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源控制策略论文-陈喆,饶贤龙,李宜锋,辜小南,徐美新

传染源控制策略论文-陈喆,饶贤龙,李宜锋,辜小南,徐美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传染源控制策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综合治理,防治策略

传染源控制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陈喆,饶贤龙,李宜锋,辜小南,徐美新[1](2015)在《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策略永修县推广区实施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策略在永修县推广区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永修县吴城镇为推广区观察点,采用现场调查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评估该区实施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策略后的防治效果。结果2010年吴城镇有粪检血吸虫阳性病人17人、推算病人数2 331人,耕牛血吸虫感染率4.5%,感染性钉螺面积10.00 hm2。2011年推广区实施传染源控制策略,2012年起淘汰了全部耕牛和羊,2013年和2014年未再查到粪检阳性病人,2014年未再查见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永修县推广实施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策略后,有效地控制了血吸虫病的流行传播,取得了显着的防治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期刊2015年06期)

路龙廷[2](2014)在《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区传染源控制策略实施现状及障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通过分析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四川省2004-2012年的疫情数据、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措施实施情况,了解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措施在四川省取得的防治成效。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到的有关血吸虫病防治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归纳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发展变化过程、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和传染源控制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因素。根据文献总结的障碍因素初步建立障碍因素框架,并基于此设计专家咨询问卷,通过叁轮专家咨询(德尔菲法)最终建立障碍因素指标群,并进一步采用小组访谈和深度访谈的方法,确定四川省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在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因素及对策。第一部分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及传染源控制综合措施实施情况的分析通过分析2004-2012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年报数据、传染源控制综合措施实施情况,结果显示四川省主要开展了人群查治病、查灭螺等卫生措施,以及结合农、林、水等多部门实施了建设卫生厕所及沼气池、家畜圈养、环境改造等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人、耕牛疫情显着下降,但钉螺总面积在2008-2012年基本保持不变。目前四川省处在由传播控制到传播阻断的阶段,需要在实施传染源控制措施的同时,重点关注钉螺控制问题。第二部分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演变的文献计量学研究通过检索血吸虫病防治相关文献以及查阅血吸虫病防治资料汇编,将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历程划分为叁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1978)以消灭钉螺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第二阶段(1979-2003)以人畜同步化疗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第叁阶段(2004年至今)“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该阶段研究重点是血吸虫病疫情监测、防治策略的转变以及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策略的现场防治效果。通过检索2004-2012年“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的相关文献,归纳山丘型地区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执行中的障碍因素框架,将障碍因素分为3个类别8个子类别28个障碍因素。第叁部分四川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实施中存在的障碍因素研究根据文献分析得到的障碍因素框架设计专家咨询问卷,由专家根据问题的重要性对指标进行九分制评价,经过叁轮专家咨询得到3个类别8个子类别21个障碍因素并确定其权重。根据专家咨询确定的主要障碍因素设计了现场访谈提纲,采取小组访谈和深度访谈的方式,访谈对象涉及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及村级的行政官员、血吸虫病专业防治人员和疫区群众,访谈结果显示目前传染源控制策略在山丘型地区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是:(1)综合防治资金缺乏,后续工作推进困难(2)健康教育形式传统单一,群众审美疲劳,接受度低(3)流动人口可控性低,宣传、查病成难点(4)卫生厕所、沼气池建设资金缺乏,本次研究所获得的障碍因素,将为巩固山丘型地区血防工作提供重要的线索及制定防治规划的重要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期刊2014-05-01)

苏继好,张先有,潘秧生[3](2012)在《安徽省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策略研究Ⅱ河滩地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在安徽省芜湖县河滩地区2个血吸虫病流行较严重的村(行春、腰埂)实施传染源控制、综合治理和卫生血防项目等综合防治措施,通过4年的措施实施观察其预防血吸虫痫效果情况。结果实施综合防治措施4年后,人群血吸虫感染率显着下降,2个试点村人群感染率分别由试点前(2006年)的3.95%、3.19%下降到试点后(2010年)的0.48%、0.41%,分别下降88.1%和87 1%;有螺环境感染螺密度及钉螺感染率均降为0,下降100%。结论河滩地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消除感染性钉螺、控制人群感染,取得了很好的预防血吸虫病效果。(本文来源于《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期刊2012年03期)

邓玉军,强广翔,蔡朝华,李兴华,张元荣[4](2012)在《安徽省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策略研究Ⅰ内陆水网地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内陆水网地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的防治效果。方法 2006~2010年,在南陵县奚滩村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观察综合防治措施实施前后螺情、人畜病情变化情况,评价综合防治措施的效果。结果 2010年试区人群平均血吸虫感染率、感染性钉螺密度、钉螺感染率、家畜感染率较实施前分别下降94.2%、100%、100%和100%,连续4年未出现急性感染病例。结论在内陆水网型地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能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疫情。(本文来源于《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期刊2012年01期)

孙中元,王以玲,运建平[5](2009)在《结核病控制策略的实施对传染源发现率影响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勤结核病防治工作主要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根据全国及省结核病防治工作规划制定并实施我县的结核病防治工作规划(简称规划1986~1991年),第二阶段是世界银行(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09年25期)

郭家钢[6](2006)在《我国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策略的地位与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高度重视,组织实施了全国性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在近50年的血防工作中,控制血吸虫病的策略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这一防治策略在整个防治工作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演变解放初期至1980年(本文来源于《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期刊2006年03期)

李俊山,许尔明,张世芳[7](2005)在《结核病控制策略对传染源发现率影响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时期的结核病控制策略对传染源发现率的影响,努力提高涂阳病例发现水平。方法对武威市3县1区1986~1991年、1993~1998年登记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例统计报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与规划实施期相比,世界银行货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实施期发现涂阳病例占活动性患者比例提高了1.9倍,传染源发现率提高了2.3倍,治愈率提高28个百分点,传染源减少百分比提高了3.2倍。结论有足够经费支持的正确的结核病控制策略,能够提高传染源发现率,促进结核病防治进程。(本文来源于《卫生职业教育》期刊2005年18期)

传染源控制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通过分析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四川省2004-2012年的疫情数据、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措施实施情况,了解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措施在四川省取得的防治成效。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检索到的有关血吸虫病防治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归纳血吸虫病防治策略发展变化过程、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和传染源控制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因素。根据文献总结的障碍因素初步建立障碍因素框架,并基于此设计专家咨询问卷,通过叁轮专家咨询(德尔菲法)最终建立障碍因素指标群,并进一步采用小组访谈和深度访谈的方法,确定四川省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在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因素及对策。第一部分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及传染源控制综合措施实施情况的分析通过分析2004-2012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年报数据、传染源控制综合措施实施情况,结果显示四川省主要开展了人群查治病、查灭螺等卫生措施,以及结合农、林、水等多部门实施了建设卫生厕所及沼气池、家畜圈养、环境改造等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人、耕牛疫情显着下降,但钉螺总面积在2008-2012年基本保持不变。目前四川省处在由传播控制到传播阻断的阶段,需要在实施传染源控制措施的同时,重点关注钉螺控制问题。第二部分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演变的文献计量学研究通过检索血吸虫病防治相关文献以及查阅血吸虫病防治资料汇编,将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历程划分为叁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1978)以消灭钉螺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第二阶段(1979-2003)以人畜同步化疗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第叁阶段(2004年至今)“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该阶段研究重点是血吸虫病疫情监测、防治策略的转变以及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策略的现场防治效果。通过检索2004-2012年“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的相关文献,归纳山丘型地区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执行中的障碍因素框架,将障碍因素分为3个类别8个子类别28个障碍因素。第叁部分四川省“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实施中存在的障碍因素研究根据文献分析得到的障碍因素框架设计专家咨询问卷,由专家根据问题的重要性对指标进行九分制评价,经过叁轮专家咨询得到3个类别8个子类别21个障碍因素并确定其权重。根据专家咨询确定的主要障碍因素设计了现场访谈提纲,采取小组访谈和深度访谈的方式,访谈对象涉及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及村级的行政官员、血吸虫病专业防治人员和疫区群众,访谈结果显示目前传染源控制策略在山丘型地区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因素是:(1)综合防治资金缺乏,后续工作推进困难(2)健康教育形式传统单一,群众审美疲劳,接受度低(3)流动人口可控性低,宣传、查病成难点(4)卫生厕所、沼气池建设资金缺乏,本次研究所获得的障碍因素,将为巩固山丘型地区血防工作提供重要的线索及制定防治规划的重要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染源控制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1].陈喆,饶贤龙,李宜锋,辜小南,徐美新.鄱阳湖区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策略永修县推广区实施效果[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5

[2].路龙廷.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区传染源控制策略实施现状及障碍因素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

[3].苏继好,张先有,潘秧生.安徽省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策略研究Ⅱ河滩地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效果[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2

[4].邓玉军,强广翔,蔡朝华,李兴华,张元荣.安徽省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策略研究Ⅰ内陆水网地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效果[J].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2

[5].孙中元,王以玲,运建平.结核病控制策略的实施对传染源发现率影响的评价[J].当代医学.2009

[6].郭家钢.我国血吸虫病传染源控制策略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6

[7].李俊山,许尔明,张世芳.结核病控制策略对传染源发现率影响的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05

标签:;  ;  ;  ;  

传染源控制策略论文-陈喆,饶贤龙,李宜锋,辜小南,徐美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