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虎事件论文-王一然

华南虎事件论文-王一然

导读:本文包含了华南虎事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周正龙,华南虎事件

华南虎事件论文文献综述

王一然[1](2018)在《“华南虎事件”十年,周正龙和被处分的官员还在找那只虎》一文中研究指出镇坪当地有句民谚:看见虎,叁年苦。周正龙认为自己应了此话,"拍到老虎照片还蹲了监狱。"周正龙铭记每个与老虎擦身而过的场景。20世纪八十年代猎人围剿它,被它戏耍躲避;九十年代末,国家开展华南虎普查,镇坪县不在其列,它被漏掉了;十多年前,虎照公布,引发全国舆论热潮,那是周正龙第一次与它正面交锋,"普通人见到它都会吓得腿软。"周正龙形容,它耳朵里的毛是白色的,尾巴很长,身上条纹花,油亮油亮的。(本文来源于《人生与伴侣(下半月版)》期刊2018年09期)

王戈[2](2013)在《网络时代的文化领导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信息传播的门槛降低使国人参与社会公共讨论成为常态,互联网具有的舆论的放大作用,使得网络民意更加直率表达。2007年正是改革开放30年之际,是继续改革还是回到原来面临着抉择。改革使中国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不断增多,其中最主要的矛盾就是一边是公民意识苏醒的普通民众,一边却是经济改革中,利用手中的公权力直接参与经济利益追逐的政府部门的矛盾,政府与民争利的现象不断发生,政府“经济压倒一切”的发展思路造成了新的贫困和两极分化,国家认同的基础岌岌可危,执政党遭遇严峻的合法性危机。发生在2007年的网络上的“华南虎事件”正是这些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它是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与政治力量发生变化的一个缩影,把“华南虎事件”作为研究的对象,正好可以找出事件背后蕴藏的结构性因素,此为研究的缘起和意义。本文主要采用大众文化理论中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作为分析框架。转向葛兰西的文化研究,既对统治阶级如何利用文化来使自己的统治合法化来保持关注,把“统治”和“领导”区别开来,又对于一般民众等弱势集团用来对抗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权威的文化实践报以严肃的鼓励,它提供了一种对民众重要性的理解,因为他们作为必要的群众基础会促成政治改变。研究方法上主要使用个案分析法对“华南虎事件”剖析,具体操作上,采用的是网络民族志的分析,参与观察,亲身体验,同时也由于牵涉到媒体部分较多,对于此部分的分析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叁点。首先从大众文化理论实践研究上看,目前囿于研究者学科训练背景,中国大众文化研究对象集中在静态的个体,较少关注当下宏观社会问题及其背后的结构性因素,这与大众文化研究在国外被视为是一项关于政治的学术实践是相疏离的,因此,笔者选择“华南虎事件”这一动态的参与人数众多的网络集体行动事件来剖析是很有意义的;另外,对“华南虎事件”本身研究而言,多数研究者看到了网络可以成为公民与政府对话博弈的场所,网络公共领域之于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意义,此为多数网络话题事件的共性,“华南虎事件”能够持续发酵八个月其实也是暴露社会矛盾,中国共产党与民众之间积极互动、巩固文化领导权,凝聚新的改革共识的过程。第叁,把人类学研究现实社会的民族志方法应用于网络论坛社区的研究,试图揭示网络论坛或者社区里人的行为和逻辑,以管窥网络事件这一网络上的大众文化现象,相比其他的网络话题事件就事论事式的研究也是一个进步。通过对“华南虎事件”深度解读,本研究得出叁个结论:第一,网络时代,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增加,依托互联网上的新媒体,中国正在形成一个存在于网络上的公共领域,或者说是市民社会,由于网络社会具有的“虚实二重性”,这个公共领域对社会公众舆论的形成起了很大的影响,这在官方舆论一统天下的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完全不可想象的;第二,公共行政体系必须改变传统的运作方式,形成新的话语体系来应对新的时代要求;第叁,客观形势的变化,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要及时调整构建新的意识形态内容并在同其它意识形态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才能实现文化领导权。(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3-01-01)

吴芸[3](2012)在《试论网络政治参与——“华南虎事件”的个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导论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一个时代。截至200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22.6%,首次超过21.9%的全球平均水平。截至2010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网民数达到4.57亿。这些在若干年前让人无法预料和难以置信的数字,极其震撼地昭示着一个强大的网络空间的物质载体以及参与主体群在当代中国的崛起。在网络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权利。(本文来源于《自主治理与扩展秩序:对话奥斯特罗姆》期刊2012-11-01)

常民强[4](2012)在《从“华南虎事件”看第四媒体的力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现在,我们才终于可以放心地说"华南虎事件"已经尘埃落定了。反思一下事件的整个过程,第四媒体的力量实在令人叹为观止,由此我们才更盼望"公民新闻"时代的早日来临。我们认为网络对推动虎照事件的深入发展有叁个关键意义。一是网友最先发现假虎照的原型——年画虎;二是网友"打虎派"和"挺虎派"博客论争——"意见的公开市场"真正形成;叁是网易最先引导网络打虎由感性争斗转向科学鉴定。(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2年12期)

吴芸[5](2011)在《试论网络政治参与——“华南虎事件”的个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多中心治理的角度出发,对"华南虎事件"网络表达、特别是网络如何介入现实进行个案分析,引出"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即网民及虚拟团体通过网络平台影响和推动政治决策过程的活动。归纳网络政治参与有五种方式,包括网络建言献策、网络反腐、网络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网络参与政府绩效评估和网络选举。认为网络成为政治参与的有力工具;网络成为政治参与的广阔平台;网络政治参与成功介入现实。但是网络政治参与也存在"网络暴力"倾向等问题,需要培育网络公民文化、加强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以及建立规范制衡机制,实现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化。(本文来源于《自主治理、多中心与发展论文集(二)》期刊2011-05-08)

李暄[6](2011)在《从“华南虎事件”谈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一文中研究指出"华南虎事件"已经渐渐平息,然而"新闻媒体"在整个事件中充当的角色令人深省。"华南虎事件"事件的始末,新闻媒体充当的角色既有成功又有失败,对新闻媒体在"华面虎事件"中的角色分析后,提出了新闻媒体要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最终归依,以实现社会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经济效益为手段,在讲求舆论引导艺术的同时,加强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联动,履行社会责任,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1年03期)

张成山[7](2010)在《浅谈我国公民新闻——以华南虎事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公民新闻逐渐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一支。在华南虎事件中,公民积极的参与意识使事件不断发展并最终水落石出。公民新闻体现了公民社会责任感和求真意识,促使传统主流媒体对公众议程设置重新思考,并且监督了政府,使其工作更加民主和透明。(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0年26期)

朱泓霏,李大为[8](2010)在《参与·互动·共享——以华南虎事件为例浅谈我国公民新闻》一文中研究指出公民新闻也称参与式新闻、草根新闻,伴随着今天Web2.02【1】时代的到来而兴盛,主要是借助了强大的技术的推动,数码相机、摄像手机、DV等新闻采集工具的普及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普通(本文来源于《大舞台》期刊2010年08期)

姚喜明,王惠敏[9](2010)在《语言和权威的困境——“华南虎事件”的修辞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近年引起公众哗然的"华南虎事件"为对象,运用西方修辞学理论,对身涉其中的各方观点及其或然性结果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揭示该事件的社会修辞学意义,强调修辞行为的道德性。(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吴镝鸣[10](2010)在《电视新闻传播中的审美价值——以央视有关华南虎事件的报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审美活动无处不在。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同样体现着人们的审美追求。美是新闻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了美学价值的新闻,会失去对受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电视新闻的传播过程与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有相似之处。接受分析研究认为,受众具有解读、诠释新闻的能力。受众可(本文来源于《新闻爱好者》期刊2010年06期)

华南虎事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信息传播的门槛降低使国人参与社会公共讨论成为常态,互联网具有的舆论的放大作用,使得网络民意更加直率表达。2007年正是改革开放30年之际,是继续改革还是回到原来面临着抉择。改革使中国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不断增多,其中最主要的矛盾就是一边是公民意识苏醒的普通民众,一边却是经济改革中,利用手中的公权力直接参与经济利益追逐的政府部门的矛盾,政府与民争利的现象不断发生,政府“经济压倒一切”的发展思路造成了新的贫困和两极分化,国家认同的基础岌岌可危,执政党遭遇严峻的合法性危机。发生在2007年的网络上的“华南虎事件”正是这些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它是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与政治力量发生变化的一个缩影,把“华南虎事件”作为研究的对象,正好可以找出事件背后蕴藏的结构性因素,此为研究的缘起和意义。本文主要采用大众文化理论中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作为分析框架。转向葛兰西的文化研究,既对统治阶级如何利用文化来使自己的统治合法化来保持关注,把“统治”和“领导”区别开来,又对于一般民众等弱势集团用来对抗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权威的文化实践报以严肃的鼓励,它提供了一种对民众重要性的理解,因为他们作为必要的群众基础会促成政治改变。研究方法上主要使用个案分析法对“华南虎事件”剖析,具体操作上,采用的是网络民族志的分析,参与观察,亲身体验,同时也由于牵涉到媒体部分较多,对于此部分的分析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叁点。首先从大众文化理论实践研究上看,目前囿于研究者学科训练背景,中国大众文化研究对象集中在静态的个体,较少关注当下宏观社会问题及其背后的结构性因素,这与大众文化研究在国外被视为是一项关于政治的学术实践是相疏离的,因此,笔者选择“华南虎事件”这一动态的参与人数众多的网络集体行动事件来剖析是很有意义的;另外,对“华南虎事件”本身研究而言,多数研究者看到了网络可以成为公民与政府对话博弈的场所,网络公共领域之于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意义,此为多数网络话题事件的共性,“华南虎事件”能够持续发酵八个月其实也是暴露社会矛盾,中国共产党与民众之间积极互动、巩固文化领导权,凝聚新的改革共识的过程。第叁,把人类学研究现实社会的民族志方法应用于网络论坛社区的研究,试图揭示网络论坛或者社区里人的行为和逻辑,以管窥网络事件这一网络上的大众文化现象,相比其他的网络话题事件就事论事式的研究也是一个进步。通过对“华南虎事件”深度解读,本研究得出叁个结论:第一,网络时代,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增加,依托互联网上的新媒体,中国正在形成一个存在于网络上的公共领域,或者说是市民社会,由于网络社会具有的“虚实二重性”,这个公共领域对社会公众舆论的形成起了很大的影响,这在官方舆论一统天下的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完全不可想象的;第二,公共行政体系必须改变传统的运作方式,形成新的话语体系来应对新的时代要求;第叁,客观形势的变化,决定了中国共产党要及时调整构建新的意识形态内容并在同其它意识形态的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才能实现文化领导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华南虎事件论文参考文献

[1].王一然.“华南虎事件”十年,周正龙和被处分的官员还在找那只虎[J].人生与伴侣(下半月版).2018

[2].王戈.网络时代的文化领导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3].吴芸.试论网络政治参与——“华南虎事件”的个案分析[C].自主治理与扩展秩序:对话奥斯特罗姆.2012

[4].常民强.从“华南虎事件”看第四媒体的力量[J].学理论.2012

[5].吴芸.试论网络政治参与——“华南虎事件”的个案分析[C].自主治理、多中心与发展论文集(二).2011

[6].李暄.从“华南虎事件”谈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J].学理论.2011

[7].张成山.浅谈我国公民新闻——以华南虎事件为例[J].人民论坛.2010

[8].朱泓霏,李大为.参与·互动·共享——以华南虎事件为例浅谈我国公民新闻[J].大舞台.2010

[9].姚喜明,王惠敏.语言和权威的困境——“华南虎事件”的修辞解读[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10].吴镝鸣.电视新闻传播中的审美价值——以央视有关华南虎事件的报道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0

标签:;  ;  

华南虎事件论文-王一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