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认知框架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古代诗歌,翻译理论,交互设计
认知框架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赵浩琛,廖曦[1](2019)在《诗想——基于认知框架翻译理论的中国古代诗歌创新交互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创意与设计》期刊2019年03期)
高灿[2](2019)在《基于认知框架理论的《诗经·国风》文化意象英译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基于认知框架理论探讨《诗经·国风》中文化意象英译过程中的框架操作,对汪榕培及詹姆斯·理雅格两个不同国籍译者的译本进行研究。“文化意象”这一术语用于概括文学作品中具有意象特征的文学现象。不少学者提出应该把文化意象的传递作为文学翻译中的一个专门议题进行讨论。翻译中的框架操作分为理想化和非理想化两大类。前者指两种文化间存在框架对应的情况,后者指框架存在文化差异的情况。本研究采用定性分析方法,以两类框架操作为基础,分类分析《诗经·国风》中文化意象的英译。本文将《诗经·国风》中的文化意象分为自然文化意象、物质文化意象、人称文化意象和社会文化意象,分析每一类型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意象英译的框架操作,解释其内在的规律。论文试图研究以下问题:1)译者在翻译文化意象过程中是如何实施框架操作的?2)不同文化背景的译者在对《诗经·国风》中文化意象进行框架操作时有何差异?3)哪些因素影响译者对《诗经·国风》中文化意象英译进行不同的框架操作?本研究表明:译者分别对源语中的文化意象进行框架解读,向目的语中对应的文化意象框架靠拢。如果目的语中有对应框架时,译者倾向于直接对应;当目的语中没有对应框架时,译者对源语文化意象框架进行不同类型的操作包括对框架成分的替换、增删和框架的改换,以使目的语意象和源语意象产生相同的接受效果。造成同一个文化意象的译本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译者所采用的框架操作方法不同。本文通过对比两个译本中同一文化意象发现:对于不同的译者来说,同一文化意象所激活的框架成分和译者在输出语言时所受到的制约因素存在差异。汪榕培对源语文化知识了解深厚更能把握诗歌的精神内涵,善于通过调整文化意象框架层次和转换框架成分来传达意象所要传递的精神;而理雅格则更倾向于增加文化意象的框架成分和对源框架进行加注以达到文化意象框架的对应。译者主要会受到文化背景知识的影响。不同类型的框架操作会影响同一文化意象意义的传达和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不同类型文化意象的翻译也会受到其自身特点影响。自然文化意象的英译采用多种框架操作类型;社会文化意象和人称文化意象英译时倾向于对框架成分进行更换;物质文化意象翻译时多为对框架成分进行删减。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对诗歌文化意象翻译中的认知框架操作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认知框架理论与文化意象的英译研究进一步结合。(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马江涛[3](2018)在《基于认知框架理论的英语听力教学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的意义并不取决于语言本身,而是取决于众多认知活动所构成的框架。框架具有特性,尤其具有文化差异性。英语听力教学的本质在于它是以语言为媒介所进行的认知活动。表面上看来它所涉及的是语言形式转换,其实质在于对英语和汉语两种文化中框架的认知处理。英语教师在听力教学中可以从框架入手,培养学习者以英语文化进行思维和行为的能力,以帮助其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具体来说,可以采取如下教学策略:教授词汇语义框架,消除听力理解障碍;综合框架和视角,教授句法结构多样性;依托概念系统框架,促进学习者篇章理解。(本文来源于《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邹幸居[4](2018)在《认知框架理论对商务英语教学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商务英语教学存在学生无法掌握理论知识、不懂变通、不能学以致用等问题。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应用认知框架理论,建立认知框架、创造环境帮助学生激活认知框架、认清缺乏认知框架、缺少文化框架、文化框架错位激活等问题并注意积累外贸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知识以建立更多的认知框架和跨文化商务英语框架,能够解决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商务英语学习效果。(本文来源于《湖北函授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韩永芳,顾渝[5](2015)在《认知框架理论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框架理论认为语言的意义不在于语言本身,而在由许多认知活动构成的"框架"之中。论文从学生认知角度出发,以框架理论指导翻译教学实践,启发学生激活储存于心智的对应的框架,以处理商务翻译实践中因跨学科、跨文化差异造成的框架差异,实现知识的匹配和再现,达到目的语与原语功能对等的效果。研究表明:框架理论既可为学生理解原文提供理论指导,也可帮助学生正确使用翻译策略,提高翻译能力。(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朱曼婷[6](2013)在《从认知框架理论分析公示语的英译》一文中研究指出公示语,作为一种较为独特的应用文体和社会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地应用并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近年来,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与此同时,对外开放步伐和融入全球一体化进程也不断加快,中国与国际间的经济和文化往来日益密切,对外联系和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中国学习、旅游、工作和生活。为了给这些来华或在华的外国友人提供方便,越来越多的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的公示语都提供相应的英文翻译。尤其是随着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公示语的英译更是凸显出其日益重要的作用。公示语的英译问题是城市营造良好国际语言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重要方面,也是城市精神面貌和国家形象的重要体现。然而,当前我国公示语英译状况却不尽人意,错误随处可见,令人担忧。鉴于此,本文借以认知框架理论对公示语的英译进行探讨和分析。“框架”概念是由Fillmore最先引入语言学研究中的。他在1982年发表的《语义框架学》一书中,更加系统地提出了框架理论,把框架看作是一种认知结构,是一种“与某些经常重复发生的情景相关的知识和观念”,是“某个物体和事件的典型”。框架由框架元素构成,还包括一系列激发这一框架的次框架。由于不同民族的语言框架系统和文化框架系统存在差异,看似对应的语言表达式不能激活不同语言中相同的认知框架。从框架理论来阐述翻译过程,翻译实际上就是译者理解和感知由原文语言形式所激活的认知框架、在目的语中寻找并发现能激活相同的认知框架的语言表达形式。译文的语言表达既要能够激活原文的认知框架又要符合译文读者的语言习惯。用框架理论来看公示语翻译,就是译者在公示语英语文本中所采用的语言表达形式能够激发与原文相同或相似的框架。同时公示语的功能特点要求译文的语言表达式符合英语公示语的语言框架系统。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以及本文的结构。第二部分回顾了国内外对公示语翻译的研究成果。第叁叁部分介绍了公示语的定义、分类以及特点。第四部分从框架理论的角度阐释了公示语的英译并且提出了翻译方法。第五部分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发现同时也分析了本文的局限性。本文希望并为公示语的英译提供一个全新的角度,为公示语的翻译做出贡献。(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3-11-01)
陈瑞平[7](2012)在《从认知框架理论看文学翻译中的语言模糊美及其磨蚀》一文中研究指出模糊是语言的自然属性,它扩大了语言表达的信息容量,拓宽了语言表达的想象空间,在语言表达中具有特殊效应。文学语言的模糊性逸出诸多美学元素,最终实现文学语言的审美效应,故模糊美成为文学艺术的内在美学属性之一。目前对模糊语言的研究主要在于模糊的起源,模糊与清晰的关系,或是从语用学的角度讨论模糊语言的交际功能,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模糊性及其美学功能的关系的探讨较少,尽管在模糊语言学及其相关领域内已经有许多研究,但是目前的研究还不足以揭示其内在的规律。因此,模糊美仍旧是一个新兴的研究课题。由于语言的模糊性能激活人脑的知性和理性的各种活动,因此从认知学的角度探讨语言的模糊美极具意义。认知语言学以体验哲学为基础,讨论人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体验。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的思维,认知和概念是联系语言和现实的中间环节,从认知视角分析语言的模糊美成为有效的途径。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旨在从认知框架理论的新视角探讨语言的模糊美,着力于理论和实例分析汉语文学语言在原文中的模糊美及其在英语译文中的磨蚀。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从认知框架理论的新视角探讨语言的模糊美。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序言,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及意义,并对语言的模糊性和模糊美做了界定。第二部分综述语言模糊性和模糊美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国外的两个可供解释语言模糊美现象的基本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和接受美学,并涉及到国内对此理论的发展应用。最后通过对比当前理论的共性,指出当前研究之局限性,为本研究的可行性提供依据。同时,简要论及本文的理论依据,即创新点。第叁部分详述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即框架理论,涉及基本概念的发展和其它相关概念。第四部分简要介绍本论文的研究设计,包括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第五部分为本论文的核心部分。首先运用框架理论对语言模糊美的成因进行理论解释,然后对文学语言模糊美的美学元素以及汉语文学语言的模糊美在英语译文中的磨蚀进行具体的实例分析。第六部分为结论部分,涉及本研究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2-05-01)
刘晓力[8](2010)在《进化-涉身认知框架下的“作为行动指南的表征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表征的目的是行动表征(representation)是以某种事物表示其他事物。一事物究竟是如何与另一事物相关的,这就是表征内容和表征的意向性问题。说明一个内在表征与它所表示的外部对象之间的意向性关系,是当(本文来源于《哲学研究》期刊2010年11期)
辛献云[9](2010)在《从框架理论看文学翻译中认知框架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认知语言学的框架理论来看,文学翻译的困难之一是读者认知框架的缺损问题。文学翻译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在读者头脑中构建新的认知框架,以弥补读者认知不足的缺憾。构建认知框架的途径可以有文内方式、互文方式和文外方式,其中直接影响翻译效果的是文内方式,互文方式和文外方式则对译作有着间接、长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浙江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魏清光[10](2009)在《认知框架理论与商务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事商务翻译除了要具备商务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掌握翻译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商务翻译实践中,译者往往受源文概念意义的影响而造成翻译中的语义错误。运用认知框架理论可以较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词语所属的具体框架决定词语的具体语义,通过分析框架成份即可识解词语的具体语义,从而避免误译。(本文来源于《商场现代化》期刊2009年30期)
认知框架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基于认知框架理论探讨《诗经·国风》中文化意象英译过程中的框架操作,对汪榕培及詹姆斯·理雅格两个不同国籍译者的译本进行研究。“文化意象”这一术语用于概括文学作品中具有意象特征的文学现象。不少学者提出应该把文化意象的传递作为文学翻译中的一个专门议题进行讨论。翻译中的框架操作分为理想化和非理想化两大类。前者指两种文化间存在框架对应的情况,后者指框架存在文化差异的情况。本研究采用定性分析方法,以两类框架操作为基础,分类分析《诗经·国风》中文化意象的英译。本文将《诗经·国风》中的文化意象分为自然文化意象、物质文化意象、人称文化意象和社会文化意象,分析每一类型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意象英译的框架操作,解释其内在的规律。论文试图研究以下问题:1)译者在翻译文化意象过程中是如何实施框架操作的?2)不同文化背景的译者在对《诗经·国风》中文化意象进行框架操作时有何差异?3)哪些因素影响译者对《诗经·国风》中文化意象英译进行不同的框架操作?本研究表明:译者分别对源语中的文化意象进行框架解读,向目的语中对应的文化意象框架靠拢。如果目的语中有对应框架时,译者倾向于直接对应;当目的语中没有对应框架时,译者对源语文化意象框架进行不同类型的操作包括对框架成分的替换、增删和框架的改换,以使目的语意象和源语意象产生相同的接受效果。造成同一个文化意象的译本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译者所采用的框架操作方法不同。本文通过对比两个译本中同一文化意象发现:对于不同的译者来说,同一文化意象所激活的框架成分和译者在输出语言时所受到的制约因素存在差异。汪榕培对源语文化知识了解深厚更能把握诗歌的精神内涵,善于通过调整文化意象框架层次和转换框架成分来传达意象所要传递的精神;而理雅格则更倾向于增加文化意象的框架成分和对源框架进行加注以达到文化意象框架的对应。译者主要会受到文化背景知识的影响。不同类型的框架操作会影响同一文化意象意义的传达和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不同类型文化意象的翻译也会受到其自身特点影响。自然文化意象的英译采用多种框架操作类型;社会文化意象和人称文化意象英译时倾向于对框架成分进行更换;物质文化意象翻译时多为对框架成分进行删减。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对诗歌文化意象翻译中的认知框架操作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认知框架理论与文化意象的英译研究进一步结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认知框架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赵浩琛,廖曦.诗想——基于认知框架翻译理论的中国古代诗歌创新交互设计[J].创意与设计.2019
[2].高灿.基于认知框架理论的《诗经·国风》文化意象英译对比研究[D].郑州大学.2019
[3].马江涛.基于认知框架理论的英语听力教学策略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
[4].邹幸居.认知框架理论对商务英语教学的启示[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
[5].韩永芳,顾渝.认知框架理论视角下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
[6].朱曼婷.从认知框架理论分析公示语的英译[D].武汉理工大学.2013
[7].陈瑞平.从认知框架理论看文学翻译中的语言模糊美及其磨蚀[D].西北师范大学.2012
[8].刘晓力.进化-涉身认知框架下的“作为行动指南的表征理论”[J].哲学研究.2010
[9].辛献云.从框架理论看文学翻译中认知框架的构建[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
[10].魏清光.认知框架理论与商务翻译[J].商场现代化.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