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后区特性论文-王宇,艾芊,李建林

破坏后区特性论文-王宇,艾芊,李建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破坏后区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节理软岩,CT扫描,崩解率,崩解机理

破坏后区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宇,艾芊,李建林[1](2017)在《节理软岩压缩破坏后崩解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压缩破坏后节理软岩的崩解特性,对节理软岩进行了叁轴压缩破坏试验,得到节理软岩压缩破坏后的试样,通过表面裂缝描图得到破坏试样的宏观裂隙特征,CT扫描得到破坏试样的微观裂隙特征。以压缩破坏后的节理软岩为研究对象进行室内干—湿循环崩解试验,根据试样的崩解率和相关崩解破坏机理,研究节理软岩压缩破坏后的崩解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压缩破坏后的节理软岩一次干—湿循环后的崩解率可高达36.51%,其崩解速度远大于完整软岩。崩解速度最大的试样第一次干—湿循环后的崩解率高达36.51%,而崩解速度最小的试样第一次干—湿循环后的崩解率只有3.16%,几乎不崩解。分析表明节理软岩压缩破坏后的崩解特性是由岩样压缩过程中产生的微观裂纹和宏观节理裂纹共同决定的,且受荷破坏形成的宏观裂纹越多、裂纹越长、裂纹交叉越多则崩解速度越快,崩解性越强。黏土矿物成分占比是决定软岩崩解性和崩解类型的主要内在因素,蒙脱石、绿泥石、伊利石等黏土矿物会加快软岩崩解速度。(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7年12期)

陈德飞,孟祥娟,周玉,张慧芳,江春明[2](2016)在《岩石破坏后力学特性及其对天然气开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层在失去应力平衡后,岩石将发生破坏,而岩石的岩性差异导致破坏后的力学特性也相差较大。岩石在峰值强度后将产生走向各异的裂缝;若岩石在破坏后产生大量岩粉,将堵塞地层中的喉道和裂缝,导致储层的渗流能力降低。选用四川盆地4个区块的4类岩性的多个岩样进行叁轴压缩实验,根据岩样峰值强度后的破坏模式定义了3种类型:Ⅰ型岩样破坏后将产生拉伸裂缝,并且应力突降;Ⅱ型岩样破坏后将产生剪切裂缝,应力缓慢降低;Ⅲ型岩样破坏后将产生拉伸与剪切裂缝,应力往复变化。Ⅰ型与Ⅱ型岩样在破坏后形成的裂缝较为单一,且裂缝面光滑;Ⅲ型岩样在破坏后形成走向各异的裂缝,且产生大量的岩粉,影响天然气开采。针对Ⅲ型岩样破坏后产生大量的岩粉,以煤岩为例,提出采用超前预防处理以及在排采期进行治理的措施。(本文来源于《断块油气田》期刊2016年03期)

魏红卫,喻泽红,邹银生[3](2006)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边坡剪切屈服区特性和破坏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筋材与土的相互作用,分析加筋边坡的稳定性,研究边坡加筋后剪切屈服区特性和破坏模式的变化,以及加筋层数和筋材拉伸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筋后边坡的剪切屈服区和破坏模式发生改变,筋材拉伸模量和加筋密度不同,加筋边坡的破坏形态也不相同。筋材拉伸模量过低时,加筋边坡的剪切屈服区与素土边坡接近,加筋的稳定效果不明显,即便增大加筋密度对边坡安全系数的提高也不大;随着筋材拉伸模量增大,加筋的稳定作用增强,且随加筋层数增加,边坡的剪切屈服区宽度增宽,并向边坡内部和基础发展;对于加筋密度相同的加筋边坡,随着筋材拉伸模量的增大,边坡将呈现叁种典型的破坏模式。(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06年04期)

史贵才[4](2005)在《脆塑性岩石破坏后区力学特性的面向对象有限元与无界元耦合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计算技术在计算能力和存储容量上的革命仅仅提供了计算更复杂问题的有效工具,而程序的高效性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本文试图从两方面着手,应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来提高程序的开发和维护效率;在有限元分析中纳入无界单元以减小岩土工程的计算区域,从而提高程序的计算效率,最终为脆塑性岩石破坏后区力学特性的数值模拟服务。本文分别对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无界单元方法以及岩石破坏后区力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在系统地研究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有限元叁维非线性分析的面向对象模型。2、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Visual C++,嵌入Matlab数学库,利用其强大的矩阵运算功能,开发了运行于Windowsxp/2000/NT操作系统的,适用于岩土工程二维和叁维有限元分析的面向对象有限元分析软件EBPFEM。该软件能进行弹塑性或弹脆塑性有限元计算,能较好的模拟脆塑性岩石的力学性能,可以考虑开挖卸荷;程序中加入了节理单元,可以模拟岩体中的不连续面;程序中还纳入了无界单元,可以模拟岩土工程中经常涉及到的无限和半无限域问题。3、在对无界单元方法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回顾与总结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映射无界元和衰减无界元的基本原理及其形函数的具体构造方法,总结了几种常用的映射无界元和衰减无界元的形函数,并且详细推导了一种简单而又非常实用的无界单元—6节点叁维无界元的形函数以及其它相关计算公式。4、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岩石的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分类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应用塑性位势理论,详细推导了对应于不同屈服准则的应力脆性跌落过程塑性流动因子的确定方法,并且给出了非理想脆塑性模型应力脆性跌落过程中产生的非零位移增量的一种简便的近似处理方法。5、分别对大理岩、红砂岩和花岗岩等几种脆性比较明显的岩石进行了应力脆性跌落系数的试验研究。研究表明脆塑性岩石的脆性是相对的,随着围压的增大,岩石逐渐由脆性向延性转化;脆塑性岩石的应力脆性跌落在围压不大的情形下发生,其应力脆性跌落系数是围压的函数;并给出了大理岩和红砂岩的应力脆性跌落系数与围压的关系表达式。6、对非线性有限元分析中不同屈服条件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在叁维情形下,采用不同的广义Von Mises条件来逼近莫尔—库仑条件时,Drucker-Prager条件偏于保守,真正的逼近Mohr-Coulomb条件应该介于内角圆和外角圆之间,内角圆偏于保守而外角圆偏于危险,所以等面积圆是相对合适的折中选择。7、将应用面向对象方法开发的叁维弹-脆-塑性有限元与无界元耦合分析软件EBPFEM对小湾水电站地下洞室群的围岩稳定性进行了不同屈服条件下的分析。证明了本文所设计的分析软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对类似的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期刊2005-05-01)

凌建明,孙钧[5](1994)在《岩体破坏后损伤特性及其力学描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岩体破坏前后的损伤特性,从损伤力学角度揭示了岩体破坏后力学特性的本质与规律。通过有效应力的思想,考虑破坏前累积损伤对破坏后力学性质的影响,进而提出了岩体破坏后损伤特性的力学描述方法,并进行了应用和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叁次大会论文集》期刊1994-05-24)

吴玉山,林卓英[6](1987)在《单轴压缩下岩石破坏后区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岩石在单轴压缩下取得的荷载-位移全过程,对岩石破坏后区力学性状进行了探讨。并根据破坏后区的基本特征,把岩石的受力破坏划分为Ⅰ型破坏和Ⅱ型破坏。指出应变率不同,这两种类型破坏可以相互转化。(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1987年01期)

任润昌,邬扬杰[7](1981)在《模化法设计压气机中几何相似条件破坏后特性的变化(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了用模化法设计压气机时,当展弦比1/b发生变化、静叶加减内围带、延长叶片及加厚叶片这四方面破坏几何相似条件时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 文章指出,用模化法设计压气机时,在严格的几何相似不能保证的情况下,某些几何参数和结构可以作一些变化而不会对特性带来很大的影响。 目前,在设计压气机时,除采用平面叶栅资料来设计以外,还广泛地采用整机模化法。这种设计方法的先决条件是,必须有现成的母型和详细的试验资料。根据己经发表的资料来看,这种设计方法能够得出较理想的结果。 用整机模化法设计压气机时,需要满足叁个相似条件:(1)动力相似、(2)运动相似、(3)几何相似。一般说来,这叁个条件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保证的。但是,在有些条件下,几何相似不能严格得以保证。例如,径向间隙数值就是如此。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在什么条件下允许稍微偏离一下严格的几何相似条件,而不致引起压气机性能的显着变化。根据采用模化法设计出的压气机的试验资料和近年来我们工作中得到的结果可以清楚地看出,在一定范围内某些几何参数是允许变化的。现分别叙述如下:(本文来源于《舰船科学技术》期刊1981年07期)

破坏后区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层在失去应力平衡后,岩石将发生破坏,而岩石的岩性差异导致破坏后的力学特性也相差较大。岩石在峰值强度后将产生走向各异的裂缝;若岩石在破坏后产生大量岩粉,将堵塞地层中的喉道和裂缝,导致储层的渗流能力降低。选用四川盆地4个区块的4类岩性的多个岩样进行叁轴压缩实验,根据岩样峰值强度后的破坏模式定义了3种类型:Ⅰ型岩样破坏后将产生拉伸裂缝,并且应力突降;Ⅱ型岩样破坏后将产生剪切裂缝,应力缓慢降低;Ⅲ型岩样破坏后将产生拉伸与剪切裂缝,应力往复变化。Ⅰ型与Ⅱ型岩样在破坏后形成的裂缝较为单一,且裂缝面光滑;Ⅲ型岩样在破坏后形成走向各异的裂缝,且产生大量的岩粉,影响天然气开采。针对Ⅲ型岩样破坏后产生大量的岩粉,以煤岩为例,提出采用超前预防处理以及在排采期进行治理的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破坏后区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王宇,艾芊,李建林.节理软岩压缩破坏后崩解特性试验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2017

[2].陈德飞,孟祥娟,周玉,张慧芳,江春明.岩石破坏后力学特性及其对天然气开采的影响[J].断块油气田.2016

[3].魏红卫,喻泽红,邹银生.土工合成材料加筋边坡剪切屈服区特性和破坏模式[J].工程力学.2006

[4].史贵才.脆塑性岩石破坏后区力学特性的面向对象有限元与无界元耦合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5

[5].凌建明,孙钧.岩体破坏后损伤特性及其力学描述[C].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叁次大会论文集.1994

[6].吴玉山,林卓英.单轴压缩下岩石破坏后区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1987

[7].任润昌,邬扬杰.模化法设计压气机中几何相似条件破坏后特性的变化(一)[J].舰船科学技术.1981

标签:;  ;  ;  ;  

破坏后区特性论文-王宇,艾芊,李建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