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柱(黑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2)
摘要:通信类课程是在信息时代发展中出现的课程,既有数据的理论性,又有很高的实践性要求。本文对这类课程的整体实施及其重要环节的把握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想法。
关键词:课程通信实施
目前知识的更新换代日益加快,导致了大批新课程的出现,有效地将这些课程加以实施成为现代教师急于探讨的一个问题。
课程实施是现代课程论研究的重要领域,随着传统课程观的转向,课程实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课程实施是课程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和课程的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及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同样是课程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往往把课程实施归属于教学问题,不看作是课程问题的内容。在新的理论视角下,课程实施过程越来越被认为是一个理解的过程、一个对话的过程和一个知识与意识构建、生成的过程。即课程实施并不是简单的教学问题,而是作为课程这个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以及该课程设计得是否合理可行。
所谓课程实施就是将一个预定课程在实际中进行运用,它并不等同于简单地重复事先制订好的课程方案,整个的课程实施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现在以中专电子专业的《通信技术基础》课程为例,探讨一下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将该课程加以实施,并认识课程实施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一、课程计划的制定
在课程实施之前,首先应该将需要执行的课程进行定位,再按照定位并结合实际的需求确定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计划,为课程的实施制定好方案。在信息化的时代中,各种各样的通信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作为中专的电子专业,掌握一些基本的通信知识已经成为该专业学生的必备条件,这就要求在中专阶段开设《通信技术基础》这一门专业基础课。《通信技术基础》主要是介绍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讲述了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传输原理及其性能分析,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作为原高等教育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较少开设。而中专学生的特长是动手能力强,这就要求加强实践知识。针对这一特点,在课程实施之初,本着了解的原则,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尽可能通过图片、多媒体、实物、实验等各种形式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融会贯通到实际生活之中,加深学生对该课程的直观了解,尽量做到内容浅、涉及面广,使学生能够了解原理、掌握现象,做到可以对事物进行初步分析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改进
许多研究表明,课程改革成功与否有赖于对实际教学过程切实有效的实施。一个好的课程方案,并不是按照理想进行制定就可以成功的,良好课程方案的形成需要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课程内容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不断进行修改,而切忌一成不变,课程方案可以不是完美无缺的,但必须是切实可行的。因而是否真正切实可行,只有经过一遍遍的实施改进之后,才会得到验证。
《通信技术基础》在我校的开设时间较短,课程方案制定之初是参照大专及本科的教学计划,针对本校电子专业的特点加以制定的,由于学生素质、教师知识结构以及硬件条件等一些因素的影响,课程设置并不是很成熟。随着通信行业的发展,知识也在更新,如寻呼业务的日渐萧条、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小灵通在我国的投入使用、网络技术的日益先进等等,这些内容在原本课程制定中都相对现行的行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就应该及时地发现、适时地修改和添加。
三、课程实施的评价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应该适当及时地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就是该课程是否满足学生的需要并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为课程实施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学生的发展。无论是课程的制定者还是实行者都应该对课程实施的进展以及效果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这里不仅仅是指学生的成绩,还包括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兴趣和接受程度等。如上面《通信技术基础》课程的三次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都是在实施过程中参照原定目标,依据社会发展及需要,根据学生情况的变化进行了适当及时的评价,找出好的与不好的方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课程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双方面的努力,对课程方案进行了及时有效的调整,才保证了数学目标的实现。在这一个过程中,课程的实施者和制定者一定不能脱离开来,而应当不断进行交流,就该课程的发展情况以及实施情况进行充分的沟通,及时地调整和修改课程计划,以创造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适应学生发展需要、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合理可行的课程。
通过这三年《通信技术基础》课程的实施,我们认识到课程实施并不是简单的静态执行,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完成一个成功的课程实施,除了要充分领会课程制定者的原意,还要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需要,及时感觉到学生情况的变化,在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将课程的实施方案与实际的需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其在具有科学性的同时又不失实用性,使课程实施真正成为课程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