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行波检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Kalman滤波,行波检测,故障定位,状态空间
行波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李泽文,赵廷,席燕辉,熊毅,胡开庚[1](2018)在《基于Kalman滤波算法的电网故障行波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波检测是电网故障行波定位与行波保护技术的关键。为提高在含噪环境下行波检测的准确度与可靠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Kalman滤波算法的电网故障行波信号检测方法。该算法首先对电网电流信号进行分析,选取基波以及各次谐波作为状态变量建立状态空间,在此状态空间中利用Kalman滤波算法,实现对电网故障电流信号的预估及校正;由此得出校正后的电网电流信号幅值,利用幅值的奇异点进行行波检测分析,记录行波的到达时刻。仿真分析表明,Kalman滤波算法在不同的故障条件下均可准确检测出行波信号;在含噪声情况下和微弱信号下,相比于Hilbert-Huang变换和小波变换,Kalman滤波算法能有效提高电网故障行波定位的准确度与可靠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李泽文,彭翰川,谭木子,杜昱东,赵廷[2](2018)在《基于空间磁场的电网故障行波检测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避免变电站强电磁干扰对行波检测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空间磁场检测故障的新方法。根据输电线路附近的磁场能实时反映线路上电流变化的特征,利用自然边界元法分析叁相输电线路的磁场情况,选择合适的位置设置检测点,并在检测点安装空间电磁传感器提取线路电流在空间产生的磁场信号,再采用固有时间尺度分解方法分析磁场信号提取故障行波。空间电磁传感器安装在变电站外,检测时能有效避免变电站内的强电磁干扰,可有效提高故障行波信号检测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为故障行波定位与保护提供更有效的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周建达[3](2018)在《基于多点行波检测故障区段判别定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行波传输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情况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波形在线路上的传播过程中,波形会受到空气湿度、温度、传输距离较长等各种因素发生衰减和畸变,波速也会发生不稳定的问题,传播到远距离检测点的波形特征削减严重。论文首先介绍了行波的原理与传输的方式并且对现有的经典案例进行了分析。然后探讨了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简称HHT变换)的变换原理和对信号的处理过程,同时研究了HHT变换在电力行波波头检测和谐波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各个检测点波到时刻的故障区段识别方法。对长距离输电线路进行区域分段,设立多个电流波形检测点,获取故障电流波形。采用在线测速的方法对传播的波形进行测速,有效减小波速不稳定且容易衰减的问题。各行波首波头到达各个检测点的时间通过希尔伯特—黄变换准确标定出来。再进行波到时刻的理论值与测量值比较来判断故障区段,可以有效提高判别故障区段的正确性。文中利用PSCAD/EMTDC软件建立了±500Kv的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模型并进行了仿真验证。在判别出故障区段后,使用一种基于多点行波电流测量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新方法,采用双端算法在区段内进行测距,有效提高了测距的精准度。(本文来源于《上海电机学院》期刊2018-01-08)
肖岸原[4](2017)在《配电网行波检测与故障准确定位系统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电力系统发展至今已日渐完善,但是仍然存在不少亟需解决的问题,包括寻找一套快速有效且定位准确地一套配电网行波故障检测与定位系统。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是个复杂的问题。复杂问题的解决是个逐步实现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逐步完善。为此,本文旨在提出一种新型的配电网故障定位装置的设计开发,以改进国内类似产品;在这基础之上,通过在现场的安装与试验,确保产品工业化应用的创新性与可靠性。本文主要研究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问题,在了解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充分认识该问题难度的基础上,针对研究对象的特点,展开研究工作。根据配电网结构复杂、终端线路多的特点,以电压行波定位技术为基础分析了配电网的拓扑网络结构,建立行波故障定位数学模型,深入了解行波在配电线路上的传播过程。在介绍了传输线波动方程的基础上,利用偏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分别建立了无损线模型和有损线模型的离散格式,并分析了离散格式的稳定性,确定了不同情况下的边界条件,进行了数值试验,并根据配电网的自身特点,结合现场试验,实现提高配电网定位精度,减少故障时间,实现快速准确的综合定位等优点。行波故障定位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是行波信号的高精度检测。目前,国内外基于行波的保护与控制大多通过从互感器的二次侧或容性设备地线上提取故障行波信号,将相模变换得到行波线模分量作为保护分量。本文通过硬件检测电路捕捉故障行波波头,从而实现有效简化硬件资源、节省开发成品,提高故障定位的可靠性与准确性等优点。通过上述研究内容的开展,本文旨在提出一种新型的配电网故障定位装置的设计开发,以改进国内类似产品;在这基础之上,通过在现场的安装与试验,确保产品工业化应用的创新性与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期刊2017-03-01)
张健,王奕,姜运,向运琨,宁远志[5](2016)在《配电线路末端行波检测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配电线路末端没有直接相连的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等设备,行波检测困难。通过分析线路末端配电变压器绕组的杂散电容与铁芯、外壳耦合所感应的微弱电流信号,提出了一种通过测量配电变压器铁芯接地线的微弱电流来检测线路末端行波的新方法;通过建立配电变压器的高频暂态模型,给出故障行波信号的检测判据和高压侧线路故障与低压侧线路故障的行波辨识方法。仿真分析和现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检测各种故障行波信号,具有可靠性和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本文来源于《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高艳丰,朱永利,闫红艳,张媛媛[6](2016)在《基于SRC和LCD的行波检测故障定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故障行波检测的准确性是输电线路行波测距的关键之一。从减少量化误差着手,兼顾信号分解的真实性,提出一种基于采样率转换(Sampling Rate Conversion,SRC)和局部特征尺度分解(Local Characteristic scale Decomposition,LCD)相结合的故障行波检测方法。对某一采样频率的电流线模分量进行采样率转换,实现对重构信号的重采样;对重采样信号进行局部特征尺度分解,利用Teager能量算子提取首个内禀尺度分量的瞬时频率,确定故障初始行波到达检测点的时刻;利用叁测点行波定位算法计算故障点位置。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龙玺[7](2015)在《基于磁场测量的输电线路故障行波检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网是当今世界覆盖面最广、结构最复杂的人造系统之一,输电架空线路穿行于山野,城市电缆线路深埋于地下,发生故障时,故障点查找极为困难。故障如不能及时排除,易引发多重故障,甚至导致大面积停电事故,严重危及电网安全。现有行波定位技术都是从变电站检测故障行波,易受变电站噪声干扰等复杂环境影响,检测准确度有限。为此,论文研究了基于磁场测量的输电线路故障行波检测新方法。论文首先详细阐述了输电线路周围磁场分布分析的叁种方法:等效电荷法、有限差分法和有限元法。通过场域范围、边界形状、分裂导线、介质种类四个方面的比较,充分考虑了有限元法比其他方法更适用于边界形状复杂的输电线路,且不需作近似假设,只要导线剖分足够密即能获得更精确的暂态磁场信号。因此,建立了基于有限元理论的Maxwell软件的暂态磁场仿真,通过检测磁场信号可获得线路暂态故障行波信号的各种特征信息。论文继续分析了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理论,提出基于EEMD方法分析暂态行波信号,准确检测到暂态行波到达时间,有效提高了智能电网暂态行波信号检测的精确度。此外,还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输电线路故障行波检测装置。该行波检测装置由磁场传感器、中央处理单元、北斗卫星时钟单元、4G通信单元、太阳能供电模块五个部分所组成,放置在输电网沿线杆塔上,与其配套的远程终端计算机则被安置在变电站处。当故障发生时,行波检测装置通过各功能单元之间的相互配合,检测并发送行波信息,能实现快速准确的故障检测,其运用实现可行。论文从基础理论、方法分析到运用实现叁方面对提取的基于磁场测量的输电线路故障行波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了一个完备的体系。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智能电网暂态行波信号检测的准确度,对整个电网的高效、经济地运行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为智能电网输电线路故障行波检测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5-04-01)
李洪涛,王阳[8](2015)在《智能变电站行波检测新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电力系统对于自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行波定位技术的发展为快速查找故障点,减少巡线时间做出了突出贡献。与传统定位方法相比较,应用于智能变电站的行波定位技术要求解决与电子式互感器的接口问题和采样频率匹配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行波波头检测的新方法,该方法使用硬件检测的方法检测行波波头,并将行波波头信息分解为幅值判据、极性判据和积分判据,综合判断波头到达时间,为智能变电站行波定位提高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南电力》期刊2015年01期)
杨毅,曾祥君,徐舜,易志鹏,蔡夏诗[9](2015)在《基于分布式行波检测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复杂树型配电网长期存在的单相接地故障精确定位难题,分析了故障行波模量的传输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两种行波原理组合的故障定位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多端定位算法查找故障主干线路,缩小故障定位范围;然后提出基于行波模量时差的双端定位算法,利用行波线模分量与零模分量的行波传输时差准确计算故障距离;最后,综合利用多端与双端定位结果确定故障精确位置。经仿真验证,该方法仅需在部分配电线路末端安装行波定位装置即可实现配电网全网线路的精确故障定位,有效节省了装置投资成本,具有数据处理量少、算法实现简单等优点。(本文来源于《电测与仪表》期刊2015年05期)
贾惠彬,张国云[10](2015)在《一种基于LMD-DE的输电线路行波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提高输电线路行波故障定位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局域均值分解(Local Mean Decomposition,LMD)与差分熵(Difference-entropy,DE)的输电线路行波检测方法,首先对电压线模分量进行局部均值分解,得到多个乘积函数(PF分量),然后利用差分熵度量最高频乘积函数(PF1分量)的突变信息,从而确定电压行波波头的到达时刻。最后,利用双端行波故障定位原理求出故障距离,对不同故障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并与小波变换以及希尔伯特黄变换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该行波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波头检测效果,相对于目前存在的故障定位方法定位精度有了进一步提高。(本文来源于《电测与仪表》期刊2015年05期)
行波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避免变电站强电磁干扰对行波检测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空间磁场检测故障的新方法。根据输电线路附近的磁场能实时反映线路上电流变化的特征,利用自然边界元法分析叁相输电线路的磁场情况,选择合适的位置设置检测点,并在检测点安装空间电磁传感器提取线路电流在空间产生的磁场信号,再采用固有时间尺度分解方法分析磁场信号提取故障行波。空间电磁传感器安装在变电站外,检测时能有效避免变电站内的强电磁干扰,可有效提高故障行波信号检测的可靠性与准确性,为故障行波定位与保护提供更有效的基础数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行波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1].李泽文,赵廷,席燕辉,熊毅,胡开庚.基于Kalman滤波算法的电网故障行波检测方法[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8
[2].李泽文,彭翰川,谭木子,杜昱东,赵廷.基于空间磁场的电网故障行波检测新方法[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8
[3].周建达.基于多点行波检测故障区段判别定位研究[D].上海电机学院.2018
[4].肖岸原.配电网行波检测与故障准确定位系统研发[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
[5].张健,王奕,姜运,向运琨,宁远志.配电线路末端行波检测新方法[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6
[6].高艳丰,朱永利,闫红艳,张媛媛.基于SRC和LCD的行波检测故障定位方法[J].系统仿真学报.2016
[7].龙玺.基于磁场测量的输电线路故障行波检测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5
[8].李洪涛,王阳.智能变电站行波检测新方法的研究[J].河南电力.2015
[9].杨毅,曾祥君,徐舜,易志鹏,蔡夏诗.基于分布式行波检测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方法[J].电测与仪表.2015
[10].贾惠彬,张国云.一种基于LMD-DE的输电线路行波检测方法[J].电测与仪表.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