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镍纳米颗粒论文-杜凯敏,郝梦佳,李志年,洪伟,刘娟娟

氧化镍纳米颗粒论文-杜凯敏,郝梦佳,李志年,洪伟,刘娟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氧化镍纳米颗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氧化镍纳米颗粒,表面聚磷酸,丙烷氧化脱氢,选择性调控

氧化镍纳米颗粒论文文献综述

杜凯敏,郝梦佳,李志年,洪伟,刘娟娟[1](2019)在《聚磷酸配体修饰调控氧化镍纳米颗粒在丙烷氧化脱氢反应中的选择性(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有机配体对金属纳米颗粒表面进行修饰来构建配体–金属界面是一种简单且高效的调控纳米催化剂催化选择性和稳定性的策略.这种调控主要来源于配体与金属间的电子效应及位阻效应.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一策略多局限于液相反应,对于高温(>300 oC)气相反应涉及不多,这主要是因为高温反应条件下有机配体分子不稳定.因此,开发稳定的配体及修饰方法是克服该局限性并将配体修饰策略应用到一些重要的高温反应中的关键.本文以聚磷酸根作为一种高效且热稳定性良好的无机配体对氧化镍纳米颗粒表面进行修饰.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等分析证实,聚磷酸物种原位修饰在氧化镍表面之后,氧化镍纳米颗粒的物性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但聚磷酸物种与NiO之间存在一定的电子相互作用.将具有不同磷修饰量的氧化镍催化剂应用于极具挑战的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反应中.结果表明,聚磷酸修饰后,氧化镍纳米催化剂的丙烯选择性有了极大提高.相比单纯纳米氧化镍(10%丙烷转化率, 19%丙烯选择性),经聚磷酸配体修饰后,在相同丙烷转化率下产物丙烯的选择性提高了2–3倍(10%丙烷转化率, 66%丙烯选择性).稳定性实验(450 oC, 70 h)和热重分析等结果表明,聚磷酸物种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可作为稳定的配体用于长时间高温催化测试.进一步采用动力学实验和丙烯脱附等方法及理论计算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究,认为配体的引入可以减弱丙烯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亲和性,进而提高丙烯选择性.本文研究结果证实了配体修饰这一策略在高温气相反应中应用的可行性,该策略有望在其他一些重要高温反应中得到进一步应用.(本文来源于《催化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马鑫[2](2019)在《α-氢氧化镍纳米线和氧化镍纳米颗粒的高压相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氢氧化镍独特的结构和物理性质,在物理、化学和工程领域具有许多实际应用。最初氢氧化镍的研究主要在电池技术中的电极材料和化学腐蚀两方面。如今,镍基电池无处不在,氢氧化镍在现代电池技术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氢氧化镍也不再局限于研究电池和化学腐蚀,它们在现实中有众多的实际应用,这些应用包括电化学传感器,光催化,电催化,超级电容器,电致变色器件等。高压是调节晶体结构从而改变电子和光学性质的一个有效的手段。氢氧化镍在环境条件下的研究已经十分广泛,利用高压手段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发现新现象和新性质。本文中通过水热合成出的paraotwayite型α-Ni(OH)_2纳米线属于天然含水矿物的一种。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面,含水矿物的高压研究可以为理解各种地球物理现象和发现地幔中更复杂的含水矿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然而目前还没有过关于α-Ni(OH)_2高压研究的相关报道。纳米材料的α-Ni(OH)_2在高压下的结构相变规律尚不清楚。因此,含水矿物α-Ni(OH)_2在高压下的研究将有助于理解此类材料在地幔中的存在形态。此外,NiO作为一种典型的强关联电子材料,其纳米材料在高压下的相变行为对认识纳米尺寸效应对强关联体系结构和物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相关研究也未见报道。本篇论文的主要的工作是利用高压原位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XRD)、原位高压拉曼光谱(Raman)、原位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ible)等高压科学技术手段对α-Ni(OH)_2纳米线及NiO纳米颗粒进行高压结构相变研究。旨在探索α-Ni(OH)_2纳米线在高压下的结构相变,理解α-Ni(OH)_2的高压相变机制;与前人对体材料NiO的高压研究做对比,探究纳米尺寸效应对NiO高压下相变行为的影响,丰富人们对NiO材料的认识。本论文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水热合成法合成实验样品,对其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系统、红外光谱等进行常压表征。实验结果显示我们合成出高质量的长度达到几微米,直径在15-20 nm范围内的单斜相的paraotwayite型α-Ni(OH)_2纳米线。2.对单斜相的α-Ni(OH)_2纳米线进行了高压同步辐射XRD研究,发现其在6.3-9.3 GPa晶格参数和晶胞体积随压力变化的斜率发生突变,而晶体的整体对称性直到21 GPa没有发生变化,表明晶体在6.3-9.3 GPa发生了等结构相变。低压相和高压相的体弹模量分别为41.2(4.2)GPa和94.4(5.6)GPa。这与β-Ni(OH)_2在高压下没有相变显然不同。3.对α-Ni(OH)_2进行了原位高压拉曼光谱研究,发现羟基的伸缩振动拉曼峰随着压力的增加峰强减弱并宽化,并在7.8~9.2 GPa之间消失。这表明α-Ni(OH)_2层间H亚晶格在压力作用下发生了无序化。这与水镁石型氢氧化物的高压相变行为相一致。我们认为这种H亚晶格的无序化诱导了α-Ni(OH)_2纳米线的等结构相变。当压力释放时,所有拉曼峰恢复,表明H亚晶格的非晶化是可逆过程。4.对NiO纳米颗粒进行原位高压拉曼光谱研究,发现NiO纳米颗粒由于缺陷和表面态的存在,其拉曼信号与体材料有显着不同。在30 GPa的压力范围内,没有相变发生。这与NiO体材料的高压行为相一致。(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张旭东,魏智强,赵文华,白军善,朱学良[3](2019)在《碳包覆氧化镍纳米颗粒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直流电弧放电等离子体技术制备了核壳结构碳包覆氧化镍纳米颗粒,并采用X射线衍射、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散分析谱仪和表面物理吸附仪等测试技术对样品的微观结构进行研究。并利用循环伏安法、恒电流充放电以及交流阻抗等技术研究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技术制备的碳包覆氧化镍纳米颗粒具有典型的核壳结构,内核为面心立方结构的氧化镍纳米颗粒,外壳为碳层。颗粒形貌主要为立方体结构,粒度均匀,分散性良好,粒径分布在30~70 nm范围,平均粒径为50 nm,外壳碳层的厚度为5 nm。碳包覆氧化镍纳米颗粒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良好的电化学活性。(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张钰昆,巩宁,车程,邵魁双,王迪[4](2019)在《纳米氧化镍颗粒对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抗氧化防御体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氧化镍(nNiO)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纳米颗粒,其水生毒理效应研究还很有限。为探索n Ni O对海洋贝类的毒性机制,本研究将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置于不同浓度(0、1、10、100 mg·L~(-1))的n Ni O中暴露96 h,分别测定鳃和消化腺组织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了鳃和消化腺中应激蛋白HSP70和AOX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在100 mg·L~(-1)n Ni O处理下,2种组织中MDA含量均显着性升高(P<0.01),显示纳米颗粒造成了长牡蛎的脂质过氧化,并可能引起相应的氧化损伤。同时,n Ni O暴露也诱导了长牡蛎抗氧化酶(SOD、CAT和POD)活性的改变。其中,SOD和CAT活性在10 mg·L~(-1)浓度处理组达到最高,而POD活性在1 mg·L~(-1)浓度组即达最高值。在高浓度n Ni O(100 mg·L~(-1))胁迫下,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均比低浓度(1和10 mg·L~(-1))处理组降低,表明抗氧化酶的保护作用在较低浓度暴露下更有效;而热激蛋白(hsp70)和交替氧化酶(aox)基因却分别在长牡蛎消化腺和鳃组织中上调表达(P<0.01),并表现出一定的组织差异。说明高浓度纳米颗粒暴露中主要是应激蛋白发挥了作用。本文结果为纳米氧化镍对海洋双壳贝类的毒性机制研究及生态风险评估提供了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生态毒理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杜凯敏[5](2019)在《表面聚磷酸结构配体修饰氧化镍纳米颗粒及其催化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颗粒的表面配体修饰,是一种简单、廉价且高效的调控催化反应的手段。表面配体修饰所产生的电子、位阻等效应会影响物质的吸脱附性能,从而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催化选择性及催化稳定性,是调控催化反应的重要方法。目前为止,表面配体修饰策略多采用传统有机配体,其热稳定性局限使相关研究多集中在低温液相反应中,对于高温气相反应研究甚少(>300℃),由此对该修饰策略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开发稳定的配体及修饰方法,拓展其催化应用,并有效调控催化反应是纳米催化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纳米颗粒的表面修饰出发,成功制备了具有高温稳定性的表面聚磷酸结构配体(SPP)修饰的纳米氧化镍,并针对性地将其应用于丙烷氧化脱氢和含硫甲烷催化燃烧反应,分别实现了对反应的选择性调控和抗硫稳定性调控。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耐高温配体表面修饰方法。该方法首先将氧化镍纳米颗粒经磷酸盐溶液简单处理,然后通过高温焙烧,纳米颗粒表面磷酸盐结构缩聚成聚磷酸结构,最终以无机聚磷酸结构配体成功原位修饰在纳米颗粒表面。FT-IR、XPS等表征证明氧化镍表面聚磷酸结构的成功修饰。同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氧化镍催化剂因其优异的低温催化活性在丙烷氧化脱氢反应中广泛研究。但是,纯氧化镍在反应过程中容易造成丙烷的深度氧化,尤其在高温高转化率下的丙烯选择性难以调控,对目标产物丙烯的选择性还有待提高。本文将上述合成的表面聚磷酸结构修饰的纳米氧化镍应用于该反应。实验结果及DFT理论计算表明NiO-SPP催化剂能较好的抑制丙烯在表面的吸附及进一步氧化,相比纯NiO,在等转化率下丙烯选择性提升了2~3倍。此外,NiO-SPP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稳定性。催化剂抗硫性研究是甲烷催化燃烧反应的研究重点及挑战。目前活性较好的Pd基及金属氧化物(NiO、Co3O4等)催化剂均存在易硫中毒的问题。虽然已有的PtPd体系催化剂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良好的抗硫能力,但仍有待提高,且其成本较大。本文将上述合成的催化剂进一步应用于该反应。催化结果显示NiO-SPP催化剂在具有可观的催化活性的同时,具有杰出的抗硫能力。FT-IR、XPS、ICP、SEM、EDX-mapping及DFT理论计算等表明,表面聚磷酸结构的修饰使NiO-SPP催化剂具有一定的高温抗烧结能力,同时抑制了SOx在NiO表面的吸附及硫酸盐形成,从而具有较好的抗硫能力。(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4-01)

张远航,王志远,师春生,刘恩佐,何春年[6](2015)在《均匀负载氧化镍纳米颗粒多孔硬碳球的制备及其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应用(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水热法制备了粒径为90-130 nm的多孔硬碳球,并通过浸渍与煅烧的方法制备了硬碳球均匀负载纳米氧化镍颗粒(~10 nm)复合材料.硬碳球的表面官能团和内部的微孔保证了氧化镍颗粒在硬碳上的均匀分布.在100 m Ah·g~(-1)的电流密度下,复合材料电极首次充电比容量高达764 m Ah·g~(-1);在100 mAh·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个周期后电极充电比容量保持在777 mAh·g~(-1),容量保持率为101%;800 mAhg~(-1)电流密度下电极的充电比容量达380 mAh·g~(-1),显示复合材料电极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硬碳的表面官能团和内部微孔为氧化镍提供了优先形核位点,保证了二者的牢固结合,使复合材料获得了"协同效应",从而使复合电极具备更短的锂离子扩散路径、更高的电导率和更多的锂离子脱嵌位点.这种方法还可用于制备硬碳/其他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张远航[7](2014)在《均匀负载氧化镍纳米颗粒多孔硬碳球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硬碳材料以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先进储能装置。然而,硬碳材料较低的容量限制了其电化学应用,复合化是提高硬碳电极容量、扩展电化学应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氧化镍理论比容量较高,是一种硬碳材料的有效复合组分。本文利用水热法制备硬碳材料,并利用金属浸渍-煅烧法在硬碳材料上负载了-氧化镍颗粒。探索了水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液浓度、煅烧温度对硬碳结构的影响以及浸渍比例、煅烧工艺和气氛对负载氧化镍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硬碳和硬碳-氧化镍电极分别组装成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并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制得的硬碳是一种粒径为90-130 nm、含量大量表面官能团的多孔球形碳材料。在硬碳-氧化镍复合材料中,硬碳球基体上均匀钉扎着几个纳米大小的氧化镍颗粒,复合材料组分之间结合牢固。将硬碳材料和硬碳-氧化镍复合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电极时,在100 mA/g下循环100周,硬碳和硬碳-氧化镍负极所能取得的比容量分别是390 mAh/g和777 mAh/g;用作超级电容器时,在5 A/g下循环2000周,硬碳和硬碳-氧化镍电极所能取得的比电容分别是122.4 F/g和193.8 F/g,负载氧化镍后,复合材料的能量密度大大提高。此外,硬碳电极和硬碳-氧化镍电极均表现出良好的大电流充放电特性。硬碳-氧化镍复合电极具有比硬碳电极更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主要源自硬碳的有效基体作用、氧化镍纳米颗粒的均匀分散和组分间的紧密结合。(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4-12-01)

房良[8](2013)在《利用钨—铁催化剂制备单壁碳纳米管及单壁碳纳米管负载氧化镍纳米颗粒在免疫探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阐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利用钨-铁复合催化剂在氢-氩电弧法中制备单壁碳纳米管(SWCNTs),研究高熔/沸点金属催化剂对SWCNTs生长的影响;制备SWCNTs负载NiO复合结构,利用这种结构固定抗体标签,提供一个灵敏的免疫探测平台。第一部分利用W-Fe双金属催化剂,在氢电弧法中制备SWCNTs。结果表明我们得到了直径分布较窄的SWCNTs样品。拉曼光谱显示添加W到Fe催化剂中以后,使大部分的SWCNTs直径缩小了0.5nm。同时,我们根据TEM和XRD发现,复合催化剂制备的样品中几乎不含石墨片。而且钨的含量在2%到4%原子百分比时,钨不能蒸发到样品中。样品中没有钨催化剂杂质,这简化了后续的提纯过程。第二部分中我们的目标是制备一种附着在SWCNTs上的NiO纳米颗粒,这就可以使抗体标签定向地固定在NiO表面,这样的结构可以提高探测的灵敏度。我们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方法来测试NiO-SWCNTs结构在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中的灵敏度。结果发现,在肺结核病(TB)人的CFP-10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中,NiO-SWCNTs结构的免疫探测下限达0.1ng/ml,远低于以往报道。这就为TB的早期快速准确诊断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期刊2013-05-01)

巩宁,邵魁双,梁长华,王阳,姜涛[9](2011)在《两种粒径氧化镍纳米颗粒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生物毒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藻类生物毒性测试方法(OECD 201)研究了两种粒径氧化镍(NiO)纳米颗粒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生物毒性。发现纳米颗粒的毒性与其尺度有关,7 nm NiO的毒性大于20 nm NiO,二者72 hEC50分别为18.01和74.64 mgNiO/L。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对照组与nNiO处理组小球藻的表面结构,处理组小球藻出现了表面皱缩和塌陷、细胞结构不完整等现象。纳米材料暴露下,藻类细胞与纳米颗粒发生团聚、共沉淀现象,小球藻表面覆盖了大量NiO颗粒。纳米材料引起的遮光效应是小球藻生长抑制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海洋环境科学》期刊2011年04期)

韩冬,黄霞,李波,王翔[10](2009)在《透射电镜多图像拼接法测量纳米氧化镍的颗粒粒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利用透射电镜多图像拼接法测量纳米氧化镍的粒度分布。该方法通过SIS软件附带的MIA多图像拼接功能拍照得到拼接图像,经过独立测量每个照片中不少于100个纳米氧化镍颗粒的尺寸,并由此计算出颗粒平均粒径尺寸为20.6 nm,该结果与X射线衍射的测量结果非常吻合。通过MIA拼接方法可大幅度提高数字CCD相机的视野范围,从而有效解决了透射电镜法测量小尺寸纳米材料粒径的采样代表性问题,为纳米材料粒径测量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氧化镍纳米颗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氢氧化镍独特的结构和物理性质,在物理、化学和工程领域具有许多实际应用。最初氢氧化镍的研究主要在电池技术中的电极材料和化学腐蚀两方面。如今,镍基电池无处不在,氢氧化镍在现代电池技术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氢氧化镍也不再局限于研究电池和化学腐蚀,它们在现实中有众多的实际应用,这些应用包括电化学传感器,光催化,电催化,超级电容器,电致变色器件等。高压是调节晶体结构从而改变电子和光学性质的一个有效的手段。氢氧化镍在环境条件下的研究已经十分广泛,利用高压手段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发现新现象和新性质。本文中通过水热合成出的paraotwayite型α-Ni(OH)_2纳米线属于天然含水矿物的一种。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面,含水矿物的高压研究可以为理解各种地球物理现象和发现地幔中更复杂的含水矿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然而目前还没有过关于α-Ni(OH)_2高压研究的相关报道。纳米材料的α-Ni(OH)_2在高压下的结构相变规律尚不清楚。因此,含水矿物α-Ni(OH)_2在高压下的研究将有助于理解此类材料在地幔中的存在形态。此外,NiO作为一种典型的强关联电子材料,其纳米材料在高压下的相变行为对认识纳米尺寸效应对强关联体系结构和物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相关研究也未见报道。本篇论文的主要的工作是利用高压原位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XRD)、原位高压拉曼光谱(Raman)、原位紫外-可见光光谱(UV-visible)等高压科学技术手段对α-Ni(OH)_2纳米线及NiO纳米颗粒进行高压结构相变研究。旨在探索α-Ni(OH)_2纳米线在高压下的结构相变,理解α-Ni(OH)_2的高压相变机制;与前人对体材料NiO的高压研究做对比,探究纳米尺寸效应对NiO高压下相变行为的影响,丰富人们对NiO材料的认识。本论文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水热合成法合成实验样品,对其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系统、红外光谱等进行常压表征。实验结果显示我们合成出高质量的长度达到几微米,直径在15-20 nm范围内的单斜相的paraotwayite型α-Ni(OH)_2纳米线。2.对单斜相的α-Ni(OH)_2纳米线进行了高压同步辐射XRD研究,发现其在6.3-9.3 GPa晶格参数和晶胞体积随压力变化的斜率发生突变,而晶体的整体对称性直到21 GPa没有发生变化,表明晶体在6.3-9.3 GPa发生了等结构相变。低压相和高压相的体弹模量分别为41.2(4.2)GPa和94.4(5.6)GPa。这与β-Ni(OH)_2在高压下没有相变显然不同。3.对α-Ni(OH)_2进行了原位高压拉曼光谱研究,发现羟基的伸缩振动拉曼峰随着压力的增加峰强减弱并宽化,并在7.8~9.2 GPa之间消失。这表明α-Ni(OH)_2层间H亚晶格在压力作用下发生了无序化。这与水镁石型氢氧化物的高压相变行为相一致。我们认为这种H亚晶格的无序化诱导了α-Ni(OH)_2纳米线的等结构相变。当压力释放时,所有拉曼峰恢复,表明H亚晶格的非晶化是可逆过程。4.对NiO纳米颗粒进行原位高压拉曼光谱研究,发现NiO纳米颗粒由于缺陷和表面态的存在,其拉曼信号与体材料有显着不同。在30 GPa的压力范围内,没有相变发生。这与NiO体材料的高压行为相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氧化镍纳米颗粒论文参考文献

[1].杜凯敏,郝梦佳,李志年,洪伟,刘娟娟.聚磷酸配体修饰调控氧化镍纳米颗粒在丙烷氧化脱氢反应中的选择性(英文)[J].催化学报.2019

[2].马鑫.α-氢氧化镍纳米线和氧化镍纳米颗粒的高压相变研究[D].吉林大学.2019

[3].张旭东,魏智强,赵文华,白军善,朱学良.碳包覆氧化镍纳米颗粒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4].张钰昆,巩宁,车程,邵魁双,王迪.纳米氧化镍颗粒对长牡蛎(Crassostreagigas)抗氧化防御体系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19

[5].杜凯敏.表面聚磷酸结构配体修饰氧化镍纳米颗粒及其催化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9

[6].张远航,王志远,师春生,刘恩佐,何春年.均匀负载氧化镍纳米颗粒多孔硬碳球的制备及其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应用(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5

[7].张远航.均匀负载氧化镍纳米颗粒多孔硬碳球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D].天津大学.2014

[8].房良.利用钨—铁催化剂制备单壁碳纳米管及单壁碳纳米管负载氧化镍纳米颗粒在免疫探测中的应用[D].上海大学.2013

[9].巩宁,邵魁双,梁长华,王阳,姜涛.两种粒径氧化镍纳米颗粒对小球藻(Chlorellavulgaris)的生物毒性[J].海洋环境科学.2011

[10].韩冬,黄霞,李波,王翔.透射电镜多图像拼接法测量纳米氧化镍的颗粒粒径[J].电子显微学报.2009

标签:;  ;  ;  ;  

氧化镍纳米颗粒论文-杜凯敏,郝梦佳,李志年,洪伟,刘娟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