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门户空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市门户空间,110,景观节点,包头市
城市门户空间论文文献综述
陈墨峰[1](2019)在《城市门户空间营造——以包头市东出口城市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的城市门户空间形态,更多的是存在于城市或城市的某一个区域的各种类型实体环境中,如:长途汽车站、火车站、港口、高速路入口、道路的交叉处等等。城市门户空间包括外部引导空间、核心界定空间和内部过渡空间3个部分。外部引导空间指城市门户与城市外部衔接的空间部分,向内收集物质、能量、信息等引导进入门户,对外进行疏散,(本文来源于《城乡建设》期刊2019年04期)
程正宇,原齐,周吉喆[2](2018)在《枢纽型城市门户空间设计路径探索——以西安市北客站地区(高铁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交通枢纽空间是一种重要的复合性城市门户空间。文章明确枢纽型城市门户空间的复合特征,探讨其空间模型,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整合与布局策略。以西安北客站核心区的城市设计为例,通过强化景观风貌、丰富空间组织、提升交通运行效率,使其形成多功能、全方位、立体化和一体化的枢纽型城市门户空间。本研究对大中城市的枢纽型城市门户的塑造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8年09期)
王海飞[3](2017)在《经济新常态下“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空间关系创新研究——从构建肇庆枢纽型门户城市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区域空间关系创新成为区域发展的新课题。通过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空间格局的分析,利用引力模型及欧氏距离公式,测度了枢纽型门户城市肇庆与珠江—西江经济带其他10个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与地缘经济关系,并按照经济联系强度和地缘经济关系状况,将此10个城市分为融洽型、拓展型和拮抗型叁类,据此提出了在珠江—西江经济带中如何优化肇庆枢纽型门户城市与经济带中其他城市区域空间关系的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现代城市研究》期刊2017年12期)
廖航,李炘若,刘迪[4](2017)在《基于Arc-Scene的城市门户空间动态视觉模拟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人的视觉感知特征研究城市门户空间,以动态视觉分析方法,引入车-高速铁路-自行车叁种交通工具不同速度的观察模型。在Arc-Scene平台上,借助现场照片和录像、土地控规单元出让条件和矢量地形等数据,模拟镇江南站城市门户空间形态。选取沪霍线快速路动态视觉模拟为例,真实理性评价城市门户地区土地建设问题,通过控制建设高度升降方式,优化门户空间展现出的城市风貌特色。(本文来源于《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期刊2017-11-18)
邓宇文[5](2017)在《论朝天门城市门户空间的打造》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门户一直是城市空间构建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是集城市经济、文化、景观等多种元素为一体的城市展示空间与标志符号。重庆朝天门由古至今一直承担着重庆城市门户的重要角色,朝天门广场将地标性与景观性融合于城市门户当中,在统领重庆两江四岸的城市空间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次研究立足于从多角度剖析朝天门广场作为城市门户空间与城市空间设计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居业》期刊2017年09期)
王铮,田军华,景坤鹏,杜锦[6](2016)在《“空间消费型”城市设计策略思考——以淮阳县西南门户地段概念性城市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设计是其决策主体所代表的一种价值取向的物化反映,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城市设计的结果往往不能较好地反映出民众的意愿,这就造成了城市空间的实际使用效率不能达到设计预期,大面积城市开敞空间仅成为一种城市景观,其空间价值未能充分发挥出来。当前,消费社会悄然以至,城市空间也成为一种"消费品",笔者认为对于这种"产品"的生产,也应当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由"B to C"模式向"C to B"模式转变。因此,笔者提出了"空间消费型"城市设计的思索,以"C to B"的生产模式为基础,通过对城市空间消费者的深入研究,提出提升城市空间消费价值的城市设计策略与技术路线。最后,结合生态文明设计理念和本土文化价值的发掘与传承的理念,以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城西南门户地段概念性城市设计为实证研究案例,进行以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和民众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城市设计策略探索。(本文来源于《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期刊2016-09-24)
刘亮,王月英,杨侃[7](2016)在《西北地区川道城市门户区域空间发展路径探索——以延安南二十里铺片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西北地区川道城市门户区域用地局限性及地域性、城乡二元性、交通多元性和生态敏感性等特征,以延安南二十里铺片区为例,通过城乡统筹、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门户体系构建和多廊合一等途径探讨了川道城市门户区域的发展路径,最终提出"城乡共荣、生态共融、用地共容"的门户空间创新发展方式,以期为类似区域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规划师》期刊2016年03期)
陈宇翔[8](2015)在《城市功能演变下的滨水门户空间重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许多城市的外在体积以及内在功能上发生了较大变化,另一方面,城市空间与城市配套设施却相对滞后。城市功能演变过程中,公共空间与城市功能之间出现矛盾,在功能结构上城市空间的功能趋向复合化,原有城市的主要功能与城市发展之间存在不适应,城市配套出现诸多不协调。本文以城市功能演变下的滨水门户空间与城市功能的不适应问题为研究目标,通过对城市功能、城市景观建筑以及城市设计的相关文献查阅与整理,实地调研,对中国滨水城市门户空间的设计与建设现状进行了梳理,归纳出滨水城市空间的设计要素。在对要素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城市滨水门户空间重构的设计原则。之后通过对研究项目贵州省赤水市城市门户区域的实地调研,对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赤水市城市滨水门户的城市功能在时间上的演变与空间上的分布加以梳理,分析了赤水市滨水门户公共空间与功能的适应性。在此基础上,就赤水市滨水门户空间的功能需求提出了重构设计策略,运用设计策略指导赤水市滨水门户空间设计。本文主要分为六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重点阐述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并对研究对象加以界定,阐述论文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针对城市滨水门户空间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设计目标:以实际案例为例,挖掘城市门户形象在城市发展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其进行引申分析,从而对我国滨水城市门户开放空间的设计提出要求。第叁部分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总结影响城市门户空间发展的相关要素,得到城市滨水门户空间的普适性设计规律。第四部分分别从时间上与空间上对赤水市城市滨水门户区域的功能发展与分布进行分析,并就赤水城市滨水门户的城市功能现状的适应性分析。第五部分对城市滨水门户空间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是本文的重点,从设计方法和原则引申出具体的滨水门户空间的重构策略,针对赤水市滨水门户的公共空间建设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并以此对前文提出的设计理论加以验证。第六部分、结语:对论文的写作过程的一些感悟和总结。(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5-05-01)
尤朝忠,段龙龙[9](2014)在《成渝经济区门户城市产业空间梯度转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借助系统聚类法(HCA)重建成渝经济区门户城市空间等级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改进空间引力模型和区位熵理论分别分析了成渝双核大都市区对经济区8大门户城市的空间辐射效应和各城市的优势主导产业分布态势。研究发现:新时期成渝经济区门户城市可划分为以成都重庆双核大都市区为带动,以绵阳自贡次级经济中心、5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一个转型城市攀枝花为支撑的四级空间等级体系,产业空间布局已经具备成渝为雁首,绵阳、自贡为"雁身"其余城市为雁尾的雁阵形态,以传统政策区为支撑的产业转移机制应逐步为经济区和城市群所取代;经济区产业承接次序应由城市空间等级体系和空间引力辐射程度共同决定,电子信息、汽车与机械设备制造、建材冶金、食品饮料、能源化工和农副食品加工六大制造业已各自形成成渝首位城市带动下的产业空间梯度转移位序。(本文来源于《世界地理研究》期刊2014年02期)
徐传俊,何为[10](2013)在《西安市城市门户空间的体系研究与未来构建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城市门户和门户空间体系的相关概念内涵进行了界定,从空间体系研究常用的职能结构、等级结构和空间结构叁方面入手构建了西安门户空间体系的分析框架,认为:西安市门户空间的职能构成多元,随着城市扩展,门户空间的职能不断演化,但面临特色危机;门户空间的等级结构不合理,表现为重要门户多,核心门户和一般门户较少;门户空间结构呈现为"核心—均衡型",并受城市区域化、规划思想演进和经济社会变革以及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等影响,现状门户空间结构对城市交通产生严重影响,亟待调整。最后,从完善等级体系配置,多样性门户空间构建和门户空间的优化布局等方面对西安未来门户空间体系的建构策略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结构模型。(本文来源于《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期刊2013-11-16)
城市门户空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市交通枢纽空间是一种重要的复合性城市门户空间。文章明确枢纽型城市门户空间的复合特征,探讨其空间模型,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整合与布局策略。以西安北客站核心区的城市设计为例,通过强化景观风貌、丰富空间组织、提升交通运行效率,使其形成多功能、全方位、立体化和一体化的枢纽型城市门户空间。本研究对大中城市的枢纽型城市门户的塑造具有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门户空间论文参考文献
[1].陈墨峰.城市门户空间营造——以包头市东出口城市设计为例[J].城乡建设.2019
[2].程正宇,原齐,周吉喆.枢纽型城市门户空间设计路径探索——以西安市北客站地区(高铁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18
[3].王海飞.经济新常态下“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空间关系创新研究——从构建肇庆枢纽型门户城市的视角[J].现代城市研究.2017
[4].廖航,李炘若,刘迪.基于Arc-Scene的城市门户空间动态视觉模拟评价[C].持续发展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2017
[5].邓宇文.论朝天门城市门户空间的打造[J].居业.2017
[6].王铮,田军华,景坤鹏,杜锦.“空间消费型”城市设计策略思考——以淮阳县西南门户地段概念性城市设计为例[C].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2016
[7].刘亮,王月英,杨侃.西北地区川道城市门户区域空间发展路径探索——以延安南二十里铺片区为例[J].规划师.2016
[8].陈宇翔.城市功能演变下的滨水门户空间重构研究[D].重庆大学.2015
[9].尤朝忠,段龙龙.成渝经济区门户城市产业空间梯度转移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4
[10].徐传俊,何为.西安市城市门户空间的体系研究与未来构建策略[C].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