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战争伦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伦理,战场上,无人机,作战人员,国际人道法,高度智能化,美军,武装分子,恐怖分子,国际法原则
战争伦理论文文献综述
赵先刚,刘晓星[1](2019)在《无人作战如何冲击战争伦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要点提示无人系统的大量运用,将明显压缩战争成本,减少作战人员伤亡,从而降低战争决策门槛,刺激军事强国在武力使用上可能出现随意性。随着无人作战的广泛运用,士兵们能够远离前线以非直接交战方式作战,使战争变得越来越相对安全和简单化,这可能使他们(本文来源于《解放军报》期刊2019-11-14)
陈乔见[2](2019)在《正义、功利与逻辑:墨家非攻的理由及其战争伦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墨子"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有两个根本理由,一为不义,一为不利;前者具有义务论的性质,后者具有功利主义的性质。墨子又经常通过以"小"见"大"的逻辑来论证侵略战争之不义,把侵略战争之害还原为关乎个体的两个基本事实即盗窃财物与伤害无辜。正是坚守盗窃与伤害无辜为显见不义的义务论立场,使得墨家的功利主义不同于西方典型的功利主义,后者认可为了功利的最大化可以牺牲无辜,而墨家则绝不认同。(本文来源于《哲学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甘文平[3](2018)在《战争伦理与美国越战小说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战争伦理视角解读美国越战小说。战争伦理包括战争权利伦理、战争行为伦理和战争责任伦理等,它们分别讨论发动战争的理由的正义性问题、战争过程中手段的正义性问题、战争结束后的责任性问题。美国越战小说不仅反映了战争与美国政治和文化的关系,而且表达了战争本身的伦理问题,包括美国政府和美国士兵在越战中的伦理取向问题。战争伦理视角能够帮助读者从美国越战小说中解读出新的意义维度。(本文来源于《华中学术》期刊2018年04期)
董青岭[4](2018)在《新战争伦理:规范和约束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新兴武器平台,"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本质上是一种"杀手机器人",它可以在不经过人类干预情形下,独立搜索、识别攻击目标并做出攻击决策。未来,伴随着自主武器系统"自主"性能的逐步提高,机器算法或将取代人本身而成为军事行动的实际决策者和执行者,从而开启"致命决策的去人类化"进程,传统战争形态也或将由目前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伤害"模式演变为"人机大战"或"机器人之间的相互杀戮"。有鉴于杀手机器人的不确定前景,在致命决策中人的决策主体地位、无辜者的生命尊严以及和社会规范所一贯珍视的价值理念,都或将遭受前所未有之挑战。从武器自动化到武器自主化,所进化的不仅仅是人类相互屠戮的技术手段,同时还有机器伦理和战争规则。未来战争关于他人生死的独立决策是否应被托付给一个智能系统,目前学界和政策界争论不已,在没有或无法植入社会正义理念的情景下,自主武器系统的研发、部署和使用势必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潜在伤害,因而有关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的研发、交易、部署和使用等每个环节都应受到国际规制严格约束和监管。(本文来源于《国际观察》期刊2018年04期)
张煌,刘轶丹[5](2018)在《网络战争伦理:回顾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日益成为国家间军事博弈的新维度。网络空间军事化对经典战争伦理体系造成冲击。当前围绕网络战争的正义性研究,主要聚焦发动网络战争的正当理由、网络反击的相称性问题、网络反击的"归因困境"以及网络武器伦理设计四个方面。随着研究不断深入,未来可能聚焦确立"网络主权"的伦理依据、对网络攻击"可恢复性"的伦理辨析、传统伦理流派与技术设计流派的融合以及实现网络战争的战后正义等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伦理学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周书敏[6](2017)在《百姓层面的战争伦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战争这个话题,对生活在国家富强和平的青年人是轻描淡写的。甚至很多青年人从知事起到大学时代未提起过"战争"二字,未觉得有需要在意的意识,大家最关心的是就业,而这个就业是个人角度延伸,此番现象是有意而为之,在允许范围内应该具有的,意识流所导向。本文结合历史研究和社会现象对百姓贯穿于战争伦理思想要素进行研究,分析百姓对战争的看法、所受的影响从而把握正确理论做评估准备。通过历史角度和前人经验反思,学习重要思想理论,成为能够服务社会的马克思主义青年。(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7年22期)
李桂生[7](2017)在《从孙武、孙膑战争伦理观之比较看春秋战国战争伦理的演进——基于现代战争伦理视阈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孙武、孙膑分别是春秋和战国的兵家代表人物,他们的战争伦理观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不同。孙膑的战争伦理觐是春秋战争伦理向战国中后期战争伦理过渡的关键环节。在开战伦理和交战伦理上,孙武、孙膑均主张重视战争,并慎重对待战争,但孙武重利,孙膑重义;在战后伦理上,孙武主张"掠乡分众,廓地分利",而孙膑认为"多胜善战"不是好事;在战备伦理上,孙武和孙膑都重视谋略的运用,而孙武尤甚;在军人伦理上,孙武和孙膑都重视人的作用,但是孙武更重人的工具性价值,孙膑更重人的目的性价值。由孙武、孙膑战争伦理观的比较,可知中国古典战争伦理思想远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甚为丰富,且有比较完整的体系,具备了现代战争伦理理论的基本要素。(本文来源于《诸子学刊》期刊2017年01期)
侯金萍[8](2016)在《后现代战争伦理与自我主体成长——解读《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战事》》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当代作家本·方丹(Ben Fountain)凭借《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战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A Novel)摘得美国国家书评奖的桂冠,并由着名华裔导演李安改编成电影。《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战事》背离经典战争叙事模式,反映出后现代战争伦理下自我主体的成长困境与爱国主义的荒诞,其伦理价值和美学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期刊2016年26期)
丁雪枫[9](2016)在《迈克尔·沃尔泽战争伦理思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和平主义漠视战争恶行、现实主义藐视战争道德、历史相对主义轻视普遍价值的困难,沃尔泽扬弃了传统战争道德资源,建构了以尊重人的自由、生命为核心的战争伦理观,具体表现在反侵略与反迫害的开战正义、遵守战场道德规范的交战正义、追究战争当事人责任的战后正义之中。(本文来源于《南京政治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张煌,朱启超[10](2015)在《论网络武器对现代战争伦理体系的挑战》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人类战争的维度由自然空间向虚拟网络空间拓展,网络武器的攻击对象也由计算机系统与互联网向实体世界延伸。作为一种新兴的战争手段,网络武器的作战应用对现代战争伦理体系构成了一系列挑战与冲击:在"开战正义"上主要体现为对正当理由与合法权威的挑战,在"交战正义"上主要体现为对区别原则与相称原则的挑战,在"战后正义"上主要体现为对责任分配与战后恢复的挑战。(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期刊2015年11期)
战争伦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墨子"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有两个根本理由,一为不义,一为不利;前者具有义务论的性质,后者具有功利主义的性质。墨子又经常通过以"小"见"大"的逻辑来论证侵略战争之不义,把侵略战争之害还原为关乎个体的两个基本事实即盗窃财物与伤害无辜。正是坚守盗窃与伤害无辜为显见不义的义务论立场,使得墨家的功利主义不同于西方典型的功利主义,后者认可为了功利的最大化可以牺牲无辜,而墨家则绝不认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战争伦理论文参考文献
[1].赵先刚,刘晓星.无人作战如何冲击战争伦理[N].解放军报.2019
[2].陈乔见.正义、功利与逻辑:墨家非攻的理由及其战争伦理[J].哲学研究.2019
[3].甘文平.战争伦理与美国越战小说批评[J].华中学术.2018
[4].董青岭.新战争伦理:规范和约束致命性自主武器系统[J].国际观察.2018
[5].张煌,刘轶丹.网络战争伦理:回顾与展望[J].伦理学研究.2018
[6].周书敏.百姓层面的战争伦理[J].山西青年.2017
[7].李桂生.从孙武、孙膑战争伦理观之比较看春秋战国战争伦理的演进——基于现代战争伦理视阈的考察[J].诸子学刊.2017
[8].侯金萍.后现代战争伦理与自我主体成长——解读《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战事》[J].北方文学.2016
[9].丁雪枫.迈克尔·沃尔泽战争伦理思想探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6
[10].张煌,朱启超.论网络武器对现代战争伦理体系的挑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