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偏离群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90后大学生,知行偏离,原因分析,对策
偏离群体论文文献综述
刘冲[1](2017)在《90后大学生群体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偏离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的形成经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过程。高校德育的使命便是要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作出与之相符的道德行为,实现"知"与"行"的统一。本文系统的阐释了90后大学生群体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偏离的表现和形成原因,并且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期给当前大学生知行矛盾现象的解决提供一定借鉴。(本文来源于《科教导刊(上旬刊)》期刊2017年01期)
佟雪峰[2](2014)在《学生弱势群体的消极情绪与社会偏离》一文中研究指出情绪是个体对情境刺激意义的评价结果的表征,学校场域中落后的学业成就、教师的消极对待方式、令人失望的同伴关系等都易于唤醒学生弱势群体的消极情绪,其中教师的对待方式是学生消极情绪唤醒的主要因素。消极情绪的持续唤醒和累积易于导致学生的社会偏离,包括对他人和社会的消极反应倾向,对社会主流价值规范的疏远、背离乃至违法行为等。在现有学校教育制度下,应通过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减少班级人数和班主任连续任职年限、提升教师的情感教育胜任素质等途径,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可以有效干预学生的消极情绪。(本文来源于《现代教育科学》期刊2014年12期)
陈昳茹[3](2014)在《多元的群体 偏离的印象——对中国“90后”社会特征的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90后"群体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以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为纵线,以影响"90后"群体的主要心理因素为横线,从社会化进程、教育化选择、网络化生活以及同一性承诺等四个方面对"90后"群体的多元可能和形成过程进行解析发现:"90后"的天生多元促成了其群体多元的真正实现:"90后"教育选择的多样性加剧了其多元的可能性;"90后"的网络化生存(工作)能力提供了其多元的现实工具;"90后"的自我意识中心反映了其较早的自我觉醒。因此,面对社会给予"90后"的诸多负面评价与"90后"良好自我认同的差异与偏离,我们需要聆听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本文来源于《当代青年研究》期刊2014年02期)
王冰玉,孙蒙迪[4](2013)在《高校学生群体中草根与精英的偏离与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今高校社会群体中",精英"与"草根"的分化程度已然明显。就社会阶层分析来说,一个特定群体中精英与草根的分化是群体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二者并不是绝对对立,互不相容的。精英由草根孕育,草根逐步向精英转变是群体社会发展的一种态势。以高校学生群体中草根与精英的偏离为基点,分析草根与精英的互动与融合机制,对高校学生自身发展,高校内部生态环境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3年11期)
王翠绒[5](2009)在《责任游离、道德缺失中的性偏离行为——来自男性大学生群体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校935位男大学生的调查证实:性基本健康。但少数男生在性行为中表现出责任游离、道德缺失现象。相对于女生而言,加强男生的性健康教育意义更加重大。(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陈亚敏[6](1997)在《试论幼儿群体相处间偏离行为的矫正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人们对幼儿智力的早期培养,像学音乐、学书画、学英语、学电脑等热情不减,相比之下,对幼儿思想品德的早期教育却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因而,近年来幼儿的道德品质问题,尤其是幼儿群体相处之间表现出来的偏离行为令人忧心忡忡。为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托幼机构、幼教工作者及家长的高度重视,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抓好幼儿思想品德的早期教育,培养幼儿群体相处间的正行为,矫正偏离行为,本文就有关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本文来源于《教育导刊》期刊1997年S2期)
张宏生[7](1994)在《偏离群体的“别调”──论方岳诗》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南宋中后期,江湖诗派在诗坛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以致于取代了江西诗派,管领一时之风骚。这是个很复杂的流派。它的复杂性不仅表现在构成成分的多样性上,而且表现在不少作家在创作上都有着不同于派中其他作家的风貌。其中,方岳便是一个较为典型的人物。方岳的独特性在于(本文来源于《江苏社会科学》期刊1994年03期)
偏离群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情绪是个体对情境刺激意义的评价结果的表征,学校场域中落后的学业成就、教师的消极对待方式、令人失望的同伴关系等都易于唤醒学生弱势群体的消极情绪,其中教师的对待方式是学生消极情绪唤醒的主要因素。消极情绪的持续唤醒和累积易于导致学生的社会偏离,包括对他人和社会的消极反应倾向,对社会主流价值规范的疏远、背离乃至违法行为等。在现有学校教育制度下,应通过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减少班级人数和班主任连续任职年限、提升教师的情感教育胜任素质等途径,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可以有效干预学生的消极情绪。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偏离群体论文参考文献
[1].刘冲.90后大学生群体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偏离的反思[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
[2].佟雪峰.学生弱势群体的消极情绪与社会偏离[J].现代教育科学.2014
[3].陈昳茹.多元的群体偏离的印象——对中国“90后”社会特征的解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4
[4].王冰玉,孙蒙迪.高校学生群体中草根与精英的偏离与融合[J].学理论.2013
[5].王翠绒.责任游离、道德缺失中的性偏离行为——来自男性大学生群体的实证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
[6].陈亚敏.试论幼儿群体相处间偏离行为的矫正方法[J].教育导刊.1997
[7].张宏生.偏离群体的“别调”──论方岳诗[J].江苏社会科学.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