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边外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边外交关系,海外并购,成功率
双边外交论文文献综述
邹心怡[1](2018)在《双边外交关系影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格局多极化不断深化,中国对世界各国的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截止至2016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额达到1961.5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二,存量额达到13573.9亿美元,位列全球第六,取得了万众瞩目的成绩。其中,作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形式的企业海外并购也越发活跃起来,并购规模稳步上升,并购目的地和领域日趋广泛,区位选择日趋成熟。然而从过去数据来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虽然有很多成功案例,但从总体上看,整体表现不佳,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今天,如何推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完成,提升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率,也成为未来一个阶段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地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关键性问题。影响企业跨国并购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政治因素就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双边外交关系作为双边政治关系的重要考量因素,在跨国并购中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在梳理相关文献和把握特征事实基础上,本研究尝试从引导机制、保障机制和润滑机制叁方面来说明双边外交关系对企业海外并购施加影响。投资者会根据政府对并购所在国的外交政策的引导考虑如何进行区位选择,以提高海外并购成功率,这时政府便发挥了引导性作用。企业要维护在东道国的自身利益,便需要来自母国政府制度上、法律上的支持,母国政府可以通过施加外交影响,为异国投资企业提供特殊保护。两国友好的外交活动能够缓解两国间紧张局势或者解决系列问题,减少跨国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难度,对海外投资起到一定的润滑作用。通过理论机制梳理,本文提出基本假设:友好的双边外交关系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率。为了验证假设是否成立,本文从建交时间、高层互访、友好城市等角度入手,较为全面地衡量双边外交关系,采用2014-2016年中国对77个国家的海外并购的微观企业数据和双边外交关系数据,涉及1308起并购案件,建立Logit模型和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考察双边外交关系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友好的双边外交关系确实有助于提升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率;友好的高层互访有助于双边投资协定的达成,从而提升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率;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友好高层互访更有利于对这些国家的企业并购成功;双边外交活动(主要指高层互访)能够提高企业对高新技术行业的并购的成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政治外交会对国家经济活动产生影响,这也为中国的外交政策注入了新的内涵,即经济外交作为外交政策的一个侧重点越来越不容易忽视。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方面,为提升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率,可以适度增强国家高层之间的高层互访促进双边投资协定等签订、增加友好城市的建立,给予发达国家政治互动、短期内建交国家的政治互动更多的关注。(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吕丹[2](2018)在《双边外交关系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这标志着人民币在国际化的道路中又迈进了一大步。然而,我们应该意识到人民币正式加入SDR只是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中新的起点。在真正意义上,人民币成为国际化货币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和国际贸易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的国家,中国很明显呈现出经济强国货币弱国的特点,中国有必要谋求与其国际地位相匹配的货币地位。所以,大量专家学者开始关注货币体系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就目前来看,从经济层面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已经趋近于成熟,尚未从外交层面对影响人民币国际地位的因素进行系统阐述。本文通过分析双边外交关系在美元、日元和欧元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根据美元、日元和欧元国际化的历史经验得出了双边外交关系对其的影响路径,进一步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历史依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实证分析。参照《双边关系赋值表》~1,对政治事件进行赋值,得到中国与美国、日本等37个国家双边外交关系的具体数值,构建静态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数据分析双边外交关系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良好的双边外交关系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促进作用,中国与他国双边外交关系越好,人民币在该国交易量越大。在实证研究中,利用双边外交关系的具体数值作为解释变量,突破了以往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外交因素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起到的作用。最后,结合人民币发展现状和制约人民币国际化的因素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5-01)
戚鸣[3](2017)在《冷战后双边外交新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结束后,尤其是新世纪以来,国家间议题的不断增多促进了双边关系的深化,传统的以使馆外交为中心的双边关系处理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双边外交发展的需要。以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为契机,许多国家先后在双边关系的处理上采用了各种级别的对话或磋商机制。鉴于国内外学者关于这些双边对话机制方面的研究仍较稀缺,因此本文以中美、中俄两个对话机制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其起源、形式特征及对话的运行特征,并将其与传统使馆外交进行比较分析,在定义这种新机制的同时总结其在当代双边外交实践中的意义。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分为战略对话和经济对话两部分组成,对话会议由中美副总理级代表主持,该机制旨在以会谈形式就中美间的双边及国际议题进行磋商沟通,交换彼此意见并达成相关协议。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则由四个层级的不同对话形式构成,狭义上是指中俄总理举行的年度会晤,通过谈判协商促进两国间的了解,达成合作共识。本文认为,双边外交新机制指的是以主权国家为主体,以高级别多部门对话为主要形式,通过对涉及双边共同利益或全球性的议题进行定期沟通以促进国家间合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一定约束力的规范或准则。本文研究发现,一方面,新机制的出现是对传统外交使馆机制的创新与突破,反映了当前双边外交实践新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随着该机制的不断完善,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它们处理双边关系。(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7-05-01)
武立东,杨军节[4](2016)在《制度距离、双边外交关系和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中国宏观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数据,以不同国家间制度距离和双边外交关系作为切入点,利用动态面板数据分析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制度距离和双边外交关系对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高制度质量的国家中,制度距离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呈U型关系。同时,双边外交关系对于中国向低制度质量国家的投资具有促进作用。此外,两国之间的双边外交关系能够有效地调节制度距离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抑制作用,较为亲密的双边外交关系能够弥补两国制度距离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负面影响。研究对于融合制度理论和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以及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预测》期刊2016年03期)
石之瑜,王宏仁[5](2016)在《双边外交:应对“中华帝国”指控的政治方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在中华帝国的标签变本加厉地流行了起来,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周边国家的秩序受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是由于越来越多的冲突因子在中国周边形成。为什么在英语文献中,普遍存在一种中国正在崛起为霸权国家的观点?中国外交论述不是一再重申中国不争霸,并且在进入21世纪以后,还提出了和平崛起,发表了《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并宣扬和谐世界吗?欧美文献中普遍存在的另一个观点是,自2008年以后,中国变得越来越骄傲,其作风亦趋于强硬。尽管中国积极推动多方位、(本文来源于《文化纵横》期刊2016年02期)
洪俊杰,张全[6](2010)在《多边舞台,双边外交同样精彩》一文中研究指出印尼总统苏西洛、英国首相卡梅伦、美国总统奥巴马、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日本首相菅直人……短短的两天时间,在多伦多参加G20峰会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密集会晤多国领导人。 “多边外交与双边外交并不矛盾,相反如果运用得当,两者可彼此促进”,中国国(本文来源于《解放日报》期刊2010-06-28)
文钟哲[7](2008)在《萨尔浒之战与朝鲜光海君的双边外交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大量的历史资料为依据,分析研究了萨尔浒之战前后朝鲜与明朝、后金的关系,探讨了朝鲜国王光海君推行的双边外交政策(本文来源于《满族研究》期刊2008年04期)
朱丽[8](2006)在《中美双边外交的影响因素、特点和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美两国各自的国家利益、国内因素和世界各主要力量影响中美双边外交。冷战后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和“9.11”之后中美双边外交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战略竞争与合作关系取代了中美安全战略合作关系,美对华政策正向着一种基调积极的方向转变,经济贸易外交成为巩固两国关系的基础,反恐外交成了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美国始终没有放弃对中国的人权外交。美中关系总的趋势是向着良好方向发展的,中国的发展不必然伴随着美国的衰落,中美各自的国家利益也不必然具有对抗性。对中国来说,在对美外交中处于被动反映的模式仍将存在。(本文来源于《阴山学刊》期刊2006年04期)
周研[9](2005)在《经贸互利 政治互信》一文中研究指出11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成为首位在越南国会发表演讲的外国国家元首。 胡锦涛当日应邀在越南国会发表题为《增进友好互信 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演讲。演讲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要消除南亚及东南亚国家部分人对中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不断强大的担心。胡锦(本文来源于《财经时报》期刊2005-11-14)
大来佐武郎,柯文[10](1981)在《日本外交有二百五十天(下)——从双边外交到多边外交,日本外交质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苏联对缓和的解释在政治讨论中,几乎没有谈到伊朗问题。当时美国正在冷静观察伊朗形势。美国方面也未提伊朗问题。集中讨论了阿富汗问题和东西方关系。阿富汗问题,归根结底,同西方如何对待苏联这个根本问题有关。但是,美国同欧洲的态度有若干差异。例如,西德处于同华约军队对峙的前沿。从民族方面说,东德有1,600万德国人,成为孤岛的西柏林约有200万人,此外在东欧的捷克和波兰也有约200万德国人,西德必须考虑处在东方的德国人的命运。还有一件日本人一向不大清楚的事情:德国在希特勒时代向东欧、西欧发动了侵略,战后西德同西方建立(本文来源于《世界知识》期刊1981年03期)
双边外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这标志着人民币在国际化的道路中又迈进了一大步。然而,我们应该意识到人民币正式加入SDR只是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中新的起点。在真正意义上,人民币成为国际化货币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和国际贸易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的国家,中国很明显呈现出经济强国货币弱国的特点,中国有必要谋求与其国际地位相匹配的货币地位。所以,大量专家学者开始关注货币体系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就目前来看,从经济层面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已经趋近于成熟,尚未从外交层面对影响人民币国际地位的因素进行系统阐述。本文通过分析双边外交关系在美元、日元和欧元国际化进程中发挥的作用,根据美元、日元和欧元国际化的历史经验得出了双边外交关系对其的影响路径,进一步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历史依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实证分析。参照《双边关系赋值表》~1,对政治事件进行赋值,得到中国与美国、日本等37个国家双边外交关系的具体数值,构建静态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数据分析双边外交关系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良好的双边外交关系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促进作用,中国与他国双边外交关系越好,人民币在该国交易量越大。在实证研究中,利用双边外交关系的具体数值作为解释变量,突破了以往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外交因素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起到的作用。最后,结合人民币发展现状和制约人民币国际化的因素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边外交论文参考文献
[1].邹心怡.双边外交关系影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实证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8
[2].吕丹.双边外交关系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8
[3].戚鸣.冷战后双边外交新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17
[4].武立东,杨军节.制度距离、双边外交关系和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中国宏观数据的实证分析[J].预测.2016
[5].石之瑜,王宏仁.双边外交:应对“中华帝国”指控的政治方略[J].文化纵横.2016
[6].洪俊杰,张全.多边舞台,双边外交同样精彩[N].解放日报.2010
[7].文钟哲.萨尔浒之战与朝鲜光海君的双边外交政策[J].满族研究.2008
[8].朱丽.中美双边外交的影响因素、特点和趋势[J].阴山学刊.2006
[9].周研.经贸互利政治互信[N].财经时报.2005
[10].大来佐武郎,柯文.日本外交有二百五十天(下)——从双边外交到多边外交,日本外交质的变化[J].世界知识.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