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RP为联想带来什么?(论文文献综述)
陈淑妍[1](2021)在《戴尔中国X86定制服务器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工业互联网和5G等新基建快速发展,在2020年疫情的影响下,各行业加快了数字转型的步伐。国家大力推动“新基建”的建设,工信部牵头推动云计算的发展;科技部把北京设为新一代人工智能试验区;国家发改委推动“互联网+”的发展,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IT底层基础架构的需求在增加,服务器厂商机会增多。国内厂商浪潮、新华三、华为、联想的市场份额逐年在上升,白牌服务器ODM厂商也进入定制服务器的市场。市场环境的变化给美资企业带来很大的冲击,市场占有率在节节退缩,市场份额在流失。戴尔在这种夹攻形势中,需要调整为适应本地化的营销策略,达到提高市场份额的目的。在此研究背景上,本论文以戴尔中国X86定制服务器的营销策略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当前中国X86定制服务器市场的现状。其次,通过PEST理论从四个方面分析戴尔中国的宏观环境,从内部环境分析戴尔的竞争力,采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公司的行业竞争环境,总结戴尔中国的营销环境,找出该公司面临的威胁、机会、优势和劣势。最后,采用STP目标市场理论分析戴尔中国定制服务器的细分市场,定位产品的目标市场,达到增加销售额的目的。本文基于4Ps理论,结合4C理论,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目的是结合戴尔中国的核心竞争力提出优化策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产品策略方面,实行本地化策略;价格策略方面,增强本地竞争力;渠道策略方面,实行多元化渠道策略;促销策略方面,建立五角星项目架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短中长期的市场发展计划。希望本论文能有效解决戴尔中国目前存在的营销问题,解决市场份额下降的困境,也期望本论文能给其他服务器厂商提供借鉴参考。
杨军超[2](2019)在《QoE驱动的VR视频无线传输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产生的三维虚拟世界。它作为一种革命性的交互方式,被普遍认为是5G的一个主要驱动业务。目前最为普及的VR应用是利用360度视频在头戴式显示器(head mounted display,HMD)中构建出一个沉浸式、可交互的虚拟世界。然而,由于同时具有高分辨率、高帧率、延迟敏感、多自由度等特点,VR视频无法被目前的无线传输技术直接支持;5G中单一优化场景(如增强型移动宽带)也很难完全支持。这就造成VR短期内仍只能以本地内容的有线交互为主,严重制约其在行业的规模应用。因此,迫切需要破解VR视频的无线传输难题。以往关于VR视频无线传输优化的研究存在以下不足:(1)对多用户并发上传时的无线资源分配的优化研究极少;(2)在无线资源与信源码率分配优化中较少结合内容区域的重要性进行动态传输方案设计;(3)针对下行自适应传输,缺乏结合VR视频特性的自适应缓存机制研究;(4)较少结合5G的接入网结构特点,进行传输效率和时延特性的优化设计。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提升用户体验(quality of experience,Qo E)为总体目标,针对移动无线网络环境下VR视频上下行传输中的信源编码、无线资源分配、缓存策略、组播与单播协同传输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的研究成果包括:(1)鉴于用户原创VR视频分享日益流行,对LTE网络中VR上行传输机制进行研究。首先,基于传统Qo E模型以及用户对VR视频中不同分片(Tile)码率的预期,提出一种内容质量(quality of content,Qo C)新定义,并给出一种面向Qo C优化的VR视频传输方案。然后,将该方案基于Tile的信源编码和上行无线资源分配建模成一个联合优化问题;并给出基于贪婪策略和近似优化的两种求解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传输方案可行且有效,能够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有效提升用户体验。(2)进一步在5G异构云接入网(heterogeneous 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H-CRAN)环境中,研究了VR视频上行传输机制;同时结合H-CRAN中大量微基站部署的特性并考虑了用户移动性的影响。首先,通过内容显着性特征感知视频不同区域的重要程度;进而提出一种内容感知的无线资源以及信源码率动态分配方案;然后将此方案建模成一个包括基站关联、资源分配、功率分配以及信源码率分配的多阶段优化问题;并提出一种启发式的分阶段求解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内容感知的资源分配机制能够显着提升5G环境中VR视频上行传输的总体效用值,并验证了所给出的启发式分阶段求解方法的有效性。(3)针对传统缓存管理机制无法满足VR视频下行自适应传输需求的问题,研究了基于视点预测和两层级缓存(hierarchical buffer)策略的VR视频下行自适应传输机制。首先,探索了利用用户间行为相似度以及用户头部运动轨迹共同提升视点预测准确性的方法。其次,基于两层级缓存策略,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用户带宽状况、缓存区状态以及预测视点的自适应传输方案,并将该方案建模成优化问题,分别针对不同缓存区状态进行了求解。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视点预测方法能够明显提升视点预测的准确性,基于视点预测和两层级缓存的自适应算法能够在带宽波动的情况下保证用户的Qo E。(4)充分利用5G H-CRAN网络架构,提出一种结合视点预测的VR视频下行组播协同传输机制。首先,基于H-CRAN网络异构特性以及双连接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视点预测的组播与单播协同(cooperative multicast and unicast with viewport prediction,CMU-VP)传输机制:预先缓存至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中心的最大码率版本的视频内容经过实时转码后推送至相应的宏、微基站;宏基站将一个基础版本的全景视频以组播的形式传输给所有用户;微基站将预测视点内增强版本的分片内容以单播的形式分别传输给各用户。接着,面向用户Qo E优化,将该方案中传输内容调度问题建模成优化问题,并给出两种求近似最优解的方法。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组播或单播机制,CMU-VP方案能够在整体带宽效率较高的情况下实现较优的用户Qo E。所提出的两种近似求解方法具有较低的复杂度,且与穷举搜索算法的效果比较接近。总之,本文分别针对LTE与5G网络环境中VR视频的上行、下行传输进行了系统地建模、求解和仿真验证。特别地,开展了VR视频上行传输优化研究;提出了结合MEC的组播协同传输方案。本文研究成果为VR视频无线传输技术演进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探索。
刘苏姣[3](2019)在《物质使用障碍与行为成瘾的冲动性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物质使用障碍(Substance Use Disorder,SUD)是指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烟草、酒精、大麻、阿片类物质等)所导致的成瘾性行为障碍,其基本特征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具有物质使用障碍的个体尽管存在显着的物质相关问题,仍然继续使用物质。虽然物质使用障碍的具体类别不同,但它们的共同点是如果过度摄取,所有的这些物质都能直接激活大脑的奖赏系统,以致个体常常忽略正常的活动而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或金钱在物质使用上。许多行为(如赌博、网络游戏)并不涉及精神活性物质的摄入,激活奖赏系统与物质使用障碍相似,且行为成瘾与物质使用障碍在临床表现、神经生物学机制、共病特质、生理和治疗方面类似。目前,行为成瘾还缺乏足够的研究。对于严重的物质使用障碍与行为成瘾尚没有确切的治疗方法。因此,早期识别和干预是不同成瘾行为防治的关键。冲动可能成为成瘾早期识别和干预的重要靶点,但由于研究的局限和不足,目前这一观点仍然没有定论。尤其是已有研究结果大多是建立在物质使用障碍的基础上,较为缺乏前瞻设计、跨成瘾谱系比较等方面的研究证据。由于物质使用障碍的发生发展,同时受到个体易感素质和物质生化作用的双重影响,其成瘾个体的神经认知异常表现(如高冲动、行为抑制能力减退、神经系统功能下降等)在性质上难以解释:这些异常是个体本身的先天易感特质,还是药物对大脑结构功能慢性损伤的结果?相较之下,行为成瘾由于不涉及物质的作用,有效排除了物质效应的干扰,为研究成瘾的原始易感机制提供了理想的模型。此外,不同研究对冲动性的定义和测量方法差异较大,有研究表明它们只有大约5%的共同方差,但大量的文献给这些不同的冲动结构贴上相同的标签,就好像是在测量冲动的相同潜在结构,从而导致研究结果差异很大,且无法比较。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采取了自我报告法、实验法、事件相关电位等方法,比较物质使用障碍与行为成瘾的冲动性特征,涵盖了冲动特质、冲动行为、冲动的生理学结构等方面。旨在通过跨成瘾谱系比较设计,探索物质使用障碍与行为成瘾的冲动性特征的异同及其神经生物基础。总共包括四个研究:研究一、研究工具修订。采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Rasch模型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对目前使用最广泛的BIS-11和UPPSP冲动特质问卷进行修订。研究二、使用修订后的BIS-11冲动性量表和UPPSP冲动性量表,直接比较了大学生样本中吸烟问题行为者与网络成瘾者的冲动特质,同时为了验证吸烟问题行为、网络成瘾与冲动性关系的一致性,该研究纳入了两个相隔3年的独立数据。研究三、采用延迟折扣任务、停止信号任务和Stroop任务,比较烟草使用障碍者与网络成瘾者的冲动决策、冲动抑制方面的共性与特异性。研究四、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比较烟草使用障碍者、网络成瘾者的冲动抑制功能缺损及其相关的脑电生理基础。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物质使用障碍与行为成瘾在冲动人格特质方面存在共同性—特异性分离现象。表现为网络成瘾与吸烟问题行为在冲动特质上(注意冲动)具有共同的机制。然而网络成瘾和吸烟问题行为也有各自的特异性,缺乏毅力、缺乏计划、消极情绪下的冲动倾向预测网络成瘾,而感觉寻求预测吸烟问题行为。2.物质使用障碍与行为成瘾在冲动行为抑制方面存在共同性—特异性分离现象。在认知抑制(优势心理表征)功能,即认知冲突监控与加工方面,烟草使用障碍者由于受到长期使用尼古丁物质的毒害作用,表现出显着的认知抑制功能损伤,而网络成瘾者由于没有受到物质毒害作用,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认知抑制功能损伤;在优势反应抑制功能方面,烟草使用障碍者与网络成瘾者表现出类似的冲动抑制功能损伤特点,这种功能缺陷可能是他们无法控制吸烟的渴求而持续吸烟或无法控制网络使用行为的重要原因。3.ERP脑电证据进一步揭示了烟草使用障碍与网络成瘾的共同的冲动抑制功能损害背后的神经生理机制,主要表现为在执行冲动抑制任务时P300脑电成份波幅显着下降。而烟草使用障碍者特有的认知冲突监控与加工功能缺陷背后的神经生理机制则涉及到弥散性的脑电活动异常,如N200潜伏期显着增长、N450波幅显着降低、P300波幅显着降低、P300潜伏期显着增长等。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物质使用障碍(烟草使用)和行为成瘾(网络使用)的冲动共性及特异性特点其神经生理基础。然而,本研究是一项横断研究,未来有必要进行纵向研究。其次,研究样本主要是年轻的大学生,所以结果不能推广到其他人群(如社区样本、寻求治疗的样本),也不能推广到其他年龄组(如成年中后期)。
李根[4](2018)在《戴尔X86服务器中国大陆市场营销策略》文中研究表明信息产业中IT基础架构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X86服务器因为其具有价格便宜、兼容性好、稳定、安全等特点为成为IT基础架构中最常用的企业级服务器产品。2017年全球X86服务器市场规模在500亿美金,而中国占据20%大约在100亿美金的规模,因此X86服务器也成为国内外IT公司在企业级产品中的必争之地。戴尔公司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服务器厂商之一,一直致力于为中国客户提供优质的IT解决方案。在过去的20多年里,戴尔公司已经做到采购、生产和服务的本地化。目前,戴尔在中国有三个工厂、2个服务中心,2个设计中心,零售店和专卖店覆盖全中国97%的市场。巨大的商业机会一定会有相应的竞争压力,戴尔公司在经历2016年私有化,2017年收购EMC之后也面临中国大陆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的变化以及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全面的分析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劣势,总结中国大陆市场的共性和特性,有针对性的提出中国大陆市场营销策略,是有利于戴尔公司在中国保持基业长青的根本。本文从戴尔X86服务器在中国大陆的销售状况入手,结合我在实际销售工作中的经验和内部数据资料的收集,运用MBA期间学习的市场营销学,战略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对戴尔X86服务器在中国大陆市场中产业状况,竞争环境和市场变化等诸多影响戴尔服务器产品销售策略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提出了戴尔X86服务器在中国大陆市场的营销策略必须以客户为导向,结合企业自身优势和产品特点,推动“在中国,为中国”的积极营销策略。通过上述内容,本文为戴尔X86服务器中国大陆市场产品销售提出改善建议,希望能给公司在制定未来5年的产品设计和销售策略时提供参考和帮助。
夏云青[5](2008)在《我国企业ERP建设基础环境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采用传统方式运作的企业已经越来越难以与国际化的企业进行竞争。为了适应形势的要求,企业纷纷进行ERP的建设,希望通过ERP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随着ERP的推广,我国企业逐步认识到了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缩短企业同国外企业管理水平间差距的战略意义。然而,企业ERP实施的成功率和用户满意率都非常低,强烈的反差说明企业信息化形势严峻。如何提高ERP项目实施的成功率并使其产生期望效益成了大家共同的难题。本文希望从对已实施ERP的企业进行分析入手,找出影响ERP项目成功的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从而提高企业实施ERP项目的成功率,使企业能确实有效地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迎接当前经济环境的竞争与挑战。本文阐述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及其发展趋势;通过对ERP理论、应用现状、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研究并结合多个企业实施ERP项目的实际情况,得出如下结论:ERP的应用需要相应的企业基础环境的支持,企业的ERP基础环境是ERP项目实施成败的关键;同时对构成企业ERP基础环境的各个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界定了ERP实施所需的企业基础环境;针对企业ERP基础环境因素,结合企业ERP项目的实际运用情况,找出了优化企业ERP基础环境的策略,促使其有效的支持企业ERP项目的实施。希望本文能给准备实施ERP的企业提供决策参考,使其奠定良好的信息化基础;为正在实施ERP的企业提供优化思路,提高成功率。本文通过对ERP实施的研究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帮助企业在信息时代的环境下通过正确地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骆彦[6](2006)在《组织共有知识形成及演化过程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组织知识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认识到组织共有知识对于企业的兴衰成败有着重大的影响,组织知识资源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但现有的很多有关组织知识的研究往往是静态的,它们关注组织知识的内容、结构及其对企业行为的影响。事实上,组织及其知识的变化无时不在。正是基于这一思考,本文从动态演化的视角来研究组织共有知识的形成与演化过程。 本文首先进行了现有的组织知识研究的文献回顾,总结了关键的研究概念、界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明确了研究的理论基础、提炼了研究对象的演化机制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组织共有知识演化的概念模型,试图向人们提供一个描述组织共有知识状态、阐述组织共有知识状态如何跃迁、组织共有知识状态跃迁的影响因素以及组织共有知识状态演进的特点和方式的框架。然后本文选择了两家企业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通过对两家企业进行访谈,描述其组织共有知识演进过程,并进一步进行了对比分析,以验证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框架。 结合理论建模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认为:组织共有知识的演化就是企业知识的显性化程度和共有化程度从一个状态转移到另外一个状态的过程,具有由一般知识主体发动的自然演化和知识客体发动的强制演化两种演化方式。组织共有知识演化过程中一般存在着四种不同的知识状态:个体知识状态、默契知识状态、清晰知识状态和系统知识状态。一般情况下,组织内部知识演化呈现系统化、清晰化和共有化的趋势,因此组织共有知识演化显现出从个体知识状态向系统知识状态演变的趋势。组织共有知识状态一般处于四种文化状态当中的一种或处于过渡状态,常常被企业的强制演化方式所打断。总的看来,组织共有知识从一个状态转移到另外一个状态是一个间断均衡过程。在整个演化过程中,企业领导人思想观念的变化、企业重大事件、企业员工素质及需求的变化、组织制度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变化是影响组织知识演化的主要因素。
邓继林[7](2006)在《ERP实施过程中的知识转移研究》文中指出本文详细分析了ERP系统在企业内的实施过程,ERP实施各方所具备的知识在相互之间流动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知识转移的困难和知识转移的方式进行了研究。通过对SECI知识螺旋模型的研究,分析了该模型在ERP实施过程中的应用实践,提出了一些方法和途径以提高ERP相关知识在实施各方之间转移的效率,从而达到ERP相关知识能够在实施各方之间快速、高效地流动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一个基于知识转移过程分析的ERP实施模型。 第一章介绍了本论文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第二章介绍了ERP相关思想和ERP实施理论,分析了我国企业实施ERP的关键因素,同时也介绍了知识转移相关理论以及由Nonaka提出的SECI知识螺旋模型。 ERP系统是当今国内外企业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有力工具,也是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我国的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历史比较短,所以其信息化水平比较低,在实施ERP系统上必然会遇到诸多的困难。但是通过实施ERP系统可以极大的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企业的管理决策能力。ERP系统的成功实施将是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化更自如地应对竞争与挑战的一个契机。 第三章详细分析了ERP实施过程中的知识转移过程,分析了实施过程中知识转移的必要性,提出了知识转移的目标,对实施过程的知识转移过程进行了价值分析。本章最后还分别对ERP实施各阶段的知识转移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分析了ERP实施过程中知识转移的障碍及其解决。 企业实施ERP的过程是把ERP系统及其管理思想应用于产品的设计、制造、管理、决策、营销和服务的全过程。按照一般常识,企业实施ERP是通过技术的转移来实现的,主要是涉及技术设备和操作技能的异地实施,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来表现的。但是要使得信息技术能够与企业的组织结构、全面管理和企业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升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和核心能力,关键在于能否在实施ERP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知识转移。 第四章提出了SECI模型在ERP实施中的应用分析。论文分别按照实施企业内和实施各方之间的知识转移过程给出了知识转移的模型。在本章中,论文还根据知识转
邵力军[8](2004)在《神州数码公司ERP项目实施研究》文中指出信息化及利用信息技术获得竞争优势,已是当今我国企业所面临的共同课题。ERP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解决方案,它不仅仅是一套软件,更多的是管理思想和理念的结晶和体现,实现了企业管理从“高耸式”组织结构向“扁平式”组织机构的转变,提高了企业对市场动态变化的响应速度,它是信息时代企业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管理的有力工具,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衡量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一个标志。 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对ERP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做一个概要的阐述和分析,结合神州数码ERP实践,总结其实施经验和不足,提出了ERP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国内企业是能够成功实施ERP的观点以及企业实施ERP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合理化建议。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引言,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现实意义、国内外观点和本文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第二章为ERP理论,对ERP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做了简要的阐述,并对目前ERP实施失败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三章为神州数码ERP实施研究,对神州数码实施ERP的过程进行了真实详细的记载,并分析和总结了神州数码ERP成功的经验和不足。第四章为建议,主要是根据作者的理解,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分析,给打算上ERP项目的企业的一些建议。第五章为结论,是作者对本文的总结。
易诗莲[9](2003)在《我国国有企业实施ERP的成功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面对加入WTO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意识到要利用ERP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工具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以应对世界跨国公司的全面竞争。但是,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实施ERP的成功率极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目前,研究中国企业实施ERP成功因素的文章很多,但是还没有专门针对国有企业,研究国有企业实施ERP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功因素的文章。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其ERP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因此具有现实的研究意义。笔者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现存的种种弊端和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得出国有企业由于其体制问题造成了企业经营者与企业的利益不一致,从而引发了诸多如观念滞后、管理粗放、决策随意、人才机制落后等问题,这些正是导致国有企业ERP实施成功率低的根本原因。文章在第一章首先介绍了ERP的基本原理和ERP的管理思想,然后在第二章结合国有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竞争环境和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国有企业实施ERP的必要性。第三章介绍了我国国有企业应用ERP的现状、判断ERP的成功标准和国有企业ERP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章通过对许继集团和联想集团实施ERP的案例对比,分析了为什么两个集团同样都是在实施ERP过程中进行了组织结构的调整,但是却有不同的实施结果,以及他们失败与成功的主要原因。从而进一步论证了国有企业实施ERP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的成功因素。第五章笔者提出了国有企业实施ERP的主要成功因素:1、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才能够解决企业经营者与企业的利益不一致的问题,才能够根除国有企业管理粗放、决策随意、人才机制落后等深层次问题。因此,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是提高国有企业成功实施ERP的基本保障。2、建立适应ERP应用的企业文化。由于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WP=3>的弊端极大地阻碍了ERP的实施,所以必须加强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要加强企业员工大局观、协作精神、变革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育,使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真正成为ERP实施的推动力。同时,由于国有企业受传统文化和观念的影响较深,在建立新型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应该认识到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3、制定切合实际的ERP实施战略。ERP实施战略是指导企业实施ERP的总方针,针对国有企业自身的特点,笔者提出了应采用分阶段式的计划实施战略和推拉结合的实施模式。4、采用基于流程优化的螺旋式变革方式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国有企业的体制问题和企业文化问题,都使得国有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往往由于阻力太大,不得不半途而废。因此,面对如何既能减少流程改造过程中的阻力,又能实现流程改造的最终目的这一问题,笔者提出应该采用基于流程优化的螺旋式变革方式进行国有企业业务流程重组。5、关注对所有企业成功实施ERP都同样重要的其它因素。上述四条成功因素均是针对国有企业的特点及其ERP实施过程中的难点提出的。但是仅仅做到这些是不够的,国有企业还必须充分重视其它的对所有企业而言都至关重要的成功关键因素,才能真正提高其实施ERP的成功率。纵观全文,笔者认为在主要观点方面的创新有:结合国有企业自身的特点,提出了国有企业ERP的成功实施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国有企业在制定ERP实施战略时,应采用分阶段式的计划实施战略和推拉结合的实施模式;在流程重组时不能采用激进式的业务流程重组方式,而应采用渐进式的基于流程优化的螺旋式变革方式进行国有企业业务流程重组。
桂琳,佟仁城[10](2003)在《从联想集团ERP项目看企业的变革管理》文中认为ERP项目的实施过程,并非是单纯管理手段的更新,同时也伴随着观念、组织、流程等的变革。本文通过联想集团ERP项目实施的案例,对其项目成功所必须的观念变革、组织变革及改造ERP传统模式以充分体现联想管理模式等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更多的民族企业不断超越自我、成功实施管理手段的更新提供借鉴。
二、ERP为联想带来什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RP为联想带来什么?(论文提纲范文)
(1)戴尔中国X86定制服务器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工具 |
第二章 研究现状与基础理论 |
2.1 研究现状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1.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2.2 理论基础 |
2.2.1 STP理论 |
2.2.2 大客户营销理论 |
2.2.3 4Ps营销理论 |
2.2.4 4C营销理论 |
第三章 戴尔中国X86定制服务器的市场营销策略 |
3.1 戴尔中国的基本情况 |
3.1.1 戴尔中国的简介 |
3.1.2 戴尔中国的组织结构与人员构成 |
3.1.3 戴尔中国的经营现状 |
3.2 戴尔中国X86定制服务器的营销现状 |
3.2.1 戴尔中国的整体营销现状 |
3.2.2 戴尔中国X86定制服务器的营销策略现状 |
3.3 戴尔中国X86定制服务器的营销策略存在问题 |
3.3.1 产品欠缺本地竞争性 |
3.3.2 定价政策缺乏灵活性 |
3.3.3 渠道策略管理混乱 |
3.3.4 促销方式多效率低 |
3.4 戴尔中国X86定制服务器营销策略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1 美资企业的文化属性限制企业营销策略的灵活性 |
3.4.2 公司成长背景制约产品研发能力 |
3.4.3 渠道缺乏奖惩措施 |
3.4.4 欠缺整合促销手段 |
第四章 戴尔中国定制服务器的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4.1 宏观环境分析 |
4.1.1 政治环境分析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4.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4.1.4 科技环境分析 |
4.2 竞争环境分析 |
4.2.1 X86定制服务器行业发展现状 |
4.2.2 潜在行业进入者 |
4.2.3 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
4.2.4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4.2.5 替代品的竞争 |
4.2.6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4.3 内部环境分析 |
4.3.1 资源分析 |
4.3.2 能力分析 |
4.4 戴尔中国X86定制服务器的营销环境总结 |
4.4.1 优势分析 |
4.4.2 劣势分析 |
4.4.3 机会分析 |
4.4.4 威胁分析 |
第五章 戴尔中国X86定制服务器的市场营销策略优化 |
5.1 STP分析 |
5.1.1 细分市场策略 |
5.1.2 目标市场选择 |
5.1.3 目标市场定位 |
5.2 产品策略优化 |
5.2.1 大力发展国产品牌项目 |
5.2.2 加强本地化产品研发 |
5.2.3 增加云计算服务核心产品 |
5.3 价格策略优化 |
5.3.1 按照产品差异的定价策略 |
5.3.2 按照行业细分的定价策略 |
5.3.3 按照地域差异的定价策略 |
5.3.4 增加本地价格竞争力 |
5.4 渠道策略优化 |
5.4.1 大客户管理的直销模式 |
5.4.2 分销渠道规范化 |
5.5 促销策略优化 |
5.5.1 五角星项目架构制定 |
5.5.2 针对目标市场精准投放广告 |
第六章 戴尔中国定制服务器的市场营销策略实施保障 |
6.1 营销策略的实施步骤 |
6.2 营销策略优化的初步成效 |
6.3 营销策略优化的保障 |
6.3.1 争取戴尔总部支持 |
6.3.2 调整企业组织结构 |
6.3.3 完善销售奖惩制度 |
6.3.4 强化人才培养与储备 |
6.3.5 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QoE驱动的VR视频无线传输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以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VR视频处理关键技术 |
1.2.2 VR视频自适应传输研究现状 |
1.2.3 VR视频无线传输研究现状 |
1.2.4 现有研究的不足 |
1.3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2 VR视频LTE上行传输机制 |
2.1 引言 |
2.2 系统模型与QoC模型 |
2.2.1 系统模型 |
2.2.2 QoC模型 |
2.3 基于QoC跨层优化的传输机制 |
2.4 问题建模及优化算法 |
2.4.1 问题建模 |
2.4.2 优化算法 |
2.5 仿真验证与性能分析 |
2.5.1 仿真设置 |
2.5.2 性能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 VR视频5G上行传输机制 |
3.1 引言 |
3.2 系统模型 |
3.3 基于内容感知的资源分配方案 |
3.4 无线资源、功率、码率分配联合优化算法 |
3.5 仿真验证与性能分析 |
3.5.1 仿真设置 |
3.5.2 性能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VR视频下行自适应传输机制 |
4.1 引言 |
4.2 系统模型 |
4.3 基于视点预测与两层级缓存的自适应传输机制 |
4.3.1 视点预测 |
4.3.2 自适应算法 |
4.4 仿真验证与性能分析 |
4.4.1 仿真设置 |
4.4.2 性能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VR视频5G下行组播协同传输机制 |
5.1 引言 |
5.2 系统模型 |
5.3 CMU-VP机制 |
5.4 问题建模与优化算法 |
5.4.1 问题建模 |
5.4.2 优化算法 |
5.5 仿真验证与性能分析 |
5.5.1 仿真设置 |
5.5.2 性能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3)物质使用障碍与行为成瘾的冲动性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研究背景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冲动概念 |
2.1.1 冲动特质的定义 |
2.1.2 冲动特质的测量 |
2.1.3 冲动决策及实验范式 |
2.1.4 冲动抑制及实验范式 |
2.1.5 冲动的ERP成分 |
2.1.6 不同冲动测量的关系:冲动的多维性 |
2.2 物质使用障碍的冲动性特征 |
2.2.1 物质使用障碍的界定 |
2.2.2 物质使用障碍的冲动特质 |
2.2.3 烟草使用障碍的冲动特征 |
2.3 行为成瘾的冲动特征 |
2.3.1 行为成瘾的界定 |
2.3.2 行为成瘾者的冲动特征 |
2.3.3 网络成瘾者的冲动特征 |
第3章 研究总体设计与创新 |
3.1 问题提出 |
3.2 研究设计 |
3.3 研究过程 |
3.4 研究的创新之处 |
3.5 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
第4章 研究一 测量工具修订 |
4.1 实验一 BIS问卷修订 |
4.1.1 研究背景 |
4.1.2 实验设计与程序 |
4.1.3 研究结果 |
4.2 实验二 UPPSP问卷修订 |
4.2.1 研究背景 |
4.2.2 实验设计与程序 |
4.2.3 研究结果 |
第5章 研究二 物质使用障碍与行为成瘾的冲动特质比较 |
5.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5.2 实验三 吸烟问题行为与网络成瘾的冲动三维模型比较 |
5.2.1 实验目的 |
5.2.2 实验对象 |
5.2.3 实验方法 |
5.2.4 实验结果 |
5.2.5 小结 |
5.3 实验四 吸烟问题行为与网络成瘾的冲动五维模型比较 |
5.3.1 实验目的 |
5.3.2 实验对象 |
5.3.3 实验方法 |
5.3.4 实验结果 |
5.3.5 小结 |
第6章 研究三 物质使用障碍与行为成瘾的冲动行为比较 |
6.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6.2 实验五 烟草使用障碍者与网络成瘾者的延迟折扣比较 |
6.2.1 实验目的 |
6.2.2 实验对象 |
6.2.3 实验方法 |
6.2.4 实验结果 |
6.2.5 小结 |
6.3 实验六 烟草使用障碍者与网络成瘾者的认知抑制比较 |
6.3.1 实验目的 |
6.3.2 实验对象 |
6.3.3 实验方法 |
6.3.4 实验结果 |
6.3.5 小结 |
6.4 实验七 烟草使用障碍者与网络成瘾者的优势行为抑制(Stop Signal Task)比较 |
6.4.1 实验目的 |
6.4.2 实验对象 |
6.4.3 实验方法 |
6.4.4 研究结果 |
6.4.5 小结 |
第7章 研究四 物质使用障碍与行为成瘾冲动抑制的脑电生理机制 |
7.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7.2 实验八 烟草使用障碍者与网络成瘾者认知抑制功能的ERP研究 |
7.2.1 实验目的 |
7.2.2 实验对象 |
7.2.3 实验过程 |
7.2.4 实验结果 |
7.2.5 小结 |
7.3 实验九 烟草使用障碍者与网络成瘾者优势行为抑制功能的ERP研究 |
7.3.1 实验目的 |
7.3.2 实验对象 |
7.3.3 实验过程 |
7.3.4 实验结果 |
7.3.5 小结 |
第8章 综合讨论与结论 |
8.1 综合讨论 |
8.1.1 物质使用障碍与行为成瘾在冲动特质上具有共同——特异性机制 |
8.1.2 物质使用障碍与行为成瘾在冲动行为抑制上具有共同性—特异性机制 |
8.1.3 物质使用障碍与行为成瘾在认知神经机制上具有共同—特异性机制 |
8.1.4 研究局限 |
8.1.5 研究启示 |
8.2 总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戴尔X86服务器中国大陆市场营销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
绪论 第一节 |
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
研究目的和方法 第三节 |
研究内容及框架 第二章 |
战略营销理论综述 第一节 |
市场营销战略定义 第二节 |
市场营销外部环境理论 第三节 |
市场营销内部环境理论 第四节 |
业务组合理论 第五节 |
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相关理论 第六节 |
市场营销理论 第三章 |
X86服务器产业结构分析 第一节 |
X86服务器产业现状 第二节 |
X86服务器产业竞争环境分析 第三节 |
小结 第四章 |
戴尔中国X86服务器营销战略分析 第一节 |
戴尔公司简介 第二节 |
戴尔中国X86服务器营销战略分析 第三节 |
戴尔与主要竞争对手的比较分析 第四节 |
戴尔中国X86服务器SWOT分析 第五章 |
中国大陆地区X86服务器市场分析 第一节 |
市场整体分析 第二节 |
市场细分 第三节 |
目标市场选择和定位 第四节 |
小结 第六章 |
戴尔中国X86服务器市场营销策略制定 第一节 |
产品策略 第二节 |
价格策略 第三节 |
渠道策略 第四节 |
促销策略 第七章 |
结论 第一节 |
结论 第二节 |
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
(5)我国企业ERP建设基础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的问题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
1.3 论文研究框架和创新之处 |
2 ERP建设与企业基础环境的关系 |
2.1 企业信息化建设历程 |
2.1.1 国外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
2.1.2 国内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
2.1.3 国内外ERP应用现状 |
2.2 企业ERP项目成败原因分析 |
2.2.1 国外对ERP项目成功因素的分析 |
2.2.2 国内对ERP项目失败原因的分析 |
2.3 信息时代的管理技术基础—ERP的内涵 |
2.3.1 信息集成的供应链管理思想 |
2.3.2 ERP的竞争战略 |
2.3.3 ERP的管理原理 |
2.4 ERP理念与企业管理现实的冲突 |
2.4.1 新旧管理思想在系统中的应用差异 |
2.4.2 新旧管理模式的差异 |
2.4.3 管理变革的人员素质需求与企业人员管理素质现状的差距 |
2.4.4 企业组织体制、企业文化与ERP管理模式的冲突 |
2.5 ERP成功的必然要求—企业基础变革与匹配 |
3 企业ERP基础环境的分析 |
3.1 运营基础环境 |
3.1.1 供应链管理水平 |
3.1.2 生产管理模式 |
3.1.3 流程成熟度 |
3.1.4 管理人员认知水平 |
3.2 体制与制度环境 |
3.2.1 组织结构 |
3.2.2 管理制度体系 |
3.3 企业文化环境 |
3.4 企业 IT技术环境 |
3.4.1 网络环境 |
3.4.2 计算机技术环境 |
3.4.3 信息技术人员 |
3.4.4 全员IT素质 |
4 优化企业ERP基础环境的策略 |
4.1 基于流程的组织设计 |
4.2 流程改进 |
4.2.1 业务流程再造(BPR) |
4.2.2 6SIGMA-TQM路线 |
4.2.3 复合改进方法 |
4.3 IT规划 |
4.4 人力资源开发 |
4.4.1 工作分析 |
4.4.2 培训系统的建立 |
4.4.3 员工任用 |
4.4.4 薪酬体系 |
4.4.5 绩效考核 |
4.4.6 员工关系管理 |
4.5 企业文化的塑造 |
5 企业ERP项目实证分析 |
5.1 首钢-管理创新+ERP |
5.2 联想-环境+变革成就ERP |
6 结论及启示 |
参考文献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组织共有知识形成及演化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组织知识的重要性 |
1.1.2 我国企业知识共享现状 |
1.2 研究主题与思路 |
1.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2 组织共有知识演化相关研究综述 |
2.1 知识、组织知识及组织共有知识的涵义 |
2.1.1 知识的涵义及分类 |
2.1.2 组织知识的涵义 |
2.1.3 组织共有知识的涵义 |
2.2 组织共有知识的特征 |
2.3 企业共有知识的演化过程 |
2.4 企业共有知识演化的影响因素 |
2.4.1 组织制度的建立 |
2.4.2 信息技术进化 |
2.4.3 员工特征变化 |
2.4.4 企业领导人思想观念的变化 |
2.4.5 企业重大事件(内部或外部) |
3 分析模型的构建和验证方案设计 |
3.1 对以往研究的总结 |
3.2 理论模型的提出 |
3.2.1 组织共有知识状态的界定 |
3.2.2 组织共有知识演进路径的界定 |
3.2.3 组织知识演化方式的界定 |
3.2.4 组织共有知识演化过程影响因素界定 |
3.2.5 组织知识演化过程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
3.3 研究方法设计 |
3.3.1 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的原因 |
3.3.2 案例研究设计 |
4 组织共有知识演化案例分析 |
4.1 案例一:中国联想集团 |
4.1.1 企业概况 |
4.1.2 组织共有知识形成与演化过程 |
4.2 案例二: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 |
4.2.1 企业概况 |
4.2.2 组织共有知识形成与演化过程 |
5 组织共有知识演化过程比较分析 |
5.1 组织共有知识状态演化路径对比分析 |
5.1.1 组织共有知识演进路径总结与说明 |
5.1.2 组织共有知识演化各阶段显性化程度比较分析 |
5.1.3 组织共有知识演化各阶段共有化程度比较分析 |
5.2 组织共有知识状态演化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
5.3 组织共有知识状态演化方式对比分析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实践启示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访谈企业相关文献资料清单 |
附录2 访谈提纲 |
附录3 访谈企业相关人员名单 |
致谢 |
(7)ERP实施过程中的知识转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论文研究的背景 |
1.2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章 ERP、知识转移相关理论和SECI模型 |
2.1 ERP管理思想、软件与系统 |
2.1.1 企业资源与ERP |
2.1.2 调整运用企业资源 |
2.1.3 信息技术对资源管理作用的阶段发展过程 |
2.2 ERP实施过程的整体规划 |
2.2.1 项目的前期工作 |
2.2.2 实施准备阶段 |
2.2.3 模拟运行及用户化 |
2.2.4 切换运行 |
2.2.5 新系统运行 |
2.3 ERP在中国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
2.3.1 第一阶段:启动期 |
2.3.2 第二阶段:成长期 |
2.3.3 第三阶段:成熟期 |
2.3.4 ERP在中国发展趋势分析 |
2.4 我国企业实施ERP的关键因素剖析 |
2.4.1 系统选型 |
2.4.2 正确实施 |
2.4.3 错误规避 |
2.5 知识转移概念 |
2.6 知识转移的方式和手段 |
2.6.1 知识转移的方式 |
2.6.2 知识转移的手段 |
2.7 SECI模型相关理论 |
2.7.1 社会化(Socialization)模式 |
2.7.2 外化(Externalization)模式 |
2.7.3 内化(Internalization)模式 |
2.7.4 综合(Combination)模式 |
2.7.5 四种转化模式和知识库的扩张 |
第3章 ERP实施过程中的知识转移分析 |
3.1 ERP实施过程中知识转移的必要性 |
3.1.1 ERP项目的实施任务艰巨,风险较大 |
3.1.2 实施ERP要求企业具有良好的管理基础,基础数据精细、规范 |
3.1.3 ERP建立过程比较复杂,涉及内容较多 |
3.1.4 ERP技术含量较高,知识覆盖面较广 |
3.2 ERP实施过程中知识转移的目标 |
3.2.1 提高企业对自身问题的诊断管理能力,规避实施风险 |
3.2.2 用ERP系统提供的信息来解决管理问题,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 |
3.2.3 减少因企业员工流动带来的损失 |
3.3 ERP实施过程中知识转移的价值分析 |
3.3.1 价值创造 |
3.3.2 改善沟通 |
3.3.3 实施定位 |
3.3.4 组织学习 |
3.4 ERP实施各阶段的知识转移过程分析 |
3.4.1 企业需求分析和ERP选型阶段的知识转移过程分析 |
3.4.2 企业流程分析和系统功能模块设计阶段的知识转移分析 |
3.4.3 ERP系统上线和系统维护阶段的知识转移分析 |
3.5 ERP实施过程中知识转移的障碍及其解决 |
3.5.1 知识提供方的激励因素 |
3.5.2 知识接受方的吸收能力 |
3.5.3 隐性知识的隐藏特性 |
3.5.4 知识转移渠道的畅通 |
3.5.5 企业文化的支持 |
第4章 SECI模型在ERP实施中的应用 |
4.1 ERP实施企业内部的知识转移模型 |
4.1.1 个体知识向企业组织的转移 |
4.1.2 企业组织向个体的知识转移 |
4.1.3 实施企业内个体之间知识的直接共享 |
4.2 ERP实施各方之间的知识转移模型 |
4.2.1 ERP软件提供方向实施企业的知识转移 |
4.2.2 管理咨询方向实施企业的知识转移 |
4.2.3 实施企业向软件提供方和管理咨询方的知识转移 |
4.3 基于知识转移过程分析的ERP实施模型的构建 |
第5章 案例分析:联想集团在实施ERP过程中的知识转移 |
5.1 联想集团实施ERP的背景及实施过程大事记 |
5.1.1 背景分析 |
5.1.2 实施项目大事记 |
5.2 联想集团在实施ERP过程中的知识转移分析 |
5.2.1 针对企业一把手的知识转移过程 |
5.2.2 软件公司与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过程 |
5.2.3 实施顾问与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 |
5.2.4 企业自身的知识转移过程 |
5.2.5 信息总监对知识转移过程的推动 |
5.2.6 团队沟通与全员培训 |
5.3 案例分析总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8)神州数码公司ERP项目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ERP理论概述 |
2.1 ERP定义 |
2.2 ERP管理思想 |
2.3 管理信息系统的演变 |
2.3.1 时段式MRP系统 |
2.3.2 闭环式MRP系统 |
2.3.3 MRP II系统 |
2.3.4 ERP系统 |
2.4 ERP核心模块简介 |
2.5 ERP与BPR |
2.6 ERP实施效果 |
2.7 ERP项目失败原因浅析 |
第三章 神州数码公司ERP实施研究 |
3.1 公司简介 |
3.2 主要竞争对手 |
3.3 为什么上ERP |
3.3.1 过时的MIS系统 |
3.3.2 跨地区、平台的矛盾 |
3.3.3 高耸的管理层级 |
3.3.4 国际化蓝图 |
3.3.5 麦肯锡的说教 |
3.4 项目实施过程 |
3.4.1 系统选型 |
3.4.2 制定实施方案 |
3.4.3 艰难的实施过程 |
3.4.4 ERP系统分拆和二期建设 |
3.4.5 优化ERP系统 |
3.5 项目实施效果和后续IT项目 |
3.5.1 项目实施效果 |
3.5.2 后续IT项目 |
3.6 成功经验分析和改善建议 |
3.6.1 成功经验分析 |
3.6.2 改善建议 |
第四章 实施ERP项目的建议 |
4.1 科学的决策过程 |
4.1.1 制定清晰的IT战略 |
4.1.2 确定需求、明确目标 |
4.1.3 科学地分析企业现状 |
4.1.4 合理选择产品与服务 |
4.2 严格的执行过程 |
4.2.1 坚持一把手原则 |
4.2.2 坚持业务导向原则 |
4.2.3 科学的项目管理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及声明 |
个人简历 |
(9)我国国有企业实施ERP的成功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 :ERP理论及其管理思想 |
第一节 :ERP的理论简介 |
第二节 :ERP系统的管理思想 |
第二章 :国有企业实施ERP的必要性分析 |
第一节 :国有企业面临的外部竞争环境 |
第二节 :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三节 :实施ERP是促进国有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
第三章 :国有企业实施ERP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ERP在国有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
第二节 :国有企业ERP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第一节 :许继集团实施ERP案例分析 |
第二节 :联想集团实施ERP案例分析 |
第五章 :国有企业成功实施ERP的关键因素 |
第一节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
第二节 :建立与ERP应用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
第三节 :制定切实可行的ERP实施战略 |
第四节 :采取螺旋式变革方式进行业务流程重组 |
第五节 :保证成功实施ERP系统的其它重要因素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从联想集团ERP项目看企业的变革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联想ERP项目———一个典型的变革管理项目 |
联想ERP项目建设与实施中的变革管理 |
1、观念的变革管理 |
2、组织保障的变革管理 |
3、按照联想管理模式与需求对ERP系统的改造 |
四、ERP为联想带来什么?(论文参考文献)
- [1]戴尔中国X86定制服务器的营销策略研究[D]. 陈淑妍. 兰州大学, 2021(02)
- [2]QoE驱动的VR视频无线传输机制研究[D]. 杨军超. 重庆邮电大学, 2019(01)
- [3]物质使用障碍与行为成瘾的冲动性比较研究[D]. 刘苏姣. 吉林大学, 2019(02)
- [4]戴尔X86服务器中国大陆市场营销策略[D]. 李根. 厦门大学, 2018(12)
- [5]我国企业ERP建设基础环境研究[D]. 夏云青. 北京交通大学, 2008(09)
- [6]组织共有知识形成及演化过程研究[D]. 骆彦. 浙江大学, 2006(09)
- [7]ERP实施过程中的知识转移研究[D]. 邓继林. 昆明理工大学, 2006(10)
- [8]神州数码公司ERP项目实施研究[D]. 邵力军. 清华大学, 2004(03)
- [9]我国国有企业实施ERP的成功因素分析[D]. 易诗莲. 西南财经大学, 2003(03)
- [10]从联想集团ERP项目看企业的变革管理[J]. 桂琳,佟仁城. 管理评论, 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