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灾害论文-李仑,牛祥

煤矿灾害论文-李仑,牛祥

导读:本文包含了煤矿灾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灾害防治,灾害治理,水害防治,阳煤集团,坚硬顶板,瓦斯防治,山西焦煤,霍州煤电,顶板管理,瓦斯治理

煤矿灾害论文文献综述

李仑,牛祥[1](2019)在《提高认识加大投入 推进煤矿灾害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李仑 牛祥报道 日前,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召开了全省煤矿重大灾害防治工作推进会。会议指出,加大重大灾害防治力度,坚决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是当前和今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首要任务,必须扛起政治责任,既要有积极“防”的认识和(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报》期刊2019-07-11)

王泰华,张乐意,秦玉鑫[2](2019)在《双极式煤矿灾害信息探测机器人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煤矿井下的实际特点,设计和研制了一种沿煤矿工字钢轨道运行的双极式煤矿灾害信息探测机器人系统。该机器人系统采用无线控制方式能够在发生煤矿灾害时,第一时间运行到离灾害发生最近的地点,对灾害现场的图像和环境信息进行检测,并将得到的信息实时传递到地面指挥所,为救援提供必要的信息。该套系统经过实际测试,初步达到了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控制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仰彦妍[3](2019)在《基于本体的煤矿灾害事故案例推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煤矿监察局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瓦斯爆炸事故频发,因其损害伤亡大,相较于其他煤矿安全事故,影响范围更广。因此迫切要求建立煤矿瓦斯安全防控预警机制,用于规范煤矿安全生产。另外,学术界对瓦爆事故描述欠缺统一的标准,且现有知识库在知识攫取、表示、互享、复用上还存在缺陷。所以还需设计一套严格标准的知识结构以解决知识库冗余、语义异构等问题。而事故树本体就能弥补这些缺陷,它能理清概念间的逻辑关系,描述事故因果,改善知识表达困境,使知识更体系化。CBR(基于案例推理)随着知识图谱的兴起越发成为智能化领域的研究焦点。传统安全决策系统以当下案例及应急备案为主,一旦遇到事故,决策系统将推荐应急备案给用户。这种单一的预案系统无法满足煤矿复杂生产环境对安全系统提出的更高要求,而本文构建的基于本体的案例推理算法决策支持系统类似人类思维模式,该系统结合现实案例进行检索系统“大脑”内与之最似曾相识的已有案例,从而为当前案例提供决策支持。本文在井下瓦斯爆炸事故背景下,以本体知识为基础,在本体编辑工具Protege上构建了高表达能力的事故本体,将本体与案例推理融合,深入研究了基于本体的案例推理,分析了最小割集与最小径集,分别细粒度计算了概率重要度与临界重要度对事故树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为事故的防范治理提供了针对性意见。鉴于以上研究,本文还设计了一套基于本体的案例推理系统,该系统以案例库中案例为分析对象,丰富了特征权重计算方法,改进原来的9标度法为3标度法。系统推理结果初步验证了本文成果的合理性及工程可实践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4-01)

金明方,李松营,王恩营[4](2019)在《背斜对煤矿灾害的控制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准确掌握豫西"叁软煤层"背斜构造对矿井灾害的影响,为矿井灾害防治提供依据,基于瓦斯地质理论,通过数据统计、构造应力分析和层次分析法,结合现场实际揭露的地质资料,对义安背斜对矿井灾害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义安背斜属于纵弯褶皱,弯流作用使轴部煤层变厚,且两翼及拐点裂隙较发育,富水性较强,使轴部瓦斯含量异常升高,两翼较低;义安背斜区域内煤层受到强烈的挤压作用并形成构造煤,在煤体结构异常区域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背斜构造对煤体结构和煤质产生影响,其几何形态有利于热量的聚集,易发生煤层自燃事故。(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02期)

宋宝燕,李晓燕,王俊陆[5](2018)在《煤矿灾害漂移特征的反走样模型及多级预警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矿微震信号在研究震动特征、衰减规律、灾害评估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受到地质构造、能量损耗等因素影响,同一种类灾害的微震波信号在时间域上传播会出现减缓或加剧等数据漂移现象,影响煤矿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因此,本文提出的预警方法首先引入音频识别领域中的动态时间规整算法(DTW)构建反走样模型,将实时微震感知数据与历史灾害数据模板波形进行相似性拟合,识别是否为灾害信号;其次,若感知数据是灾害信号,在相似性拟合过程中,为确定感知数据与灾害模板波形匹配的起始点,实现实时匹配,本文提出一种可变滑动窗口策略实现波形的对齐,通过感知窗口渐进滑动的方式找出感知灾害波与模板波的起始对齐位置,保证信号对比的准确性;最后,基于窗口匹配策略及煤矿灾害波形的特点,提出多级预警机制,以1/N窗口大小作为预警阈值,逐步提高预警级别.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预警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本文来源于《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期刊2018年09期)

赵自豪[6](2018)在《数值法在煤矿灾害事故树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发挥计算机在数值计算方面的优势,针对事故树的定性分析,在吸取素数法和行列式法的优点基础上,提出了分析事故树的新方法——数值法.利用该方法能够有效的求取煤矿灾害事故树的最小割集和径集.本文针对一个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实例在Matlab中对求取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进行了阐述,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能够对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治理思路.(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李晓燕[7](2018)在《煤矿灾害漂移特征的反走样及实时预警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炭资源在工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行各业对煤炭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煤矿开采的深度与强度也随之增大,冲击地压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冲击地压发生时,井下巷道或采掘工作面可以被瞬间摧毁,高瓦斯矿井发生冲击低压,还会造成瓦斯突出、瓦斯爆炸等群伤群亡的次生灾害。因此,如何安全有效的监测判识冲击地压,一直是煤矿微震监测技术领域专家的研究热点。目前对煤矿灾害数据的收集和存储工作大多是利用在矿山周围设置的传感器基站进行的,煤矿微震信号在研究震动特征、衰减规律、灾害评估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受到地质构造、能量损耗等因素影响,同一种类灾害的微震波信号在时间域上传播会出现减缓或加剧等数据漂移现象,导致感知灾害波形发生拉伸或压缩,进而影响冲击地压预警的准确性。因此,本文针对煤矿灾害特征的反走样及实时预警方法展开研究。首先,针对灾害感知数据在传播过程中的数据漂移问题,提出煤矿灾害漂移特征反走样处理方法,通过引入音频识别领域中的动态时间规整算法(DTW)对实时微震感知数据进行反走样处理,将实时微震感知数据与历史灾害数据模板波形进行相似性拟合,识别是否为灾害信号;并就煤矿灾害发生的不确定性问题,在判断感知数据是否为灾害信号,进行相似性拟合的过程中,为确定感知数据与灾害模板波形匹配的起始点,实现实时匹配,提出一种可变滑动窗口策略实现波形的对齐,通过感知窗口渐进滑动的方式找出感知灾害波与模板波的起始对齐位置,并不断调整窗口大小实现确定灾害持续时间,进而保证信号对比的准确性。其次,由于煤矿灾害具有突发性、瞬时性等特点,为了提高预警的实时性,本文基于窗口匹配策略及煤矿灾害波形的特点,提出煤矿灾害实时预警机制,首先通过分段累积近似法对感知数据进行特征提取,缩小计算量,然后,基于分级预警机制,将对比波形分段对比,以1/N窗口大小作为预警阈值,逐步提高预警级别,实现短时间内监测灾害信息。最后,针对本文所提出的煤矿灾害判定方法进行实验分析,通过分别设置不同大小的窗口滑动值和窗口变化值等进行实验验证,并通过将全窗口预警与1/N窗口预警进行对比来验证本文所提出的预警方法的效率,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预警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8-05-01)

孙寰宇,崔庆云[8](2018)在《提升装备水平 降低煤矿灾害》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孙寰宇 通讯员崔庆云)日前,省安全监管局检查组到吉煤集团辽源矿业(集团)公司龙家堡煤矿,就提升煤矿装备水平、降低煤矿灾害等工作进行检查指导。龙家堡煤矿是我省最大的一座现代化矿井,是辽矿公司煤炭生产主力矿井。自2012年以来,随着井田(本文来源于《吉林日报》期刊2018-01-04)

本刊编辑部[9](2017)在《2017煤矿灾害防治工程前沿技术高端论坛在重庆举办》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11月28日,"2017煤矿灾害防治工程前沿技术高端论坛"在重庆大学隆重召开。论坛主办方为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与重庆大学,承办方为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瓦斯灾害监控与应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煤炭学报》编辑部。本次论坛涵盖院士特邀报告6场、大会报告40场,旨在交流煤矿灾害防治技术先进理念,共商煤矿灾害防治措施,落实当(本文来源于《决策探索(中)》期刊2017年12期)

崔庆云[10](2017)在《柴伟到吉煤集团龙家堡矿业公司检查煤矿灾害治理工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年节日期间,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柴伟带领煤矿监管处(室)相关人员和专家到吉煤集团龙家堡矿业公司检查安全生产工作,重点对企业装备体系的灾害治理工作进行现场检查,并对企业的微震、电磁辐射、支护体受力和钻屑法的"六位一体"灾害治理开展情况进行了"专家会诊"。检查组先来到煤矿调度室,通过可视监控系统,调度人员定位、下井人数、具体人员分布、矿领导下井带班情(本文来源于《吉林劳动保护》期刊2017年12期)

煤矿灾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煤矿井下的实际特点,设计和研制了一种沿煤矿工字钢轨道运行的双极式煤矿灾害信息探测机器人系统。该机器人系统采用无线控制方式能够在发生煤矿灾害时,第一时间运行到离灾害发生最近的地点,对灾害现场的图像和环境信息进行检测,并将得到的信息实时传递到地面指挥所,为救援提供必要的信息。该套系统经过实际测试,初步达到了设计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煤矿灾害论文参考文献

[1].李仑,牛祥.提高认识加大投入推进煤矿灾害防治[N].中国煤炭报.2019

[2].王泰华,张乐意,秦玉鑫.双极式煤矿灾害信息探测机器人系统研究[J].控制工程.2019

[3].仰彦妍.基于本体的煤矿灾害事故案例推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4].金明方,李松营,王恩营.背斜对煤矿灾害的控制作用研究[J].煤矿安全.2019

[5].宋宝燕,李晓燕,王俊陆.煤矿灾害漂移特征的反走样模型及多级预警方法[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8

[6].赵自豪.数值法在煤矿灾害事故树分析中的应用[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18

[7].李晓燕.煤矿灾害漂移特征的反走样及实时预警方法研究[D].辽宁大学.2018

[8].孙寰宇,崔庆云.提升装备水平降低煤矿灾害[N].吉林日报.2018

[9].本刊编辑部.2017煤矿灾害防治工程前沿技术高端论坛在重庆举办[J].决策探索(中).2017

[10].崔庆云.柴伟到吉煤集团龙家堡矿业公司检查煤矿灾害治理工作[J].吉林劳动保护.2017

标签:;  ;  ;  ;  ;  ;  ;  ;  ;  ;  

煤矿灾害论文-李仑,牛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