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雷电定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雷电定位系统,雷电灾害防御,监测预警,实际应用
雷电定位论文文献综述
段弢,刘学良[1](2019)在《雷电定位系统在雷电灾害防御和监测预警中的应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水平不断提升,安全防范意识等方面也更为强烈,人们对防雷相关技术的实际应用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人们的现实生活当中需要有关雷电灾害情况的预报,在防雷相关工作中,气象局一定要积极使用自身发展优势去探析有关雷电检测的实际应用。为现代社会、人民群众提供雷电相关内容的服务,尽量能够提前就将所有应对措施做好,切实避免雷电灾害所造成的灾害影响,为社会安定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32期)
陆金凤,庞焕华,姜殿荣[2](2019)在《浅析广西雷电定位系统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雷击是重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雷电定位系统是研究雷电规律和指导防雷减灾工作的有效手段,该文介绍了广西雷电定位系统的监测原理及基本概况,并详细分析了雷电定位系统在雷电预警、雷击风险评估、雷电事故调查、防雷安全检测、雷电活动规律研究等各类雷电防护业务中的应用情况。广西雷电定位系统自投入使用以来,积累了海量的雷电活动数据,可有效指导雷击事故分析,为雷电活动规律研究及差异化雷电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灾害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王道朋[3](2019)在《雷电定位系统在雷电灾害防御和监测预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雷电活动一般都发生于强对流天气之中,强烈的雷电活动可能会引发森林大火或者可能对人产生伤害导致人员伤亡的现象发生,还有可能会对电子通信设备造成不良的影响。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应用的电子通讯设备、供电网络、以及高新技术装备越来越多所以很多雷电灾害频发地区的受灾面积不断的扩大,据有关数据表明每年我国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亿元。现代雷电定位系统的发展可以对更大面积的雷电活动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对区域内的雷电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可以有效的减少雷电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尽可能的减少雷电活动对高新技术设备的不良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9年14期)
梁丽,雷勇,张帅弛,李涛,庞文静[4](2019)在《基于DBSCAN与网格搜索的雷电定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定位精度是评价雷电定位网络的重要指标之一,定位算法直接影响雷电探测结果的精度。雷电监测系统探测数据误差不可避免,传统定位算法不具备抗误差干扰能力,迭代计算易发散,定位结果精度不高。为了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提出一种新的雷电定位算法DG-LLA (DBSCAN and grid-search lighting location algorithm),在定位计算中引入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方法与网格搜索方法。通过仿真与国家雷电监测网实际定位结果对比分析定位算法性能。结果表明:到达时间差(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法和Tayloir级数展开法定位误差较大,仿真区域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982 m和668 m;定位中引入DBSCAN方法后,均方根误差明显减小为406 m,引入DBSCAN方法和网格搜索方法后,均方根误差减小为349 m;在相同回击数据条件下,算法DG-LLA与国家雷电监测网相比定位数量更多,回击数据的利用率从43. 4%提升到51. 5%,新增定位结果周围雷达回波特征较强,定位精度更高。(本文来源于《应用气象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张浩,杨鸿珍,邵炜平,姚继明[5](2019)在《北斗RNSS授时技术在智能电网雷电定位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电网雷电定位系统是一项重要的电力业务,其雷电定位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间同步的精度。研究并比较了3种北斗授时方式,发现RNSS授时方式最适合应用于雷电定位系统。进而研究了RNSS授时的原理和特点,并提出了一种低成本的用户终端授时软硬件架构和算法,利用经过卡尔曼滤波的北斗秒脉冲信号,通过PID算法,校准用户时钟并调节压控温补晶振,使得用户终端时间和GNSS时间的偏差在任何时刻都控制在100 ns以下,以满足雷电定位系统的精度要求。(本文来源于《电信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李涛,张帅弛,张灿,任永珍[6](2018)在《基于自适应密度聚类分析的雷电定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定位精度是评价雷电定位网络的重要指标之一,定位算法直接关系到雷电探测结果的精度。经典定位法抗误差干扰能力差、定位精度低,传统迭代算法易于发散且会陷入局部最优。为了实现更有效的定位,在定位计算中引入改进密度聚类算法(adaptive 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ADBSCAN)。通过雷击事故实例和区域仿真分析了定位算法的性能。结果表明,ADBSCAN不需要人工干预,对于雷电定位结果的聚类效果更好;基于ADBSCAN的雷电定位算法克服了传统定位算法的缺点,提高了抗误差干扰的能力,能稳定并精确求解出雷击点。(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36期)
彭汉涛[7](2018)在《浅析雷电定位监测系统在电网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雷电定位监测系统的运用,可以对电网在雷电天气情况下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并且分析是否发生雷电故障,若是产生雷电故障,准确对故障点进行定位,这样可以为后期的故障处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尽最大程度确保电网运行呈现稳定、安全的状态,避免对电力行业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造成严重的影响。然而,雷电定位监测系统在电网中的运用,可以有效解决该项问题,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尽最大程度上保证电网运行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电气传动自动化》期刊2018年06期)
王延慧,叶文军,刘忠全,周斌,钱勇[8](2018)在《新疆ADTD和雷电定位系统资料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13—2017年新疆ADTD和电力部门的雷电定位系统探测的地闪资料,对新疆地区两种系统地闪活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3—2017年新疆两种系统监测地闪次数相差较大,电力部门探测的年平均地闪次数为ADTD(53278次)的2倍多,主要均以负地闪为主。ADTD与电力部门探测到白天发生的地闪次数几乎均高于晚上,近5a正地闪昼夜比分别为1.5、1.4。两种系统记录的夜间正地闪次数年变化形式基本相似,负地闪近5a平均值在昼夜相差均很大;ADTD和电力部门监测的地闪主要发生月份和时间段基本相同,均集中在5—9月的14—23时,并于17时出现峰值(27082、47896次);两种系统探测新疆2013—2017年正、负地闪密度值总体小于1次/km~2·a,且正地闪密度最大值均小于负地闪。地闪密度大值区呈片状和带状分布,主要集中在新疆的北部(天山以北)和西部;地闪密度最小区则均集中在南疆沙漠戈壁地区;两种系统近5a地闪频次,均随着经纬度的增大而先增加后减少,总体趋势基本一致;但ADTD探测的地闪频次比电力部门偏小一个数量级;ADTD系统显示新疆地闪平均强度全年变化幅度较大。电力部门地闪平均强度最大值小于ADTD系统,5—9月所有的地闪强度分别都小于75.5、53.0k A,各月平均地闪强度分别在39.4—48.5k A、14.2—19.9k A之间;ADTD与电力部门探测的正地闪电流变化均不大,但平均电流较电力部门偏小。负地闪电流日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上午的雷电流强度均大于下午的,且ADTD探测的平均电流(36.4k A)较电力部门(33.5k A)偏大。两种系统探测正地闪的雷电流强度日均值分别为61.9、64.6k A,依次是负地闪的1.7、1.9倍;ADTD和电力部门不同电流强度段的地闪次数均呈现出单峰型分布,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地闪电流强度均主要集中在20—40k A之间,分别占相应地闪总数的67.7%、57.0%。ADTD探测的地地闪流强度累积百分比在40—60k A之间大于电力部门,除此之外均小于电力部门。整体而言,两者探测的地闪时间分布特征较为接近,而地闪次数和强度分布特征有差别,对于出现差别的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9 雷电物理和防雷新技术——第十六届防雷减灾论坛》期刊2018-10-24)
王超,张宇鹏,刘博,艾文君[9](2018)在《河南省新一代雷电定位系统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雷电监测网在河南省边界地区存在探测盲区,无法对河南省特高压电网进行完整覆盖这一问题,本文建立了新一代雷电定位系统,以提升河南省电网雷电定位系统的系统应用功能和整体探测效率、定位精度等性能指标,提高电网安全运行水平,有力支撑坚强智能电网。(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期刊2018年26期)
张浩,杨鸿珍,邵炜平,姚继明[10](2018)在《北斗RNSS授时技术及其在智能电网雷电定位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雷电定位系统是基于网络技术的大面积、全自动、实时监测雷电活动的计算机在线系统,是目前电力系统研究雷电活动最先进的手段。雷电定位系统一般同时使用两种基本方法实现综合定位,一种是定向法,另一种是时差法。定向法的监测点可以探测到雷电的方向,并且达到一定的精度要求。理论上,联合两个监测点的数据,就可以实现雷电定位。受探测器精度的限制,定向法的定位误差较大。而且雷电发生的位置距离监测点越远,误差越大。时差法的监测点可以记录下监测到雷电信号时的精确时间,通过对比多个监测点记录的监测到同一雷电信号的时间,实现雷电定位。这种方法和卫星定位以及基站AGPS(assisted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辅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定位方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利用时差换算成距离差来实现定位。从时差定位原理中不难看出,雷电定位系统时钟同步的精度直接决定了定位精度。如果按照北斗最低100 ns的授时精度计算,定位误差约为30 m。相比定向法,时差法是效果更好的一种定位方法,其定位精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钟同步的精度。随着北斗授时精度的不断提高,利用RNSS(radio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卫星无线电导航业务)授时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雷电定位系统时钟同步的精度,从而提升雷电定位系统的应用水平。北斗授时技术主要分为RDSS(radio determination satellite service,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单向授时、RDSS双向授时和RNSS授时。从时间同步精度上来说,RNSS授时的秒脉冲精度优于23.7 ns,虽然不是最高的,但是完全可以满足电力应用需要。而且RNSS授时方式可进行连续授时,具有用户机功率小、用户数量无限制、保密性高等优点,是北斗授时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时最佳技术选择。为了提高雷电定位系统的精度,本文研究了雷电定位和RNSS授时的基本原理,并介绍了一种基于北斗RNSS方式的授时终端。该终端主要由北斗授时模块、高精度温补晶振、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主控模块以及其他接口和显示模块构成。其中,FPGA主控模块及其软件算法是授时终端设计的技术核心。软件算法的主要设计思想是:北斗授时模块产生的1 pps脉冲信号经过卡尔曼滤波后,可以消除无卫星信号时脉冲信号异常带来的影响,并且提高1 pps信号的精度。晶振产生的信号经过计数器计数后,与1 pps信号进行频率比对,利用PID(proportion integral differential)算法来决定对晶振频率进行加快或减慢的调整。通过DAC(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数字模拟转换器)得到调节电压,对压控温补晶振进行调整,使其振荡频率更接近1 pps信号的频率,实现驯钟。以基准秒脉冲为准确的整秒时刻,在整秒时刻之间以驯服后的10 MHz振荡器输出波形为更小的时间单位,实现时钟同步与跟随,生成1 pps信号、IRIG-B信号以及用户钟面时间。该授时终端的每个整秒时间采用经过卡尔曼滤波的秒脉冲,其误差优于20ns。在之后的1 s内,采用振荡器的输出为时间刻度计时,其1 s内的累计误差优于10 ns,整体误差优于30 s,对于雷电定位系统优于100 ns的精度要求,完全能够满足。即使在8 s内失去北斗卫星信号,仅利用本地守时,也能够保证时钟的误差在100 ns以内。仿真和测试的结果表明,通过使用本文的终端授时和守时技术,可以实现低成本、高精度的电力系统北斗RNSS授时,完全能够满足雷电定位系统的应用需求,对进一步提高雷电定位的精度具有积极意义。而雷电定位系统是所有电力业务中对时间同步要求最高的应用系统,北斗授时技术在雷电定位系统中的成功应用也标志着北斗技术理论上可以满足所有电力业务对时钟同步精度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数字中国 能源互联——2018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9-15)
雷电定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雷击是重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雷电定位系统是研究雷电规律和指导防雷减灾工作的有效手段,该文介绍了广西雷电定位系统的监测原理及基本概况,并详细分析了雷电定位系统在雷电预警、雷击风险评估、雷电事故调查、防雷安全检测、雷电活动规律研究等各类雷电防护业务中的应用情况。广西雷电定位系统自投入使用以来,积累了海量的雷电活动数据,可有效指导雷击事故分析,为雷电活动规律研究及差异化雷电防护提供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雷电定位论文参考文献
[1].段弢,刘学良.雷电定位系统在雷电灾害防御和监测预警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风.2019
[2].陆金凤,庞焕华,姜殿荣.浅析广西雷电定位系统及其应用[J].农业灾害研究.2019
[3].王道朋.雷电定位系统在雷电灾害防御和监测预警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9
[4].梁丽,雷勇,张帅弛,李涛,庞文静.基于DBSCAN与网格搜索的雷电定位算法[J].应用气象学报.2019
[5].张浩,杨鸿珍,邵炜平,姚继明.北斗RNSS授时技术在智能电网雷电定位系统中的应用[J].电信科学.2019
[6].李涛,张帅弛,张灿,任永珍.基于自适应密度聚类分析的雷电定位算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7].彭汉涛.浅析雷电定位监测系统在电网中的运用[J].电气传动自动化.2018
[8].王延慧,叶文军,刘忠全,周斌,钱勇.新疆ADTD和雷电定位系统资料对比分析[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9雷电物理和防雷新技术——第十六届防雷减灾论坛.2018
[9].王超,张宇鹏,刘博,艾文君.河南省新一代雷电定位系统建设[J].河南科技.2018
[10].张浩,杨鸿珍,邵炜平,姚继明.北斗RNSS授时技术及其在智能电网雷电定位系统中的应用[C].数字中国能源互联——2018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