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伟芬浙江省绍兴市鲁迅小学和畅堂312000
关爱、尊重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苏霍姆林斯基曾有一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心中要有一轮太阳,把阳光洒给每个学生,温暖学生。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懂学生的老师在平时进行适当而有效的引导。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犯错,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行为,如何正确引导才是关键。没有一个学生不希望亲近老师、不希望获得老师的喜爱,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老师常常使学生望而生畏。我们要了解学生那些不良习惯、错误行为后面真正的问题所在,只有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学生才会心服口服。班主任工作做的是“人”的工作,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了解学生、读懂学生,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
一、读懂学生的语言
“学生的言语行为直接体现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性格特征,直接反映了其思想与情感的需求。”读懂学生的言语,就是指教师能认识到学生言语表象后的信息,能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能从学生无意的话语中领会其赋予的特殊意义。
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说一些与教学无关的话,或者故意扯开话题,以引起学生的哄笑为乐,以致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工作。这时教师如果不理睬他,他就在那里自言自语;如果让他发言,他就故意答非所问。这些行为常常让老师非常头疼。其实,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平时的他得不到重视,借此来满足自己希望求得重视的欲望。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弄请问题所在,找出症结,有的放矢。只有读懂学生言语中包含的真正含义,才是真正读懂了学生。
二、读懂学生的表情
表情是人的第二语言。“学生眼神及其面部表情中所表达的行为信息是非常丰富的,无论是喜悦、忧虑、惊讶、疑惑、期待、满足……教师都可以从学生丰富多彩的眼神及其面部表情中发现其内心世界的蛛丝马迹,从而察觉一系列有意义的行为信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学生的眼神有时候会说话,对知识的领会、困惑、顿悟,对课堂气氛的满意、适应等,都可以通过眼神表达出来。教师授课时,与学生相处时,交流时,应尽可能以敏锐、亲切的目光有意识地关注每一个学生,最大限度地与学生保持目光接触,同时有效传递对学生的信任和鼓励。根据学生眼神所传递的信息,教师要学会“解读”,从而适度地调整节奏、声音、板书或讲解的方法,及时做出反应。教师在读懂学生表情的同时,也获取了学生的信赖,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因此而找回了自信、找回了自我。
三、读懂学生的动作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在一次讲座中有一段话说得非常好: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
有些学生学习的习惯不好,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会经常做一些小动作,如不断地折纸、画图、转橡皮、翻书包中的东西、摇凳子……有时甚至10多分钟不抬头听课。产生这些不良习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觉得无聊,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吸引不了他,也可能是自身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所以看到那些现象我们不能一味地批评学生,面对不同原因引起的问题我们要不同对待:可以减少学生身边新奇的物品,在客观上减少容易转移注意力的事物;也可以通过谈话让学生明白做事要专注,细节决定成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生有用,明确一个成功的人往往是一个做事专注的人,让学生在主观上引起重视,从而达到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
四、读懂学生的一些特殊现象
1.哭。有一次,我碰到这样一件事,一名学生与生活老师因为吃饭的问题发生了冲突,但他不说话只是不停地哭。后来经过反复地开导才了解到孩子哭是因为觉得委屈,认为老师没有了解情况冤枉了他,而他又说不清事情的整个过程,于是只能用哭来表达自己的不满。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就要多和学生交流思想。我们要让学生敢于说、善于说,要耐心倾听,细心引导,让他把事情说清楚。但也有些学生哭是因为想逃避责任,其实他知道自己错了,但是怕被批评、怕担后果,所以就哭,以为一哭老师就不会追究责任,就会同情他。这时我们就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明辨是非、有错就改,成为一个敢担责任、有作为的人。
2.顶嘴。班主任工作中还经常碰到顶嘴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思维敏捷,善于抓住老师言语中的问题进行反驳,避重就轻,甚至会指责老师也曾经犯过错误,处事不公,只知道批评学生,不知道自我批评。这时,老师要注意平心静气,理解他们顶嘴并不是真的讨厌老师,而是因为自尊心特别强,受不得别人说他不好。所以我们千万不能用大人的思维对待他们所犯的错误,千万不能一概看成是故意的甚至是恶意的。面对学生的错误,不能不假思索地严加训斥,使无辜的学生身心蒙受巨大创伤。
在教师的眼中,学生也许是不成熟、无知、不谙世事的个体,总习惯用成人的目光去看学生。其实学生的心理是一个变化而复杂的体系,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是完美的,他们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生活。读懂学生的心理,教师也就掌握了打开学生心门的一把钥匙;也只有读懂了学生的心理,教师才会真正“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的表现是“因何而起”、学生的反应是“何以如此”。让我们读懂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贴心朋友、知心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