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型急性湿疹论文-展晓庆,赵颖

湿热型急性湿疹论文-展晓庆,赵颖

导读:本文包含了湿热型急性湿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湿疹,急性期,湿热清,臭氧水疗

湿热型急性湿疹论文文献综述

展晓庆,赵颖[1](2018)在《湿热清联合臭氧水疗治疗急性湿疹3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湿热清联合臭氧水疗治疗急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用湿热清联合臭氧水疗治疗。结果:痊愈11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2例,脱失1例,总有效率93.1%。结论:湿热清联合臭氧水疗治疗急性湿疹效果确切。(本文来源于《实用中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贺洋[2](2018)在《薏苓化湿汤内服外敷治疗急性湿疹(湿热型)的临床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并评价导师经验方薏苓化湿汤内服外敷治疗急性湿疹(湿热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初步探索薏苓化湿汤治疗急性湿疹(湿热型)的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均口服薏苓化湿汤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应用薏苓化湿汤冷湿敷;对照组采用复方黄柏液涂剂湿敷。治疗1周为1个疗程,总计2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判定为临床痊愈的病例再随访1个月。观察并记录治疗前、第1个疗程结束后、第2个疗程结束后两组临床观察指标的变化及分值,对试验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转归情况、复发情况等做登记并处理。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各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判定疗效,讨论并总结。结果:(1)治疗组最终完成观察者30例,其中痊愈3例(10.00%),显效11例(36.67%),有效12例(40.00%),无效4例(13.33%),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最终完成观察者30例,其中痊愈2例(6.67%),显效5例(16.66%),有效15例(50.00%),无效8例(26.67%),总有效率为73.33%。(2)在第1个疗程结束后,组内前后对比显示,两组在降低瘙痒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降低EASI评分、中医次症评分、总评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显示,两组在降低瘙痒评分、EASI评分、中医次症评分、总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第2个疗程结束后,组内前后对比显示,两种治疗方式在降低瘙痒评分、EASI评分、中医次症评分、总评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显示,两组在降低瘙痒评分、总评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降低EASI评分、中医次症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总疗效及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试验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两种治疗方式均能治疗急性湿疹(湿热型),但治疗组在改善瘙痒症状、降低总评分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薏苓化湿汤治疗急性湿疹(湿热型),安全有效,拓宽了薏苓化湿汤的临床应用途径,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5-01)

罗茜,彭旭玲,胡周静[3](2018)在《湿疹Ⅰ号方对湿热蕴结型急性湿疹COX-2mRNA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湿疹Ⅰ号方对湿热蕴结型急性湿疹COX-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116例湿热蕴结型急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湿疹Ⅰ号方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OX-2mRNA表达均降低,其中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COX-2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ASI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EA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疹Ⅰ号方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湿疹有较好疗效,可抑制COX-2mRNA表达。(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18年01期)

刘启方,李晓鹏,陈文辉,孙涛[4](2016)在《凉血解毒利湿汤治疗急性湿疹(湿热浸淫证)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凉血解毒利湿汤治疗急性湿疹(湿热浸淫证)的疗效及对血清Ig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介素-4(IL-4)表达的影响。方法 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西替利嗪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西替利嗪和凉血解毒利湿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体征、症状、舌象、脉象积分,血清Ig E、TNF-α和IL-4炎性细胞因子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50%优于对照组的72.50%(P<0.05)。治疗后两组体征、症状、舌象、脉象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均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gE、TNF-α、IL-4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均出现大便稀、胃痛、口干、嗜睡、乏力等轻微不良反应,差别不大(P>0.05)。结论凉血解毒利湿汤治疗急性湿疹(湿热浸淫证)可减轻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轻。(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16年06期)

朱相贡[5](2016)在《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急性湿疹(湿热内蕴证)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急性湿疹(湿热内蕴证)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西替利嗪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西替利嗪和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亚群CD4~+、CD8~+细胞,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和IL-8细胞因子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细胞CD4~+、CD8~+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大便稀、胃痛、口干、嗜睡、乏力等轻微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急性湿疹(湿热内蕴证),通过减轻炎症反应,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轻。(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16年05期)

潘毅,陆千琦,季禾子[6](2015)在《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湿疹湿热证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湿疹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急性湿疹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同时外用不含激素的炉甘石洗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龙胆泻肝汤和萆薢渗湿汤交替口服。2组疗程均2周。观察湿疹严重度(EASI)评分、皮损面积评分、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75%,对照组为6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EASI评分和皮损面积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EASI评分和皮损面积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血清IL-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而IL-4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血清IL-2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IL-4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口服西药及外用洗剂治疗基础上采用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治疗急性湿疹湿热证患者,可明显降低湿疹严重度和皮损面积,升高患者血清IL-2水平和降低血清IL-4水平,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5年11期)

张春艳[7](2015)在《二妙散加味联合耳穴治疗湿热型急性湿疹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观察二妙散加味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急性湿疹(湿热型)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服用二妙散加味方治疗进行比较,论证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及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寻找可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本课题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74例,根据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分为二妙散加味联合耳穴贴压组(治疗组),单纯服用二妙散加味组(对照组),两组各37例,治疗组给予二妙散加味方,联合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对照组给予单纯服用二妙散加味方,两组均给予外用肤痔清软膏。以上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并于每周治疗结束后统计积分,最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总显效率74.28%,对照组总显效率53.12%。经统计学分析,以上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以上两组在疗程结束后的复发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治疗湿热型急性湿疹,二妙散加味联合耳穴贴压组优于单纯服用二妙散加味方组的疗效。(本文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期刊2015-04-01)

王朋军[8](2014)在《叁石汤合黄芩滑石汤加减治疗湿热型急性湿疹4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药叁石汤合黄芩滑石汤加减治疗湿热型急性湿疹的疗效。方法选取门诊80例湿热型急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50mg/次,3次/日。观察组应用中药汤剂叁石汤合黄芩滑石汤加减,治疗4周,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皮肤主症和中医证候积分均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的皮肤主症和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中药汤剂辨证论治湿热型湿疹,可明显改善皮肤皮损症状和中医证候,取得较好疗效。(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期刊2014年13期)

张志忠,高东日,魏朋建[9](2013)在《除湿消疹饮治疗湿热证急性湿疹36例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除湿消疹饮治疗急性湿疹的疗效。方法 66例皮肤科门诊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经验方除湿消疹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从治疗后EASI评分分析,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我科经验方除湿消疹饮的患者急性湿疹的症状明显好转或痊愈,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经济学》期刊2013年06期)

甘金林,佟继红,喻宝凤,刘菲菲,乐丽[10](2013)在《青黄散治疗湿热型急性湿疹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IgE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青黄散外用治疗湿热型急性湿疹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IgE的影响。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皮损处用麻油调青黄散外搽;对照组皮损处用复方黄柏液外敷,两组同时口服氯雷他定片,疗程2周。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按评分标准对患者的症状及皮损进行评分及测定患者血清IgE值。结果:在总有效率上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降低血清IgE,但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结论:青黄散外用治疗湿热型急性湿疹的疗效优于复方黄柏液,且能明显降低血清IgE的水平。(本文来源于《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期刊2013年03期)

湿热型急性湿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并评价导师经验方薏苓化湿汤内服外敷治疗急性湿疹(湿热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初步探索薏苓化湿汤治疗急性湿疹(湿热型)的机理。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均口服薏苓化湿汤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应用薏苓化湿汤冷湿敷;对照组采用复方黄柏液涂剂湿敷。治疗1周为1个疗程,总计2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判定为临床痊愈的病例再随访1个月。观察并记录治疗前、第1个疗程结束后、第2个疗程结束后两组临床观察指标的变化及分值,对试验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转归情况、复发情况等做登记并处理。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各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判定疗效,讨论并总结。结果:(1)治疗组最终完成观察者30例,其中痊愈3例(10.00%),显效11例(36.67%),有效12例(40.00%),无效4例(13.33%),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最终完成观察者30例,其中痊愈2例(6.67%),显效5例(16.66%),有效15例(50.00%),无效8例(26.67%),总有效率为73.33%。(2)在第1个疗程结束后,组内前后对比显示,两组在降低瘙痒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降低EASI评分、中医次症评分、总评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显示,两组在降低瘙痒评分、EASI评分、中医次症评分、总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第2个疗程结束后,组内前后对比显示,两种治疗方式在降低瘙痒评分、EASI评分、中医次症评分、总评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显示,两组在降低瘙痒评分、总评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降低EASI评分、中医次症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总疗效及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试验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两种治疗方式均能治疗急性湿疹(湿热型),但治疗组在改善瘙痒症状、降低总评分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薏苓化湿汤治疗急性湿疹(湿热型),安全有效,拓宽了薏苓化湿汤的临床应用途径,值得临床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湿热型急性湿疹论文参考文献

[1].展晓庆,赵颖.湿热清联合臭氧水疗治疗急性湿疹3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

[2].贺洋.薏苓化湿汤内服外敷治疗急性湿疹(湿热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8

[3].罗茜,彭旭玲,胡周静.湿疹Ⅰ号方对湿热蕴结型急性湿疹COX-2mRNA表达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8

[4].刘启方,李晓鹏,陈文辉,孙涛.凉血解毒利湿汤治疗急性湿疹(湿热浸淫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

[5].朱相贡.龙胆泻肝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急性湿疹(湿热内蕴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

[6].潘毅,陆千琦,季禾子.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湿疹湿热证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5

[7].张春艳.二妙散加味联合耳穴治疗湿热型急性湿疹的临床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5

[8].王朋军.叁石汤合黄芩滑石汤加减治疗湿热型急性湿疹4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

[9].张志忠,高东日,魏朋建.除湿消疹饮治疗湿热证急性湿疹36例疗效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

[10].甘金林,佟继红,喻宝凤,刘菲菲,乐丽.青黄散治疗湿热型急性湿疹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IgE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

标签:;  ;  ;  ;  

湿热型急性湿疹论文-展晓庆,赵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