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植物代谢组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乳制品植物乳杆菌K25,发酵酸奶,代谢产物,ACE抑制
植物代谢组学论文文献综述
张敏,姚梦柯,杨贞耐[1](2019)在《基于GC-MS代谢组学研究植物乳杆菌K25发酵乳的特性和ACE抑制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益生菌是一类能够对宿主健康产生有益作用的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功能性食品领域。本研究以酸奶常规发酵剂(FM)和常规发酵剂与植物乳杆菌K25混合(PFM)为发酵剂,制备两批发酵乳。PFM经4℃保存21天后,活菌数为7.6±0.2 log cfu/g。该菌株还能促进乙酰乙酸和2,3-丁二醇等挥发物的形成,从而产生牛奶的香味,而且在发酵乳的储存过程中不会引起后酸化。GC-MS数据和多元统计分析表明,添加植物乳杆菌K25的发酵乳与常规发酵剂的发酵乳相比,共鉴定出20个显着差异代谢物。其中γ-氨基丁酸最突出,其次为核糖、甘氨酸、甘油酸、苹果酸、丙氨酸、1,3-二羟基丙酮和琥珀酸等。含植物乳杆菌K25的发酵乳在冷藏过程中ACE抑制活性从第1天(22.3%)增加到第21天(49.3%)。表明,植物乳杆菌K25在功能性乳制品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刘谦,李熙[2](2019)在《采用植物代谢组学技术检测不同产地甘草活性成分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不同产地中药材甘草中所含化学成分,综合运用色谱和光谱技术,将甘草样品净化和提纯后使用质谱检测,在80余种叁萜、黄酮及香豆素类物质中推测出其中40个主要成分的可能结构。从中选择了6种主要物质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甘肃、新疆、内蒙、宁夏四个甘草主要产地的样本进行代表性药用活性成分的检测,发现东北、华北、西北不同产地甘草样品的活性成分含量差异很大,为甘草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19年06期)
杨慧,步雨珊,仝令君,郝海宁,易华西[3](2019)在《基于代谢组学分析植物乳杆菌素plantaricin Q7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乳酸菌细菌素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食品生物防腐剂,但因合成量低限制了其商业化发展,目前仅有nisin实现了产业化。为了从代谢角度揭示乳酸菌细菌素的产生机理,本研究利用基于液相色谱-质谱(LC-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前期筛选获得产广谱细菌素plantaricin Q7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Q7发酵的4个关键时间点(调整期,对数中期,对数末期,稳定期)进行研究,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以比较不同生长阶段植物乳杆菌的代谢差异。结果显示,不同的培养时间下菌体内代谢物的组成和丰度具有显着变化,在4个关键时间点菌体代谢物的对比中总共检测到14种氨基酸的变化:L-丙氨酸、L-苏氨酸、L-谷氨酸、L-脯氨酸、L-赖氨酸、L-色氨酸、L-谷氨酰胺、L-丝氨酸、L-亮氨酸、D-天冬氨酸、L-苯丙氨酸、L-酪氨酸、L-精氨酸、组氨酸,这些氨基酸可能作为细菌素合成相关的中枢代谢物。富集结果显示与细菌素合成密切相关的通路有:嘌呤代谢、嘧啶代谢、氨酰-tRNA生物合成,ABC转运,氨基酸代谢。本实验通过代谢组学技术进行关于细菌素产生的研究,为从代谢调控的角度提高细菌素产量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9-05-22)
程新,赵延胜,董英,苏萍[4](2019)在《Mn~(2+)对植物乳杆菌影响的代谢组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代谢组学研究分析技术,对比研究了锰离子缺乏对植物乳杆菌发酵过程中代谢途径变化的影响。采用气-质连用技术(GC-MS)测定菌体胞内代谢物,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对不同处理下的乳酸菌胞内代谢组轮廓差异进行分析,采用偏最小二乘分析(PLS)识别不同处理的差异性代谢物。结果表明,锰离子缺乏对植物乳杆菌胞内能量代谢、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等均有显着影响。富集分析和代谢途径分析也表明锰离子具有调节胞内糖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的作用。锰离子缺乏在乳酸菌发酵前期和中期会显着提高胞内氨基酸的含量,同时胞内叁羧酸循环的效率因锰离子的缺乏而大幅度下降,进而影响乳酸菌的发酵活力。(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秦伟瀚,阳勇,李卿,王云红,花雷[5](2019)在《基于植物代谢组学方法的马钱子油炸炮制前后化学差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对马钱子油炸炮制前后提取物的差异进行定性、定量研究,实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采集数据,结合Peak View软件、在线数据库等进行化学成分定性分析,并采用Analyst工作站进行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将炮制前后离子数据导入SIMCA-P软件,建立OPLS-DA数学模型,进行差异性次生代谢产物分析。结果显示马钱子的成分类别主要包括生物碱、糖苷、脂肪酸酯和醇类,其中检测到已知成分共29个,未曾报道的化合物达13个;OPLS-DA分析中最显着的化合物是士的宁、麦芽糖、Dattelic acid和油酸;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油炸炮制后马钱子碱和士的宁的含量有所降低,且士的宁的下降幅度略大于马钱子碱,均能达到《中国药典》2015年版马钱子项下要求。本研究通过多种手段探讨了油炸炮制前后马钱子化学成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炮制方法、减毒效果及化学成分间存在相关性,为马钱子炮制机理解释及药效物质基础阐明提供新的思路和数据参考。(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02期)
李佩,申洁,毕武,何春年,肖培根[6](2018)在《苹果属植物叶片的代谢组学分析及5种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不同来源的苹果属植物叶片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比较,为苹果属植物叶片的综合利用及资源开发奠定基础。方法采用UPLC-DAD技术测定5种主要成分(根皮苷、叁叶苷、根皮素、芦丁和槲皮苷)的含量,采用UPLC-Q-TOF-MS代谢组学技术对苹果属不同种(品种)、不同产地来源的20种共40份叶片进行了化学成分检测,并结合统计软件对各组间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5种成分在苹果属不同来源植物叶片中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根皮苷普遍含有,质量分数相对较高,在1.01%~17.15%,根皮素、芦丁和槲皮苷也较广泛存在,而叁叶苷则仅在真正苹果组的山荆子系和花楸苹果组中存在,苹果系和栽培品种中未检测到。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真正苹果组中苹果系和山荆子系化学成分差异显着,共发现26个差异标志物;不同产地来源的植物叶片化学成分有所不同;野生种与栽培种植物叶片化学成分相似。结论苹果属植物叶片普遍含有根皮苷等多酚类成分,是潜在的药物和保健产品资源;该属植物叶片的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在不同组、系及产地间具有一定的差异,为合理利用该属植物奠定基础;另外,苹果属植物叶片资源丰富且可再生,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8年22期)
王瑛,李金霞[7](2018)在《代谢组学技术在植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代谢组学可对某一生物体或细胞内的大量低分子量代谢产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是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组学技术。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随着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核磁共振(NMR)等检测技术的突飞猛进,代谢组学技术已成为植物生态学研究的有力工具。为此,在简述代谢组学的概念和来源,介绍代谢组学的研究策略和技术平台及分析流程后,分析了代谢组学技术在植物与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进展趋势,指出了代谢组学技术与其他生物学技术结合在植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王婷婷[8](2018)在《低温胁迫下两种荒漠藜科植物幼苗的蛋白组和代谢组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和无叶假木贼(Anabasis aphylla)是新疆准噶尔盆地荒漠区的主要优势种和建群种,对荒漠区盐碱地、龟裂地改造、防风固沙和维护山前洪积扇的水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低温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和地理分布重要的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地处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积雪消融期大约持续10天左右,在这期间,地表处于反复的冻融状态。此外,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倒春寒”现象时有发生,这种不利的环境条件使梭梭和无叶假木贼幼苗的存活和生长受到影响。因此,本研究通过人工低温模拟的方式对梭梭和无叶假木贼幼苗进行低温胁迫,测定受低温胁迫的梭梭和无叶假木贼幼苗的生理指标,并采用相对和绝对定量的同位素标记(i TRAQ)技术和气质谱联用仪(GC/MS)技术对这两种藜科植物低温胁迫下的差异蛋白和差异代谢物进行鉴定分析,通过研究梭梭和无叶假木贼幼苗对低温的响应,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比较对照组和低温处理组的梭梭和无叶假木贼幼苗的几项生理指标发现,低温胁迫下的梭梭幼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酶的活性均升高;无叶假木贼幼苗中除POD酶活性在低温条件下降低外,SOD、MDH和GSH-Px等酶的活性在低温条件下均升高。2.本文运用i TRAQ技术对低温胁迫下梭梭和无叶假木贼幼苗中的蛋白质进行鉴定分析发现,梭梭幼苗中一共有339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191个蛋白上调,148个蛋白下调;无叶假木贼幼苗中共鉴定出211个差异表达蛋白,其中上调蛋白102个,下调蛋白109个,对梭梭和无叶假木贼幼苗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分类分析发现,这些差异表达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为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谢,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降解,胁迫响应,转录调控,跨膜和胞内运输,氨基酸代谢,信号转导等,两个物种中的大部分差异表达蛋白均与其各自响应低温的碳水化合物和能量代谢过程相关。3.本研究采用GC/MS技术系统分析梭梭和无叶假木贼幼苗遭受低温胁迫后代谢物图谱的变化特征,在梭梭幼苗中共稳定检测到98种差异代谢物,其中64种上调表达,34种下调表达,糖及糖醇,氨基酸和有机酸的代谢物种类占大多数;在无叶假木贼幼苗中共检测到116种差异代谢物,其中41种上调表达,75种下调表达,主要代谢物种类同样为糖及糖醇,氨基酸和有机酸叁类。低温胁迫对梭梭和无叶假木贼幼苗差异代谢物有显着影响,低温下梭梭幼苗中的乙醇酸代谢途径和磷酸戊糖途径被抑制,但能够通过富集与叁羧酸循环相关的琥珀酸(Succinic Acid)、L-苹果酸(L-Malic Acid)、柠檬酸(Citric Acid)、延胡索酸(Fumaric Acid)等代谢物降低植物受到逆境伤害的程度。低温胁迫对无叶假木贼幼苗的叁羧酸循环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显着影响无叶假木贼幼苗的糖信号途径、鸟氨酸循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代谢途径。4.经过对低温下梭梭和无叶假木贼幼苗生理指标、蛋白组和代谢组研究的对比发现,叁种抗氧化酶活性在两个物种中均升高,一种抗氧化酶活性在梭梭幼苗中升高,在无叶假木贼幼苗中降低。在两种植物中均发现的差异表达蛋白有47种,其中有25种差异蛋白表现出相同的表达规律。在梭梭和无叶假木贼幼苗中同时发现的差异代谢物有12种,包括4种氨基酸和8种有机酸,这些差异代谢物在梭梭和无叶假木贼幼苗中表现出一致或相反的富集程度。(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8-06-01)
陈路路,王中华,周帜,何秉淑,贺玖明[9](2018)在《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的新疆一枝蒿植物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种类繁多、结构复杂,而传统方法难以获得全面反映其所含成分随时间、品种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发生的变化信息,因此需要建立系统、全面的分析方法以进行整体物质基础研究。本研究开展了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的新疆一枝蒿植物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研究,并将其应用于该植物不同组织器官代谢组的差异分析。重点考察了样品前处理过程中的提取溶剂及比例、复溶溶剂比例、超声时间对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的影响,以代谢物覆盖度为主要指标选择了最优条件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采用上述前处理方法和LC-MS/MS分析方法,获得了新疆一枝蒿根、茎、枝、叶、花不同组织器官的代谢组信息,并构建多变量统计模型进行分析,发现花与其它组织器官的代谢组存在显着差异。结合数据库检索与化合物质谱裂解规律分析,获得差异代谢物的结构类型,包括61个黄酮类、97个一枝蒿酮酸衍生物、7个绿原酸类化合物及15个其它类型化合物。进一步采用聚类热图分析针对上述180个差异代谢物在各组织器官的分布情况进行表征,初步揭示了各类化合物在不同组织器官的分布特征。本研究不仅为新疆一枝蒿植物化学成分的组织器官分布及其有效成分的合理利用提供了重要信息,同时为药用植物的质量控制、品种改良以及合理开发提供了新的研究策略。(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8年05期)
刘鹏飞,胡志宏,代探,梁莉,刘西莉[10](2018)在《代谢组学-植物病理学研究有力的生物分析工具》一文中研究指出代谢组学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共同构成系统生物学。代谢组学作为连接基因、蛋白与表型的重要桥梁,正逐步被应用于植物病理学研究的各领域。本文系统综述了代谢组学在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学、病害诊断、病原与寄主互作、植物抗病性、植物非侵染性病害和杀菌剂作用机制等领域应用的最新进展。将为采用代谢组学手段深入揭示生物或非生物因素作用下植物病害的发生规律、植物自身的防御机制以及外源药物的防病机理提供有益借鉴。代谢组学将通过解析生物标志物或代谢途径为生物表型相关蛋白功能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植物代谢组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不同产地中药材甘草中所含化学成分,综合运用色谱和光谱技术,将甘草样品净化和提纯后使用质谱检测,在80余种叁萜、黄酮及香豆素类物质中推测出其中40个主要成分的可能结构。从中选择了6种主要物质作为研究对象,选取甘肃、新疆、内蒙、宁夏四个甘草主要产地的样本进行代表性药用活性成分的检测,发现东北、华北、西北不同产地甘草样品的活性成分含量差异很大,为甘草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植物代谢组学论文参考文献
[1].张敏,姚梦柯,杨贞耐.基于GC-MS代谢组学研究植物乳杆菌K25发酵乳的特性和ACE抑制活性[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2].刘谦,李熙.采用植物代谢组学技术检测不同产地甘草活性成分的含量[J].亚太传统医药.2019
[3].杨慧,步雨珊,仝令君,郝海宁,易华西.基于代谢组学分析植物乳杆菌素plantaricinQ7的合成[C].第十四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摘要集.2019
[4].程新,赵延胜,董英,苏萍.Mn~(2+)对植物乳杆菌影响的代谢组学分析[J].中国食品学报.2019
[5].秦伟瀚,阳勇,李卿,王云红,花雷.基于植物代谢组学方法的马钱子油炸炮制前后化学差异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9
[6].李佩,申洁,毕武,何春年,肖培根.苹果属植物叶片的代谢组学分析及5种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J].中草药.2018
[7].王瑛,李金霞.代谢组学技术在植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J].草业科学.2018
[8].王婷婷.低温胁迫下两种荒漠藜科植物幼苗的蛋白组和代谢组学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8
[9].陈路路,王中华,周帜,何秉淑,贺玖明.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的新疆一枝蒿植物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研究[J].分析化学.2018
[10].刘鹏飞,胡志宏,代探,梁莉,刘西莉.代谢组学-植物病理学研究有力的生物分析工具[J].植物病理学报.2018
标签:乳制品植物乳杆菌K25; 发酵酸奶; 代谢产物; ACE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