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咽喉痛疗效的系统评价和分析

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咽喉痛疗效的系统评价和分析

孙小龙朱丽娜翟建光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洛阳471000)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在治疗咽喉疼痛疾病方面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8月~2013年12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出现咽喉疼痛症状的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形成对照组、干预组,每组患者为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均给予头孢抗生素治疗,干预组40例患者均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后吞咽疼痛数值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接受治疗后,干预组吞咽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对咽喉疼痛患者进行治疗干预具有疗效确切的优势,可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皮质类固醇激素咽喉痛疗效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055-02

咽喉疼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在各科室住院患者中有一定的发生率。相关的临床实证研究数据显示:咽喉疼痛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自限性表现,主要诱发因素包括鼻病毒以及冠状病毒这两个方面[1]。部分研究中证实:可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干预对咽喉痛患者的临床治疗[2-3]。为进一步探讨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在治疗咽喉疼痛疾病方面的效果与价值,本文选取我院自2012年8月~2013年12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出现咽喉疼痛症状的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法下,将皮质类固醇药物干预方案与干预方案进行综合对比与探讨,现将相关结果总结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2年8月~2013年12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出现咽喉疼痛症状的患者共计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具有包括咽喉部疼痛、发热、扁桃体肿大、以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在内的相关临床症状。排除存在严重器质性病变、肝肾功能障碍、精神性疾病、以及妊娠/哺乳期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试验,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所有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形成对照组、干预组,每组患者为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为:对照组中,男性患者共计26例,女性患者共计14例,患者年龄在20~50周岁范围之内,平均年龄为(38.2±1.7)岁;干预组中,男性患者共计28例,女性患者共计12例,患者年龄在22~54周岁范围之内,平均年龄为(39.6±1.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40例患者均给予头孢抗生素治疗。具体用药方案为:1.0g剂量头孢拉定配合浓度为5.0%的葡萄糖溶液500.0ml剂量,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2~3次/d,持续治疗3d以观察疗效。

1.2.2干预组

干预组40例患者均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具体用药方案为:10.0mg剂量地塞米松配合浓度为5.0%的葡萄糖溶液500.0ml剂量,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1次/d,持续治疗3d以观察疗效。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对比临床疗效评估标准为:1)显效,指患者治疗3d内发热症状消失,咽喉部无疼痛感,咳嗽症状消失;2)有效,指患者治疗3d内发热症状明显减退,咽喉部疼痛感明显好转,咳嗽症状有所缓解;3)无效,指患者治疗3d内未达到上述标准。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吞咽疼痛数值进行评估。具体评估标准为:1)患者可自主进食冷流质食物,有饱腹感,进食量正常,计3分;2)患者进食冷流质食物期间有疼痛感,进食量较少,计2分;3)患者进食流质食物期间困难,疼痛感剧烈,计1分;4)患者无法自主进食流质食物,需补液进行营养支持,计0分。分值越高,患者吞咽情况越佳。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X2检验,可信区间95%,检验水准为0.05,当P<0.05时为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对比

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如下表所示(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示意表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

干预组402810238(95.00)

对照组4015121327(67.50)

2.2吞咽疼痛对比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吞咽疼痛数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接受治疗后,干预组吞咽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如下表所示(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对比示意表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干预组401.1±0.32.5±0.2

对照组401.2±0.41.7±0.1

3讨论

地塞米松作为当前临床实践中,典型的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当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急性、慢性疼痛的治疗工作当中,并以取得了相关的临床效果。药理学研究数据证实:地塞米松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下,能够对患者体内花生四烯酸以及白三烯成分的释放反应进行可靠的抑制。以此种方式,促进患者肥大细胞以及溶酶体膜的稳定,控制炎性递质的释放反应,达到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水平的目的。对于咽喉部疼痛患者而言,应用本药物进行干预,抗炎、抗水肿效果均表现突出。同时,已有研究中证实,咽喉疼痛患者以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干预,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一般来说,在确定患者没有皮质类固醇激素相关应用禁忌症的限制的情况下,短期内给予本药物干预疗效确切,也不会对相关咽喉部手术患者的术后伤口愈合产生不良影响,故而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并且,通过对本次临床研究中40例干预组患者用药情况的观察,认为:皮质类固醇激素可有效抑制炎症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白细胞在炎症部位的集聚,并抑制吞噬作用、溶酶体酶的释放以及炎症化学中介物的合成和释放。可以减轻和防止组织对炎症的反应,从而减轻炎症的表现。与此同时,在有关的研究实践中同时发现: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可广泛适用于严重性、渗出性、以及细菌性咽喉部疼痛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且静脉滴注给药可直接作用于患者受体,见效速度快,复发率低,故而认为有广泛推广的价值。

我院本次临床研究数据证实: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接受治疗后,吞咽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上数据充分说明:应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对咽喉疼痛患者进行治疗干预具有疗效确切的优势,可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谈杰,顾峰,李朝娟等.小剂量皮质激素用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伴高热患者的疗效观察[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21(5):459-460.

[2]许晓菲,韦家美,黄良胜等.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7):101-101.

[3]刘巨波,刘丽亚,鲁翔等.长期小剂量克拉霉素联合鼻用激素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初步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8):360-363.

标签:;  ;  ;  

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咽喉痛疗效的系统评价和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