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浓度进水论文-毛念佳,嵇鸿民,许柯,任洪强,李颖瑜

低浓度进水论文-毛念佳,嵇鸿民,许柯,任洪强,李颖瑜

导读:本文包含了低浓度进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氧化亚氮,循环式活性污泥工艺(CASS),生物脱氮,16S,rRNA高通量测序

低浓度进水论文文献综述

毛念佳,嵇鸿民,许柯,任洪强,李颖瑜[1](2018)在《进水pH值对CASS工艺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中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进水pH对CASS工艺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中N_2O排放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其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进水pH值由6.6提高到9.0,氨氮去除率由39.5%提高到99.7%,总氮去除率由37.5%提高到45.7%;同时,单周期N_2O排放量从0.32 mg N/L增加到0.52 mg N/L。高进水pH值(8.4和9.0)下,反硝化功能基因nosZ、nirS和nirK丰度较高。微生物群落分析表明,随着进水pH的增加,氨氧化菌含量变化不大,而亚硝酸盐氧化菌含量则从2.58%增加至3.42%。反硝化优势菌种为Dechloromonas(1.36%~4.25%)和Zoogloea(0.75%~1.26%),Dechloromonas丰度随进水pH变化较大。(本文来源于《净水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袁剑辉,董超,谢明鸿,王欢[2](2014)在《CASS工艺在低浓度进水条件下的运行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我国南方部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低的问题,结合湖南省某CASS工艺污水处理厂(平均进水COD为40 mg/L、BOD5为10.5 mg/L)的运营实践,综合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和水量及处理系统能耗特征,对如何维持活性污泥系统正常运行及节能降耗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在低浓度进水条件下,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系统可以维持正常运行,并且有剩余污泥产出,通过灵活调整CASS工艺的运行,可将该污水处理厂的电耗由设计运行方案的0.286 kW·h/m3降至0.133 kW·h/m3,节能显着,可节省电费45.45万元/a。(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4年16期)

曹贵华,王淑莹,彭永臻,苗志加[3](2014)在《体积比对分段进水工艺处理低浓度废水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改良A2/O四点分段进水工艺处理低浓度、低碳氮比城市生活污水.在HRT为8.7 h、SRT为15 d、污泥回流比为75%、进水流量分配比为20∶35∶35∶10、好氧段ρ(DO)为1~1.5 mg/L条件下,通过调整不同的厌氧/缺氧/好氧体积比,分析体积比对污染物去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体积比对COD、氨氮的去除基本无影响,但对TN、TP去除影响较大.当厌氧/缺氧/好氧体积比为4∶8∶10时,对污染物去除效果最佳,出水COD、氨氮、总氮、总磷质量浓度分别为28.12、0.58、9.26、0.43 mg/L,进水碳源有效利用率达72.4%.通过逐步减少好氧段体积以提高缺氧段体积的策略,可使进水碳源在各缺氧段或厌氧段被充分利用,同时有利于反硝化除磷菌的富集,DPAOs最高比例为20.9%.(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万巍,童金文[4](2013)在《低浓度进水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的调试与运行》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探讨了曝气生物滤池在低浓度进水条件时的调试策略,包括停止预处理预曝气系统运行,改造CN滤池曝气控制,调整滤池反冲洗周期等。结合调试期间的运行情况,对部分设备及工艺参数进行了改造优化,总结经验,为类似工艺的运行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3年12期)

张庆五,毕晓玲[5](2010)在《低浓度进水条件下活性污泥的培养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进水水质浓度低在我国南方的许多污水处理厂中是个普遍现象。低浓度进水对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的培养极为不利。介绍了合理投运曝气沉砂池、初沉池,合理控制生化池曝气空气量的分布与强度,合理控制回流比等调控措施,并在污泥培养过程中做好生物相观察。通过这些要点的掌握,在低浓度进水条件下成功培养出了所需要的活性污泥,为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水质达标排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市政工程》期刊2010年06期)

来彦伟,刘超[6](2009)在《城镇污水处理厂低浓度连续进水间歇曝气运行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南方城镇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初期的实际运行情况,对低浓度进水的运行模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运行中,污水处理厂MLSS浓度调整为2.5g/L,采用曝气3h、停曝5h、连续进水的运行模式,实现了生物系统稳定运行,出水达标。(本文来源于《四川环境》期刊2009年04期)

李保石[7](2009)在《常温低浓度进水条件下投加惰性颗粒物和絮凝剂对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实验室规模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研究了常温(25℃)低进水浓度条件下(COD350~500mg/L)投加絮凝剂和惰性颗粒物对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作用。分别考察了只投加阳离子季胺盐、同时投加阳离子季胺盐和粉末活性炭(惰性颗粒物)以及同时投加聚合氯化铝和粉末活性炭对UASB反应器启动和颗粒污泥形成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投加惰性颗粒物和絮凝剂可以促进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缩短颗粒污泥形成的时间。同时投加粉末活性炭和絮凝剂的2个反应器形成颗粒污泥的速度相差不大,启动后60天,2个反应器内出现了大量细小的颗粒污泥,并且有少量粒径较大的颗粒出现;启动后120天,2个反应器均形成较成熟的颗粒污泥,粒径>0.5mm污泥颗粒占污泥的百分比达到60%;只投加阳离子聚季铵盐絮凝剂的反应器运行到第196天形成了较成熟的颗粒污泥,粒径>0.5mm颗粒污泥占污泥的百分比达到54.0~64.3%;而未投加添加物的反应器经过196天运行,粒径>0.5mm颗粒污泥占污泥的百分比才达到34.7~48.3%。同时投加粉末活性炭和絮凝剂的反应器形成成熟颗粒污泥的时间最短。(2)在颗粒污泥的性质方面:同时投加粉末活性炭和絮凝剂反应器内污泥的沉降性和产甲烷活性均优于未投加添加物反应器内的污泥。①反应器运行结束时,同时投加粉末活性炭和絮凝剂反应器内污泥的VSS/SS值在0.76~0.77,只投加絮凝剂的反应器污泥的VSS/SS值为0.76,未投加添加物反应器内污泥的VSS/SS值是0.74,几个反应器内污泥的VSS/SS值相差不大。说明投加粉末活性炭和絮凝剂对厌氧微生物的生长影响不大,并没有对厌氧微生物产生毒性作用。②同时投加粉末活性炭和絮凝剂反应器内污泥的SVI值在29.0~30.5mL/gSS之间。相比只投加絮凝剂和未投加添加物的反应器,同时投加粉末活性炭和絮凝剂的反应器内颗粒污泥的沉降性能最好。③同时投加粉末活性炭和絮凝剂的反应器各取样口中污泥的产甲烷活性分别是1.20~2.14gCH_4-COD/gVSS·d和1.09~2.25gCH_4-COD/gVSS·d,只投加絮凝剂的反应器为1.27~1.55gCH4-COD/gVSS·d。未投加添加物的反应器为1.06~1.30gCH_4-COD/gVSS·d投加粉末活性炭和絮凝剂反应器的相应取样口产甲烷活性更高,说明投加粉末活性炭和絮凝剂有利于增加厌氧颗粒污泥的活性。(3)投加粉末活性炭和絮凝剂对UASB反应器的稳定运行和去除效果均有促进作用,投加粉末活性炭和絮凝剂的反应器出水VFA值在25mg/L左右波动,碱度分别为510mg/L和500mg/L,均优于未投加添加物的反应器。当反应器运行到后期,投加添加物的反应器和未投加添加物的反应器内都能够保持85%以上的COD去除效率,这说明UASB反应器在常温下处理低浓度废水也可以实现较高的COD去除率。(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9-06-13)

柳志华,黄军功,王德顺[8](2008)在《浅谈进水低浓度情况下的活性污泥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进水浓度偏低、进水水量不足是刚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厂普遍遇到的问题,对如何在此阶段将活性污泥培养起来进行了探讨,提出采用集中负荷形式、确保混合液流速、暂不考虑溶解氧含量、适时启动污泥回流,是活性污泥培养成功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08年26期)

古凌艳,万巍,曹文忠[9](2008)在《低浓度进水UCT工艺的脱氮除磷调试与运行》一文中研究指出广东某污水处理厂采用UCT工艺处理低浓度进水,通过采取增加进水量、投加除磷药剂、补充碳源等措施,成功解决了低浓度污水的脱氮除磷难题。(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08年08期)

低浓度进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我国南方部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低的问题,结合湖南省某CASS工艺污水处理厂(平均进水COD为40 mg/L、BOD5为10.5 mg/L)的运营实践,综合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和水量及处理系统能耗特征,对如何维持活性污泥系统正常运行及节能降耗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在低浓度进水条件下,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系统可以维持正常运行,并且有剩余污泥产出,通过灵活调整CASS工艺的运行,可将该污水处理厂的电耗由设计运行方案的0.286 kW·h/m3降至0.133 kW·h/m3,节能显着,可节省电费45.45万元/a。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低浓度进水论文参考文献

[1].毛念佳,嵇鸿民,许柯,任洪强,李颖瑜.进水pH值对CASS工艺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中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J].净水技术.2018

[2].袁剑辉,董超,谢明鸿,王欢.CASS工艺在低浓度进水条件下的运行优化[J].中国给水排水.2014

[3].曹贵华,王淑莹,彭永臻,苗志加.体积比对分段进水工艺处理低浓度废水性能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4

[4].万巍,童金文.低浓度进水曝气生物滤池工艺的调试与运行[J].绿色科技.2013

[5].张庆五,毕晓玲.低浓度进水条件下活性污泥的培养方法[J].中国市政工程.2010

[6].来彦伟,刘超.城镇污水处理厂低浓度连续进水间歇曝气运行模式分析[J].四川环境.2009

[7].李保石.常温低浓度进水条件下投加惰性颗粒物和絮凝剂对厌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9

[8].柳志华,黄军功,王德顺.浅谈进水低浓度情况下的活性污泥培养[J].山西建筑.2008

[9].古凌艳,万巍,曹文忠.低浓度进水UCT工艺的脱氮除磷调试与运行[J].中国给水排水.2008

标签:;  ;  ;  ;  ;  

低浓度进水论文-毛念佳,嵇鸿民,许柯,任洪强,李颖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