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伊斯兰教建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伊斯兰教地方化,道教,砖雕
伊斯兰教建筑论文文献综述
马文奎[1](2019)在《伊斯兰教地方化的逻辑——临夏市T拱北建筑砖雕中“壶”图案象征意义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宗教艺术是基于具象的艺术手段将复杂的宗教理论展演开来,以便不同认知层次的受众得以领会其中的意义。对伊斯兰教宗教艺术的象征人类学解读,有助于研究者分析伊斯兰教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实践跨宗教对话和地方化的逻辑。甘肃省临夏地区的宗教文化氛围使当地穆斯林宗教精英尝试开展"回道对话",成为伊斯兰教在中国本土化实践的第二部分有机构成。本文通过分析拱北中出现的"壶"形象,抽象出在"回道对话"过程中的两个具体手段,即符号借用和象征重构。(本文来源于《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期刊2019年01期)
郭岩,杨昌鸣[2](2018)在《明清北京牛街佛教和伊斯兰教宗教建筑文化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明清北京牛街为例,分析宗教建筑佛寺和清真寺的总体分布、修建命名、布局形式、社会功能四个方面。以历史微观区域内比较建筑文化的视角,"以小见大",体现中国古代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和谐发展关系,印证了当代中国佛伊二教的和谐发展是与历史一脉相承;以及"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理念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顺应我国宗教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文化》期刊2018年05期)
周妩怡[3](2018)在《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建筑体现 以明清时期的清真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建筑的清真寺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又具有某些伊斯兰建筑的元素;既与中国的文庙、佛寺、道观等建筑不同,同时又有别于国外的清真寺,形成了独特的韵味。明清时期的清真寺是清真寺建筑形式与中国传统建筑范式相结合而发展出来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清真寺建筑风格,也是中国穆斯林对世界伊斯兰教建筑的一个贡献。根据现今所存的许多清真寺寺志和碑拓来看,我国大部分清真寺都始建于明代,清代则是发展的高峰期。明清时期的清真寺,在建筑形制、布局、装饰(本文来源于《中国宗教》期刊2018年06期)
王茜[4](2017)在《中国西北地区伊斯兰教宗教建筑——清真寺装饰纹样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伊斯兰建筑艺术的核心理念就是和谐。伊斯兰教赋予这一理念的内涵与外延非常广泛,这一理念也是伊斯兰宗教社会的关键因素。现如今,各国、各地区的伊斯兰教建筑在不同程度也都带有各自的建筑特色和装饰风格。本文主要通过对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西北地区伊斯兰教宗教建筑——清真寺调研考察,以它们的装饰纹样来说明我国西北地区伊斯兰教宗教建筑装饰纹样的地域特征。通过调研我们可以发现,以新疆喀什市的艾提尕(本文来源于《艺术品鉴》期刊2017年01期)
[5](2016)在《《中国伊斯兰教建筑艺术》出版发行》一文中研究指出由高占福先生作序,着名回族摄影家白学义先生及其子白韬编撰的画册《中国伊斯兰教建筑艺术》一书,于2016年4月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起遍访中国穆斯林聚居区,拍摄了数十万幅图片,历时8载编纂成《中国伊斯兰教建筑艺术》系列丛书叁册,其中上、中册为着名清真寺建筑,下册为着名拱北、麻扎、道堂建筑。该书容括国(本文来源于《回族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闫爱宾,宾慧中[6](2015)在《宋元泉州伊斯兰教石建筑述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泉州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之重镇,其外来宗教及文化遗迹保存极为丰富,其中尤以伊斯兰教为最。但因泉州区域地处福建沿海,与中原区域群山阻隔,在晚唐以前经济发展并不显着;在五代之后,尤其是宋元时期,其海外交通、经济、文化则获得了长足发展,得益于交通贸易需求,石桥梁、石建筑、以及石筑城池等得以大量建造,而与之伴随的海外文化与宗教的大量传入,也使伊斯兰教石建筑在泉州得以发展,遗迹众多。本文通过对泉州现存遗迹的实地调研及文献资料的细致耙梳,对宋、元时期的泉州伊斯兰教石建筑发展进行了脉络梳理与研究。(本文来源于《2015年中国建筑史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期刊2015-11-27)
墨骥[7](2015)在《兰州伊斯兰教灵明堂建筑艺术赏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兰州南山卧龙岭,有一处具有浓郁的伊斯兰建筑特色和典型的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建筑群,巍然矗立于崇山峻岭之中。这就是目前西北地区最大的伊斯兰教寺院——兰州灵明堂。灵明堂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砖刻木镂,美轮美奂;斗拱飞檐,结构精妙,给人以庄严、肃穆和神圣之感,其布局和装饰结合传统古典园林建筑及寺(本文来源于《中国穆斯林》期刊2015年03期)
赵子恒[8](2015)在《浅论伊斯兰教建筑的中国化——基于明清西安清真寺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清真寺是穆斯林进行礼拜活动的重要场所,阿拉伯国家的清真寺为典型的穹顶式建筑,随着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清真寺建筑在发展中逐步吸收了汉族建筑的特点,表现为两种建筑艺术的融合,从而创造了特有的建筑型制,这种伊斯兰教建筑的中国化在明清西安清真寺中表现的十分明显。这些遍布中国的清真寺,丰富了世界建筑文化的内容,它们是历代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外人民长期友好交往的见证,理应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悉心保护。(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史志》期刊2015年07期)
杜天蓉,曾明[9](2015)在《宁夏伊斯兰教建筑装饰表现技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宁夏伊斯兰教建筑装饰表现技法丰富多样,其地区的两大伊斯兰教建筑体系中,多采用砖雕、木雕、琉璃、彩画、石膏花饰等手法,形成了具有宁夏地区特征的伊斯兰教装饰风格,创造了一整套适合于各种结构和材料的装饰形式和技艺。(本文来源于《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吴承钧,荣蓉[10](2015)在《受伊斯兰教影响的印度建筑及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是一文化的象征,它不仅在某一些方面展示了传统文化留下的痕迹,同时又体现了当代文化对它的影响,只有当代建筑将传统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得以保存、继承,才能成为一个国家自己真正的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屹立于世界建筑之林。(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5年01期)
伊斯兰教建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明清北京牛街为例,分析宗教建筑佛寺和清真寺的总体分布、修建命名、布局形式、社会功能四个方面。以历史微观区域内比较建筑文化的视角,"以小见大",体现中国古代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和谐发展关系,印证了当代中国佛伊二教的和谐发展是与历史一脉相承;以及"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的理念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顺应我国宗教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伊斯兰教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1].马文奎.伊斯兰教地方化的逻辑——临夏市T拱北建筑砖雕中“壶”图案象征意义的分析[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19
[2].郭岩,杨昌鸣.明清北京牛街佛教和伊斯兰教宗教建筑文化比较研究[J].世界宗教文化.2018
[3].周妩怡.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建筑体现以明清时期的清真寺为例[J].中国宗教.2018
[4].王茜.中国西北地区伊斯兰教宗教建筑——清真寺装饰纹样探究[J].艺术品鉴.2017
[5]..《中国伊斯兰教建筑艺术》出版发行[J].回族研究.2016
[6].闫爱宾,宾慧中.宋元泉州伊斯兰教石建筑述略[C].2015年中国建筑史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2015
[7].墨骥.兰州伊斯兰教灵明堂建筑艺术赏析[J].中国穆斯林.2015
[8].赵子恒.浅论伊斯兰教建筑的中国化——基于明清西安清真寺的考察[J].黑龙江史志.2015
[9].杜天蓉,曾明.宁夏伊斯兰教建筑装饰表现技法[J].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5
[10].吴承钧,荣蓉.受伊斯兰教影响的印度建筑及发展[J].大众文艺.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