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喹诺酮类药物,肛肠手术切口,病原菌,大肠埃希菌
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论文文献综述
路平,李瑶,南颖[1](2019)在《肛肠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及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喹诺酮类药物对肛肠手术切口病原菌感染治疗效果及相关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北京地区316例肛肠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无菌采集患者手术切口处脓液或分泌物,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K-B纸片法测定受试菌株对萘啶酸、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加替沙星敏感性。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对萘啶酸、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加替沙星敏感性。利用PCR方法检测大肠埃希菌gyrA、gyrB、parC、parE、OmpC和OmpF基因并进行测序。结果 316份标本中共有52份标本病原菌培养呈阳性,阳性率16.46%。分离出52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46株,革兰阳性菌5株,真菌1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35株,变形菌属5株,克雷伯菌属4株,肠杆菌属2株;革兰阳性菌中葡萄菌属3株,肠球菌属2株;真菌为假丝酵母菌。经ESBLs确证试验共筛选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16株,检出率为45.71%。革兰阴性菌分离株对萘啶酸、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加替沙星耐药菌株为:34、25、18、17和9株,耐药率分别为73.91%、54.35%、39.13%、36.96%和19.57%。革兰阳性菌分离株仅对萘啶酸和诺氟沙星耐药,分别为3株和1株。成功扩增出gyrA、gyrB、parC、parE、OmpC和OmpF基因。gyrA发生错义突变分别为Ser83→Leu、Ala84→Pro、Asp87→Asn和Asp87→Gly;gyrB发生错义突变分别为Phe361→Try、Glu470→Asp、Ser492→Asn;parC发生错义突变分别为Ser80→Ile、Glu84→Lys;parE发生错义突变分别为Asp420→Asn、Ala425→Val、Ser458→Ala;OmpC发生错义突变分别为Asp18→Glu,Val29→Lys和Ser64→Glu。讨论大肠埃希菌是肛肠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喹诺酮类耐药决定区基因突变是对喹诺酮类抗生素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孔蛋白OmpC基因突变会导致大肠埃希菌对药物敏感性下降。(本文来源于《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毛联钢,沈玄艺,冯伟云,梁珊燕,许小敏[2](2019)在《宁波地区肠道感染志贺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宁波地区肠道感染志贺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及耐药基因,为临床治疗及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腹泻患者中分离志贺菌株;血清分型采用玻片凝集法;药敏采用K-B法;耐药基因检测采用PCR法,测序结果用BLAST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307株志贺菌中福氏志贺菌(B群)211株(占68.73%),宋内志贺菌(D群)96株(31.27%)。其中福氏/宋内志贺菌对萘啶酸、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95.26%/87.50%、35.07%/9.38%、36.97%/11.46%、27.96%/5.21%。志贺菌gyrA、parC、qnrS、aac(6’)-Ib-cr基因携带率分别为83.71%、87.62%、2.93%、1.63%,未检出qnrA、qnrB、qnrC、qepA基因;环丙沙星耐药株中81株(97.59%)同时检测到Ser83Leu、Asp87Asn/Gly、Ser80Ile突变,而环丙沙星敏感株中只有47株(20.98%)同时检测到Ser83Leu、Asp87Asn/Gly、Ser80Ile突变。结论宁波地区肠道感染志贺菌以福氏志贺菌为主,福氏志贺菌喹诺酮耐药性明显高于宋内志贺菌,gyrA、parC基因突变是喹诺酮耐药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高志琴,莫小辉,陆海空,钱伊弘,柴喆[3](2019)在《男性泌尿道来源的脲原体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运用酶链聚合反应(PCR)技术分析和比较不同生物群的脲原体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以脲原体16Sr RNA保守区域基因为扩增靶序列检测脲原体的不同生物群,采用PCR方法扩增拓扑异构酶gyr A和parC基因并进行测序,分析基因突变与耐药的关系。结果:脲原体生物一群对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性高于生物二群,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1,P=0.044)。gyr A基因主要为112号编码蛋白D112E的变异,parC基因主要为编码蛋白S83L的变异,即83号位丝氨酸(TCA)到亮氨酸(TTA)的变异的变异。与未突变株相比,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株对环丙沙星MIC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不同生物群的脲原体对部分氟喹诺酮类耐药存在差异,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与脲原体对喹诺酮类耐药存在相关性。(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01期)
郭学中[4](2018)在《市售罗非鱼源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与耐药基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量研究表明,在畜禽及水产动物养殖中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导致耐药菌株出现,养殖动物携带的耐药细菌可以通过直接接触、食物链和环境污染等将其耐药性及耐药基因传播给人类,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这已构成一个巨大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氟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因具有广谱、优秀的药物动力学性能和强大的抗菌活性、以及与其他类抗菌药物之间没有交叉耐药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养殖业中。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居于世界首位,水产品已成为人们日常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开展水产品携带的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耐药基因存在情况检测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食品安全监管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市售罗非鱼水产品为研究对象,从广州市超市、农贸市场等水产品交易市场随机购买鲜活的罗非鱼商品鱼,开展水产品携带的细菌耐药性和耐药基因检测分析。首先,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水产品携带的优势菌群;然后运用细菌筛选培养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分离鉴定目标细菌;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对分离菌株进行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测试;最后采用PCR扩增的方法检测分析分离菌株PMQR基因携带和QRDR靶基因突变情况;为水产品中携带的耐药细菌和耐药基因风险评估积累科学数据。细菌分离和药敏检测结果显示:市售罗非鱼商品鱼各组织的优势菌均为气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从广州市14家水产品交易市场购买的100条罗非鱼样品的鳃、肌肉和肠组织中共分离出280株气单胞菌和182株大肠埃希菌;气单胞菌对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50%和2.14%;大肠埃希菌对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5.82%和18.13%。大肠埃希菌对受试药物的耐药率高于气单胞菌,不同组织中分离的细菌耐药率存在差异,肌肉中分离的细菌耐药率最低。PCR检测结果显示:从分离的气单胞菌菌株中只检测到qnrS和aac(6')-Ib-cr两种PMQR基因,携带率分别为4.29%和2.86%;而从大肠埃希菌分离菌株中检测出qnrB、qnrS、aac(6')-Ib-cr、oqxAB和qnrD五种PMQR基因,携带率分别为12.64%、36.81%、9.89%、11.54%和0.55%。大肠埃希菌PMQR基因携带率高于气单胞菌,且种类也较多。QRDR靶基因突变结果显示,103株发生QRDR靶基因突变的气单胞菌中有98株(95.1%)发生了gyrA基因突变、5株(4.85%)只发生parC基因突变,而发生gyr A和parC基因双突变的有41株(39.8%);103株发生了QRDR靶基因突变的气单胞菌只有7株(6.8%)表现出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60株发生QRDR靶基因突变的大肠埃希菌中,41株(68.3%)发生gyrA基因突变、19株(31.7%)只发生par C突变,有17株(28.3%)发生了gyrA和parC基因双突变;60株发生了QRDR靶基因突变的大肠埃希菌有34株(56.7%)表现出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研究结果表明:市售罗非鱼水产品中气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是主要携带的细菌种群,不论是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PMQR基因种类还是PMQR基因的携带率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均高于气单胞菌,水产品携带的氟喹诺酮类耐药细菌和PMQR耐药基因风险主要与大肠埃希菌有关。肌肉中分离的气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恩诺沙星和/或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低于鳃和肠道的,显示罗非鱼可食用部分携带的耐药菌很少,食品相对安全;水产品携带的细菌耐药性风险主要来自肠道和鳃组织。此外,比较分析大肠埃希菌和气单胞菌携带PMQR基因、QRDR基因突变与耐药表型之间的相关性发现,两种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可能存在不同,具体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8-05-28)
仇海香[5](2017)在《动物源大肠杆菌GyrA突变与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因果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喹诺酮类抗菌药作为一种广谱抗生素,是人畜通用的药物,随着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细菌对其耐药性逐渐增强,耐药菌株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严重影响了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目前中国的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显着高于其他国家。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有很多种,如作用靶位点和编码基因的改变、携带质粒耐药基因、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药物主动外排泵的作用等,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作用靶位点和编码基因的改变。在靶位点的改变中回旋酶和拓朴异构酶Ⅳ的特定突变会使得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的耐药性增强。而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喹诺酮耐药相关性的,对其因果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首先对580株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萘啶酸、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检测,并对其gyrA突变基因进行检测,从而分析其耐药相关性。再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大肠杆菌标准株进行定点突变,研究大肠杆菌gyrA基因突变与喹诺酮耐药的因果关系。一、GyrA基因突变与喹诺酮类耐药相关性研究本研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按CLSI(2012)判定标准,检测大肠杆菌对萘啶酸、环丙沙星、恩诺沙星这3种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以分析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的情况。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非常高,580株临床大肠杆菌样品对萘啶酸、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75.34%(437/580)、47.07%(273/580)和48.62%(282/580),说明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的耐药程度较强。利用荧光定量PCR及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580株临床大肠杆菌样品中gyrA基因突变情况。根据基因测序结果发现,gyrA基因上第248、255、259、260、261、273、300位碱基发生突变。依照遗传密码子表,确定突变基因相应氨基酸改变,发现只有第83位氨基酸和87位氨基酸发生改变,而第255、273、300位碱基为无意义突变。本研究发现第83位氨基酸由丝氨酸变为亮氨酸,第87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突变为天冬酰胺、谷氨酸、甘氨酸、酪氨酸。其中突变率最高的为83Ser→Leu与87Asp→Asn同时突变,突变率达49.3%。在喹诺酮耐药率方面,83Ser→Leu与87Asp→Asn同时突变的耐药率也是最高的,说明其耐药相关性强。二、基于CRISPR/Cas9技术研究大肠杆菌GyrA基因突变与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因果关系利用CRISPR/Cas9系统对大肠杆菌ATCC25922的gyrA基因进行突变,以及对大肠杆菌临床株进行反向突变,从而研究大肠杆菌gyrA基因突变与喹诺酮耐药的因果关系。由于gyrA基因中与喹诺酮耐药相关性较大的氨基酸位点为83和87位点,故利用CRISPR/Cas9系统对大肠杆菌标准株gyrA基因的第248位点和259位点进行突变,对大肠杆菌临床株248位点进行突变。最终获得突变株E.coli ATCC25922 S83L(标准株氨基酸83由丝氨酸变为亮氨酸)、E.coli ATCC25922D87Y(标准株氨基酸87由天冬氨酸变为酪氨酸)、E.coli ATCC25922 S83L&D87N(标准株氨基酸83和87分别由丝氨酸变为亮氨酸和天冬氨酸变为天冬酰胺)、E.coli S462231 L83S(临床株氨基酸83由亮氨酸变为丝氨酸)。并利用生长曲线实验、最小抑菌浓度实验和药敏实验对突变株进行喹诺酮耐药性分析,结果表明,gyrA基因突变与喹诺酮耐药存在因果关系。综上所述,本研究对580株临床分离大肠杆菌进行喹诺酮耐药性检测,并研究gyrA基因突变与耐药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大肠杆菌标准株和临床株进行基因突变,从而研究大肠杆菌对喹诺酮耐药的因果关系。本研究从基因水平研究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的耐药情况,为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的耐药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7-04-01)
吴浩天,武运,尹明远,古丽娜孜,王威[6](2016)在《Salmonella hadar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新疆乌鲁木齐市部分农贸市场内检出的21株Salmonella hadar对2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药敏性及相关耐药基因,更好地了解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途径,确保食品安全。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Salmonella hadar的药敏性,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测定基因序列的方法确定耐药沙门氏菌中与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性相关的喹诺酮类抗性决定区突变基因以及质粒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21株Salmonella hadar对萘啶酮酸的耐药率达100%,对环丙沙星表现为敏感;qnrB、qnrA、qnrS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52.30%、4.76%、4.76%;21株Salmonella hadar均为gyrA和parC基因同时突变,gyrA基因的突变类型是Ser83Phe,parC基因的突变类型是Thr57Ser。结论:新疆乌鲁木齐Salmonella hadar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状况应当予以关注,其耐药决定区突变基因及质粒携带的耐药基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Salmonella hadar的耐药机制。(本文来源于《食品科学》期刊2016年17期)
刘大维[7](2016)在《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情况。方法:分析2014年1月-2015年2月3 000例住院患者的痰液、脓汁作为采样标本,按常规方法分离铜绿假单胞菌,从中选择出30株铜绿假单胞菌喹诺酮耐药菌株进行试验,选择铜绿假单胞菌野生型标准株作为对照。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进行分析。结果:30株铜绿假单胞菌喹诺酮耐药菌株中有3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株没有发生Ⅱ类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其余均发生基因突变,突变率达到90%。基因突变主要集中在gyrA编码的83位密码子、parC的80位密码子。耐药变异株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100%耐药,耐药率均高于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探讨铜绿假单胞菌Ⅱ类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特点,对突变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可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6年04期)
诸琴红[8](2016)在《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情况。方法采集2014年1月~2015年2月于德清县第叁人民医院住院的3000例患者痰液、脓汁标本,按常规方法分离铜绿假单胞菌,从中选择30株铜绿假单胞菌喹诺酮耐药菌株进行试验。选择铜绿假单胞菌野生型标准株作为对照。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进行gyrA、gyrB、parC和parE基因QRDR氨基酸变化结果分析。结果 30株铜绿假单胞菌喹诺酮耐药菌株中有3株没有发生Ⅱ类拓朴异构酶基因突变,其余均发生基因突变,突变率达到90%。基因突变主要集中在gyrA编码的83位密码子、parC的80位密码子。结论探讨铜绿假单胞菌Ⅱ类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特点,对突变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可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6年04期)
刘建民,张瑞华,姜世金[9](2015)在《潍坊市肉鸭源大肠杆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近年来山东省肉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本研究将2010年以来分离自山东省潍坊市发病肉鸭的232株大肠杆菌进行了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4种喹诺酮类药物的药敏试验,并对其进行了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的PCR检测。结果表明,山东省潍坊市肉鸭源大肠杆菌对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均产生了较高耐药性(54.31%~82.760%),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携带率达到58.19%(135/232),26.29%(61/232)的菌株携带两种产PMQR基因,1.72%(4/232)的菌株携带叁种PMQR基因。未检测到qnr A、qnr B、qnr C、qnr D与Qep A基因,qnr S、oqx A和oqx B基因在山东省禽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中分布较为广泛,其检出率依次为19.83%(46/232)、41.81%(97/232)和26.29%(61/232)。(本文来源于《家禽科学》期刊2015年11期)
潘丹妮,刘勇[10](2014)在《肠炎沙门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及耐药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肠炎沙门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及耐药机制研究。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萘啶酸、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煮沸法粗提取模版DNA、PCR扩增、PCR扩增产物琼脂糖电泳以及最后的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55株肠炎沙门菌对萘啶酸耐药率极高(96.36%),80%对环丙沙星敏感性下降,9.09%对环丙沙星低水平耐药,9.09%对环丙沙星高水平耐药,仅1株对环丙沙星敏感(1.82%),90.91%对左氧氟沙星敏感,92.73%对加替沙星敏感,其中4株(7.27%)对四种药物均耐药。对萘啶酸耐药的肠炎沙门菌均发生gyrA基因Ser83位密码子或Asp87位密码子突变;对萘啶酸及环丙沙星低水平耐药的肠炎沙门菌中除发生gyrA基因突变外,还同时出现parC基因突变;对四种喹诺酮类药物均耐药的4株肠炎沙门菌中同时出现gyrA、parC、parE基因突变;未发现gyrB基因突变。结论:肠炎沙门菌对萘啶酸耐药率极高,对环丙沙星敏感性下降,而对左氧氟沙星及加替沙星较敏惑;gyrA基因单突变即可导致沙门菌对萘啶酸高度耐药及环丙沙星敏感性下降,其中Ser83是耐药性产生的重要位点,突变频率最高;parC突变不频繁,且常伴gyrA突变,在环丙沙星低水平耐药性中发挥作用;parE突变能提高gyrA突变和parC突变分离株的耐药性。(本文来源于《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4-06-12)
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肠道感染志贺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及耐药基因,为临床治疗及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腹泻患者中分离志贺菌株;血清分型采用玻片凝集法;药敏采用K-B法;耐药基因检测采用PCR法,测序结果用BLAST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307株志贺菌中福氏志贺菌(B群)211株(占68.73%),宋内志贺菌(D群)96株(31.27%)。其中福氏/宋内志贺菌对萘啶酸、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95.26%/87.50%、35.07%/9.38%、36.97%/11.46%、27.96%/5.21%。志贺菌gyrA、parC、qnrS、aac(6’)-Ib-cr基因携带率分别为83.71%、87.62%、2.93%、1.63%,未检出qnrA、qnrB、qnrC、qepA基因;环丙沙星耐药株中81株(97.59%)同时检测到Ser83Leu、Asp87Asn/Gly、Ser80Ile突变,而环丙沙星敏感株中只有47株(20.98%)同时检测到Ser83Leu、Asp87Asn/Gly、Ser80Ile突变。结论宁波地区肠道感染志贺菌以福氏志贺菌为主,福氏志贺菌喹诺酮耐药性明显高于宋内志贺菌,gyrA、parC基因突变是喹诺酮耐药的主要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论文参考文献
[1].路平,李瑶,南颖.肛肠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及机制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9
[2].毛联钢,沈玄艺,冯伟云,梁珊燕,许小敏.宁波地区肠道感染志贺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9
[3].高志琴,莫小辉,陆海空,钱伊弘,柴喆.男性泌尿道来源的脲原体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
[4].郭学中.市售罗非鱼源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与耐药基因分析[D].上海海洋大学.2018
[5].仇海香.动物源大肠杆菌GyrA突变与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因果关系[D].扬州大学.2017
[6].吴浩天,武运,尹明远,古丽娜孜,王威.Salmonellahadar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分析[J].食品科学.2016
[7].刘大维.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
[8].诸琴红.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6
[9].刘建民,张瑞华,姜世金.潍坊市肉鸭源大肠杆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检测[J].家禽科学.2015
[10].潘丹妮,刘勇.肠炎沙门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及耐药机制研究[C].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