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氟丙烯论文-李义涛,侯琴卿,冯海兵,何浩鹏

全氟丙烯论文-李义涛,侯琴卿,冯海兵,何浩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全氟丙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拒水整理,拒油整理,短碳链,含氟丙烯酸酯

全氟丙烯论文文献综述

李义涛,侯琴卿,冯海兵,何浩鹏[1](2014)在《短链全氟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全氟丁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FA)、丙烯酸十八酯(SA)、偏二氯乙烯(VDC)、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M)为反应原料,合成了短链全氟丙烯酸酯乳液。优化的聚合反应工艺为:乳化剂T-80与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的质量比为2∶1,乳化剂质量分数6%,聚合温度70℃,反应时间3 h。得到的聚合物乳液粒径分布窄,平均粒径为152 nm,氟单体转化率达98.1%。以20 g/L合成的聚合物整理棉、涤纶及尼龙织物,均显示出优异的拒水拒油性能。(本文来源于《印染》期刊2014年21期)

李海斌,李小瑞,李培枝,王晨,杨晨[2](2013)在《全氟烷基丙烯酸酯对全氟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十八烷基叁甲基氯化铵(1831)和含氟乳化剂N,N-二甲基-N'-(2-叁氟甲基-1-五氟乙基)(FS)的复合乳化作用下,以全氟烷基丙烯酸酯(FM)、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二甲基胺基乙酯(DM)为反应单体,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制备了全氟烷基聚丙烯酸酯乳液(FPE)。通过红外光谱(IR)、热失重分析(TG)对聚合物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并用接触角、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了乳液的防水性能,表明FM成功地接枝到了聚合物上,随着含氟量的增加,分解温度达351.5℃;在含氟量达到w(FM)=12%时,水接触角达127°;采用Z粒度仪以及透射电镜(TEM)对共聚物外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乳胶粒的形态呈球形,呈单分散,平均乳液粒径为220 nm。(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3年10期)

徐文刚[3](2013)在《富电性镍配合物对全氟丙烯C(sp~2)-F键活化及功能化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氟化物在多领域的广泛应用,氟化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含氟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学研究,在最近的几年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而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金属有机化学的支持。利用价廉易得全氟化合物在过渡金属配合物作用下,实现选择性的C-F键活化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有机氟化物的合成方法。化学工作者们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该类反应的底物研究主要集中在全氟芳烃,过渡金属也大多是贵金属,同时也面临着选择性较差,反应条件苛刻等问题。对全氟烯烃的碳氟键活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全氟乙烯上,而对于全氟丙烯,由于选择性较差等原因,研究较少。同时金属镍作为第四周期Ⅷ族元素,与Pd,Pt同族,但又具有价廉易得,毒性较低等特点,已经在金属有机化学的研究中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所以结合实验室已有的基础,我们把研究的重点定在叁甲基膦支持的Ni(0)参与的全氟丙烯的选择性sp2C-F键活化和功能化上。采用的策略是首先实现全氟丙烯与Ni(O)配位,再在酸的作用下,实现C-F键的选择性活化。实验中,我们首先利用全氟丙烯与Ni(PMe3)4反应得到全氟丙烯配位的Ni(0)化合物1。再将化合物1与Lewis酸(LiBr, LiI和ZnCl2)反应,分别得到了具有特殊选择性的全氟丙烯sp2C-F键活化产物,化合物2,3,4。根据文献报道,全氟丙烯配位的零价金属容易与质子酸按照烯烃插入机理,发生加成反应。化合物1与无机强酸(盐酸),有机酸(甲基磺酸,乙酸)反应时,确实生成了加成产物。但是当我们用叁氟乙酸与化合物1反应时,却得到了与Lewis酸相类似选择性的全氟丙烯C-F键活化产物,化合物8。为解释全氟丙烯在该类反应中的特殊选择性,我们采用理论计算的方式计算了反应过程中不同选择性可能的中间体和过渡态的能量,最终确定无论是从热力学还是动力学上都是生成实验中产物更合理。我们对生成的C-F键活化产物的性质做了探索。由于该类化合物有着相似的结构,我们选择了化合物4为范例,研究了它与有机金属试剂的反应。化合物4与苯基和对甲氧基苯基格式试剂反应分别得到了转金属化反应产物,化合物9和10。与苯乙炔基锂反应时,也得到了转金属化产物,化合物11。让我们惊喜的是,当我们利用化合物4和带有β-H的格式试剂,苯乙基格式试剂反应时,我们得到了全氟丙烯基上所有的sp2C-F键均被活化,同时烯烃未被氢化的产物,化合物12。其中,化合物4中与Ni相连的碳被氢化,与叁氟甲基位于同一个烯基碳上的氟原子被活化后与镍相连。另外一个与烯基碳相连的氟原子被苯乙基取代。相当于一个反应同时实现了氢化,C-F键的活化和碳碳键的偶联反应。我们又提出了该反应的机理并通过实验对其进行了验证。最后我们又采用原位红外(in-situ IR)监测反应过程,对反应的动力学特征做了深入的探究。(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3-05-01)

周文敏,李小瑞,李培枝,李刚辉[4](2010)在《全氟丙烯酸酯共聚物无皂乳液的制备与膜表面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FM)、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十八酯(ODA)、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叁甲基氯化铵(DMC)为主要原料,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以丙烯酸羟乙酯(HEA)为交联剂,制备了水性阳离子全氟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并通过接触角、原子力显微镜(AFM)、热重分析(TG)、红外光谱分析(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进行了表征。经过w(FM)=50%的乳液整理过的纯棉布纤维对水和液体石蜡的接触角分别为138°和125°;w(FM)=50%时,乳胶膜的表面自由能为19.01 mJ/m2;该乳胶膜表面结构呈现荷叶效应。(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0年09期)

周文敏,沈一丁,李培枝,杨晓武[5](2010)在《水性全氟丙烯酸酯防水防油整理剂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FM)、丙烯酸十八酯(ODA)、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为主要原料,以丙烯酸羟乙酯(HEA)为交联剂,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制备了水性阳离子全氟丙烯酸酯防水防油整理剂;讨论了含氟单体用量、软硬单体的质量比、整理剂用量、烘焙温度和烘焙时间对棉织物整理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IR)对产品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含氟单体用量为50%,硬软单体质量比为2.79,整理剂用量为2 g/L,烘焙温度160℃,烘焙时间90 s的条件下整理棉织物,织物表面对水的接触角可达136°,对液体石蜡的接触角可达125°,具有优异的防水防油性能。(本文来源于《印染》期刊2010年09期)

唐新,沈一丁,李培枝[6](2010)在《全氟丙烯酸酯改性苯丙乳液表面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两阶段无皂乳液聚合方法,以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FAEA)为含氟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叁甲基氯化铵(DMC)为阳离子单体,丙烯酰胺(AM)为亲水单体,在偶氮二异丁腈(AIBN)和2,2-偶氮[2-(2-咪唑啉-2-基)丙烷]二氢氯化物(VA-044)的引发作用下,合成了阳离子型全氟丙烯酸酯改性苯丙乳液。利用FTIR、TGA对共聚物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分析了氟单体含量和温度对共聚物乳胶膜表面自由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AEA含量从1.2%增至5%时,共聚物乳胶膜的表面自由能显着降低,从23.54mJ/m2降至15.27mJ/m2;进一步增加FAEA含量,表面自由能降低缓慢,当FAEA含量为9.8%时,表面能降低到14.83mJ/m2;对共聚物乳胶膜进行退火处理,当温度由25℃升高至120℃时,表面自由能由15.27mJ/m2降低到14.06mJ/m2。(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0年04期)

唐新,沈一丁,李培枝[7](2010)在《阳离子型全氟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合成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FEA)为含氟单体,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叁甲基氯化铵(DMC)为阳离子单体,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阳离子型全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分析了FEA含量对涂膜性能的影响,讨论了DMC用量对聚合转化率、涂膜吸水率以及乳胶粒粒径大小的影响;利用FT-IR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对共聚物乳液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FEA和DMC质量分数分别为7.1%和12%时,涂膜的吸水率最小,仅为3.75%,乳胶粒平均粒径为65 nm。随着FEA量的增加,共聚物膜的硬度减小,拉伸强度增加,断裂伸长率降低;XRD分析显示全氟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具有好的结晶性。(本文来源于《涂料工业》期刊2010年03期)

赵兴顺,隋红英,董艳春,赵洪良,高达[8](2007)在《全氟丙烯酸酯的特性及其水基聚合物的制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全氟丙烯酸酯单体结构对其反应活性和聚合物性质的影响,并综述了水基全氟丙烯酸酯聚合物制备的研究进展情况。(本文来源于《上海涂料》期刊2007年09期)

[9](2006)在《高纯全氟丙烯新工艺效益显着》一文中研究指出10月27日,昊华西南公司晨光化工研究院承担的高纯全氟丙稀研究开发项目顺利通过国家商务部和中国化工集团公司组织的验收。晨光院从2002年开始实施高纯全氟丙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采用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使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他们具备了一(本文来源于《有机硅氟资讯》期刊2006年11期)

高锦章,王雪梅,魏云霞,杨武,郭昊[10](2005)在《全氟丙烯酸酯叁元共聚物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含全氟基团的丙烯酸酯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聚氧化乙烯壬酚基醚(OP-10)为混合乳化剂,以水为介质,用间歇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新的含氟丙烯酸酯叁元共聚物乳液.研究了乳液的贮存和离心稳定性,考察了聚合物涂膜的双疏性(疏水、疏油性)、耐腐蚀性、热稳定性、成膜特性和表面化学组成.(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6期)

全氟丙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十八烷基叁甲基氯化铵(1831)和含氟乳化剂N,N-二甲基-N'-(2-叁氟甲基-1-五氟乙基)(FS)的复合乳化作用下,以全氟烷基丙烯酸酯(FM)、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二甲基胺基乙酯(DM)为反应单体,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制备了全氟烷基聚丙烯酸酯乳液(FPE)。通过红外光谱(IR)、热失重分析(TG)对聚合物的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并用接触角、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了乳液的防水性能,表明FM成功地接枝到了聚合物上,随着含氟量的增加,分解温度达351.5℃;在含氟量达到w(FM)=12%时,水接触角达127°;采用Z粒度仪以及透射电镜(TEM)对共聚物外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乳胶粒的形态呈球形,呈单分散,平均乳液粒径为220 n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氟丙烯论文参考文献

[1].李义涛,侯琴卿,冯海兵,何浩鹏.短链全氟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其应用[J].印染.2014

[2].李海斌,李小瑞,李培枝,王晨,杨晨.全氟烷基丙烯酸酯对全氟丙烯酸酯乳液性能的影响[J].精细化工.2013

[3].徐文刚.富电性镍配合物对全氟丙烯C(sp~2)-F键活化及功能化探索[D].山东大学.2013

[4].周文敏,李小瑞,李培枝,李刚辉.全氟丙烯酸酯共聚物无皂乳液的制备与膜表面性能[J].精细化工.2010

[5].周文敏,沈一丁,李培枝,杨晓武.水性全氟丙烯酸酯防水防油整理剂的研制[J].印染.2010

[6].唐新,沈一丁,李培枝.全氟丙烯酸酯改性苯丙乳液表面性能[J].化工进展.2010

[7].唐新,沈一丁,李培枝.阳离子型全氟丙烯酸酯无皂乳液的合成及性能[J].涂料工业.2010

[8].赵兴顺,隋红英,董艳春,赵洪良,高达.全氟丙烯酸酯的特性及其水基聚合物的制法[J].上海涂料.2007

[9]..高纯全氟丙烯新工艺效益显着[J].有机硅氟资讯.2006

[10].高锦章,王雪梅,魏云霞,杨武,郭昊.全氟丙烯酸酯叁元共聚物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标签:;  ;  ;  ;  

全氟丙烯论文-李义涛,侯琴卿,冯海兵,何浩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