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催化结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结焦,催化裂化沉降器,抑制,减缓
催化结焦论文文献综述
许杰,黄智勇,刘晓桐[1](2019)在《催化裂化装置沉降器防结焦长周期运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催化裂化装置沉降器结焦的主要原因,简单介绍了沉降器的结构及其主要会出现结焦的部位,通过分析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的结焦情况,提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该如何抑制和减缓结焦的建议,给出防结焦措施,保证装置长周期安全高效运行。(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24期)
雷应发[2](2019)在《降低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结焦主要技术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设备结构优化与工艺操作技术研究,开展了降低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结焦问题技术措施研究。(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于春军,王俊宏[3](2018)在《某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结焦主要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加工原料重质渣油为主的某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在装置检修时发现沉降器及提升管内出现了严重的结焦现象,导致装置频繁出现非计划停工问题,对装置的运行周期和运行安全稳定产生了严重影响。在对装置停工期间装置内部沉降器及提升管内结焦现象(结焦形态、产生方式等)进行分析得出,除了加工原料性质相对恶劣之外,装置日常操作、停开工过程、沉降器油气停留时间、雾化蒸汽品质等因素都是导致结焦产生的原因。为此,为减少催化装置结焦对装置运行周期的影响,本文结合装置检修时发现的实际情况,对该装置进行了相应的防结焦整改措施,经过实际操作应用证明,防结焦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8年24期)
冯学东,李光琛,张未军[4](2018)在《HZSM-5在线催化提质生物油及其结焦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油菜秸秆为生物质原料,采用硅铝比为50的HZSM-5分子筛催化剂对生物质进行催化裂解,对生物原油有机相、使用不同时间的HZSM-5分子筛催化剂催化所得有机相进行理化特性及成分分析,研究不同使用时间的HZSM-5分子筛催化剂对生物油有机相产物的影响;对4种不同使用时间的HZSM-5分子筛催化剂进行热重分析,并对焦炭峰面积进行积分计算.结果表明,生物油有机相产物的产率随着HZSM-5分子筛催化剂的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理化特性则逐渐降低,经HZSM-5分子筛催化剂催化后,有机相产物中烃类物质的含量相较于生物原油显着增加,达到27. 32%,且各含氧化合物含量明显降低;随着催化剂使用时间的延长,烃类物质含量下降明显,含氧化合物的含量增幅较大;失活HZSM-5催化剂中含有两种类型的焦炭,分别为氢碳比较低的焦炭以及分解温度较高的石墨状焦炭;使用了30 min后的HZSM-5催化剂的焦炭含量较低,仅为3. 52%,当使用了90 min后,焦炭含量达到15. 38%,催化剂已基本完全失活.(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刘鹏[5](2018)在《催化装置沉降器结焦问题分析与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催化装置沉降器内部的结焦情况,对装置防焦措施的应用情况也做了陈述。(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8年10期)
史传明,周庆祥[6](2018)在《防结焦技术在催化裂化装置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旋流式快分系统的工作原理,对某石化公司1. 2 Mt/a催化裂化装置沉降器旋流式快分系统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旋流式快分系统能较好地实现气固的快速分离,减少沉降器结焦。同时,对可能出现的跑剂问题提出优化措施。(本文来源于《齐鲁石油化工》期刊2018年03期)
邓诗铅,王庆波,徐占武,黄新龙,李康[7](2018)在《催化裂化油浆在炉管内结焦趋势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延迟焦化中试装置上,以相同的原料,改变注汽量或加热炉出口温度的进料方式进行试验研究,主要考察催化裂化油浆在炉管内的结焦趋势。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催化裂化油浆结焦最主要的因素,在较高的炉出口温度下,即使增加注汽量来提高炉管内的油气线速也难以延长炉管的运行周期。在进料量5 000 g/h、加热炉出口温度为500℃的条件下,催化裂化油浆采用3%的注汽量,其炉管结焦周期较长,且优于减压渣油在注汽量1.68%时的结焦周期。(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8年07期)
黄炎彬,周冬明[8](2018)在《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反应器结焦的原因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原料油劣质化、重质化,催化裂化装置反应器结焦状况尤为突出。以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反应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收集、检修观测等研究方法,对提升管进料喷嘴、沉降器、沉降器出口油气大管线的结焦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本文来源于《安徽化工》期刊2018年03期)
宫美娟[9](2018)在《中低温煤焦油催化加氢过程中结焦行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低温煤焦油催化加氢制取燃料油可缓解我国石油供应短缺的问题。但焦油催化加氢过程存在严重的催化剂结焦现象,认识积炭在催化剂表面的生成和演变规律可为解决催化剂结焦问题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以榆林中低温煤焦油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加热温度和供氢溶剂四氢萘对管壁结焦(四氢呋喃不溶物)和催化剂表面结焦的影响;通过测定反应后体系中和催化剂表面的自由基浓度,关联了催化剂上结焦量与自由基浓度之间的关系。结合多种仪器分析方法,包括元素分析、程序升温氧化、固体碳核磁、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了催化剂上积炭组成和积炭性质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初步认识积炭机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焦油自身含有0.5%的四氢呋喃不溶物。焦油于380-440℃加热1 min,管壁结焦率则达2-3%;380 ℃时结焦率随时间延长变化不大;温度高于400℃时,加热10min后管壁结焦率随时间呈线性增加,结焦率随温度升高呈指数增加;420 ℃和440 ℃加热1 h时的管壁结焦率分别约8%和15%。加氢过程中添加供氢溶剂和催化剂均可以显着减少管壁结焦,420 ℃两者共存时管壁结焦率降至2-3%。2.相同温度下,焦油在CoMo/γ-Al2O3催化剂表面的结焦率低于在管壁的结焦率,420 ℃和440 ℃加热1 h时催化剂表面的结焦率分别为4.0%和5.4%。加氢过程中添加供氢溶剂显着降低催化剂表面的结焦率,但不能完全抑制积炭,表明焦油中可能存在难以加氢的高缩合度沥青质。3.催化剂上的结焦量与自由基浓度呈正相关性,说明焦油催化加氢过程中催化剂表面的结焦遵循自由基反应机理。4.440 ℃时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催化剂上结焦的性质不断变化:脂碳量减少、芳碳量增加、H/C比下降;THN存在时,积炭的H/C比下降,但缩聚度变化不大,平均环数为4-6。加热时间对催化剂上结焦的反应性影响较小,氧化反应均起始于220 ℃。(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5-31)
李烨,汪龙浩[10](2017)在《浅析炼油厂催化装置沉降器防结焦技改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原油开采量逐年上升,原油质量不断下降,在生产中造成了一些困难,本文主要针对炼油厂催化装置沉降器结焦问题进行讨论,主要对结焦的原理和原因进行了简要阐述,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技改措施,为延长开工周期,保持生产稳定和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研究》期刊2017年11期)
催化结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通过设备结构优化与工艺操作技术研究,开展了降低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结焦问题技术措施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催化结焦论文参考文献
[1].许杰,黄智勇,刘晓桐.催化裂化装置沉降器防结焦长周期运行分析[J].化工管理.2019
[2].雷应发.降低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结焦主要技术措施[J].石化技术.2019
[3].于春军,王俊宏.某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结焦主要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
[4].冯学东,李光琛,张未军.HZSM-5在线催化提质生物油及其结焦机理[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刘鹏.催化装置沉降器结焦问题分析与处理[J].石化技术.2018
[6].史传明,周庆祥.防结焦技术在催化裂化装置上的应用[J].齐鲁石油化工.2018
[7].邓诗铅,王庆波,徐占武,黄新龙,李康.催化裂化油浆在炉管内结焦趋势的考察[J].当代化工.2018
[8].黄炎彬,周冬明.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反应器结焦的原因及对策[J].安徽化工.2018
[9].宫美娟.中低温煤焦油催化加氢过程中结焦行为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
[10].李烨,汪龙浩.浅析炼油厂催化装置沉降器防结焦技改措施[J].当代化工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