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分形态论文-王继伟,赵成章,赵连春,王小鹏,李群

盐分形态论文-王继伟,赵成章,赵连春,王小鹏,李群

导读:本文包含了盐分形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芦苇,根系形态,根系生物量,土壤盐分因子

盐分形态论文文献综述

王继伟,赵成章,赵连春,王小鹏,李群[1](2018)在《内陆盐沼芦苇根系形态及生物量分配对土壤盐分因子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根系形态和生物量分配是决定根系吸收能力发挥的重要特征,其对环境限制因子的响应与适应策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然而,有关土壤盐分对植物根系性状的影响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选择兰州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芦苇群落为研究对象,垂直于沙河河岸从湿地边缘至湿地中心,依次设置3个不同土壤盐分梯度样地(样地I、样地II和样地III),采用全根挖掘法和WinRHIZO根系分析仪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根冠比、根总长度、比根长、根分叉数、根平均直径等形态参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样地土壤盐分含量的增加,湿地群落的高度、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逐渐下降,芦苇的根冠比、根分叉数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比根长、根总长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根平均直径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研究区土壤含盐量总体以中度盐渍化为主,表层土壤盐分呈现强变异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含盐量呈下降趋势,而变异程度有所差异;芦苇根系性状与土壤含盐量的相关性分析可知,土壤含盐量与根总长度和比根长呈极显着相关关系(P<0.01),与根冠比、根分叉数呈显着相关(P<0.05),而与根平均直径相关性不显着。内陆盐沼的芦苇表现出敏感植物的特性,通过根系形态的调整和生物量分配策略的改变来适应盐分强变异的土壤环境,体现了逆境胁迫下湿地植物应对多重环境选择压力的生态适应机制。(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13期)

孙娟娟,张英俊[2](2017)在《植物对盐分空间不均匀分布的形态和生理响应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盐胁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灌溉土地主要的非生物胁迫,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环境因子之一。随集约化灌溉农业的发展、水资源的缺乏、气候干旱带来的蒸发量的增加,土壤及地下水盐渍化程度不断增加。自然界中,土壤盐分在时空上呈不均匀分布。关于植物对均匀盐胁迫的响应研究报到较多,然而植物对不均匀盐胁迫的响应研究报道较少。分析了国内外植物适应不均匀盐胁迫的研究案例,从植物地上部分生长、地下部分生长、水分调节、光合作用以及离子调控等方面阐述植物适应盐分不均匀分布的生理机制,并提出展望。(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7年23期)

郑顺安,韩允垒,李晓华,薛颖昊,段青红[3](2017)在《天津污灌区盐分累积对土壤汞赋存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稳定同位素~(202)Hg稀释技术,通过培养试验及改进的Tessier连续提取法,分析同位素比值R_(Hg)(~(202)Hg/~(200)Hg)的变化情况及同位素可交换态含量(E值),探索盐渍化对外源汞在天津潮土中形态分布及有效性的影响.主要盐分NaCl和Na_2SO_4,设置的盐度梯度为7个,添加质量分数为0%~5%.结果表明,外源~(202)Hg进入NaCl处理的土壤后,同位素比值R_(Hg)变化最为显着的形态集中在交换态(含水溶态)、胡敏酸结合态和富里酸结合态,对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残渣态的影响较小,其中交换态、富里酸结合态的同位素比值R_(Hg)大幅度上升,富里酸结合态含量显着下降.Na_2SO_4处理的土壤各形态Hg的同位素比值与对照土壤相比均不显着,基本保持稳定.5%NaCl处理下土壤Hg的E值相比对照提高了51%,土壤Hg同位素可交换态含量E值与Cl~-含量呈现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取对数后的一元回归方程为lny=0.0961lnx+4.895(x为Cl~(-1)含量,y为E值,n=7,R~2=0.918).研究表明,高浓度的NaCl环境对外源Hg在土壤中形态分布有显着影响,土壤的盐渍化趋势会使汞释放及作物吸收风险更趋严重.(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7年05期)

崔立强,严金龙,丁成,陈天明,陈伟[4](2016)在《土壤盐分对酶活性和镉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水稻在盐分和镉(Cd)污染作用下的生理变化以及土壤酶活性和镉形态变化,利用盆栽试验在不同盐分处理的重金属Cd污染盐碱土上种植水稻,对酶活性(土壤、植物)及Cd形态转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Cd污染水平下,盐分从0.3%增加到0.5%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提高了2.1%~19.5%和3.8%~64.3%。当盐分含量高于0.5%时,水稻幼苗萎鄢。植物体内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随着盐分和Cd含量升高而提高。盐分处理也导致Cd不同形态之间的转换,并改变Cd的形态分布,盐分含量越高交换态和还原态比例升高,说明Cd污染盐碱土上,土壤和水稻酶活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盐分和Cd污染对土壤和植物的影响呈现协同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6年05期)

代建龙,董合忠,段留生[5](2012)在《盐分差异分布下不同形态氮素对棉苗生长及主要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氮素形态对盐碱地棉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以鲁棉研28号为试验材料,利用嫁接建立的分根试验系统模拟盐分差异分布,研究了根区盐分差异分布和不同形态氮素(NH4+和NO3-)对棉苗生长和主要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区盐分差异分布和氮素形态对棉花营养元素吸收及幼苗生长存在互作效应;根区盐分差异分布较均匀分布增强了棉株对主要营养元素(N、P、K、Ca、Mg、Fe、Mn、Cu和Zn)的吸收、降低了Na+含量、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17.1%)并增加了棉株生物积累量(18.5%);NO3--N较NH4+-N处理显着促进了棉苗主要营养元素(N、P、K、Mg、Fe、Mn)的吸收及生物量积累;根区盐分差异分布下,施用NO3--N较NH4+-N提高了棉苗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及叶片光合速率(13.5%)、降低了各器官的Na+含量并促进了棉苗的生物量积累(7.2%)。研究结论是盐分差异分布下,施NO3--N较NH4+-N更有利于棉花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及幼苗生长。(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代建龙,董合忠,段留生,李维江[6](2011)在《根区盐分差异分布和不同形态氮素对棉苗吸收主要营养元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鲁棉研28号为试验材料,利用以双砧木嫁接建立的分根实验系统模拟盐分差异分布,研究了根区盐分差异分布和不同形态氮素(NH4+和NO3-)对棉苗生长和主要营养元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区盐分差异分布较均等分布显着促进了棉株生长,降低了Na+积累,增强了对N、P、K、Mg、Mn和Cu等营养元素的吸收,NO3--N又较NH4+-N显着促进了棉株生长及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根区盐分差异分布下施用硝态氮较施用铵态氮提高了棉苗干物质质量、叶片光合速率及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而降低了各组织的Na+含量。根区盐分差异分布和氮素形态对棉花生长及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有互作效应,盐分差异分布下,施NO3--N更有利于棉株的生长及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本文来源于《中国棉花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1-08-07)

张锡洲,王永东,余海英,李廷轩,郑子成[7](2009)在《不同形态氮肥对设施土壤盐分含量和离子组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室内模拟培养实验,研究了尿素、碳酸氢铵和硝酸钙对设施土壤盐分含量和离子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培养时间延长,不同形态氮肥处理土壤含盐量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施肥处理的土壤含盐量较对照(CK)明显增加,但不同氮肥处理与未施氮肥处理(N0)间的土壤含盐量在整个培养期间内总体差异不显着,且氮肥用量对含盐量的影响也不显着。(2)设施土壤中尿素和碳酸氢铵处理的电导率与含盐量呈极显着正相关,硝酸钙处理电导率与含盐量呈显着正相关,且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波浪状变化,其电导率显着高于相同氮用量时的其他两种氮肥处理;电导率与氮肥用量呈极显着正相关。(3)不同形态氮肥处理的土壤盐分离子组成相近,均以阴离子为主,设施土壤阴离子占盐分总量的76.29%~93.81%,露地土壤为75.16%~96.63%,以SO42-含量最高,分别占67.37%和67.28%,NO3-含量次之;土壤中阳离子含量较少,以Ca2+为主,K+,Na+,Ca2+,Mg2+的含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4)土壤电导率受阳离子的影响较大,阴离子的影响较小。设施土壤的电导率与Ca2+,Mg2+,K+,NO3-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与Cl-呈显着正相关。露地土壤电导率与Ca2+,Mg2+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与HCO3-呈显着负相关。(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Е.И.Панкова[8](1981)在《蒙古水成型氯化物和硫酸盐盐土中的盐分累积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盐渍化学性质的研究,对于研究盐渍土的发生及改良问题是很重要的。但是多年来一直采用的方法是对土壤水浸出液进行化学分析。通过直接观察土壤样品或土壤磨片的方法来研究土壤中的矿物盐及其累积特性。在文献中还不多见。目前,对于不同盐类与土壤胶体的相互作用、盐分在土壤孔(本文来源于《土壤学进展》期刊1981年06期)

盐分形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盐胁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灌溉土地主要的非生物胁迫,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不利环境因子之一。随集约化灌溉农业的发展、水资源的缺乏、气候干旱带来的蒸发量的增加,土壤及地下水盐渍化程度不断增加。自然界中,土壤盐分在时空上呈不均匀分布。关于植物对均匀盐胁迫的响应研究报到较多,然而植物对不均匀盐胁迫的响应研究报道较少。分析了国内外植物适应不均匀盐胁迫的研究案例,从植物地上部分生长、地下部分生长、水分调节、光合作用以及离子调控等方面阐述植物适应盐分不均匀分布的生理机制,并提出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盐分形态论文参考文献

[1].王继伟,赵成章,赵连春,王小鹏,李群.内陆盐沼芦苇根系形态及生物量分配对土壤盐分因子的响应[J].生态学报.2018

[2].孙娟娟,张英俊.植物对盐分空间不均匀分布的形态和生理响应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7

[3].郑顺安,韩允垒,李晓华,薛颖昊,段青红.天津污灌区盐分累积对土壤汞赋存形态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7

[4].崔立强,严金龙,丁成,陈天明,陈伟.土壤盐分对酶活性和镉形态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6

[5].代建龙,董合忠,段留生.盐分差异分布下不同形态氮素对棉苗生长及主要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

[6].代建龙,董合忠,段留生,李维江.根区盐分差异分布和不同形态氮素对棉苗吸收主要营养元素的影响[C].中国棉花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汇编.2011

[7].张锡洲,王永东,余海英,李廷轩,郑子成.不同形态氮肥对设施土壤盐分含量和离子组成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9

[8].Е.И.Панкова.蒙古水成型氯化物和硫酸盐盐土中的盐分累积形态[J].土壤学进展.1981

标签:;  ;  ;  ;  

盐分形态论文-王继伟,赵成章,赵连春,王小鹏,李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