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王论论文-李少鹏

尊王论论文-李少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尊王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尊王攘夷,春秋学,东亚儒学,水户学

尊王论论文文献综述

李少鹏[1](2019)在《儒家“尊王攘夷”思想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以后期水户学派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水户学的"尊王攘夷"思想源于儒家典籍《春秋》。其中"尊王"的思想始于因"敬天"而畏"天命",转而尊隆承受天命的"受命之王",以至尊重"继体之王"即"今王";而"攘夷"的起点是对夷夏文明价值的高下判断,其目的是实现本文明的极限扩张,即"化及天下"。水户学与《春秋》的"尊王攘夷"除"王"的身份不同外,二者的思想结构并无本质区别。由"尊王"所导致的对议会政治和个人自由的压制,以及由"攘夷"所导致的对异民族生存权利的漠视和发展权利的扼杀,在近代日本对外扩张中都曾凸显出来,这为儒学政治思想在当代的意义再生成提供了镜鉴。(本文来源于《船山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陈晓隽,吴光辉[2](2019)在《从水户学的“尊王攘夷”到福泽谕吉的“脱亚论”——试论朱子学在近代日本的命运》一文中研究指出江户时代末期,日本水户学者借助朱子学的"大义名分论"来宣扬尊王攘夷的思想,树立起了日本作为中华、作为神州的中华主义。步入明治维新之后,以福泽谕吉的《脱亚论》为代表,近代日本知识分子批判中国儒学主义教育,否定仁义礼智的观念,并将这一批判转向了中国。事实上,这样的批判或者否定应该说也是朱子学的"大义名分论"的一个逻辑转用,它凸显出了近代日本知识分子的朱子学认识,即自作为"学问"的朱子学转向了作为"方法"的朱子学。(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杨敏敏[3](2019)在《池田屋事件》一文中研究指出18世纪以来,欧美列强频频赴日,要求日本开国通商,其中不乏有武装威胁之举。日本国内围绕开国与攘夷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幕府在未经天皇敕许的情况下,擅自签订通商条约一事,引发了尊攘派的强烈不满。与此同时,在藩政改革中实力大增的西南诸藩,也试图通过支持这些激进的尊攘派达成自身参与幕政、扩大政治权力的目的。由此,公武合体派与激进的尊攘派就攘夷和政治权力的分配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元治元(1864)年六月五日晚上,公武合体派会津藩主松平容保属下新选组,在该派藩兵的协助下,于京都叁条河原町的池田屋旅馆袭击了尊攘派志士们,使尊攘派元气大伤,史称“池田屋事件”。这一事件激化了两派之间的矛盾,长州藩以此为契机率兵进京征讨以会津藩为首的公武合体派,引发禁门之变,拉开了幕末日本内战时代的序幕。可见池田屋事件对于幕末日本历史发展的进程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以幕末日本各派势力之间的政治斗争为背景,分析池田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在细致梳理池田屋事件的始末,包括事件发生的契机、参与方、过程以及事后各派的反应的基础上,对该事件所反映出的社会现实,尤其是当时朝廷、幕府与诸藩之间复杂的利益关系进行分析;通过论述池田屋事件后,新选组对攘夷的态度及其指导思想的转变,探讨当时复杂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利益诉求下,其所做出的不同选择;最后,对池田屋事件与禁门之变以及此后一系列政治斗争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探讨池田屋事件对日本历史进程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刘冰欣[4](2018)在《康熙文治举措对文人声誉的影响——以朱彝尊、王士禛为线索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初期实施文治举措,特别是在康熙帝招揽博学鸿儒的背景下,朱彝尊、王士禛先后以特招的方式,进入翰林院,成为康熙皇帝身边的日讲官。这种身份地位的骤然变化,直接影响了其文坛声誉,最终形成"南朱北王"的盛名。朱彝尊以布衣入选博学鸿儒、王士禛以科举入仕,代表了当时文人的两种人生选择,但殊途同归,都成为文治举措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交往、在文学方面的变化,都与这一时期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张思[5](2018)在《从《公羊传》看先秦时期的尊王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公羊传》是一部注重阐述"义理"的着作,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体现在民族、复仇、尊王等各个方面。它的这些思想对社会思潮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但其中影响最大的还是尊王思想,这种思想体现了"大一统"学说中的政治统一说,它强调的是周天子在政治地位上的独一无二性。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天子对诸侯没有绝对的控制权,但其政治身份是无人可替代的,周天子在政治、称谓上都具有其独特性;诸侯和卿大夫在政治上也是从属地位,他们要遵循相应的礼制,在各方面不能有逾越之举。(本文来源于《怀化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陈金海[6](2018)在《书写之异与“尊王”之法——《春秋》“惠公仲子”之叁传比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左》《公》《谷》叁传对《春秋》隐公元年"惠公仲子"条解释有异,其焦点是仲子身份问题。《左传》以仲子为桓公之母却未卒受赗,"桓未君"而王室归赗其母,此"非礼"之书写体现出作者责王"以示劝诫"的思想;《公羊》认同仲子为桓公之母而讲"隐为桓立",彰显出"立子以贵"及以"尊尊而亲亲"之王权观念;《谷梁》认同仲子为惠公之母而"正隐""治桓",则以"亲亲而尊尊"取"蹈道"之价值。仲子身份虽因叁传书写之异而终不为定论,却与各家相关阐释体系或主要价值观念不悖,又因其在血缘与地缘、家族与国家两个维度上的张力而并行不辍。(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裴明霞[7](2018)在《东西比义与卫道尊王—蓝光策《春秋公法比义发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蓝光策所作《春秋公法比义发微》,乃是在众多晚清学人以《春秋》比义公法的大背景下,所做的一篇以“卫道尊王”为核心目的的春秋学着作。但学术界目前对此研究几乎为空白。故,本文所做之研究具有一定开创性价值。本文首先还原了蓝光策早年求学尊经书院、后入仕为官的人生经历。追溯了蓝光策的着述,并对《春秋公法比义发微》一书进行文本研究。认为,《发微》之方法乃在于东西比义:通过“大一统”、“仁”和“礼义”等方面,说明《春秋》与公法有相通之处。又通过比义天子高于国家、礼制胜于强权、节义重于生死、乱臣贼子不可护等方面,论证春秋之义比公法更加高明。而蓝光策作《发微》的核心之义,则在于尊王。《发微》分别用王者至尊、王位至尊、臣子之义和立宪尊王等角度来阐述他的尊王思想,体现了蓝光策通经致用、希望用经义挽救晚清时局的发心。而其所提倡的宪政,则依然是在《春秋》尊王之义的基础上建立的、强君主弱国会的宪政。其目的在于巩固圣清皇位,而非削弱王权。是在内忧外患形势下,传统士大夫的暂时妥协与“曲线救王”。书成之后,蓝光策曾将其呈递给端方和张謇,希望借其之手递交清廷,并颁布学堂。无奈,端方并不认同其观点,而张謇虽评价甚高,但也未做任何推荐。在同时代人以《春秋》比义公法的思潮中,蓝光策无疑属于援公法入《春秋》公法春秋学,而非援《春秋》入公法的春秋公法学。(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8-05-01)

樱雪丸[8](2018)在《尊王 攘夷 佐幕 开国 用刀剑表达的思想碰撞》一文中研究指出公元1644年,大明朝完了。崇祯皇帝挂在煤山老歪脖子树上随风飘荡的尸体,如同钟摆一般敲响了叁百年基业的丧钟。之后,八旗自山海关长驱直入,席卷中原大地,对于当时的读书人而言,这当然是一个很绝望的事情。尽管此时南明势力还看似挺壮大,各种王爷上蹿下跳地自称正朔,但其实大伙都明白,老朱家没可能东山再起了。(本文来源于《国家人文历史》期刊2018年01期)

王耀祖[9](2016)在《孙复《春秋尊王发微》探赜》一文中研究指出孙复着《春秋尊王发微》以鲜明的"尊王"主旨和"不惑传注"的治经方法,开辟了"春秋学"研究的新路径,改变了汉唐治经模式,实现了经学研究由训诂向义理转变的伟大革新,为儒学在宋代的复兴指明了方向,孙复也因此跻身"宋初叁先生"之列。《春秋尊王发微》的用世主旨和对传统经学研究方法的范式革命,不仅为后世经学研究定下了基调,更为儒学的全面复兴和更新鸣锣开道,称孙复为新儒学的开路先锋毫不为过。(本文来源于《管子学刊》期刊2016年01期)

李明[10](2016)在《五岳独尊 王者气象——“河山纪行”泰山篇小纪》一文中研究指出1987年,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是全世界为数不多的"双遗产"名山。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泰山的评价是:"庄严神圣的泰山,两千年来一直是帝王朝拜的对象,其山中的人文杰作与自然景观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泰山一直是中国艺术家和学者的精神源泉,是古代中国文明和信仰的象征。"这是对泰山最准确的概括。泰山,古名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的泰安市境内,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是中国着名的文化(本文来源于《国画家》期刊2016年02期)

尊王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江户时代末期,日本水户学者借助朱子学的"大义名分论"来宣扬尊王攘夷的思想,树立起了日本作为中华、作为神州的中华主义。步入明治维新之后,以福泽谕吉的《脱亚论》为代表,近代日本知识分子批判中国儒学主义教育,否定仁义礼智的观念,并将这一批判转向了中国。事实上,这样的批判或者否定应该说也是朱子学的"大义名分论"的一个逻辑转用,它凸显出了近代日本知识分子的朱子学认识,即自作为"学问"的朱子学转向了作为"方法"的朱子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尊王论论文参考文献

[1].李少鹏.儒家“尊王攘夷”思想在日本的传播与发展——以后期水户学派为中心[J].船山学刊.2019

[2].陈晓隽,吴光辉.从水户学的“尊王攘夷”到福泽谕吉的“脱亚论”——试论朱子学在近代日本的命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杨敏敏.池田屋事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4].刘冰欣.康熙文治举措对文人声誉的影响——以朱彝尊、王士禛为线索的考察[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5].张思.从《公羊传》看先秦时期的尊王思想[J].怀化学院学报.2018

[6].陈金海.书写之异与“尊王”之法——《春秋》“惠公仲子”之叁传比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7].裴明霞.东西比义与卫道尊王—蓝光策《春秋公法比义发微》研究[D].武汉大学.2018

[8].樱雪丸.尊王攘夷佐幕开国用刀剑表达的思想碰撞[J].国家人文历史.2018

[9].王耀祖.孙复《春秋尊王发微》探赜[J].管子学刊.2016

[10].李明.五岳独尊王者气象——“河山纪行”泰山篇小纪[J].国画家.2016

标签:;  ;  ;  ;  

尊王论论文-李少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