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体育校本课程管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课程管理,校本课程管理
体育校本课程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李光正[1](2014)在《初中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管理状况与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叁级管理。”这一决定使我国新的课程管理体制之内增加了关于学校课程的管理,课程管理的自主权落实在了各个学校。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叁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延吉市十中于2003年开始建设实施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健美操和跆拳道课程所需要的场馆,配备了相应的教学设备,招聘了专业的体育教师进行授课,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本文以校本课程理论和课程管理理论作为依据,从校本课程管理的角度来对延吉市十中校本课程管理进行评价,并结合理论提出管理校本课程的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是:十中体育与健康管理经验值得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适合实施校本课程;开展以跆拳道和健美操为内容的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比较符合延边州的实际;课程管理者的目标明确。另一方面,十中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严重的不足,最终使十中校本课程无法得以继续实施。第一,未建立起一个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第二,未能保证校本课程管理的系统适应性。第叁,十中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无法得以继续实施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校本课程的管理上。本文的建议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对延吉市十中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展实施的建议主要有:第一,新校长要充分重视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的开展;第二,根据新情况,明确校本课程计划,继续开展校本课程;第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增添校本课程管理的责任机制和评价机制;第四,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将人力资源结构与校本课程的目标相统一。对初中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管理的建议主要有:第一,根据校本课程的定义,将因地制宜作为制定校本课程的计划的原则;第二,在课程管理活动中贯彻整分合原则,建立校本课程管理系统;第叁,要建立比较完整的管理评价体系。第四,遵循校本管理办法,落实校本课程管理原则。第五,在校本课程管理过程中,必须管理好教材与教师。(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4-05-10)
李雯婷[2](2013)在《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管理体系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以往学校课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叁级课程管理模式,即国家、地方和学校。到2002年,《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应该加强学校体育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建设,推行"叁自主教学"的新模式。长期以来,在课程管理上,我国实行由国家制定教学大纲、地方政府依照执行的"集权式"课程管理体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弊端也是易见的。随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一些与学校(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管理》期刊2013年33期)
陈福乐,何茂,廖娉[3](2010)在《广西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体育校本课程的研究是起点,校本课程体制建设是落脚点,体育校本管理则贯穿在它们之间,起着组织、协调的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广西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广西高校体育校本研究体系构建不够完善,体育教师对校本研究知识比较缺乏,校本研究组开放性不够,分析了导致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一些关于加强体育校本开发管理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网络财富》期刊2010年12期)
何茂,谢东,陈剑文[4](2010)在《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影响因素和管理体制建设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广西省74所高校137名体育教师的调查,分析影响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提出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管理体制的内容,以期能对当前高校体育教育和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使高校体育教学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符合阳光体育的要求。(本文来源于《运动》期刊2010年03期)
徐峰[5](2009)在《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可以提高体育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满意程度,使管理者、教师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管理者、教师参与学校其他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发挥主人翁作用。(本文来源于《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4期)
龚云峰[6](2009)在《现代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管理的制约因素与解决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由国家统一制定,地方政府和学校只能依照执行,无权做出调整,导致学校开发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受挫,体育课程管理体制建设不健全,导致所有成果与过程,实验与实施、评价、编制等指标缺乏系统管理,使众多开发变成形式。因此,体育(本文来源于《教学与管理》期刊2009年21期)
赵天平[7](2008)在《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理论体系的开发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级课程管理体制是我国课程改革的一个里程碑。体育课程顺应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潮流,也贯彻和落实国家颁布的课程管理体制和课程方案,这就意味着体育课程管理也必须具有本质的变化,才能适应我国这一轮彻底的课程变革。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存在差异,单纯“大一统”的体育课程管理,显然不能满足不同地区学生发展的需要。近两年来,体育校本课程理论的开发与研究无疑是我国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一个亮点和热点。那么如何根据我国高校体育资源的实际情况,开发出符合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管理理论呢?本课题《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理论体系的开发与研究》契合了当前我国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的需要。通过全国范围内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我国普通高校目前的体育课程管理现状、就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的具体情况作了统计学的分析。综观全文,作者站在研究者的角度并总结高校教育实施者的经验,运用了系统论、后现代主义哲学、教育学未来原理、管理学、社会学以及课程与教学论等多学科知识,结合科学的研究方法,首先回顾了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的发展历程;科学界定了与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管理有关的概念。其中,就体育校本课程管理这一概念的内涵,本文从校本体育课程、叁级课程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形成了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对象;其次就我国高校实行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结合问卷调查的资料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第叁,通过阐述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管理思想基础和学科基础,详细论证了我国要实行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的原则、内容体系、模式等内容。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于:1、科学界定了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的内涵;2、以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多元性、系统科学、体育课程管理理论为依据,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勾划出适合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管理的体育校本管理内容体系;3、在分析了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的传统模式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以科学的分析,系统的推理,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校为本均衡式现代体育校本课程管理新模式。综观全文的价值,本课题尝试研究的内容顺应了我国目前进行的具有“质变”意义的体育校本课程发展理论,是实现学生主体需要,学校体育课程可持续发展的必需。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理论为体育校本课程的建设提供了基础理论的指导作用,这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国体育校本课程建设真实面目,也为薄弱的体育校本课程管理学科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08-04-20)
体育校本课程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以往学校课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叁级课程管理模式,即国家、地方和学校。到2002年,《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应该加强学校体育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建设,推行"叁自主教学"的新模式。长期以来,在课程管理上,我国实行由国家制定教学大纲、地方政府依照执行的"集权式"课程管理体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弊端也是易见的。随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一些与学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体育校本课程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光正.初中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管理状况与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4
[2].李雯婷.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管理体系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3
[3].陈福乐,何茂,廖娉.广西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对策研究[J].网络财富.2010
[4].何茂,谢东,陈剑文.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影响因素和管理体制建设的研究[J].运动.2010
[5].徐峰.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管理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
[6].龚云峰.现代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管理的制约因素与解决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9
[7].赵天平.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管理理论体系的开发与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