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头部外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际列车,头部外形,列车交会,压力波
头部外形论文文献综述
曾广志,李志伟,黄莎,严冠章[1](2019)在《城际列车不同头部外形对明线交会气动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CATIA软件建立了城际列车4种不同的头部外形方案,并基于叁维、瞬态、不可压的N-S方程和k-ε湍流模型,采用滑移网格技术,对这4种头型方案的流线型头部长度和纵向对称面最大控制型线变化对列车明线交会压力波及气动力的影响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外形变量相同的情况下,增加流线型头部长度和纵向对称面最大控制型线由外凸到内凹变化,均能有效改善列车运行时的交会性能;对比分析发现,4种头型方案中,方案4的明线交会气动性能最佳,其交会压力波、侧向力、升力和倾覆力矩比性能较差的方案1分别下降了11.57%、 7.40%、 8.19%和7.56%.(本文来源于《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谢台中,刘堂红,陈争卫,李文辉,陈晓栋[2](2019)在《不同类型头部外形列车轨侧压力变化规律分析与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在对鼓宽形、椭球形、梭形、扁宽形4种类型头部外形列车明线运行阻力及基本气动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对轨侧压力随不同曲面形式和空间位置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类型列车速度为250km/h明线运行时鼓宽形列车阻力最大,梭形最小,最大相差7.4%;鼓宽形列车引起的轨侧压力变化峰峰值最大,其次是椭球形、梭形,扁宽形最小,最大相差24.4%;纵剖面形线对轨侧压力变化的影响大于水平剖面形线,如不同纵剖面形式的鼓宽形和扁宽形列车引起距轨面1.5 m位置测点压力变化分别为721.62,545.71Pa,相差24.4%,而不同水平剖面形式的鼓宽形和椭球形列车引起相同测点的压力变化分别为721.62,700.44Pa,仅相差2.9%;4种曲面形式列车引起的轨侧压力变化均随距轨面高度、轨道中心线横向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规定测点压力变化峰-峰值均满足EN标准中小于800Pa的要求。(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韩广德,杨成,范艳辉,赵长利[3](2018)在《基于SUV车辆头部外形尺寸的行人伤害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车辆与行人碰撞时车身头部外形尺寸对行人伤害的影响,选取SUV车辆的前保险杠下端离地间隙、发动机罩长度、发动机罩前缘离地高度、发动机罩后缘离地高度等4个参数作为车辆头部外形的主要考虑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行人横穿道路事故中的行人抛距、头部损伤、胸部损伤等指标进行分析,得出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及车辆头部外形尺寸的最优方案。针对碰撞角度进行单因素分析,总结其对行人抛距、头部损伤、胸部损伤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山东交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杜俊涛,田爱琴,聂双双,李恒奎,刘堂红[4](2016)在《高速列车阻力、升力与头部外形参数映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叁维、不可压N-S方程和k-ε湍流模型,计算不同流线型长度、剖面型线和局部参数等46种外形列车在明线运行的阻力和升力气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流线型长度从8 m增加到12 m,阻力系数减少2%,升力系数减少21.6%;合理优化头部纵剖面线形状可以使阻力系数减少0.94%,升力系数减少3.57%;与较宽型线相比,采用较尖的头部水平剖面线形状可以使阻力系数减少1.3%,升力系数减少3.6%;与较宽横截面侧边间距相比,减少横截面侧边线间距可以使阻力系数减少1.4%,升力系数减少3.6%。鼻尖高度的降低,鼻锥宽度的变窄,都会使列车阻力系数和升力系数减少,随着前窗高度的增加,阻力呈现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前窗高度为2.4 m时,阻力系数最少。其研究结果可为高速列车的外形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张在中,周丹[5](2013)在《不同头部外形高速列车气动性能风洞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包括CRH2在内的4种不同纵向长细比比例尺为1:8的高速列车模型进行风洞试验,分析雷诺数对车辆气动力系数的影响;比较4种高速列车模型的气动力特性;对不同流线型外形列车进行大侧偏角试验,研究高速列车在侧风作用下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列车流线型头部越长,鼻形更加突出尖锐,头部流线型更加光滑,更有利于降低空气阻力;当模型列车流线型长度相差不大时,纵向长细比系数越大即车头外形越细长,对减阻越有利;4种动车组头车、中车和尾车的侧向力及升力系数均随侧滑角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当侧滑角大于10°时,头部最大纵剖面轮廓线曲率较大的模型,横风作用下的侧向力系数比其他3种模型车的侧向力系数显着增大,升力系数较小。(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陆海波,刘伟强[6](2012)在《从头部外形的变迁看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超声速飞行器头部外形设计的变迁为背景,介绍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探讨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飞航导弹》期刊2012年04期)
王文涛[7](2008)在《高速列车头部外形参数化CAD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发展高速列车技术是当今我国铁路运输的重点,而列车头部外形流线化是改善其空气动力学性能的主要技术手段。为进一步提高我国高速列车研发、设计和制造水平,本文在曲面造型技术、参数化技术的理论基础上,在SolidWorks软件平台和Visual C++编程环境中利用COM组件技术开发出高速列车头部外形参数化CAD系统。高速列车头部外形是形状复杂的空间曲面,对其进行合理的计算机模型表达是进行相关设计、性能分析与计算以及实现CAD/CAM的基础。本文对国内外高速列车气动外形设计及叁维曲线曲面造型理论进行了大量研究,分析了高速列车头部外形曲面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并选择NURBS曲面造型技术构建流线化的曲面模型。通过对参数化技术及机车车辆行业中CAD应用现状的分析,选用优秀的中端微机叁维机械设计软件SolidWorks作为高速列车头部外形参数化CAD系统开发平台。基于对SolidWorks二次开发相关技术的深入研究,选择Viusal C++作为系统开发环境。根据SolidWorks中NURBS曲线便于控制与修改的特点,在特定的水平剖面、横剖面和纵剖面上生成若干控制型线,构建高速列车头部外形基本轮廓的叁维线框和光顺的NURBS曲面,实现驱动尺寸及特征属性值的参数化变量设置,建立高速列车头部外形曲面模型库。通过SolidWorks API接口实现DLL插件程序驱动,在人机交互对话框中输入任务书给定的外形轮廓控制参数后,系统调用曲面模型库内的相应模型自动生成外形曲面。基于COM组件技术,在Visual C++中使用ATL和MFC类库进行开发获得的系统具有Windows应用程序风格的菜单、工具栏、形式多样的对话框、大量的信息提示和良好的容错处理机制,功能丰富,操作简单,易于掌握。在完成高速列车头部外形曲面参数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础上,可对曲面实施等距、加厚和提取任意剖面位置曲面型线的技术处理,可设计相关附属件边界、输出IGES格式文件,从而可以在其它CAD/CAE系统中进行后续的外形及板梁结构设计、强度分析、气动性能分析等工作。系统在高速列车头部外形设计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机车车辆企业的研发及制造水平,可以大大降低列车外形及结构设计工程师的工作量,提高产品设计效率,缩短研发周期,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8-12-01)
朱锐,董二宝,张杰,王建,李永新[8](2008)在《头部可偏转飞行器气动仿真与外形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头部偏转控制的飞行器模型,以通用流体计算软件Fluent为计算平台,进行了大量气动性能仿真实验。计算了不同头部偏角,不同马赫数和攻角姿态时,飞行器模型所受的气动力,分析在不同条件下升力、阻力和偏航力矩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了不同外形的此类飞行器的气动性能。(本文来源于《机械与电子》期刊2008年08期)
陈新虹,王凡,赵润祥[9](2008)在《不同引信头部外形参数对弹丸气动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弹丸射击质量,采用LU隐式差分格式求解叁维Navier-Stokes方程,对后体形状完全相同,具有不同引信头部外形参数的两种弹丸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两者在马赫数0.7~3.0下的诸气动力参数和气动力特性的差异,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计算结果表明:在弹丸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引信结构、外形对弹丸气动力特性的影响,避免采用具有拐点的母线形状。(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8年03期)
许平,田红旗,姚曙光[10](2007)在《流线型列车头部外形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流线型的列车头部外形由叁维空间自由曲面构成,提出采用NURBS曲线设计外形型线和用叁维NURBS曲面描述复杂叁维曲面的车头外形设计方法。按照流线型列车头部外形的设计要求,首先生成基本控制型线,根据需要自动生成中间控制型线;对一些型线进行空间动态修改,使所有控制型线构成空间网状结构;将这些控制型线在空间的交点处断开,形成首尾相连的NURBS曲线段;自动将首尾相连的NURBS曲线段连接形成外形曲面片,并保证曲面片在空间相切;最后对外形曲面进行光顺性检查,得到最终的外形曲面。运用NURBS曲线曲面的数学模型,在AutoCAD的ARX及I-deas的Open I-deas开发平台上,开发了流线型列车头部外形设计模块,实现了按照人们的意志,自由、快速地设计复杂的空间叁维曲面流线型列车外形。(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07年01期)
头部外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在对鼓宽形、椭球形、梭形、扁宽形4种类型头部外形列车明线运行阻力及基本气动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对轨侧压力随不同曲面形式和空间位置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类型列车速度为250km/h明线运行时鼓宽形列车阻力最大,梭形最小,最大相差7.4%;鼓宽形列车引起的轨侧压力变化峰峰值最大,其次是椭球形、梭形,扁宽形最小,最大相差24.4%;纵剖面形线对轨侧压力变化的影响大于水平剖面形线,如不同纵剖面形式的鼓宽形和扁宽形列车引起距轨面1.5 m位置测点压力变化分别为721.62,545.71Pa,相差24.4%,而不同水平剖面形式的鼓宽形和椭球形列车引起相同测点的压力变化分别为721.62,700.44Pa,仅相差2.9%;4种曲面形式列车引起的轨侧压力变化均随距轨面高度、轨道中心线横向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规定测点压力变化峰-峰值均满足EN标准中小于800Pa的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头部外形论文参考文献
[1].曾广志,李志伟,黄莎,严冠章.城际列车不同头部外形对明线交会气动性能的影响[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谢台中,刘堂红,陈争卫,李文辉,陈晓栋.不同类型头部外形列车轨侧压力变化规律分析与评估[J].铁道学报.2019
[3].韩广德,杨成,范艳辉,赵长利.基于SUV车辆头部外形尺寸的行人伤害仿真分析[J].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18
[4].杜俊涛,田爱琴,聂双双,李恒奎,刘堂红.高速列车阻力、升力与头部外形参数映射关系研究[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6
[5].张在中,周丹.不同头部外形高速列车气动性能风洞试验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6].陆海波,刘伟强.从头部外形的变迁看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的发展[J].飞航导弹.2012
[7].王文涛.高速列车头部外形参数化CAD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
[8].朱锐,董二宝,张杰,王建,李永新.头部可偏转飞行器气动仿真与外形优化[J].机械与电子.2008
[9].陈新虹,王凡,赵润祥.不同引信头部外形参数对弹丸气动力的影响[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
[10].许平,田红旗,姚曙光.流线型列车头部外形设计方法[J].中国铁道科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