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液体单体论文-李聪,张荣金,袁妍,刘仁

离子液体单体论文-李聪,张荣金,袁妍,刘仁

导读:本文包含了离子液体单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离子液体,脲基嘧啶酮单体,光聚合,低收缩率

离子液体单体论文文献综述

李聪,张荣金,袁妍,刘仁[1](2018)在《离子液体-脲基嘧啶酮混合型低收缩率单体的制备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加成反应,制备了3种不同分子量的UV固化型的脲基嘧啶酮单体(UPy-PEG),同时合成了UV固化型咪唑类离子液体(IMAA),将两类单体混合,制备了3种UV固化型离子液体-脲基嘧啶酮(IMAA-UPy-PEG)混合单体。将其加入UV固化型环氧丙烯酸树脂中,体系具有较小的体积收缩率。通过核磁氢谱(~1HNMR)证实了IMAA和UPy-PEG单体的成功合成,将两者在冰浴条件下超声,可以得到均匀的混合单体IMAA-UPy-PEG。通过实时红外(RT-FTIR)证实混合单体有较高的光聚合活性。收缩率测试的结果显示混合单体添加量由10%增加到30%时,配方的最大收缩率由5.33%减小到4.81%。与商品化单体HEMA相比,体系的体积收缩率最多可下降3.6%,具有较小的收缩率。涂膜基本性能显示随着混合单体加入量的增加,涂层的硬度及光泽度略有下降,但均在可使用范围内。(本文来源于《影像科学与光化学》期刊2018年03期)

岳同辉[2](2018)在《在液体静置培养中整合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表达和钙离子添加策略进一步提高灵芝中单体灵芝酸的积累》一文中研究指出灵芝酸是灵芝产的一种有30个碳原子的四环叁萜类化合物,研究表明灵芝酸具有抗HIV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学活性。灵芝酸具有两种不同的化学结构。其中,Ⅰ型灵芝酸的羊毛甾醇骨架上只有一个单双键结构,而Ⅱ型灵芝酸的羊毛甾醇骨架上含有两个共轭双键。目前,菌丝体液体培养灵芝细胞是一种可以有效生产灵芝酸的方法。由于液体培养灵芝细胞生产的灵芝酸产量较低,限制了灵芝酸的商业化生产和临床应用,因此进一步提高灵芝中灵芝酸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中,我们将整合发酵策略和基因工程改造应用到了提高灵芝菌丝体发酵生产单体灵芝酸中。我们研究了在液体静置培养灵芝细胞中整合表达透明颤菌血红蛋白(VHb)和钙离子添加策略下灵芝酸的生物合成情况。结果显示,整合策略下五种单体灵芝酸GA-O,-Mk,-T,-S和-Me的最大产量分别为1451.33±67.50,179.66±5.06,1320.59±20.84,1431.23±79.74和1283.81±85.13?g/100 mg细胞干重,这些产量分别为静置培养条件下野生型菌株(对照)中各单体灵芝酸含量的2.66,2.50,2.52,3.50和5.98倍。整合策略下单体灵芝酸GA-O,S和Me最大产量比目前报道的最高产量分别有16.67%,22.54%和40.88%的提高。表明,整合VHb表达和钙离子添加策略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单体灵芝酸的生产。为了研究整合策略下灵芝酸高产的原因,我们分析了不同培养条件下灵芝酸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代谢产物鲨烯和羊毛甾醇的积累量以及灵芝酸合成的四个关键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乙酰辅酶A还原酶(HMGR),法尼基焦磷酸合成酶(FPS),鲨烯合成酶(SQS)以及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CYP-5150L8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整合策略下中间代谢产物的积累量和灵芝酸生物合成基因的转录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条件下的结果。鲨烯和羊毛甾醇的最大积累量出现在第9天,分别为1.50±0.28?g/g和106.55±2.74?g/g细胞干重,其积累量分别为对照中积累量的2.0和1.42倍。整合策略下hmgr,fps,sqs和cyp-5150l8最高转录水平出现在第9天,分别上调了2.56,3.31,2.59和6.12倍。以上结果表明,整合策略下灵芝酸的高产可能与中间代谢产物积累量的提高以及生物合成基因表达水平的上调有关。前期研究发现环境因素会影响液体培养灵芝中灵芝酸的分布,然而基因工程改造对灵芝酸分布的影响仍未报道。因此,我们分析了液体静置培养灵芝中VHb表达对Ⅰ型与Ⅱ型灵芝酸分布的影响。在第12天和第15天,VHb灵芝工程菌株中Ⅰ型与Ⅱ型灵芝酸的比例分别为0.422和0.432,与液体静置培养WT菌株中的结果相比分别提高了12.53%和20.67%。结果表明,液体静置培养条件下VHb的表达提高了Ⅰ型与Ⅱ型灵芝酸的比例。Ⅰ型与Ⅱ型灵芝酸比例的提高可能是由于参与灵芝酸氧化合成过程中的氧化酶的活性在VHb表达后被上调。研究发现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CYP512 A2,CYP512 V2和CYP512 A13可能参与了灵芝酸生物合成过程中羊毛甾醇骨架氧化修饰,因此我们分析了静置培养条件下VHb的表达对a2,v2和a13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VHb的表达使得a2,v2和a13的转录水平分别提高了2.28,2.65和3.54倍。此结果暗示Ⅰ型与Ⅱ型灵芝酸的比例的提高可能与a2,v2和a13的转录水平上调有关。这些P450氧化酶在调控灵芝酸多样性方面的具体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我们的结果表明在液体静置培养灵芝细胞中整合表达透明颤菌血红蛋白(VHb)基因表达和钙离子添加策略是一种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单体灵芝酸积累的方法。并且,灵芝细胞在液体静置培养条件下VHb的表达提高了Ⅰ型与Ⅱ型灵芝酸的比例。本工作对于大规模发酵生产灵芝酸和深入了解灵芝酸多样性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1)

张晓茜[3](2016)在《离子液体中乙烯基单体正离子聚合及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液体是新一类熔融盐,它由阴阳离子组成,具有很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被认为是一种清洁绿色、环境友好的溶剂。目前离子液体已经替代传统溶剂应用到各领域,并发挥了自身独特的优越性。但正离子聚合在离子液体中的研究还仅限于苯乙烯均聚合反应,聚合机理仍然模糊不清。本论文以离子液体为溶剂,研究了典型的乙烯基单体的正离子聚合规律,根据密度泛函理论(DFT)与聚合物末端结构提出了相应的聚合机理。另外,在本论文最后还针对浓乳液模板法聚合单体单一、制备多孔材料较硬或较脆的缺点,首次用浓乳液模板法制备了压力敏感导电聚氨酯多孔弹性体,扩大了浓乳液模板法的聚合单体和应用范围。基于以上内容,本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单体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性问题是正离子聚合反应在离子液体中能否顺利进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论文第二章,用真实溶剂似导体屏蔽模型(COSMO-RS)计算了正离子聚合的典型单体对甲基苯乙烯(p-MeSt)、异丁基乙烯基醚(IBVE)及异丁烯(IB)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结合表面屏蔽电荷分布及溶解过程中相互作用规律,得到单体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规律,提出适合乙烯基单体进行正离子聚合的离子液体选择的指导性原则:①离子液体中不同类型阳离子的极性越小,范德华能与静电能越大,单体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越高;②离子液体中阳离子取代基长度增加,阳离子的非极性增加、范德华能增大,单体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增加;③离子液体中的阴离子取代基长度增加,阴离子的非极性增加、范德华能增大,单体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增加;④阴离子类型对单体在离子液体中溶解度影响规律不明显,但阴离子极性减小,单体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增加。2、在论文第叁章,研究了 p-MeSt在-25 ℃的叁种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双(叁氟甲烷磺酰)亚胺盐([Bmim][NTf2])、1-己基-3-甲基咪唑双(叁氟甲烷磺酰)亚胺盐([Hmim][NTf2])和1-辛基-3-甲基咪唑双(叁氟甲烷磺酰)亚胺盐([Omim][NTf2])中,以CumOH(枯基醇)/BF3OEt2为引发体系的正离子聚合,并将离子液体与传统溶剂CH2C12中的聚合规律对比;用DFT计算分析了离子液体与碳正离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离子液体只作为惰性溶剂,不直接参与反应;但在聚合反应中离子液体能与碳正离子作用,分散碳正电荷,稳定碳正离子,使反应速率降低;p-MeSt在离子液体中以较温和的反应速率和放热方式进行聚合;在[Bmim][NTf2]中以CumOH/BF3OEt2/2,6-二叔丁基吡啶(DTBP)为引发体系引发的p-MeSt聚合反应为可控正离子聚合反应,产物分子质量Mn达3×104 g·mol-1,分子质量分布Mw/Mn=1.4~1.8;最后,提出了p-MeSt在含有NTf2-1的咪唑类离子液体中以CumOH/BF3OEt2为引发体系的正离子聚合反应机理。3、在论文第四章,研究了在0 ℃的1-辛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Omim][BF4])中,由叁种引发体系 IBVE-HCl/A12C13Et3(IBVE-HCl 为 HC1与 IBVE 的加成物)、IBVE-HCl/SnCl4 和 IBVE-HCl/TiCl4 分别引发 IBVE的正离子聚合反应规律与动力学,并将[Omim][BF4]与传统溶剂CH2C12中的聚合规律对比。研究了时间-转化率关系、单体消耗的一级速率关系、第叁组份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Omim] [BF4]中聚合反应较温和,存在长活性中心;在[Omim][BF4]中加入DTBP可实现IBVE的可控正离子聚合,Mn达3.5×104 g·mol-1,Mw/Mn=1.2~1.6;通过DFT计算发现离子液体与碳正离子有相互作用,能分散碳正电荷并稳定碳正离子,使产物立构规整度更低;最后,提出IBVE在[Omim][BF4]中正离子聚合的基元反应机理。4、在论文第五章,研究了IB与p-MeSt在[Hmim][NTF2]中的共聚合反应,分析了引发体系、初始单体加料比、聚合时间和溶剂种类与极性对共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物中IB含量随加料比中IB含量增加而增大,达40mol%;IB/p-MeSt共聚合过程存在链转移反应,聚合反应为不可控聚合,这是离子液体高粘度、高极性和离子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对产物进行1H-NMR、DSC等表征,证明产物为无规共聚物。产物的Mn还有待提高。5、在论文第六章,通过选择一种反应性乳化剂,成功用浓乳液模板法制备了孔径均匀可控的聚氨酯多孔弹性体,并通过引入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研究了多孔聚氨酯的压力敏感导电特性。分析了乳化剂含量、分散相体积分数、蓖麻油和MWCNTs含量等对聚氨酯多孔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性乳化剂在水相和油相间形成的高粘度壁垒层可保证浓乳液的稳定,这是用浓乳液模板法成功制备聚氨酯的关键;二氧化硅粒子能进一步稳定浓乳液,使孔结构更均匀且孔径更小。体系中加入MWCNTs后,材料电阻降低两个数量级;当施加外力至压缩应变为40%时,电阻降低两个数量级。(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6-11-30)

翁婷婷,廖文通,彭慧莲,赵虹云,席兰云[4](2016)在《AMPS-iMz可聚合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共聚单体对其交联共聚物凝胶吸液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丙酮为溶剂,咪唑(iMz)与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反应后蒸馏去除溶剂,合成了阴离子带不饱和键的AMPS-iMz可聚合离子液体,采用FT-IR、1 H-NMR表征其结构,采用DSC表征其玻璃化温度(Tg);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以丙烯酰胺(AAm)和丙烯酸钠(AANa)为共聚单体,分别合成了poly(AMPS-iMz-co-AAm)以及poly(AMPS-iMz-co-AANa)凝胶;采用溶液聚合法,以苯为溶剂,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以二乙烯苯为交联剂,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共聚单体,分别合成了poly(AMPS-iMz-coMAA)以及poly(AMPS-iMz-co-BA)凝胶,研究凝胶的溶胀行为。结果表明,AMPS-iMz可聚合离子液体的玻璃化温度为34℃。Poly(AMPS-iMz-co-AAm)凝胶吸水可达186g/g、吸收二甲亚砜可达267g/g,不吸收其它有机溶剂;poly(AMPS-iMz-co-AANa)凝胶吸水351g/g,不吸收有机溶剂。Poly(AMPS-iMz-coMMA)以及poly(AMPS-iMz-co-BA)凝胶不吸水,可以吸收苯、甲苯、环己烷、甲基丙烯酸甲酯、丁酮等有机溶剂。初步探讨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化工科技》期刊2016年03期)

张剑,阮佳,曾延波,李洲扬,朱旭东[5](2016)在《烯基离子液体为单体和交联剂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及其用于莱克多巴胺的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瘦肉精是一种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我国不允许在动物的饲料、饮用水中添加瘦肉精。瘦肉精的残留会通过食物链的作用蓄积于人体内,造成人体心率过速、心率失常、肌肉疼痛和晕眩等症状,甚至会导致死亡。因此,建立快速、有效的瘦肉精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食品基质复杂,动物源食品中瘦肉精残留的含量低,因此在仪器检测之前,食品样品需要进行前处理。动物源食品中瘦肉精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主要有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和液相微萃取~(1-3)。莱克多巴胺是属于瘦肉精(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大会特邀报告及墙报)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04-26)

阮佳,曾延波,张剑,谭军,李倩[6](2015)在《烯基离子液体为单体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用于酚类化合物的萃取和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叁甲氧基硅烷修饰的Fe3O4为载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4-硝基苯酚为模板分子,烯基离子液体1-乙烯基-3-乙基咪唑四氟硼酸盐为功能单体制备了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IL-MMIP),采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和磁强计对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磁性载体表面成功地包覆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层。IL-MMIP对4-硝基苯酚的吸附在10 min达到平衡,最大饱和吸附量达到20.98μmol/g。对比磁性非印迹聚合物,IL-MMIP对4-硝基苯酚具有较高的选择吸附性能。IL-M M IP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硝基苯酚、2-硝基苯酚、苯酚、间甲酚等4种酚类化合物进行检测,检测限在0.2~1.7μg/L。方法应用于自来水、嘉兴南湖水、焦化厂废水等实际样品中酚类化合物的检测,加标回收率在85.7%~100.5%。(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5年07期)

刘莎,白立改,刘海燕[7](2015)在《离子液体为单体的整体柱的制备及其对芳香族化合物的色谱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已经成为食品工业、生命科学、环境监测、医药卫生等领域必不可少的分析工具。整体柱作为色谱柱的一种,基于材质的不同可分为3类:有机聚合物整体柱、硅胶整体柱、有机无机杂化整体柱。其中,有机聚合物整体柱因选材广泛、PH应用范围宽以及与硅胶整体柱相比制备更简单等优势得到迅速发展。近年来,整体柱作为高效液相色谱的一种新型分离介质在样品分离分析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叁分册)》期刊2015-04-19)

王超丽,胡小玲,管萍,吴丹锋,钱立伟[8](2015)在《离子液体作为功能单体制备溶菌酶分子印迹复合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乙烯基-3-乙酸乙酯咪唑氯离子液体为功能单体,以再生纤维素膜为基膜,采用温和的表面ATRP接枝聚合技术在水溶液中制备了溶菌酶分子印迹膜.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了离子液体与模板分子的作用力,讨论了功能单体1-乙烯基-3-乙酸乙酯咪唑氯用量对印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分子印迹复合膜对溶菌酶模板分子及其结构类似物的吸附行为和选择性识别特性.结果表明,以1-乙烯基-3-乙酸乙酯咪唑氯离子液体作为功能单体的溶菌酶分子印迹膜能够从结构类似物混合体系中选择性分离富集溶菌酶,且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可再生性能.(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陈荣枫[9](2014)在《以离子液体为功能单体的碳纳米管表面牛血清白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对目标分子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高分子吸附剂材料。表面分子印迹法能有效克服传统包埋法在制备分子印迹材料时存在的不足,可以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印迹。本文以丙烯酰胺修饰的碳纳米管为基质,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板分子,离子液体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自由基引发法和表面印迹技术,在改性的碳纳米管表面合成牛血清白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条件以及BSA的吸附条件等进行了优化;对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分子结构、比表面积、表面形貌以及热稳定性等进行了表征;对其动力学吸附性能、等温吸附性能、选择性吸附能力、竞争吸附能力以及重复使用性能等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通过改变碳纳米管的直径和功能单体的种类,研究了基质尺寸以及功能单体类型对BSA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印迹聚合物最佳合成条件是:BSA20mg,[AMIM][PF6]100mg,NNMBA100mg,叁者的比例为1:5:5,磷酸盐缓冲液30mL,丙烯酰胺修饰的碳纳米管40mg,整个反应体系通氮气30min后在常温下磁力搅拌48h。2.以[AMIM][PF6]离子液体为功能单体合成的碳纳米管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对BSA的最大吸附量为56.52mg/g,印迹因子α=2.05,吸附最优pH为4.7。材料的热稳定性很好,250℃才开始分解,选择性和竞争吸附能力强,且可重复利用,多次使用后,吸附量未发生明显改变。3.碳纳米管的直径影响其在反应体系的中的分散性。直径<8nm.10-20nm碳纳米管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功能单体的种类影响其与BSA模板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和作用力强弱。与传统的丙烯酰胺以及[AMIM][BF4]、[AMIM]C1离子液体功能单体相比,以[AMIM][CF3SO3]、[AMIM][PF6]离子液体为功能单体合成的BSA印迹聚合物具有更高的吸附容量以及更好的特异性吸附能力。4.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在吸附BSA时,起决定作用是印迹位点的特异性吸附作用。在该作用中,氢键作用占主导。(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李丽[10](2014)在《基于含醚基季铵阳离子和全氟磺酰亚胺阴离子的离子液体单体及其聚合物: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子液体聚合物或离子液体的聚合物类似物(Polymeric ionic liquids,简称PILs),是在聚合物骨架上含有离子中心,且离子中心通过共价键连接在高分子链上的一类聚合物。它将离子液体的优点(如不易挥发,化学与热稳定性好,电化学性能好等)与聚合物电解质的质量轻、不易漏液、安全性好、易加工成型等优点相结合。可作为一种安全的新型固体电解质材料,引起了科学界的密切关注。本文设计、合成了5种以甲基丙烯酰氧基为可聚基团,含有不同乙氧基数目(-CH2CH2O-)的新型季铵盐类阳离子单体(CnOmNMA,11X),通过与全氟磺酰亚胺阴离子(FSI、TFSI、FPFSI)的离子交换,制备了15个新型离子液体单体(ILMs),并以所合成的ILMs为原料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了5个新型的PILs。通过NMR、IR、MS对ILMs及PILs的结构及组成进行了表征,采用粘度法对PILs的分子量进行了测定,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法、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对ILMs和PILs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本文所合成的ILMs及PILs都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分解温度均在250oC以上。含有多醚基的离子液体聚合物表现出较低的玻璃化温度(Tg=14oC,P[C5O2NMA,11FPFSI]),比相应不含醚基的PILs玻璃化温度低64oC (Tg=50oC,P[C7NMA,11][FPFSI])。所有PILs中最高电导率在25oC时可达8.67×10–7S cm1(含有3个乙氧基)且60oC时达10–5S cm1。(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4-01-01)

离子液体单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灵芝酸是灵芝产的一种有30个碳原子的四环叁萜类化合物,研究表明灵芝酸具有抗HIV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学活性。灵芝酸具有两种不同的化学结构。其中,Ⅰ型灵芝酸的羊毛甾醇骨架上只有一个单双键结构,而Ⅱ型灵芝酸的羊毛甾醇骨架上含有两个共轭双键。目前,菌丝体液体培养灵芝细胞是一种可以有效生产灵芝酸的方法。由于液体培养灵芝细胞生产的灵芝酸产量较低,限制了灵芝酸的商业化生产和临床应用,因此进一步提高灵芝中灵芝酸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中,我们将整合发酵策略和基因工程改造应用到了提高灵芝菌丝体发酵生产单体灵芝酸中。我们研究了在液体静置培养灵芝细胞中整合表达透明颤菌血红蛋白(VHb)和钙离子添加策略下灵芝酸的生物合成情况。结果显示,整合策略下五种单体灵芝酸GA-O,-Mk,-T,-S和-Me的最大产量分别为1451.33±67.50,179.66±5.06,1320.59±20.84,1431.23±79.74和1283.81±85.13?g/100 mg细胞干重,这些产量分别为静置培养条件下野生型菌株(对照)中各单体灵芝酸含量的2.66,2.50,2.52,3.50和5.98倍。整合策略下单体灵芝酸GA-O,S和Me最大产量比目前报道的最高产量分别有16.67%,22.54%和40.88%的提高。表明,整合VHb表达和钙离子添加策略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单体灵芝酸的生产。为了研究整合策略下灵芝酸高产的原因,我们分析了不同培养条件下灵芝酸生物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代谢产物鲨烯和羊毛甾醇的积累量以及灵芝酸合成的四个关键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乙酰辅酶A还原酶(HMGR),法尼基焦磷酸合成酶(FPS),鲨烯合成酶(SQS)以及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CYP-5150L8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整合策略下中间代谢产物的积累量和灵芝酸生物合成基因的转录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条件下的结果。鲨烯和羊毛甾醇的最大积累量出现在第9天,分别为1.50±0.28?g/g和106.55±2.74?g/g细胞干重,其积累量分别为对照中积累量的2.0和1.42倍。整合策略下hmgr,fps,sqs和cyp-5150l8最高转录水平出现在第9天,分别上调了2.56,3.31,2.59和6.12倍。以上结果表明,整合策略下灵芝酸的高产可能与中间代谢产物积累量的提高以及生物合成基因表达水平的上调有关。前期研究发现环境因素会影响液体培养灵芝中灵芝酸的分布,然而基因工程改造对灵芝酸分布的影响仍未报道。因此,我们分析了液体静置培养灵芝中VHb表达对Ⅰ型与Ⅱ型灵芝酸分布的影响。在第12天和第15天,VHb灵芝工程菌株中Ⅰ型与Ⅱ型灵芝酸的比例分别为0.422和0.432,与液体静置培养WT菌株中的结果相比分别提高了12.53%和20.67%。结果表明,液体静置培养条件下VHb的表达提高了Ⅰ型与Ⅱ型灵芝酸的比例。Ⅰ型与Ⅱ型灵芝酸比例的提高可能是由于参与灵芝酸氧化合成过程中的氧化酶的活性在VHb表达后被上调。研究发现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CYP512 A2,CYP512 V2和CYP512 A13可能参与了灵芝酸生物合成过程中羊毛甾醇骨架氧化修饰,因此我们分析了静置培养条件下VHb的表达对a2,v2和a13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VHb的表达使得a2,v2和a13的转录水平分别提高了2.28,2.65和3.54倍。此结果暗示Ⅰ型与Ⅱ型灵芝酸的比例的提高可能与a2,v2和a13的转录水平上调有关。这些P450氧化酶在调控灵芝酸多样性方面的具体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我们的结果表明在液体静置培养灵芝细胞中整合表达透明颤菌血红蛋白(VHb)基因表达和钙离子添加策略是一种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单体灵芝酸积累的方法。并且,灵芝细胞在液体静置培养条件下VHb的表达提高了Ⅰ型与Ⅱ型灵芝酸的比例。本工作对于大规模发酵生产灵芝酸和深入了解灵芝酸多样性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离子液体单体论文参考文献

[1].李聪,张荣金,袁妍,刘仁.离子液体-脲基嘧啶酮混合型低收缩率单体的制备及应用[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18

[2].岳同辉.在液体静置培养中整合透明颤菌血红蛋白基因表达和钙离子添加策略进一步提高灵芝中单体灵芝酸的积累[D].昆明理工大学.2018

[3].张晓茜.离子液体中乙烯基单体正离子聚合及其机理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6

[4].翁婷婷,廖文通,彭慧莲,赵虹云,席兰云.AMPS-iMz可聚合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共聚单体对其交联共聚物凝胶吸液行为的影响[J].化工科技.2016

[5].张剑,阮佳,曾延波,李洲扬,朱旭东.烯基离子液体为单体和交联剂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及其用于莱克多巴胺的检测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大会特邀报告及墙报)论文摘要集.2016

[6].阮佳,曾延波,张剑,谭军,李倩.烯基离子液体为单体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用于酚类化合物的萃取和检测[J].分析试验室.2015

[7].刘莎,白立改,刘海燕.离子液体为单体的整体柱的制备及其对芳香族化合物的色谱分离[C].第二十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论文集(第叁分册).2015

[8].王超丽,胡小玲,管萍,吴丹锋,钱立伟.离子液体作为功能单体制备溶菌酶分子印迹复合膜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2015

[9].陈荣枫.以离子液体为功能单体的碳纳米管表面牛血清白蛋白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

[10].李丽.基于含醚基季铵阳离子和全氟磺酰亚胺阴离子的离子液体单体及其聚合物:合成与表征[D].华中科技大学.2014

标签:;  ;  ;  ;  

离子液体单体论文-李聪,张荣金,袁妍,刘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