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控制权论文-沈红波,张金清,张广婷

国有控制权论文-沈红波,张金清,张广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国有控制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控制权,云南白药

国有控制权论文文献综述

沈红波,张金清,张广婷[1](2019)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控制权安排——基于云南白药混改的案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引入非公有制经济的同时,进行治理结构以及人才机制和管理体制的变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从而提高国企的资产效率。然而,在国企混改的方案中,控制权如何安排,这是国企和民企都最关注的核心问题。云南白药的混改结果是云南省国资委和民企新华都共同控制上市公司,云南白药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不再保留国有企业的级别和待遇,其经营活动无需政府行政审批,可建立更市场化的决策和治理机制,公司的管理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最终实现政府、社会资本和管理层叁方利益统一。本案例从研究云南白药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历程入手,探究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为何要混改、和谁混改、是否转让控制权、如何定价、改革后的绩效等核心问题,并对国企改革提出若干针对性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管理世界》期刊2019年10期)

狄灵瑜,步丹璐[2](2019)在《官员交流与国有企业控制权的合理转让》一文中研究指出官员交流制度作为中国政治体制的一项重要安排是否有助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行,以实现国有企业的有效治理呢?以2004—2016年控制权发生变化的478例国有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官员交流制度对低效率国企控制权转让概率的影响及经济后果。研究表明:官员交流会显着增加低效率国企控制权的转让概率,这一结论在区分不同交流官员类型后仍然成立;官员交流期间实现控制权转让的低效率国企,其经营业绩在转让后得到显着提升,从而达到有效治理目标;机制分析表明,如果低效率国企控制权发生变更前,企业所在省份的省委书记任期越长,那么交流官员任职后,其控制权被转让的概率越大。由此表明,官员交流有助于打破政企合谋"关系网",有利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行。(本文来源于《当代财经》期刊2019年07期)

付鹏[3](2018)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的控制权、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叁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构已经基本形成。深化改革问题,特别对于微观经济来源和财富来源的企业改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十八届叁中全会上提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要遵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和要将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放在混合所有制。如何在新的发展趋势下,对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不但对于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企业一般经济理论的研究和应用也有着重要意义。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国企改革始终作为经济学界与社会学重点关注的内容。国有股权过大、投入产出比率较低仍然是现阶段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党的十八届叁中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指出要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工作重点,提出了应当将多种形式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有企业今后发展的方向,这一政策的提出使得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问题成为当下的热点。早在十五大就己经提出了关于混合所有制的思想,国有企业的绩效必然会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而存在一定的提升。目前,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已经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而对于影响机制的研究却少有涉及。本文基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对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绩效进行了对比分析,使用的样本为2014年的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涉及的时间为2014-2017年。本文首先通过对国泰安数据库及wind数据库中的现有数据进行查找整理,构建了规范的企业面板数据,在此基础上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选择了与实验组对应的对照组,通过平衡性检验,对数据的偏差、平衡性及可比性进行检验,减少内生性问题带来的估计偏误,从而研究民营企业掌握控制权对绩效的影响。并且考虑了当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拥有相似的治理结构的情况下,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代理冲突的差异,这些都有助于大大提高估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1.民营企业拥有控制权更有利于改善其盈利能力,能够对企业绩效增长产生非常明显的正向作用。2.民营企业拥有控制权,其盈利能力增长较为稳定,绩效的提升具有可持续性。3.虽然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拥有相似的治理结构,但民营企业的股权代理冲突和控制权代理冲突较小,是促进盈利能力改善的重要原因。最后,本文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促进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展的进程。研究结论表明,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要优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的股权代理冲突与控制权代理冲突更小,企业绩效提升幅度更大。当前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还没有真正起到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依然需要进一步的深化改革。要想实现国有企业未来长期经营绩效的改善与提高,对减少代理冲突的考虑尤为重要,例如本文所探讨的通过减少股权代理冲突与控制权代理冲突以优化公司管理的方法可以作为将来公司内部管理模式创新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8-12-01)

花俊仁,王国俊[4](2018)在《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国有企业控制权转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影响因素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基于2007-2013年国有企业控制权转让的样本,从技术创新的视角对国有企业控制权转移的经济后果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控制权民营化后,技术创新投入显着降低,但创新产出并没有显着的变化;每股转让价格越高、流通股比例越低,技术创新投入降低幅度越大,说明新的民营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源的动机是造成技术创新投入下降的重要原因;当企业控制权从一家国有企业转移到另一家国有企业后,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此外,长期借款显着降低,其他应付款显着增加,其他应收款显着降低,说明新的政府股东减少了对于上市公司资源的侵占,并通过增加技术创新补贴的方式,促进了企业的创新投入。(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王昕[5](2018)在《股权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国有控股企业控制权争夺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党的十八届叁中全会提出,“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以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作为我国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重要载体,其资本问题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资本市场与公司股份制制度得到完善。在全流通背景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制衡性加强,股权资本与社会资本的结合与对抗问题,极易引发企业控制权争夺。因此,在“双重资本”视角下理清控制权争夺事件加剧的过程,挖掘新形势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主体利益关系,探求“双重资本”对控制权争夺的影响,对于拓展控制权问题的互动理论,充实资本链条中国有控股企业管理层与中小股东联合的框架结构、有效推动国有控股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保障企业长远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目前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较快、频频爆发控制权争夺问题的家电行业为切入点,基于委托代理、企业利益最大化、契约、资源依赖等相关理论,系统分析了家电行业的基本情况以及股权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本文从静态角度将股权资本、社会资本指标与财务数据对接,建立AHP-DEA交叉评价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家电行业虽然是我国A股中的绩优行业,但其中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同新兴民营企业相比,其市场竞争意识较差,企业内外部存在股权资本与社会资本充分却相互抵消与对抗的现象,公司经营管理中充斥着控制权买卖、管理层失效和全股东竞争叁类内外部资本利用不统一导致的控制权争夺问题。企业整体发展目前无法满足我国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目标实现的要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从动态视角对格力电器的控制权争夺事件进行单一案例分析,进一步探究了股权资本与社会资本对企业控制权争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双重资本视角下,股权分置改革塑造了企业共同经营的基础,大股东社会资本的非自主、不可控特点使其企业控制权仅依靠股权资本极不稳定。管理层在求存性与依赖性的需求下,利用自身企业社会资本解除原有股东利益联盟,促使中小股东形成了非均衡参与双重资本控制链争夺的机动型投资者新类别。因此,国有大股东亟需回归企业出资人位置,充分发挥大股东权益优势,学习新形势下股权的利用途径,解决与管理层的利益矛盾,为中小股东营造良好的投资前景。同时大股东需正视社会资本非自主与不可控问题,形成资本积累与企业价值创造相互促进的社会资本网络,建立完善的共赢型企业文化。(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期刊2018-06-01)

王婉婉[6](2018)在《国有控制权转移与企业资产质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现处于新兴加转轨的时期,政府推行的国企民营化在制度演变中逐渐形成。近40年的国企改革中,国企民营化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而对国有企业实施民营化的最重要途径就是改变企业的国有控股地位,即国有控制权的转移。相关调查报告指出,国有企业的控制权转移集中发生于2000年以后,到2004年底约有叁成的国有企业已经完成了民营化的改制。2006年,《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央企重组的目标和国有资本所应集中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2007年,进一步指出,国有企业通过联合、兼并、改组等多种方式集中至关系国民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且从一般竞争性行业退出。而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强,国有控制权转移已经延伸至电力、铁路、航空、天然气等自然垄断行业,国有产权改革及国有资本战略性退出的继续推进,使国有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移事件频频发生。本文使用2003-2015年的部分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具体包括经历了国有控制权转移与未经历国有控制权转移的国有上市公司,采用双重差分(DID)模型从企业资产质量的视角评价国有控制权转移的效果,进一步考察了其中的作用途径与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国有控制权转移显着提高企业的资产质量,虑及企业异质性,发现在过去业绩较高的企业中,资产质量显着提高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靓女先嫁”的原因;在规模较小的企业中,资产质量显着提高体现了国企改革“抓大放小”策略的效果;在垄断行业的企业中,资产质量显着提高说明国企混改对垄断行业的开放初具成效。继而,根据国有控制权转移的方式以及转移后的不同股权结构,在董事长与总经理同时变更和转移后形成较高股权制衡的企业中,国有控制权转移显着提高了企业的资产质量。进一步地,文章发现国有控制权转移是通过降低政策性负担来提高企业的资产质量,紧跟前文研究,伴随着控制权转移出现的董事长与总经理同时变更以及国有股的全面退出,企业的资产质量提高较为显着。此外,从国有控制权转移的对象和外部环境深入分析,机构投资者的参与以及面临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时,国有控制权转移通过降低政策性负担带来的资产质量提高较为凸显。最后,文章检验了国有控制权转移影响企业资产质量的经济后果,国有控制权转移提高资产质量进而增加了企业价值与银行借款。本文在补充与完善企业资产质量相关研究的同时,也为当下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效应提供了理论启示。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首先,不同于现有文献主要从企业投资、企业绩效、公司价值等评价国有控制权转移的效果,本文结合国企混改的重要内容,分析和检验了国有控制权转移前后,相对于没有控制权转移的国有企业来说,其资产质量显着提高。因此,本文从资产质量的视角拓宽和深化了国有控制权转移的相关研究,为国有控制权转移的效果提供了新的解释。其次,关于企业资产质量的国内研究尚未全面展开,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实背景下微观企业产权性质和股权结构的动态变化视角来研究其对企业资产质量的影响,国企改革确实达到了资产的保值增值效果。在国企改革进程中,政府需进一步放权和减少干预。最后,文章肯定了机构投资者的作用与企业外部环境的重要性,一方面,政府需鼓励机构投资者参股,发挥重要的治理作用;另一方面,创造良好的企业外部环境有利于改革步伐稳步推行。(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8-06-01)

钟凯,刘金钊,王化成[7](2018)在《家族控制权会加剧企业资金期限结构错配吗?——来自中国非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家族控制权体现为"监督效应"还是"侵占效应",一直以来是学术研究的焦点。家族控制权对企业资金期限结构错配的影响机理如何?研究发现,家族控制权越强,企业资金期限结构错配越严重,且主要是家族控制权存在的较高利益侵占动机所致。深入研究发现,对于融资约束企业,家族控制权对企业资金期限结构错配的影响更强,而且家族控制权会导致债务期限结构缩短,表明银行等债权人通过短期借款的方式加强治理效应,进一步支持了家族控制权的"侵占效应"。此外,家族控制权越强,资金期限结构错配造成的企业风险越大。研究表明,家族控制权存在的侵占动机很可能通过资金期限结构错配的途径加剧企业风险,研究发现对于加强中国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维护实体经济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会计与经济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夏鑫,周春红,宋荣娟,董瑞锋[8](2018)在《混合所有制、终极控股结构与控制权私利行为——基于“一般商业性”国有企业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分类改革下的"一般商业性"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2008—2015年沪深两市A股相关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国有终极控股的股权安排与控制权私利行为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控制性股权结构(CS)中,国有控股股东现金流权的减少会抑制其掏空行为;在控制性少数股权结构(CMS)中,国有控股股东现金流权的减少对控制权私利行为的影响会因国有终极控股股东攫取控制权私利的方式而产生差异。当采取掏空行为时,国有控股股东现金流权的减少不一定会影响国有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利益侵占行为;当采取援助行为时,国有控股股东现金流权的减少会加剧国有控股股东的援助行为。研究结论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股权安排和公司治理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会计之友》期刊2018年02期)

刘孟晖,白宏坤,宋大为,王江波[9](2018)在《基于终极控制权的混合所有制国有股权配置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合理配置不同性质的股权,发挥国有资本和非国有资本的相对比较优势,提高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治理水平、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基于终极控制权理论,通过对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股权的配置模式问题的研究发现:可以采用金字塔、交叉持股、优先股或特殊管理股等多样化的形式,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国有股权配置的内在要求是保障国有资本的收益和安全;国有主导模式和非国有主导模式是两种主要的国有资本配置模式,具有不同的治理问题和治理对策;强化混合所有制企业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切实保障国有股东和非国有股东利益。研究结论对于改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治理水平、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意义。(本文来源于《财会月刊》期刊2018年01期)

韩俊华,韩贺洋,王宏昌[10](2017)在《控制权与资本结构调整特征——国有与民营控股企业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2006~2016年中国沪深A股1045家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回归得出:企业存在目标资本结构,当上期资本结构偏离目标资本结构,企业实际资本结构向目标资本结构靠近,当本期目标资本结构发生变化,实际资本结构同向调整。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企业资本结构调整具有积极作用。高控制权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快于低控制权企业,民营控股企业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快于国有控股企业。本文还提出了国有控股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经济体制改革》期刊2017年06期)

国有控制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官员交流制度作为中国政治体制的一项重要安排是否有助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行,以实现国有企业的有效治理呢?以2004—2016年控制权发生变化的478例国有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官员交流制度对低效率国企控制权转让概率的影响及经济后果。研究表明:官员交流会显着增加低效率国企控制权的转让概率,这一结论在区分不同交流官员类型后仍然成立;官员交流期间实现控制权转让的低效率国企,其经营业绩在转让后得到显着提升,从而达到有效治理目标;机制分析表明,如果低效率国企控制权发生变更前,企业所在省份的省委书记任期越长,那么交流官员任职后,其控制权被转让的概率越大。由此表明,官员交流有助于打破政企合谋"关系网",有利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国有控制权论文参考文献

[1].沈红波,张金清,张广婷.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控制权安排——基于云南白药混改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9

[2].狄灵瑜,步丹璐.官员交流与国有企业控制权的合理转让[J].当代财经.2019

[3].付鹏.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的控制权、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D].东北财经大学.2018

[4].花俊仁,王国俊.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国有企业控制权转移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8

[5].王昕.股权资本与社会资本对国有控股企业控制权争夺的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8

[6].王婉婉.国有控制权转移与企业资产质量[D].石河子大学.2018

[7].钟凯,刘金钊,王化成.家族控制权会加剧企业资金期限结构错配吗?——来自中国非国有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8

[8].夏鑫,周春红,宋荣娟,董瑞锋.混合所有制、终极控股结构与控制权私利行为——基于“一般商业性”国有企业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8

[9].刘孟晖,白宏坤,宋大为,王江波.基于终极控制权的混合所有制国有股权配置模式研究[J].财会月刊.2018

[10].韩俊华,韩贺洋,王宏昌.控制权与资本结构调整特征——国有与民营控股企业比较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7

标签:;  ;  ;  ;  

国有控制权论文-沈红波,张金清,张广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