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创新能力论文-胡红霞

科研创新能力论文-胡红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科研创新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学生,科研训练,创新,实践

科研创新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胡红霞[1](2019)在《依托科研训练项目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简称SRTP)是本科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分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SRTP项目实施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以期进一步提升我校大学生科研训练的效果、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9年50期)

余员琴,范双南,余修武,陈海文[2](2019)在《软件工程本科生科研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科教育在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基础地位,本科生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整体质量。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更好地促进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发展,以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从课程教学、教师、学术环境、学术团队建设、实践应用等方面对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以切实提高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助推新时代国家对人才结构的调整。(本文来源于《高教学刊》期刊2019年22期)

杨苛[3](2019)在《基于科研项目培养高职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是衡量本科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和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以教学工作为主,自然科学科研工作普遍起步晚起点低。本文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开展研究,探索一条通过科研项目培养高职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本文来源于《轻工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赵晶瑾,覃英凤[4](2019)在《环境类专业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环境类专业人才,对促进国家环保事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和就业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了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其次从建设教师队伍、激发科研创新意识、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配备实验条件和完善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对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的措施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20期)

杨丙桥[5](2019)在《提升科研院所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科研院所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研究生的培养是科研院所工作的重要内容。人才是科研院所建设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社会进步、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研究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显得格外重要。因此,科研院所应该积极承担起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责任。以科研院所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为研究对象,通过进一步分析,提出了几点培养策略。(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20期)

苟寒梅,肖雨欣[6](2019)在《新加坡科研创新对我国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加坡几乎每十年发生一次经济转型,经历了劳动密集型、技能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直至90年代的技术密集型经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新加坡的冲击不小,让政府意识到知识和技术的生产需要从"外部引进"转向"内部打造",也就是加强"自主创新",并出台了相关的战略规划和具体政策,将新加坡推入知识密集型经济时代。(本文来源于《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10期)

韩文霞,孙静,耿潇潇,李伟泽,霍健[7](2019)在《本科教育阶段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代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应用型人才是我国应对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前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本文结合西安医学院医学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所秉承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理念,对本科教育阶段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展开研究。研究主要围绕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团队合作、创新实践培养等内容阐述了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的主要实践方法,旨在为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当代医药》期刊2019年30期)

曾晓希,黄钊,李文,马靓[8](2019)在《基于科研的化学生物类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构建基于科研的"四阶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以科研案例激发创新意识;以科研问题拓展创新思维;以科研实践训练创新技能;以科研课题提升创新能力。结合学院现状,在化学和生物专业学生中进行了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山东化工》期刊2019年20期)

陈卫民,陈春,林雁冰[9](2019)在《基于微生物前沿理论与创新技术提升本科生科研思维能力的教学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全面提升微生物学教学质量对于培养生物类人才具有关键的作用。本文围绕微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前沿知识更新慢、创新技术普及难、学生创新意识薄弱、视野较窄等问题,以微生物前沿理论和创新技术为例,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科研训练等方面探讨如何改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培养更多具有主动思考、批判思考、创新思维的人才。(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中旬刊)》期刊2019年10期)

丁里宁,汪昕[10](2019)在《优秀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比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国内优秀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呈现不足。从学生、导师和高校叁个层面分析了优秀本科生培养在选拔方式和指导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建议在采用综合考评、注重心性培养、制定个性化指导和加强激励力度等方面进行改革。(本文来源于《教育教学论坛》期刊2019年42期)

科研创新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科教育在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基础地位,本科生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整体质量。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更好地促进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发展,以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定位为基础,从课程教学、教师、学术环境、学术团队建设、实践应用等方面对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以切实提高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助推新时代国家对人才结构的调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科研创新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1].胡红霞.依托科研训练项目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J].校园英语.2019

[2].余员琴,范双南,余修武,陈海文.软件工程本科生科研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高教学刊.2019

[3].杨苛.基于科研项目培养高职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轻工科技.2019

[4].赵晶瑾,覃英凤.环境类专业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广东化工.2019

[5].杨丙桥.提升科研院所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J].现代交际.2019

[6].苟寒梅,肖雨欣.新加坡科研创新对我国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启示[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19

[7].韩文霞,孙静,耿潇潇,李伟泽,霍健.本科教育阶段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当代医药.2019

[8].曾晓希,黄钊,李文,马靓.基于科研的化学生物类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模式[J].山东化工.2019

[9].陈卫民,陈春,林雁冰.基于微生物前沿理论与创新技术提升本科生科研思维能力的教学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

[10].丁里宁,汪昕.优秀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

标签:;  ;  ;  ;  

科研创新能力论文-胡红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