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服务信息系统论文-何维

乘客服务信息系统论文-何维

导读:本文包含了乘客服务信息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铁行业,综合信息服务,无线传输,实时

乘客服务信息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何维[1](2015)在《地铁行业乘客服务信息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城市的交通状况,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各城市开始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设计、开发相应系统,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可正常运转。其中,乘客信息系统非常重要,其服务对象主要是乘客,目的是为轨道交通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从目前来看,多数城市的乘客信息系统过分依赖网络技术,是以计算机系统为核心,并以车载和车站作为显示的媒介和终端,为广大乘客提供信息服务。(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信息化》期刊2015年22期)

许津津[2](2012)在《地铁乘客信息系统综合服务平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日趋严重,交通的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更加便利的城市轨道交通由此在各大城市开展了大规模的建设。乘客信息系统是以轨道交通乘客为服务对象,提供多样化信息服务的系统。但是目前依托网络技术,以计算机系统为核心,以车站和车载显示终端为媒介向乘客提供单向数据的传统乘客信息服务,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乘客及运营双向信息交互的需求。无线局域网作为有线局域网的延伸,可提供地面与列车之间的通信,乘客信息系统车地无线通信必须能够保证列车行驶在80公里/小时情况下,能够以有效带宽不低于30M的速率在列车和运营控制中心服务器间双向传输视频影像及数据信息,并能保证最低的延迟,同时保证车载AP同轨旁AP切换时做到“0”丢包,从而满足实时的车-地双向信息交互[1]。论文分析了在技术上基于802.11a/b/g系列的无线数据传输模式,在最小有效带宽满足传输要求的基础上,完善了车-地无线设计方案,提出了可建立在无线局域网之上,能够提供地面与列车之间实时通信的系统方案,设计构建了以传统的仅覆盖站厅、站台的单向信息发布平台为基础,拓展到覆盖完整乘客出行路径的城市空间(包含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移动电视,地面广播等)和地铁空间(车站站外、出入口,站厅,站台,列车)的完整综合信息发布平台。使综合的信息服务从单向广播变为双向交互,信息内容的传播载体包括了多媒体信息大屏,拼接大屏,自助式查询终端,实时的视频监控信息,广播和地铁移动电视等[2]。设计出的新型乘客信息系统以丰富的双向信息,满足了乘客对行车,媒体,查询等多种信息服务的需求,同时,解决了在设备故障、火灾、恐怖袭击等紧急情况下运营方对行车内实时的视频监控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2-11-01)

廖敏[3](2009)在《地铁行业乘客服务信息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地铁行业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家为拉动内需,大力推动公共基础事业的建设,国内地铁的建设也得以提速,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后南京、成都、沈阳、南宁等更多城市开始建设地铁。不久将有更多的地铁投入运营。轨道交通作为公共服务性企业,以不断提高运营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地铁运营当务之急。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客户将带来不同的服务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乘客的需求不仅对乘客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触发了地铁电子商务应用的商机。因此,从改善现有的业务运转体系和手段出发,及早规划设计建立一套囊括乘客服务、内部服务管理、电子商务与生产系统和业务管理系统应用集成的乘客服务信息系统平台在地铁行业的需求越发迫切。在上述大环境的基础上,内地目前很多地铁企业也都开始着手建立相关的乘客服务信息系统和管理系统,从传统的现场服务、人工服务、广播服务逐步拓展到信息服务、离线服务、主动服务。纵观国内乘客服务信息系统现状,国内大部分的地铁信息服务和信息交互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大多城市都建设了或开始建设以地铁电视为主的乘客信息发布系统,部分城市地铁建立了网站和车站终端的交互渠道。但总体来说乘客信息服务渠道不足,信息交互方式也较为单一,信息孤岛的现象也比较严重。此次研究主要是参考国内外各家成功经验,结合国内地铁行业业务特点,以某地铁公司为设计蓝本,有效利用现有资源,从拓宽乘客信息发布的渠道、提升服务信息管理水平、拓展电子商务运用出发,并考虑将叁者如何有机的结合到一起,总体设计成体系的乘客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并重点研究其中软件设计中公众服务等几个重点模块的集成和实现。本文的创造性研究成果主要有:1)从愿景和目标出发,重点分析内地地铁行业的业务特点和现有系统的情况,从整体出发进行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设计:包括应用设计、简要的技术架构设计和基础架构设计。2)在目前很多地铁的实际运行中都有相当多不可缺少的生产信息系统或已建成的信息系统,包括信号系统、AFC票务系统、GIS系统、地铁电视系统,在软件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和重组,在此基础上对乘客服务信息系统软件进行设计。本文将重点对乘客服务信息系统的软件设计进行描述,而其中资源的重利用和系统的集成,以及精准服务和为将来电子商务布局的地铁会员管理更是软件实施重点和难点,因此本文也将几个软件设计中的难点进行重点分析和处理,并对这几部分进行系统实现和测试:包括与GIS整合的公众服务模块的设计与实现,与AFC数据集成的常客管理模块的设计等。3)从拓展服务渠道的角度出发,规划未来的乘务服务信息系统的服务渠道,并对其中车站终端的渠道设计和网络集成进行简要说明。目前一体化的乘务服务信息管理在国内地铁业属于新兴方向,在此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匮乏。也希望通过此次的研究课题能对乘客服务管理的系统管理和应用做出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09-11-30)

翟光洲,刘晓强,赵时旻,李锋,何浩源[4](2008)在《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信息系统服务框架优化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信息系统的系统组成和信息服务原理。分析了目前国内乘客信息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国外乘客信息系统值得借鉴之处。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基于网络化的智能乘客信息服务框架。(本文来源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期刊2008年10期)

乘客服务信息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日趋严重,交通的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更加便利的城市轨道交通由此在各大城市开展了大规模的建设。乘客信息系统是以轨道交通乘客为服务对象,提供多样化信息服务的系统。但是目前依托网络技术,以计算机系统为核心,以车站和车载显示终端为媒介向乘客提供单向数据的传统乘客信息服务,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乘客及运营双向信息交互的需求。无线局域网作为有线局域网的延伸,可提供地面与列车之间的通信,乘客信息系统车地无线通信必须能够保证列车行驶在80公里/小时情况下,能够以有效带宽不低于30M的速率在列车和运营控制中心服务器间双向传输视频影像及数据信息,并能保证最低的延迟,同时保证车载AP同轨旁AP切换时做到“0”丢包,从而满足实时的车-地双向信息交互[1]。论文分析了在技术上基于802.11a/b/g系列的无线数据传输模式,在最小有效带宽满足传输要求的基础上,完善了车-地无线设计方案,提出了可建立在无线局域网之上,能够提供地面与列车之间实时通信的系统方案,设计构建了以传统的仅覆盖站厅、站台的单向信息发布平台为基础,拓展到覆盖完整乘客出行路径的城市空间(包含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移动电视,地面广播等)和地铁空间(车站站外、出入口,站厅,站台,列车)的完整综合信息发布平台。使综合的信息服务从单向广播变为双向交互,信息内容的传播载体包括了多媒体信息大屏,拼接大屏,自助式查询终端,实时的视频监控信息,广播和地铁移动电视等[2]。设计出的新型乘客信息系统以丰富的双向信息,满足了乘客对行车,媒体,查询等多种信息服务的需求,同时,解决了在设备故障、火灾、恐怖袭击等紧急情况下运营方对行车内实时的视频监控的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乘客服务信息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何维.地铁行业乘客服务信息系统的设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

[2].许津津.地铁乘客信息系统综合服务平台设计[D].天津大学.2012

[3].廖敏.地铁行业乘客服务信息系统的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09

[4].翟光洲,刘晓强,赵时旻,李锋,何浩源.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信息系统服务框架优化策略[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8

标签:;  ;  ;  ;  

乘客服务信息系统论文-何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