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编程通信接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可编程控制器,RS-485,抗干扰,搭接防护
可编程通信接口论文文献综述
侯金华,杨根科,琚长江,薛吉,江浩[1](2014)在《可编程控制器RS-485通信接口防护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可编程控制器的RS-485通信接口几种防护设计方法。分析了国家标准,确定可编程控制器的RS-485抗干扰设计指标,提出了针对性的抗干扰设计,同时进行了搭接防护设计。最后通过测试对设计进行了验证。(本文来源于《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期刊2014年24期)
岳雨俭,尹柯,吴观茂[2](2014)在《一种基于YII框架移动编程通信接口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网络编程技术发展迅速、手机应用程序越来越广泛的情况下,针对网络通信接口开发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II框架移动编程通信接口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利用session和JSON通信机制实现了农业互联网中手机端与服务器端的通信,并详细阐述其设计原理。通过将该方案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应用结果验证了方案的可用性,在降低编程难度的同时提高开发效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数字工程》期刊2014年12期)
[3](2013)在《微型可编程控制器FX3GE全新登场 内置模拟量及以太网通信接口》一文中研究指出叁菱电机微型可编程控制器FX3GE系列全新上市,该系列继承了FX3G的强大功能外,更加丰富了其内置功能,新增内置2通道模拟量输入和1通道模拟量输出以及内置以太网通信接口,支持10BASE-T/100BASE-TX高速通信。FX3GE是将多种实用功能凝聚一身的一体式可编程控制器,除了强大的内置功能外,还具有丰富的扩展选项,可兼容FX3G/FX3U的各种扩展适配器。(本文来源于《电气传动》期刊2013年12期)
曾敬翔[4](2012)在《GPU集群的并行编程通信接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图形处理器GPU善于处理大规模密集型数据和并行数据,通用并行架构CUDA让GPU在通用计算领域越来越普及。由于GPU集群的高性价比,高性能计算领域中GPU集群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但GPU集群并行编程并没有一个标准的通信模型,绝大多数集群应用采取CUDA+MPI的方法实现,而CUDA和MPI编程都非常困难,需要程序员了解GPU硬件架构和MPI消息传递机制,显式控制内存与显存、节点与节点间的数据传输。因此,对编程人员来说,GPU集群并行编程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GPU集群通信接口CUDAGA结合分布式内存上的共享内存编程模型GA与通用并行架构CUDA的特征,采用共享显存方式,通过全局共享地址空间实现节点间GPU-to-GPU的数据通信,并通过内部透明的CPU端临时全局数组和GPU端全局数组来维护数据一致性,保证通信数据的正确性。同时,该接口解决了多进程多GPU环境下GPU设备的初始化问题,并提供GPU集群信息查询接口及图形化监控界面两种方式,帮助用户及时了解设备使用情况。此外,CUDAGA从数据传输和计算内核两方面对GA库中的数组运算进行优化,加速后的函数库可供用户直接使用。CUDAGA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简单方便的GPU集群并行编程通信接口,在保证通信性能的同时简化编程难度,提高程序员编写GPU集群应用程序的效率。选取并行矩阵乘Cannon算法和Jacobi迭代算法在GPU集群上的代码实现和运行为例,对GPU集群通信接口CUDAGA进行测试。从编程复杂度与通信性能两方面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对于以数组为基本数据结构、节点间通信量大且涉及大量数据访问操作的应用,用CUDAGA编写的代码的运行性能要优于用CUDA+MPI实现的版本,而且代码长度缩短一半以上,提高了程序编写的效率。(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2-01-01)
占欣然,徐精华[5](2011)在《AD574A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通信接口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该设计首先对电力系统谐波测量的要求以及AD574A的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以Altera公司的DE2开发板为平台,实现了AD574A采样电路的硬件设计,同时在Quartus II中完成了AD574A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接口设计,最后通过程序配置进行了AD采样实验,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张银巧,张坤平[6](2010)在《基于FPGA的虚拟可编程串行通信接口芯片8251A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 HDL虚拟实现8251A的相关功能,重点是8251A的行为描述,说明FPGA的一个重要的应用特性,即用虚拟接口模块来取代真实电路的性能。(本文来源于《煤矿机械》期刊2010年07期)
卢蕊[7](2009)在《多通道可编程并行通信接口芯片XDC05的设计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接口芯片是构成微型计算机和其它工业智能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机交互和各个智能系统之间通信必不可少的逻辑模块,目前市场上常用的系统接口芯片存在可用端口少,工艺落后等缺点,因此设计一款多通道可编程并行通信接口芯片XDC05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及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的设计工作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路设计研究所的科研项目,论文详细介绍了低功耗高速率CMOS型多通道可编程并行通信接口芯片XDC05的设计过程,包括芯片结构的设计方案、系统功能的电路实现、系统功能的仿真验证及电路版图的设计验证。该芯片基于双8255A电路结构,通过采用端口复用技术,使其外部端口增加一倍,而功耗等同于单片8255A,同时减小了芯片面积,满足了可编程设计及高速应用的需求。本论文设计实现了XDC05的整体电路,并在NC_Verilog环境下进行了逻辑功能的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电路完全实现了各工作方式下的功能要求,电路的性能满足预期的指标要求。基于MagnaChip 0.6μm CMOS工艺,对XDC05电路进行了版图设计及检查验证,目前该芯片正在流片中。(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9-01-01)
杨标,沈元隆[8](2008)在《可编程异步串行通信接口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用异步串行通信接口在各类芯片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可编程特性和高度兼容性受到关注。采用VerilogHDL语言描述及自顶而下的方法,设计了一个具有奇偶校验功能,且数据位、停止位和波特率可调的可编程通用异步串行通信接口。该接口内置异步接收和发送模块,实现了并行数据的串行发送和串行数据的并行接收。(本文来源于《软件导刊》期刊2008年07期)
李伟,楼钢[9](2007)在《可编程多协议串行通信接口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网络协议测试仪的串行通信接口功能,设计了一种可编程多协议串行接口电路.该电路以SP505多协议串行通信收发器和ispLSI2064E可编程逻辑器件为核心,通过CPU在线设定工作方式和接口协议.电路成功地应用于WPT-2000广域网协议测试仪,经美国安捷伦的J2300-E ADVISOR协议测试仪测试,功能完全满足广域网络测试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子器件》期刊2007年02期)
王时建[10](2001)在《用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PC串行通信接口》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使用ispLSI(in -systemprogrammablelargescaleintegration)器件设计的PC串行通信接口 ,给出了电路设计思想及具体电路结构。该电路可用于双机或一对多机通信之中。(本文来源于《电讯技术》期刊2001年04期)
可编程通信接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网络编程技术发展迅速、手机应用程序越来越广泛的情况下,针对网络通信接口开发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II框架移动编程通信接口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利用session和JSON通信机制实现了农业互联网中手机端与服务器端的通信,并详细阐述其设计原理。通过将该方案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应用结果验证了方案的可用性,在降低编程难度的同时提高开发效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编程通信接口论文参考文献
[1].侯金华,杨根科,琚长江,薛吉,江浩.可编程控制器RS-485通信接口防护设计[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4
[2].岳雨俭,尹柯,吴观茂.一种基于YII框架移动编程通信接口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4
[3]..微型可编程控制器FX3GE全新登场内置模拟量及以太网通信接口[J].电气传动.2013
[4].曾敬翔.GPU集群的并行编程通信接口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5].占欣然,徐精华.AD574A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通信接口设计[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6].张银巧,张坤平.基于FPGA的虚拟可编程串行通信接口芯片8251A的设计与实现[J].煤矿机械.2010
[7].卢蕊.多通道可编程并行通信接口芯片XDC05的设计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
[8].杨标,沈元隆.可编程异步串行通信接口的设计[J].软件导刊.2008
[9].李伟,楼钢.可编程多协议串行通信接口设计[J].电子器件.2007
[10].王时建.用可编程逻辑器件设计PC串行通信接口[J].电讯技术.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