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线材连轧论文-张燕青

棒线材连轧论文-张燕青

导读:本文包含了棒线材连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棒线材,连轧,张力控制

棒线材连轧论文文献综述

张燕青[1](2019)在《棒线材连轧中的张力控制简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现代化建设工作当中,对于棒材与线材的需求量逐渐提升,只有不断改善其质量与性能,才能满足社会生产的实际需求,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连轧是棒线材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生产效果关系到产品的整体质量。对于张力进行有效控制,是增强棒线材连轧生产效率与质量的主要方法,在当前生产活动中的应用较为常见。本文将对棒线材连轧的基本概念进行分析,研究张力与产品尺寸之间的影响关系,提出棒线材连轧中的张力值判断方法,探索棒线材连轧中的张力控制措施,为生产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与建议。(本文来源于《冶金管理》期刊2019年09期)

李杰,刘毅,张艳春[2](2017)在《棒线材连轧中的张力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棒线材生产中的连轧张力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张力控制对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最终产品的尺寸精度具有重要影响。对影响张力的主要设备和工艺因素给出了理论分析;提供了实际应用中连轧过程中的张力值的判断方法和调整依据,提出了利用活套套型和速度级联变化数据实现棒线材连轧过程中的张力精准控制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可直接减少深加工过程中的模具损耗,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优化最终产品质量。(本文来源于《山西冶金》期刊2017年04期)

帅美荣,李铂涛,刘昊[3](2016)在《多线段孔型连轧棒线材力能参数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叁辊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有色金属棒线材轧制,但叁辊轧制变形复杂,常规方法计算的力能参数误差较大。根据叁辊轧制时棒材的变形特点,采用上限法原理推导了多线段叁辊轧制力能参数计算模型。即通过曲边叁角形理论,建立连轧变形区的动可容速度场,获得棒线材塑性变形的总功率,从而求出轧制力矩、轧制力。并在八机架多线段叁辊轧机上进行了TC4棒线材试验轧制,通过检测获得连轧电流变化值,间接计算出各道次的轧制力矩、轧制力。结果表明,道次力能参数理论计算值均大于实测值,轧制力偏差在1.25%~5.13%之间,轧制力矩偏差在4.07%~7.45%之间。结果吻合良好,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因此运用上限法计算复杂的叁辊孔型,能够较为方便地得到准确的轧制力能参数。(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6年01期)

袁浪,华望,张其斌,唐嘉[4](2015)在《棒线材连轧过程张力计算模型研究和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张力控制是棒线材连轧过程的关键技术,在无活套的粗中轧区域采用微张力轧制可以确保产品公差稳定。实现微张力轧制控制,需要能定性的判定连轧过程各道次之间张力大小或者变化趋势。为实现该目的,对棒线材连轧过程张力的计算模型进行研究,并通过PLC运算,将最佳张力计算模型运用到直条圆钢生产中,实现粗中轧微张力轧制的监控,提高产品精度。(本文来源于《电气自动化》期刊2015年02期)

罗光政,刘鑫,范锦龙,刘相华[5](2014)在《免加热直接轧制,节能更降本》一文中研究指出热轧中的加热炉是钢材生产中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比较高的部位,虽然单位能耗在逐年下降,但沿用传统工艺还是无法实现大幅度节约能源的目的。国外曾经在棒线材生产中探索过取消传统加热炉的方法,但是仍然须要对铸坯进行在线补热。国内冶金行业近年来也在积极寻求进一步节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冶金报》期刊2014-04-03)

刘世锋,刘全明,张朝晖,赵福才[6](2014)在《钛棒线材热连轧生产研究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钛及钛合金正朝着提高综合性能、降低生产成本的方向发展。国内钛棒线材轧制加工技术还没有成熟,产品不能满足高端市场需求。对比钢热连轧生产工艺,结合钛合金自身轧制成形的特点,介绍了难变形钛合金适宜于轧制的叁辊Y型轧制技术。利用轧钢线检修时的余热,实现了低温条件下钛棒线材的热连轧生产。根据目前钛材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总结了钛棒线材热连轧生产存在的技术难题及未来展望。(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4年03期)

潘露[7](2012)在《钛合金棒线材连轧孔型设计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钛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耐腐蚀强、以及高低温性能好等优良特征,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金属。但是钛合金材料变形抗力高、热传导系数小,使用传统二辊轧机生产钛合金棒线材时极易出现有害宽展,导致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无法满足钛合金棒线材高端产品的需求。针对目前国内高端钛合金棒线材需求大,而钛合金棒线材加工技术落后的现状,太原科技大学首次提出采用叁辊Y型轧机连轧生产钛合金棒线材,该工艺变形效率高、成材率高、产品综合性能优良。然而,轧件在叁辊轧制过程中稳定性差,其对称轴相对于孔型的对称轴经常发生偏转,即“倒钢”,导致“轧卡”,中断连轧过程,合适的孔型设计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叁辊Y型轧机孔型设计为研究对象,设计了适用于钛合金棒线材连轧的孔型系统,并进行优化,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目前叁辊Y型轧机孔型设计变形区数学模型精度差的弊端,利用数学解析法建立了两种常用孔型系统(“平叁角—圆叁角”孔型系统、“弧叁角—圆叁角”孔型系统)的变形区参数数学模型。(2)基于叁辊Y型轧机孔型设计的全部参数数学模型,借助于Matlab,Excel和AutoCAD,开发了钛合金棒线材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CARD)软件。(3)引入Matlab中的Fmincon(有约束条件的非线性N维优化问题)优化函数,以能耗最低为目标函数,以延伸率为决策参数,优化孔型系统。(4)利用本文开发的CARD软件,设计了Φ12mm和Φ15mm钛合金棒材孔型系统,并在自行研制的8机架Y型轧机试验生产线上进行试验轧制,获得了满足质量要求的成品。结果表明,钛合金棒线材计算机辅助孔型设计软件设计准确迅速、计算精度好、可靠性高、使用维护方便,为叁辊Y型轧机钛合金棒线材的孔型设计提供了一种科学、简单、方便、可靠的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太原科技大学》期刊2012-07-01)

曹远刚,谢元林,刘大涌,孙仕元,罗培华[8](2012)在《连轧棒线材生产线设备管理维保模式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轧钢厂连轧棒线材生产线的设备维护管理的现状进行研究和探索,根据国内目前推行的设备管理维保模式的独立维保模式、联合维保、完全外委维保的叁种情况进行试验和研究,探索出适应连轧棒线材生产线的完全外委维保模式,从各个方面分析外委维保模式设备要正常、高效,需要各方具备相应条件。(本文来源于《特钢技术》期刊2012年02期)

陈精,谭跃华[9](2012)在《棒线材连轧生产线活套控制系统的分析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棒线材活套控制系统的原理,对活套套高控制、设定及起套辊控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述了活套控制应具备的辅助功能,是对棒线材连轧生产线活套自动控制功能较为系统的总结。(本文来源于《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2年年会论文集》期刊2012-05-01)

张文慈[10](2011)在《钛合金棒线材连轧孔型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钛合金的比强高,防腐蚀性能好,高低温性能稳定,因此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造船、汽车、医疗等诸多领域。由于钛合金的塑性和导热性都比较差,变形抗力高,摩擦系数大,采用常规的二辊轧制工艺产品质量差,成材率低,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叁辊Y型轧机是一种新型轧机,可以实现高速、无扭微张力的轧制,叁辊Y型轧机产品具有表面质量好,变形效率高,综合性能优良的特点,因此非常适于轧制钛合金这类难变形金属。孔型设计是叁辊Y型轧机连轧机组系统设计的头道工序,也是整个轧制生产线的基础。通常情况下,叁辊Y型轧机孔型系统的设计包括参数计算都是由人工计算很长时间完成的,计算效率非常低,如果选择参数时稍有误差,就可能导致全部的参数都要从头计算。为了更快的计算轧机的孔型参数,针对某钛合金棒线材连轧生产线的叁辊Y型轧机孔型系统的设计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利用VB程序开发了相应的孔型参数计算界面。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MSC.Marc,并结合大变形过程中热力耦合的弹塑性方法,模拟分析了叁辊Y型轧机的连轧过程,分析了连轧过程中轧件的变形,轧制力和轧制力矩的变化规律,并通过调整轧制速度,模拟分析了轧制速度的变化引起的活套张力的变化规律。通过模拟结果与实验值的对比,验证了所设计孔型系统的合理性与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太原科技大学》期刊2011-07-01)

棒线材连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棒线材生产中的连轧张力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张力控制对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最终产品的尺寸精度具有重要影响。对影响张力的主要设备和工艺因素给出了理论分析;提供了实际应用中连轧过程中的张力值的判断方法和调整依据,提出了利用活套套型和速度级联变化数据实现棒线材连轧过程中的张力精准控制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可直接减少深加工过程中的模具损耗,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优化最终产品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棒线材连轧论文参考文献

[1].张燕青.棒线材连轧中的张力控制简析[J].冶金管理.2019

[2].李杰,刘毅,张艳春.棒线材连轧中的张力控制[J].山西冶金.2017

[3].帅美荣,李铂涛,刘昊.多线段孔型连轧棒线材力能参数分析[J].锻压技术.2016

[4].袁浪,华望,张其斌,唐嘉.棒线材连轧过程张力计算模型研究和运用[J].电气自动化.2015

[5].罗光政,刘鑫,范锦龙,刘相华.免加热直接轧制,节能更降本[N].中国冶金报.2014

[6].刘世锋,刘全明,张朝晖,赵福才.钛棒线材热连轧生产研究展望[J].热加工工艺.2014

[7].潘露.钛合金棒线材连轧孔型设计及优化[D].太原科技大学.2012

[8].曹远刚,谢元林,刘大涌,孙仕元,罗培华.连轧棒线材生产线设备管理维保模式探索[J].特钢技术.2012

[9].陈精,谭跃华.棒线材连轧生产线活套控制系统的分析及应用[C].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2年年会论文集.2012

[10].张文慈.钛合金棒线材连轧孔型系统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

标签:;  ;  ;  

棒线材连轧论文-张燕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