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化海水论文-高书宝,王泽江,吴丹,刘伟,张亚南

软化海水论文-高书宝,王泽江,吴丹,刘伟,张亚南

导读:本文包含了软化海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水脱钙,镁资源,轻烧白云石,烟道气

软化海水论文文献综述

高书宝,王泽江,吴丹,刘伟,张亚南[1](2019)在《减少浓海水中镁资源损失的脱钙软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淡化后的浓海水蕴藏着巨大的钙、镁资源,镁系物产品用途广泛,附加值高。实验证明,利用价格低廉,来源广泛的轻烧白云石与提溴母液为原料,制备高品质氢氧化镁的技术路线可行,镁资源利用率高。烟道气碳化除钙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有效实现精准分离和回收钙镁资源,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创新性技术。两种工艺路线都可减少混合盐泥的排放,应用前景广泛。(本文来源于《盐科学与化工》期刊2019年09期)

王涛,王亮,武海虹,王俐聪,张琦[2](2018)在《利用氨碱生产废液进行浓海水净化软化工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淡化后副产的浓海水应用于氨碱法纯碱生产中替代传统的淡水化盐,可以有效利用浓海水中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但由于其中含有浓度较高的易结垢离子(Ca~(2+)、Mg~(2+)、SO_4~(2-)),需要进行净化软化预处理。文章针对现有的浓海水净化软化过程中,处理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探讨了利用氨碱生产中副产的废液进行浓海水精制的工艺,并优化了关键工艺参数和技术条件,使处理后的水质符合制碱生产的要求。最佳处理条件为:Ca(OH)_2与Mg~(2+)摩尔比0.9~1.0,pH值≥10.61,蒸氨废液添加比例40%(v/v),结晶促进剂添加量10%(w/v),Ca~(2+)与CO_3~(2-)摩尔比1.0~1.1。(本文来源于《盐科学与化工》期刊2018年04期)

赵胜君[3](2016)在《层层自组装法纳米碳材料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和海水软化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纳米碳材料因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力学、电学性能而得到广泛关注,氧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做为新型碳纳米材料在膜分离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本研究制备了氧化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复合纳滤膜,并对其单多价离子分离特性、亲水性和抗污染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以天然石墨为原料通过改进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通过超声波分散技术将氧化石墨剥离成氧化石墨烯。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法(UV-vis)、元素分析等进行了表征。其次,采用聚乙烯亚胺(PEI)和聚丙烯酸(PAA)两种聚电解质,以水解改性的聚丙烯腈(PAN)为基膜,通过层层自组装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聚电解质复合膜。探索了将氧化石墨烯(GO)分别加入到聚电解质PEI和PAA中制备复合膜及对膜分离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聚电解质PAA中加入GO后复合膜的选择性较不加GO的膜提高了1.6倍,而将GO加入到聚电解质PEI后复合膜选择性最高可以提高2.93倍。通过扫描电镜(SEM)、接触角、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法(UV-vis)等方式对多层膜的表面形貌以及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氧化石墨烯浓度、组装层数等制膜条件和操作条件对复合膜分离性能影响。另外,本文还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制备了碳纳米管/聚电解质复合膜;对比了不同碳纳米管加入方式制备的复合膜的氯化镁截留性能和水通量,并对压力沉积和吸附沉积两种自组装方式制得的碳纳米管复合膜分离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压力沉积的膜具有更高的选择性,而压力水洗过程可以明显提高复合膜的通量。(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6-05-01)

赵久艾,袁俊生,伍丽娜,刘杰[4](2015)在《不同纳滤膜在软化浓海水性能方面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纳滤膜NF270、DK、DL对浓海水进行实验研究。考察了不同操作压力下3种纳滤膜的透过通量、截留性能和分离系数的变化,从而选出适宜软化浓海水体系的纳滤膜。(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师》期刊2015年09期)

吴桐[5](2015)在《纳滤海水软化中试工艺优化及结垢趋势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淡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传统的跨流域调水、节水措施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生产实际和国民发展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海水淡化技术逐渐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膜法(反渗透法)是一种最主要的海水淡化技术,目前的装机容量约占61.1%。纳滤膜能够有效地去除海水中的二价钙、镁和硫酸根离子,降低海水的硬度,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海水淡化预处理技术。在海水淡化过程中,膜面离子浓度升高,结垢不可避免的产生。结垢现象会增加膜清洗的频率、减少膜的使用寿命、提高操作成本,这限制了海水淡化的进一步推广。随着膜技术在海水淡化领域的应用,如何尽可能的降低能耗、减少投资决定了膜法海水淡化技术的大规模的推广。本论文运用适用于高浓度溶液的Pitzer理论求取在高浓度下的活度系数,结合浓差极化模型对于各操作条件下的结垢趋势(用过饱和指数SI表示)进行了预测;结合浓差极化模型和通量计算公式以及Pitzer渗透系数计算公式,通过迭代的方式求得膜末端的通量,并对纳滤膜组件末端的结垢趋势进行了预测:分别对纳滤2支、4支、6支膜组的有机物去除率、截留率、产水流量、能耗、过饱和度指数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两种提高回收率的方式对纳滤系统性能影响;并考察了循环泵对纳滤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如下:1、膜面结垢趋势预测模型的建立。将海水看作钠、钾、钙、镁、硫酸根、氯离子六种离子组成的混合溶液,利用Pitzer理论计算了结垢离子的活度系数,结合浓差极化及通量模型,构建了预测膜面结垢趋势的模型。2、纳滤膜组数量探讨。在相同操作条件下,不同纳滤膜组对有机物和离子的平均去除率、平均产水通量、以及平均能耗均相差较大。2支、4支纳滤膜组对有机物的去除率相对较高,大多在90%左右,而6支膜组对有机物的去除率相对较低。2支纳滤膜组的各离子截留率高于4支膜组,6支膜组的离子截留率最低;但各膜组对于二价离子的截留率均较高。6支纳滤膜组的平均产水通量小于4支膜组,而2支膜组的平均产水通量最大。2支纳滤膜组的平均能耗明显高于4支、6支膜组的平均能耗,6支膜组的平均能耗最小。3、两种提高回收率方式探讨。在总进水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采用了两种提高回收率的方式(回收率模式1:通过提高压力的方式提高回收率;回收率模式2:通过提高循环流量(不使用循环泵)的方式提高回收率)。在相同回收率下,6支膜组的截留率均高于4支膜组,6支膜组的平均能耗均低于4支膜组。对于回收率模式1,随着回收率的增大,产水流量逐渐增大;对于回收率模式2,随着回收率的增大,产水流量逐渐降低。回收率模式1与回收率模式2相比,在相同回收率下,前者离子截留率均高于者;低回收率下前者的能耗大于后者,高回收率下则相反。4、浓水循环对膜的性能影响。在不改变进水压力和补充进水量的条件下,通过循环泵增加进水流量对有机物截留率和产水流量均没有明显影响,但各膜组能耗均低于无循环泵条件下的能耗。5、末端结垢趋势预测。在回收率模式1和回收率模式2条件下,4、6支膜组均随着回收率的增大,结垢趋势逐渐上升,在相同压力回收率下,4支膜组的结垢趋势要大于6支膜组的结垢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5-06-15)

陈士佳,吴晓燕,左清泉,易飞,吴雅丽[6](2014)在《软化海水与海上绥中36-1油田储层配伍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绥中36-1油田油藏条件,开展了纳滤软化海水与绥中36-1油田地层水及油藏的配伍性研究。利用ScaleChem结垢软件对软化海水在不同温度、压力下的结垢倾向进行了预测,并进行了岩芯伤害性实验。结果表明:软化海水在温度为65℃条件下,压力为0~20 MPa范围内,没有结垢物质生成,在压力为12 MPa条件下,温度为0~100℃范围内,也没有结垢物质生成;软化海水可以任意比例与地层水混合,无沉淀生成;软化海水的渗透率伤害仅为11.9%,对地层为弱伤害。纳滤软化海水可用于海上油田注水。(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4年02期)

王燕[7](2013)在《集成膜法软化海水配聚的影响因素及中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驱油是一种重要的叁次采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油田的原油采收率。聚合物驱油技术需要大量的淡水作为配聚用水,而海上油田淡水资源紧缺,且海水由于矿化度和硬度较高,配制的聚合物溶液粘度低,不能满足聚合物驱油的粘度要求,或聚合物溶液浓度很高时才能满足驱油粘度要求。因此,寻求适合聚合物驱油所需的淡水资源是海上油田提高聚合物驱油效率的关键。本文采用叁种分子量不同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聚合物(分别记为HPAM-A,HPAM-B,HPAM-C),研究了影响聚合物溶液粘度的主要因素,包括聚合物溶液浓度、搅拌速度、剪切速率、温度、矿化度、阳离子浓度、pH值、溶解氧含量等。为了解决海上油田淡水紧缺问题,采用产量为100t/d的集成膜法设备处理胶州湾海水,以软化海水作为配聚淡水来源,研究了各种软化海水作为配聚用水时的驱油效果,并选用最适宜的软化海水做聚合物驱油中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溶液的粘度随着HPAM聚合物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考虑驱油效果和经济效益的情况下选择合适浓度以及增粘效果较好的HPAM。由于HPAM是链状结构的物质,因此,其溶液的粘度受溶解搅拌速度及机械剪切作用的影响,所以应尽量避免HPAM溶液受剪切作用造成粘度的损失。同时,HPAM溶液粘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当温度从20℃升高到60℃时,粘度的损失率在30%左右。由于叁次采油所用的HPAM为阴离子聚合物,因此,配聚用水中的阳离子对HPAM溶液的粘度会造成严重影响。HPAM溶液的粘度随着总矿化度(TDS)和二价阳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呈线性降低;阳离子对HPAM溶液粘度的影响程度随着阳离子价态的升高而增加,叁价阳离子浓度增大到一定值时,HPAM溶液可产生絮凝;由于Fe2+具有还原性,因此在有氧存在时,HPAM溶液的粘度降低严重。HPAM溶液的粘度受pH值影响明显,pH在7~9之间时,HPAM溶液粘度存在最大值;溶解氧对HPAM有氧化降解的作用,充氮气除氧方式有更好的除氧效果,除氧率可达86%,溶解氧含量可降低至1mg·L-1左右,可使HPAM溶液的初始粘度提高50%,并且经过10天65℃老化后粘度保留率为80%,可有效防止HPAM高分子的氧化降解;采用NF1、NF2、NF3、NF4四种软化海水作为配聚用水,结果显示:NF1、NF4两种软化海水对聚合物溶解时间最短为60min,且NF1、NF4配制聚合物增粘效果也好于NF2、NF3,当所配制的HPAM-C聚合物浓度在1500mg·L-1时,粘度均大于30mPa·s,可满足聚合物驱油粘度要求;软化海水溶解的HPAM-C聚合物溶液具有良好的粘温性、剪切稀释性、抗剪切性及热稳定性;NF1、NF4两种软化海水所配制1500mg·L-1的HPAM-C聚合物溶液与地层岩心有良好的配伍性,其中NF1和NF4软化海水配制聚合物溶液阻力系数分别为7.46、8.08,残余阻力系数分别为2.32、2.58。软化海水配聚中试研究表明:HPAM-C聚合物在NF4软化海水中的溶解时间约为90min;当浓度为1500mg·L-1的质量浓度下,粘度为30.4mPa·s,可满足聚合物驱油粘度要求;1500mg·L-1的HPAM-C溶液具有良好的注入性,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分别为6.98和2.67。本课题的研究为驱油聚合物溶液粘度的提高以及集成膜法软化海水技术在海上油田聚合物驱油中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3-06-04)

宋金玲[8](2013)在《集成膜法海水软化试验及阻垢剂对纳滤过程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淡水资源日益紧张、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加剧,海水淡化技术的重要性日益突显。集成膜法海水淡化技术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在海水淡化技术中占居着重要地位并逐渐发展成熟,现已被许多沿海城市广泛应用于生活和饮用水的淡化,并在海上油田石油开采中也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本文是基于海上油田采油配聚的课题背景下,利用胶州湾近海海域海水,通过集成膜法海水软化过程的研究,为进一步海水淡化及油田注水开发提供优质水源。本文着重进行了基于纳滤软化的集成膜法海水软化的试验研究和纳滤过程阻垢剂的影响研究,主要包括:利用集成膜法小试和中试装置开展了操作压力、进水温度、浓水循环比等参数变化对膜性能的影响研究;二级纳滤海水淡化过程及应用探究;纳滤-反渗透耦合技术过程工艺研究;阻垢剂对纳滤过程的影响试验探究。集成膜法海水软化小试试验研究表明,操作压力较进水温度、浓水循环比等参数对纳滤膜产水通量和水质影响显着。随着操作压力的升高,产水通量线性增加,而各离子的截留率也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但是当操作压力升高到一定时,由于膜面浓差极化等原因,造成产水各离子截留率上升趋势变缓;当温度变化时,产水通量变化较大,产水水质随温度变化较小。随着浓水循环比的增加,回收率有所提高,但是产水水质下降,这是由于进水中混有一部分浓水,使得总进水水质变差,这也说明了实际应用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回收率和产水水质等各方面因素。二级纳滤试验结果表明,当一级纳滤操作压力为2.0~3.2MPa,二级纳滤在较低的操作压力2.5MPa下能够达到50~80L·m~(-2)·h~(-1)的产水通量,极大地提高了产水能力。纳滤-反渗透耦合技术综合了纳滤技术与反渗透技术的优势,纳滤膜过程在较高的操作压力3.0MPa下可为反渗透提供更优质的进水,从而使反渗透在较低的操作压力为3.0MPa下即能够获得优质的产水TDS为18mg·L~(-1)。二级纳滤及纳滤-反渗透耦合技术,使得海上平台可以充分利用海水来获取低TDS的生活及生产用水,解决了海上油田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随着回收率的提高,膜面污染逐渐严重,制约了集成膜法海水软化技术的应用。加入阻垢剂是降低纳滤过程污染的一个重要解决方案,本研究通过重点考察不同阻垢剂对纳滤膜过程的影响,探究适于纳滤过程的专用阻垢剂,并通过优化操作参数,保证纳滤过程长期稳定运行,延长膜的使用寿命,保障膜的优良性能,降低海水软化吨水成本。随着阻垢剂浓度的增加,产水水质逐渐变优,当纳滤过程操作压力为3.0MPa,进水温度为25℃,阻垢剂浓度为4mg·L~(-1)时,产水通量达17.23L·m~(-2)·h~(-1)。通过有无阻垢剂的对比试验表明,在较适宜的阻垢剂添加量4mg·L~(-1)时,可以延缓膜面的结垢形成,降低通量下降趋势。本课题的研究,为面向海上油田的海水纳滤软化的实际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数据和可行性论证,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3-05-31)

李哲超[9](2013)在《纳滤海水软化中试及其长期稳定性运行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水(苦咸水)软化是解决我国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课题拟结合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探索全膜法海水软化集成膜技术,降低产水成本,推动海水软化技术的产业化发展。纳滤作为海水软化的主要技术之一,可有效去除海水中二价离子,其既可作为反渗透等工艺的预处理部分,从而降低其结垢和有机污染等现象,提高系统回收率;又可直接作为工业化软化海水工艺加以利用,如海上油田的采油配聚用水。本实验着重于集成膜法海水软化工艺,在胶州湾现场进行海水软化试验研究,其中纳滤系统共采用两种工艺——模式1和模式2,其研究主要包括:考察在不同操作及清洗条件下纳滤预处理工艺——自清洗-超滤工艺的稳定性等问题,并优化预处理操作参数;考察操作压力、进水流量、产水的回收率等操作参数对纳滤海水软化性能的影响,对该工艺的运行成本进行了估算,确定纳滤最佳操作参数;考察了纳滤膜对有机物和营养盐的去除性能;对该中试装置进行了长期稳定性实验,从而验证中试成撬装备的运行稳定性、经济性和海上使用的适应性。研究表明,研制的100m3/d集成膜法海水软化装置具有良好的运行稳定性,其能够应对复杂的水质环境变化,产水稳定可靠,具体结论如下:(1)中试试验中,自清洗-超滤工艺作为纳滤的预处理工艺,其产水完全可以满足纳滤的进水要求,且产水水质稳定,不受原海水水质影响。该预处理工艺对海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盐有一定的去除效果,这对降低纳滤膜的污染有一定的意义。(2)本实验共设计了两种纳滤工艺,同时考察了操作压力、进水流量、回收率以及能量回收装置等操作工艺对两种纳滤工艺的膜通量和回收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操作条件对两种纳滤工艺的膜通量和回收率均有影响。模式1的产水量大,但产水水质较差,难以满足海上油田配聚用水的要求;模式2产水量较小,但产水水质很好,其钙、镁离子含量总和小于25mg·L-1,且操作条件对其影响很小。(3)纳滤膜对有机物均有较好的去除性能,对DOC的平均去除率在80%以上,对UV254的平均去除率在70%以上,其对营养盐和总磷、总氮有一定的去除性能。(4)100m3/d集成膜软化装置在3.5MPa下运行的总电能耗约为3.86kWh/m3,运行成本约3.83元/,产水总投资成本约0.94元/,产水总成本约为4.77元/。(5)在长期稳定性试验中,所研制的100m3/d集成膜法海水软化装置具有良好的运行稳定性,能够应对复杂的水质环境变化,产水稳定可靠。本实验对纳滤膜法海水软化工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该技术的最终产业化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3-05-31)

王晓丽[10](2013)在《杂萘联苯聚醚砜纳滤膜在海水软化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纳滤(nanofiltration,NF)膜表面具有特殊的荷电性,对二价离子的脱除率要高于一价离子,在去除海水中易结垢的二价离子及大小在0.01-0.001m以上的颗粒物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将纳滤作为海水淡化预处理单元,可为后续淡化工艺提供所需的进水水质,降低能量消耗,提高系统的水回收率。本实验根据大连近海海水中实际离子的含量配制模拟海水。当操作压力控制在1.0MPa,水回收率为30%时,考察了几种杂萘联苯聚醚砜纳滤膜的性能,其中NF1膜对模拟海水中Mg2+、Ca2+、硬度、SO42-、Cl-的脱除率可分别达到43%、25%、40%、94%、15%,NF2膜对模拟海水中Mg2+、Ca2+、硬度、S042-、Cl-的脱除率可分别达到70%、60%、68%、96%、21%,较其它膜的性能优异。选取NF1、NF2纳滤膜作为后续实验用膜,考察并比较了其对海水的软化效果。考察了操作参数(压力、水回收率、温度)对水通量和海水中主要离子脱除率的影响。当水的回收率控制在30%,在0.5~1.5MPa压力范围内,膜对各主要离子的脱除率随着压力的升高逐渐增大。当P=1.3MPa时,NF1膜对Mg2+、Ca2+硬度、SO42-、Cl-的脱除率分别可达到28%、35%、29%、82%、18%,而NF2膜对Mg2+、Ca2+、SO42-Cr、硬度的脱除率能分别达到81%、69%、90%、37%、79%。当固定操作压力为1.3MPa,增大回收率时,膜对各主要离子的脱除率呈下降趋势。当回收率为7%时,NFl膜其对Mg2+、Ca2+、SO42-、Cl-、硬度的脱除率分别为36%、38%、93%、22%、37%,此时渗透出水的Lanoelier饱和指数(LSI)为-0.03<0,无结垢倾向;在20~85℃范围内,随着操作温度升高膜对各离子的脱除率略有降低,而水通量逐渐增大。当水回收率在20%~70%之间变化时,NF2膜渗透出水的LSI值均小于零,水样无结垢趋势。NF2膜的综合性能要优于NF1膜,更适合应用于海水软化过程。(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3-05-01)

软化海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淡化后副产的浓海水应用于氨碱法纯碱生产中替代传统的淡水化盐,可以有效利用浓海水中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但由于其中含有浓度较高的易结垢离子(Ca~(2+)、Mg~(2+)、SO_4~(2-)),需要进行净化软化预处理。文章针对现有的浓海水净化软化过程中,处理工艺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探讨了利用氨碱生产中副产的废液进行浓海水精制的工艺,并优化了关键工艺参数和技术条件,使处理后的水质符合制碱生产的要求。最佳处理条件为:Ca(OH)_2与Mg~(2+)摩尔比0.9~1.0,pH值≥10.61,蒸氨废液添加比例40%(v/v),结晶促进剂添加量10%(w/v),Ca~(2+)与CO_3~(2-)摩尔比1.0~1.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软化海水论文参考文献

[1].高书宝,王泽江,吴丹,刘伟,张亚南.减少浓海水中镁资源损失的脱钙软化技术研究[J].盐科学与化工.2019

[2].王涛,王亮,武海虹,王俐聪,张琦.利用氨碱生产废液进行浓海水净化软化工艺的研究[J].盐科学与化工.2018

[3].赵胜君.层层自组装法纳米碳材料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和海水软化性能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6

[4].赵久艾,袁俊生,伍丽娜,刘杰.不同纳滤膜在软化浓海水性能方面的研究[J].化学工程师.2015

[5].吴桐.纳滤海水软化中试工艺优化及结垢趋势预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

[6].陈士佳,吴晓燕,左清泉,易飞,吴雅丽.软化海水与海上绥中36-1油田储层配伍性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4

[7].王燕.集成膜法软化海水配聚的影响因素及中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8].宋金玲.集成膜法海水软化试验及阻垢剂对纳滤过程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9].李哲超.纳滤海水软化中试及其长期稳定性运行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

[10].王晓丽.杂萘联苯聚醚砜纳滤膜在海水软化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3

标签:;  ;  ;  ;  

软化海水论文-高书宝,王泽江,吴丹,刘伟,张亚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