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金香(新疆库车县第三中学小学部,新疆库车842000)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5-0236-01
摘要: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情绪高涨;激发;兴趣;创新培养;
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人的情绪和兴趣对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的兴趣就更强烈,学生就会喜欢学和坚持学。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是教学的侧重点。在实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作为音乐教师,该怎样做到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和发展对音乐的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和实践。
一、用师爱激发学生兴趣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热爱、尊敬教师,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会对这门功课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就会受压抑和限制。
另外,教师还要用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们对学习材料充满浓厚的兴趣,去鉴赏、品味、思索,并获得各方面的启迪。教师还要热爱自己所教学科,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以最简洁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使所教内容深入学生心灵,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用创新培养学生兴趣
1.建立课堂常规,引发学习兴趣。
在音乐课上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段琴声都要让学生明白是什么意思,我力求音乐课有别于其他课,从而吸引学生。例如:上课时采用丰富的"琴语"。如用"135i|i-‖"表示"起立";用"i531|1-‖"表示"请坐";用"1234|5432|13|1-‖"表示"请安静"等等。其次,低年级的学生对歌曲以及音高的感受不是很好,于是,在演唱中,我常恰当地运用“体语”。如在演唱中,用慢慢地仰起头表示"渐高";嘴角微微上扬表示"欢快";左右轻偏头表示"活泼"等。再有,在课前的师生问好中,我还设计了一些“师生问好歌”,在课堂中,还编了一些“表扬鼓励歌”等。这些教学常规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质。
2.启发学生表现美,激发唱歌兴趣。
唱歌的最大目的是给人美的享受。我们不能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能够准确的表达好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会歌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具有感染力、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差,如果教师仅用抽象的语言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要把音乐同学生的生活、玩耍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熟悉的事情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中的艺术内涵挖掘出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到歌唱中去,从而正确的、创造性的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
3.自制乐器练伴奏,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打击乐器的演奏,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识谱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发动学生让家长帮助自制打击乐器。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装入沙子做沙球,用铁丝将酒瓶盖儿串在一起当串铃,用胭脂盒对击做小鼓等。学生们用自制的乐器边唱边奏得意极了。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用律动来激发学生乐趣
由于低年级儿童知识经验不足,思维、语言各方面都处于幼稚的状态,他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兴趣和认识常有直观性、表面性、具体性,他们活泼好动、喜欢模仿并善于模仿,他们往往不满足于仅用歌声来表达情感,也不满足于安静地听音乐,更喜欢用动作加以补充,边唱边做动作,这符合儿童表达情感的特点。对活泼好动,感情外露的儿童来说,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我们知道,当音乐刺激儿童听觉,并且在他们心灵产生共鸣时,儿童便会动起来。在课上,学生以身体作为一种“乐器”,随着音乐自由的运动。学生通过走、跳、跑,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每个人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并做出不同的动作,最大限度的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学生根据自己听到的音乐做动作,每个人都有超过别人的意识,这就充分调动了大家感受音乐的能动性,勇于大胆地表现音乐。从而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用想象滋养学生情趣
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音乐本身的韵律美,同时还在于它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我记得一本书里曾经有这样一句话“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而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学生时代正是富于想象的年龄时代,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
在音乐教学中,应加强情感交流,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探究热情。例如,三年级的《春来了》,我制作了有声有色的课件,发芽的小草,含苞欲放的小花,可爱的小鸟……这一幕幕的,一个个清新的画面,在小朋友的脑中都已经有了自己想象中的画面,再通过对音乐的聆听,让小朋友感觉乐曲,引导他们自然的联想到这就是歌曲所描绘的春天,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出春天更多的景象。随着教学的递进,乐曲的分析,使学生能够随着音乐“飞”进春天。随着情感的交流,身体器官的参与,如拍手、点头、跺脚、晃身等等这些肢体语言、演唱、舞蹈与想象相结合,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尽情的表现,进而促进了学生更深入的理解音乐,同时也保持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再现音乐的美妙。
古人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因此,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否。只有当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维,才会受教育于轻松愉快之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尽自己的所能,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积极创造一种音乐环境,把学生包围起来,带给他们各种类型的音乐体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听辨、想象和表现的能力,从而对音乐产生浓厚而持久的兴趣。只有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顺利的、很好的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美、体现美,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翱翔,驰骋,真正做到“培养人”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