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4E原则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杨莉,孙文婷[1](2018)在《基于4E原则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已迫在眉睫。本文从我国助学贷款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文献分析法与专家咨询法,基于绩效管理基本理论,依据公共部门绩效评价的4E原则构建了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为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绩效管理提供基础支持。(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8年29期)
王青阳[2](2018)在《论我国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完善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为论题,对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的概念、性质及法律规制等进行了阐释,指出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性性质。通过对我国现有关于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立法及政策的梳理,从立法缺失、助学贷款类型单一、主体权利义务不平衡、助学贷款评审制度不完善、大学生违约率较高及缺乏监管制度等方面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在借鉴美国与日本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实际,从拓展国家助学贷款的类型、平衡各主体间权利义务、完善我国大学生助学贷款评审制度、社会信用制度以及监管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建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8-06-14)
徐英,白华[3](2017)在《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演变、缺陷与优化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作为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育机会均等,促进了教育公平。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的嬗变,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并不断改进。但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运行中存在偿还机制僵硬、发放主体设计不合理、个人信用制度滞后等问题,亟待进一步优化。具体而言,应建立人性化的还款方式、变革管理机构、组建国家政策性银行、加强诚信教育。(本文来源于《教育评论》期刊2017年12期)
孙文婷,杨莉[4](2017)在《澳大利亚HECS制度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优化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国家助学贷款作为资助学生的主要手段得到了不断的完善。本文拟通过梳理分析澳大利亚HECS(Higher Education Contribution Scheme)制度,结合我国助学贷款制度的应用现状,总结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优化的启示。(本文来源于《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期刊2017年45期)
刘烨[5](2017)在《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贷后管理的伦理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自1999年正式实施以来,历经几次变迁,如今日渐完善。该制度的迅速发展表明它在帮助贫困生接受高等教育方面具有其它资助形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自2006年国家开发银行大面积介入国家助学贷款之后,放贷的问题得到很大程度上解决。政策性银行的介入虽然提高了贷款流程前端的发放效率,但却无力扭转贷后还款这一环节存在的许多突出,尤其是学生毕业后的还贷信用依然考验着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宽容度。助学贷款因为回收的困难面临着严重的信用危机。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够完善和贷后管理参与主体的权责不清,致使国家助学贷款的问题集中于贷后管理上。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仍旧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健全。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政府担保的信用贷款,学生本人不需要提供其他担保,毕业后分散到全国各地,无疑加大了贷后管理的工作难度与经济道德风险,也凸显了贷后管理中伦理评价与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项政策性贷款,其本身所体现的伦理性毋庸置疑,单一“助”字就体现了该制度的伦理诉求与道德功能。本文针对国内有关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理论研究和实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制度伦理和管理伦理的特定视角出发,深入分析贷后管理中出现的贷后管理机制不健全和失信违约现象较严重等问题及其诱因,尝试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助学贷款贷后管理的实际出发,探寻贷后管理道德风险规避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实现对贷后管理制度的有效伦理强化,保障学生贷款的合理有效回收,使得还款救助机制能够得以贯彻和落实。从制度伦理和管理伦理的视角出发,对我国助学贷款贷后管理进行有效的制度性安排。一是从制度伦理出发,进一步完善贷后管理制度内容设计,从贷款形式、还款规则和失信惩戒叁个方面完善;二是从管理伦理出发,建立健全的贷后管理的伦理安排,从规范贷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权责关系、建立学生信贷档案和发挥高校资助育人功能等叁个维度展开。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救助机制应运而生,弥补了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在贷款回收环节机制建设的空白。(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7-10-01)
郑兵[6](2017)在《论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制度的缺陷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助学贷款被看作是一种没有担保信用的贷款,这对于许多家庭条件相当贫穷的同学来说,是他们通往大学的"绿色通道"。这篇文章首先从对甘肃5所大学进行实证数据剖析,然后探讨了现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制度缺陷,最后提出完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制度的对策。(本文来源于《时代金融》期刊2017年26期)
吴迪[7](2017)在《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的制度创新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细致剖析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及制度创新,本研究认为该模式有效地明确了政府、高校、银行及被资助学生分别承担的责任、利益与风险,充分调动了各方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此外,在深入探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实施困难和"河南模式"不足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完善国家助学贷款的看法和建议。(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吴俊培,刘新林[8](2016)在《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方式的制度变迁及需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国家助学贷款采取的分期定额还款方式,无法使国家助学贷款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无法使国家助学贷款的正外部性有效内在化,无法使国家助学贷款的信息不对称得到改善,无法使对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厌恶得到克服,制度变迁需求已经形成。(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宋文豪,吴胥[9](2015)在《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国家资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公办高校在校本专科生、第二学士学位学生、研究生中的贫困学生,可以申请并按规定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最高6000元。本文在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下首先说明了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交易费用问题,然后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制度理论,最后阐述了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变迁理论,为该制度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本文来源于《经贸实践》期刊2015年15期)
吴俊培,刘新林,张华东[10](2015)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用人单位义务的制度经济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开办以来,为保护发放国家助学贷款的银行的利益,推动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顺利开展,用人单位被赋予了很大的义务。但是,这些义务的执行效率却并不理想,使得它对推动国家助学贷款的正面作用远未发挥,而其负面作用却十分明显。正确认识用人单位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义务和作用,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完善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为论题,对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的概念、性质及法律规制等进行了阐释,指出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性性质。通过对我国现有关于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立法及政策的梳理,从立法缺失、助学贷款类型单一、主体权利义务不平衡、助学贷款评审制度不完善、大学生违约率较高及缺乏监管制度等方面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在借鉴美国与日本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实际,从拓展国家助学贷款的类型、平衡各主体间权利义务、完善我国大学生助学贷款评审制度、社会信用制度以及监管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杨莉,孙文婷.基于4E原则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视界.2018
[2].王青阳.论我国大学生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完善[D].内蒙古大学.2018
[3].徐英,白华.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演变、缺陷与优化路径[J].教育评论.2017
[4].孙文婷,杨莉.澳大利亚HECS制度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优化的启示[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
[5].刘烨.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贷后管理的伦理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
[6].郑兵.论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制度的缺陷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7
[7].吴迪.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的制度创新及启示[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
[8].吴俊培,刘新林.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方式的制度变迁及需求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9].宋文豪,吴胥.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分析[J].经贸实践.2015
[10].吴俊培,刘新林,张华东.国家助学贷款中用人单位义务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