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不能只是一种形式

课改不能只是一种形式

夏琳汤宪重庆市江津二中402284

摘要:高中新课程不是一次简单的改良,而是对现行教育的一场变革。新在哪里、改在哪里、为什么要改?这是我们必须要慎重思考的问题。课改必须是理念改、方式改、教材改、课程改。只有正确处理课改形式与课改内容的关系,才能在课改之路上越走越宽敞。

关键词:新课改改什么形式慎重师生素质提高

高中新课改已经在全国全面推广,为什么要改?是因为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长期以来,基础教育的目的强调的就是选拔人才,于是,应试教育大行其道。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个人兴趣往往得不到重视,所有的学生在同样时间以同样的进度来学习同样的课程、考同样的试卷。学生的成长记录以一串考试分数为主。学生的能力,也是以分数来说话。在这样一个信息时代,老师们靠灌输、讲解让学生获得知识已经不重要了,学生打开电脑,“百度”一下什么都可以查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才是关键,尤其是让学生受用一生的学习能力。

学校想办出特色,必须不走寻常路。“自主——合作——探究”是课改中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全国各地都在进行广泛地效仿,诸如“杜郎口模式”等,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存在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如果只流于表面的东西,只注重学校的声誉,而忽略了学习方法中的种种问题,不加以适时的改进,课改就是换汤不换药的填鸭式教学,培养不了学生的能力,成绩也得不到提升。以往的素质教育,新课改也提过好多次,但由于诸多原因每次都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下渐渐走向形式,因为学生要分数,老师要成绩,学校要升学率。笔者认为,只有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不断加以改进,才能走向课改的春天。

首先,应提高师资能力水平。“牧羊”式教学模式与“灌输”式、“填鸭”式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告诉学生“这种草好吃,应该这样吃,必须吃”,而是指明在所要达到目标的基础上,把“羊儿”带到广袤的草地上。“吃什么草,怎样吃”是羊儿的事,教师只是一个“牧羊人”,只需要小心看护、组织和引导那些“羊儿”吃饱吃好。这种教学模式使课堂真正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于是,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譬如,在教师的点拨环节,在有限的几分钟内,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讨论,点拨精辟到位,就更需要在课外做大量的准备,查阅更多的资料,才能在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地面对学生。

有教师坦言,“过去也经常听课改,但那是隔岸观火,现在身临其境,才能真正感受到课改对老师提出的新的要求”。过去上课都是习惯了一堂课讲到底,一讲就“刹”不住了,甚至还有拖堂的现象。课改后,要求老师更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语言、运用等多方面的功底。如何从“未知”到“需知”再到“可知”就必然是研究的重点,教师在讲授的时候,如何结合课本,一步一步深入探究,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这就更考验教师水平的高与低了。

其次,要做好课改,必须对学生的要求同时提高。试问,学生高考学科有5科,每科每天至少需要半个小时预习,所以除去做课后作业的时间,学生必须还要拿出两个半小时的时间来预习,暂且不说预习的效果,学生到底有没有时间来完成全部的预习案呢?甚至,很多学生自认为预习好了,教师讲的时候根本就听不进去了,于是在课堂上学生也失去了学习新知识的激情。而老师们反复提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际上,初中的学生经过了9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传统教育方式后,习惯了“填鸭”式,主动学习的“探究”能力被抹杀了不少,现在高中学生们还不习惯于讨论,或者说不能进行有效的讨论。所以,只有当学生的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咱们的自主学习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作用,而这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最后,课改的实际操作尚有困难。当课改遭遇分数,老师们最头疼的首先是课时不够的问题。按照思维开发的角度,新课改的角度肯定是对的,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是在课堂上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们自己讨论,时间明显不够用。同时,又由于九年制义务教育对初中知识难度的降低,课改后初高中的教材衔接上也出现了一些错位,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知识跨度一下变大,学生们学习起来就比较费劲。与此同时,针对新课改没有出现新的高质量的辅导资料,市面上的教辅大多都是“换汤不换药”,没有体现出新课改理念。对于理科教师来说,实验设备的短缺也成为难题。于是,很多高一新生在高中最初的考试中纷纷反映不适应。因此,不能将课改流于形式。笔者认为,知识在于积累,一方面应花时间让学生对基础知识有一个巩固;另一方面,应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属于自己独特的高中学习方法,学会联想、创新、举一反三,这才是精髓所在。“路漫漫其修远兮”。对于新的理念,人们都是在摸索中前进。对于这样一个涉及全体国民切身利益的改革,过程肯定是渐进的。尽管面临重重困难,老师们对课改看法各异,但对于课改的核心思想和理念都非常赞同。改革举步维艰,但这条路是对的。只有各方面努力配合、提高,才能走向课改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浅析中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科教新时代,2011年第6期。

[2]邱传英《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J].西部教育研究,2009(01):58。

[3]王小燕《浅析数学课改》[J].甘肃科技纵横,2006(06):169。

标签:;  ;  ;  

课改不能只是一种形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