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景区社区居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旅游景区,开发经营,社区居民参与机制
景区社区居民论文文献综述
曲玉洁[1](2019)在《浅析旅游景区开发经营中的社区居民参与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旅游景区开发经营过程中,社区居民在其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旅游业的经济发展,本文首先分析旅游景区开发经营中的社区居民参与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如何促进社区居民参与机制的有效策略,希望以此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性的意见。(本文来源于《风景名胜》期刊2019年10期)
徐慧玲[2](2019)在《合作代替纷争 共赢取代抢利》一文中研究指出靠近知名景区,有哪些好处?在叁亚市天涯区马岭社区居民曾其彪看来,从运营“叁无”船舶进行垂钓、海上观光等非法海上旅游活动,到成为天涯海角景区与社区共创的企业项目部经理是看得见的改变;对就读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马岭社区大学生吴清天而言,每年1万元的助(本文来源于《海南日报》期刊2019-08-30)
王会战,裴璐璐[3](2018)在《兵马俑景区周边社区居民对旅游增权的空间感知分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对兵马俑景区周边社区居民的旅游增权空间感知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兵马俑景区周边社区居民的旅游增权感知存在显着的空间分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按需增权、分阶段增权等对策,以整体提升兵马俑景区周边社区的旅游参与水平,实现兵马俑景区与周边社区的一体化发展。(本文来源于《旅游纵览(下半月)》期刊2018年08期)
曹兴华[4](2018)在《社区居民视角下的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效应感知研究——以坎布拉景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以人文本"的时代背景和"精准扶贫"的政策背景下,贫困人口的受益与发展应是旅游扶贫研究的重要落脚点。在梳理国内外旅游扶贫问题研究基础上,结合实地调查所得问卷数据、入户访谈为第一手资料,从微观入手以社区居民的视角出发展开研究。社区居民总体对旅游扶贫效应感知呈正向积极态度,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社区居民对旅游效应感知存在差异,当地旅游发展处于转型过渡阶段,未来应注重合理利用资源规范开发、引导社区积极参与及提供教育培训,最大限度发挥旅游扶贫正效应。(本文来源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聂付娇[5](2018)在《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居民获得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获得感”一词被正式列入《第十叁个五年规划建议》中。旅游目前已然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和政府与相关部门的重视与努力是离不开的。然而每逢黄金周,景区的游客超载现象已经成为威胁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目前有诸多景区周边的村庄加入到乡村旅游当中,这些村庄在景区的光环下发展出了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两者形成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旅游大格局。本文以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居民的获得感为研究目标,以河南省焦作市云台山景区边缘的岸上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对象访谈及数据分析,探索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开发中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即经济生活、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四个方面的获得感。经济生活获得感侧重于旅游发展成果的共享性;社会文化获得感侧重于精神满足与个人提高;生态环境获得感侧重于环境的共同责任与享有;公共服务获得感侧重于公共实施的建立。并根据社区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消极获得感提出优化策略。本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居民获得感的背景与意义,梳理了国内外获得感的研究现状及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发展的概况。第二部分为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居民获得感的理论分析。介绍了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开发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阐述了居民获得感的含义,并对相关理论:乡村旅游发展理论、社区参与发展理论进行论述。第叁部分为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居民获得感评价。通过开发区位、开发条件、开发水平及客源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实地调研、对象访谈、数据分析的方式对岸上村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居民的经济生活、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公共服务获得感进行评价,且分别指出消极获得感。第四部分为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居民获得感影响因素分析。主要分为旅游开发模式、社区居民参与度、政府与市场作用、居民个人因素四个部分。第五部分为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居民获得感优化对策。从宏观效应要求、景区与乡村旅游关系、营销策略等方面提供优化策略。第六部分为研究结论与展望。(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黄德林,樊玉瑶[6](2018)在《基于社区居民满意度的景区开发与管理质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区居民是景区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之一,他们的满意度对景区的成功开发、经营乃至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但是在景区开发和管理过程中,社区居民常常被忽视,他们的利益也经常被视为旅游产业链的末端,这些情况引起社区居民的不满,甚至进一步引发冲突性事件,给景区的持续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为了探索景区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将社区居民满意度分为经济满意度、环境满意度、文化满意度3个维度,构建社区居民对景区开发与管理的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文章以湖北省叁峡人家景区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该景区开发与管理的质量。实证结果表明:叁峡人家景区居民对景区开发与管理的总体满意度较高,通过进一步探究原因发现,这与该景区实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运作、公众参与"的新型开发与管理模式和旅游扶贫措施有关,但在叁峡人家景区也存在利益分配不公平、景区道路交通情况差、文化表现形式单一的问题。针对实证结果,文章提出了深化旅游扶贫措施,构建景区利益共享机制,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丰富文化表现形式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旅游学刊》期刊2018年03期)
张荣藤,高立慧[7](2017)在《旅游景区与社区居民的“鹰鸽博弈”——从崂山风景区社区经营乱象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景区内社区居民引导游客逃票以及半路截车等经营乱象问题,以崂山风景区为例,运用鹰鸽博弈理论,分析在景区开发过程中景区管理当局与社区居民的博弈过程及动因,且尝试性提出创新性解决机制。(本文来源于《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期刊2017年12期)
陈德高,刘超,石春光,王晓荣,安星宇[8](2017)在《地质公园建设中社区居民对地质遗迹资源价值感知及参与影响分析——以贵州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长坝石林景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对贵州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内社区居民按照建设前和建设后分两个阶段进行了调研,了解社区居民对景区地质遗迹资源的遗产价值、美学价值、科普价值、经济价值四类感知维度变化情况。作为对地质遗迹资源重要性认识的依据,参照采用IPA分析法,分别以"重要性"作为横坐标、以"感知度"作为纵坐标构建坐标体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地质公园建设前后社区居民对景区地质遗迹资源价值的综合感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尽管地质公园揭碑开园后,景区实行旅游经营管理近两年,但居民经济价值感知仍处于较低水平;3)各价值感知维度内的关键指标之间的感知度出现较大落差。同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引导社区居民正确认识资源价值、树立发展信心,积极支持和参与景区资源保护、科普及旅游建设事业,促进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32届年会暨铜仁市地质公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旅游地学论文集第二十四集)》期刊2017-12-04)
陈德高,刘超,石春光,王晓荣,安星宇[9](2017)在《地质公园建设对社区居民地质遗迹资源价值感知及参与的影响分析——以贵州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长坝石林景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对贵州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内社区居民按照建设前和建设后分两个阶段进行了调研,了解社区居民对景区地质遗迹资源的遗产价值、美学价值、科普价值、经济价值四类感知维度变化情况,作为对地质遗迹资源重要性认识的依据,参照采用IPA分析法,分别以"重要性"作为横坐标、以"感知度"作为纵坐标构建坐标体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地质公园建设前后社区居民对景区地质遗迹资源价值的综合感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2)尽管地质公园揭碑开园后,景区实行旅游经营管理近两年,但居民经济价值感知仍处于较低水平;3)各价值感知维度内的关键指标之间的感知度出现较大落差。同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引导社区居民正确认识资源价值、树立发展信心,积极支持和参与景区资源保护、科普及旅游建设事业,促进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地学旅游研究论文集》期刊2017-09-01)
王会战,李树民,林雨萌[10](2016)在《文化遗产地社区居民旅游增权感知差异与对策——以兵马俑景区周边社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从"社区参与"走向"社区旅游增权"的背景下,加强对社区居民旅游增权状况的定量研究,有助于增强社区居民旅游增权对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利用文化遗产地社区居民旅游增权量表对兵马俑景区周边社区居民旅游增权感知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的社区居民,对旅游增权的感知也有所差异,因此最有效的旅游增权对策应是根据社区居民的不同特点和需要实施按需增权。(本文来源于《中国旅游评论》期刊2016年04期)
景区社区居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靠近知名景区,有哪些好处?在叁亚市天涯区马岭社区居民曾其彪看来,从运营“叁无”船舶进行垂钓、海上观光等非法海上旅游活动,到成为天涯海角景区与社区共创的企业项目部经理是看得见的改变;对就读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马岭社区大学生吴清天而言,每年1万元的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景区社区居民论文参考文献
[1].曲玉洁.浅析旅游景区开发经营中的社区居民参与机制[J].风景名胜.2019
[2].徐慧玲.合作代替纷争共赢取代抢利[N].海南日报.2019
[3].王会战,裴璐璐.兵马俑景区周边社区居民对旅游增权的空间感知分异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
[4].曹兴华.社区居民视角下的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效应感知研究——以坎布拉景区为例[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
[5].聂付娇.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居民获得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6].黄德林,樊玉瑶.基于社区居民满意度的景区开发与管理质量研究[J].旅游学刊.2018
[7].张荣藤,高立慧.旅游景区与社区居民的“鹰鸽博弈”——从崂山风景区社区经营乱象说起[J].当代旅游(高尔夫旅行).2017
[8].陈德高,刘超,石春光,王晓荣,安星宇.地质公园建设中社区居民对地质遗迹资源价值感知及参与影响分析——以贵州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长坝石林景区为例[C].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32届年会暨铜仁市地质公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旅游地学论文集第二十四集).2017
[9].陈德高,刘超,石春光,王晓荣,安星宇.地质公园建设对社区居民地质遗迹资源价值感知及参与的影响分析——以贵州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长坝石林景区为例[C].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地学旅游研究论文集.2017
[10].王会战,李树民,林雨萌.文化遗产地社区居民旅游增权感知差异与对策——以兵马俑景区周边社区为例[J].中国旅游评论.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