J].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19
[2].戴峰.元代宗教剧的典型意象与象征意蕴[J].青海社会科学.2019
[3].张曼.论费尔巴哈宗教批判要素的双重意蕴[J].科学与无神论.2019
[4].孔俐颖.爱之不朽——试析吉皮乌斯宗教神秘剧《圣血》的象征主义意蕴[J].俄语学习.2019
[5].李小荣.玄奘东归与达摩西归的文学书写及其宗教意蕴——以“摩顶松”“只履西归”为例[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6].杨茜.多克托罗小说中的宗教意蕴[J].丽水学院学报.2019
[7].卢苇.对宗教传统陋习的批判与女性自觉意识的召唤——印度电影《厕所英雄》和《护垫侠》文化意蕴论析[J].剧影月报.2018
[8].郭帅帅.《聊斋志异》中人鬼恋与人神恋之比较——从心理意识、宗教意蕴及情感内涵的维度出发[J].文教资料.2018
[9].王金华.《太平广记》医部小说的宗教叙事及其文化意蕴[J].文教资料.2018
[10].谢光典.流动的图像意涵——蒙人驭虎图与财神牵象图的宗教意蕴分析[J].青海民族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