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流数论文-郭俊祥,赵立华

旋流数论文-郭俊祥,赵立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旋流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梯度燃烧,煤燃烧,旋流数,NOx排放浓度

旋流数论文文献综述

郭俊祥,赵立华[1](2019)在《旋流数对半工业和工业实验煤燃烧NOx排放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煤的高效和清洁燃烧,开发了新型旋流燃烧装置实现煤的"全元素利用",在不降低燃烧效率的基础上达到煤燃烧、热、渣的综合利用。同时为了深入了解大尺寸旋流燃烧中旋流数变化对旋流场的影响以及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本文在梯度燃烧炉的半工业化实验基础上研究了温度场,旋流数及O_2,CO和NOx浓度场的变化;以及工业实验中旋流数对NOx排放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半工业化验和工业化实验的对比研究可知,旋流数较大对NOx的减排有利,但不宜过大。在不降低燃烧效率的基础上,在半工业化实验中,空气过剩系数为1.2条件下旋流数为1.8时,虽然炉膛温度较高,但是NOx排放浓度较低为373mg?m~(-3)。工业化实验中旋流数为0.7,NOx的排放浓度为1132 mg?m~(-3)。(本文来源于《新型工业化》期刊2019年04期)

葛臣,付忠广,石黎,宋家胜[2](2018)在《旋流数对某环管型燃烧室内燃烧及NO_x生成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主喷嘴不同旋流数下某重型燃气轮机环管型燃烧室内流场、温度场和热力型NO_x生成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燃烧室内主喷嘴出口形成主回流区,根部贴近壁面处形成外部回流区;值班喷嘴出口处形成中心回流区;值班喷嘴出口扩散火焰区域与外部回流区温度较高,热力型NO_x生成速率明显加快;旋流数增大,主回流区范围增大,外部回流区范围减小,中心回流区消失;燃烧峰值温度略有降低,高温区范围明显减小,热力型NO_x生成速率降低;适当增大主喷嘴旋流数有利于控制NO_x排放。(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18年12期)

李美烨,程明,林宏军,常峰[3](2018)在《主燃级旋流数对中心分级燃烧室流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中心分级燃烧室的流场特性及主燃级旋流器旋流数对中心回流区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2种不同主燃级旋流数的头部结构下的出口流场开展了对比研究,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主燃级部分旋流气体与预燃级掺混,参与影响中心回流区的形成;主燃级旋流数的变化对头部流场分布有显着影响。主燃级旋流数减少,使主燃级径向尺寸增加,径向分区明显;使预燃级回流区位置后移,涡心向火焰筒中心靠拢。(本文来源于《航空发动机》期刊2018年06期)

卫吉丽,任翊华,宗毅晨,石保禄,李水清[4](2018)在《高旋流数管状火焰纳米颗粒合成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火焰气相合成燃烧器产量低的局限性,在弱旋流滞止火焰的基础上发展了高旋流数管状滞止火焰燃烧器,并选用了TTIP作为前驱物开展纳米TiO_2合成实验研究.通过在燃烧器中添加射流管装置,与弱旋流滞止火焰相比,在保持纳米颗粒的粒径及比表面积不变的情况下,燃烧器单位燃料产生颗粒量可提高10倍以上.在单一合成实验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掺杂合成实验研究,通过独立控制轴向和切向进给,得到了掺杂均匀的二氧化钛载体钯基催化剂。(本文来源于《工程热物理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肖荣洪,林宇震,张弛[5](2018)在《预燃级旋流数对TeLESSⅡ燃烧室贫油熄火性能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展的Te LESSⅡ低排放燃烧室采用中心分级的布局方式,其中心为经典的旋流杯结构预燃级,为燃烧室提供稳定的点火源,预燃级外圈采用预混设计的单级轴向旋流器的主燃级以降低排放。研究了预燃级一级旋流器和二级旋流器的旋流数组合对燃烧室熄火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预燃级的设计在中心分级低排放燃烧室火焰稳定中扮演重要角色。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的单头部燃烧室上测量贫油熄火油气比,并通过数值计算对比分析不同方案在熄火时的气动热力特征。研究表明:回流区总温越高燃烧室贫油熄火油气比越低,二级旋流数减少有利于火焰和流场的耦合,从而提高回流区火焰稳定,拓宽贫油熄火边界。一级旋流数增加贫油熄火油气比不是随之降低。(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石黎,付忠广,王瑞欣,沈亚洲[6](2017)在《旋流数对燃烧不稳定性及NO_x生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分析了旋流数对燃气轮机燃烧室内预混燃烧不稳定性以及NO_x生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旋流数使得流场的扩张角增大,中心回流区范围扩大,对燃烧产物的卷吸能力增强,预混段内温度升高,高温区范围扩大,有利于燃料气流的着火与稳定燃烧,火焰长度也有所缩短;旋流数为0.7时,流场中仅存在一个进动涡核,旋流数较大时,则出现2个明显的进动涡核;增大旋流数使得涡旋周期性的脱落频率增加,破碎位置向上游移动,同时由于火焰长度缩短,热释放区域相对更为集中,从而导致燃烧室内压力脉动频率及其对应的压力峰值增大;增大旋流数也使得火焰宽度增大,峰值温度有所降低,有利于控制NO_x排放体积分数.(本文来源于《动力工程学报》期刊2017年09期)

赵自强,何小民,丁国玉,江平,李明玉[7](2017)在《外旋流器旋流数对叁级旋流流场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二维粒子图像测速(2D-PIV)流场测试技术,试验研究了相同进口条件下多种旋流数组合旋流器出口冷态流场,分析比较了外级旋流器旋流数对流场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级旋流器旋流强弱并不是回流区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随着外级旋流器旋流数的增加,涡心有向前及向外移动的趋势,其回流区轴向长度逐渐变长,最大回流速度逐渐减小;回流区形状同时受外级旋流器旋流数及内级旋流器旋流数的影响,当外级旋流器旋流数相对内级旋流器旋流数足够大时,较易出现尾迹区;在旋流器出口附近,外级旋流器旋流数较小时旋流器组合流场的湍流强度峰值较大.(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蒋波,赵自强,何小民,丁国玉,李明玉[8](2016)在《内旋流器旋流数对叁级旋流流场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内级旋流器旋流数对叁级旋流流场结构的影响,采用2D-PIV流场测试技术,对叁级旋流燃烧室简化模型开展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内级旋流器旋流强弱并不是回流区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随着内级旋流器旋流数的增加,回流区轴向长度逐渐变短,最大回流量逐渐增大,而对涡心位置、回流区径向宽度影响较小;回流区形状同时受内级旋流器旋流数及外级旋流器旋流数的影响,当内级旋流器旋流数相对外级旋流器旋流数足够小时,较易出现尾迹区。(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16年11期)

赵自强,何小民,丁国玉,李明玉,江平[9](2016)在《旋流数组合对叁级旋流流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2D-PIV流场测试技术,试验研究了旋流数组合方案对流场特性的影响。试验针对旋向组合为"顺时针-逆时针-逆时针"的叁级旋流器,测量了内级、中间级和外级旋流器旋流数分别为0.6,1.0,1.4(方案A)和1.4,1.0,0.6(方案B)两旋流数方案旋流流场。同时测试了不同来流雷诺数条件下两方案叁级旋流器总压损失。试验结果表明:两旋流数组合方案均能形成较明显的中心回流区,方案B中心回流区较方案A"饱满",方案B中心回流区回流速度大;进口雷诺数对旋流器流场中心回流区长度、尺寸有一定的影响;不同进口雷诺数条件下,方案A总压损失系数较方案B约大10%。(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16年10期)

李柏贤,刘雪东,刘文明[10](2016)在《粉煤气化炉喷嘴旋流数对炉内流场及燃烧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带旋流单喷嘴粉煤加压气化炉内多相燃烧流场,建立二维旋流对称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采用涡耗散概念模型,同时考虑体积反应和焦炭表面反应,模拟多机理的湍流燃烧。通过改变喷嘴内部旋流数进行平行模拟,研究不同旋流数下炉内流场的回流分布特性以及火焰的形态和分布等燃烧特性。结果表明:带有旋流喷嘴的气化炉,炉内流场分布主要由中心回流区和外回流区的旋流涡构成;旋流数增大导致轴向速度衰减加快,延长了粉煤颗粒在炉内停留时间,但旋流过大会导致颗粒在炉顶聚集形成"死区";旋流数S≤1.2时,火焰为锥子状,炉内整体高温不利于气化反应;旋流数S≥1.6时,炉内高温区上移至炉顶,火焰呈扁平花瓣状,扩散角过大容易形成回火;通过拟合高斯曲线得到本气化炉最佳旋流数为1.4。(本文来源于《制造业自动化》期刊2016年02期)

旋流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主喷嘴不同旋流数下某重型燃气轮机环管型燃烧室内流场、温度场和热力型NO_x生成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燃烧室内主喷嘴出口形成主回流区,根部贴近壁面处形成外部回流区;值班喷嘴出口处形成中心回流区;值班喷嘴出口扩散火焰区域与外部回流区温度较高,热力型NO_x生成速率明显加快;旋流数增大,主回流区范围增大,外部回流区范围减小,中心回流区消失;燃烧峰值温度略有降低,高温区范围明显减小,热力型NO_x生成速率降低;适当增大主喷嘴旋流数有利于控制NO_x排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旋流数论文参考文献

[1].郭俊祥,赵立华.旋流数对半工业和工业实验煤燃烧NOx排放影响[J].新型工业化.2019

[2].葛臣,付忠广,石黎,宋家胜.旋流数对某环管型燃烧室内燃烧及NO_x生成特性的影响[J].热能动力工程.2018

[3].李美烨,程明,林宏军,常峰.主燃级旋流数对中心分级燃烧室流场的影响[J].航空发动机.2018

[4].卫吉丽,任翊华,宗毅晨,石保禄,李水清.高旋流数管状火焰纳米颗粒合成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8

[5].肖荣洪,林宇震,张弛.预燃级旋流数对TeLESSⅡ燃烧室贫油熄火性能影响[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8

[6].石黎,付忠广,王瑞欣,沈亚洲.旋流数对燃烧不稳定性及NO_x生成的影响[J].动力工程学报.2017

[7].赵自强,何小民,丁国玉,江平,李明玉.外旋流器旋流数对叁级旋流流场特性的影响[J].航空动力学报.2017

[8].蒋波,赵自强,何小民,丁国玉,李明玉.内旋流器旋流数对叁级旋流流场特性的影响[J].推进技术.2016

[9].赵自强,何小民,丁国玉,李明玉,江平.旋流数组合对叁级旋流流场的影响[J].推进技术.2016

[10].李柏贤,刘雪东,刘文明.粉煤气化炉喷嘴旋流数对炉内流场及燃烧特性的影响[J].制造业自动化.2016

标签:;  ;  ;  ;  

旋流数论文-郭俊祥,赵立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